用合成流量法编制洪水预报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3
编制洪水调度方案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
为了有效应对洪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编制一份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的洪水调度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编制洪水调度方案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1. 洪水调度方案概述1.1 目的洪水调度方案旨在合理分配洪水资源,减轻洪灾的破坏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调度方案应基于当地的水文、气象和地质情况,科学确定调度策略和措施,提高洪水应对能力。
1.2 范围洪水调度方案应覆盖相关洪水调度机构和洪水调度区域。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需制定相应方案,并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协调。
1.3 编制依据洪水调度方案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依据:•水文数据:包括洪水历史数据、水文站点观测数据等;•气象数据:包括气象预报数据、降雨数据等;•地质地理数据:包括地质地形、土壤类型等。
2. 洪水调度方案编制步骤2.1 收集数据和信息收集相关的水文、气象和地质数据,包括洪水历史数据、气象预报数据、地形图等。
同时,了解当地洪水调度机构的组织架构、职责和权责。
2.2 制定区域划分和洪水等级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将洪水调度区域进行划分,并对不同区域的洪水等级进行评估和划分,以便制定相应的调度措施。
2.3 确定警戒水位和预警措施根据洪水等级和区域划分,确定不同区域的警戒水位和相应的预警措施。
预警措施可以包括发布预警信息、采取抢险措施等。
2.4 制定洪水调度策略制定洪水调度策略,包括洪水紧急调度和常态调度。
紧急调度主要针对洪水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常态调度则是在非洪水期间进行的日常调度措施。
2.5 编制洪水调度预案根据洪水调度策略,编制相应的洪水调度预案,包括调度组织、调度流程、调度标准等。
预案应具备操作性,以便在实际洪水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
2.6 完善调度措施补充完善洪水调度措施,包括洪水监测和预报、水库调度、河道疏浚和防洪工程建设等。
确保洪水调度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1. 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而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其洪水对中国的农田灌溉、城市水利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黄河洪水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小洪水的危害程度。
2.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洪水预报是指通过分析气象、水文和地质数据等信息,运用数学模型和预报方法,对黄河流域洪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预测和预报。
洪水预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并为相关部门和民众提供预警和建议。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及时准确地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防范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优化水资源分配:洪水预报可以为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依据,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洪水对河流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性,预报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来保护生态环境。
3.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的制定步骤3.1 数据收集和处理黄河洪水预报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处理必要的数据。
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地质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水文站、地质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局、气象局等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利用专业的软件和算法来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可靠的预报结果。
3.2 模型建立和参数校准洪水预报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和历史洪水的数据,可以选择适当的模型来建立洪水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校准。
3.3 洪水预报和预警在模型建立和参数校准完成后,可以进行洪水预报和预警。
根据预测周期的不同,可以将洪水预报划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主要依靠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通过分析和对比来判断洪水的发展情况,提供几小时到几天内的预报和预警。
中期预报主要依靠水文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模拟结果来预测未来几天到几周内的洪水情况。
镇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和处理:收集和整理历史洪水数据、降水、水位和水库容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影响洪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建立洪水预报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或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常用的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等。
3. 模型参数训练和验证: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训练,并使用验证数据集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和调整,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水文监测站网,包括监测水位、降雨量和水库容量等重要指标。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将数据输入到洪水预报模型中,实时更新洪水预报结果。
同时,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防灾措施。
5. 预报结果分析与发布:对洪水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洪水发展趋势、预测时间和空间分布等,以便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和调度安排。
将洪水预报结果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和发布,向相关部门和公众传达洪水风险信息。
6. 持续改进和优化:定期回顾和评估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发现问题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不断吸纳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升水库洪水预报预测的能力。
总结起来,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预报模型、模型参数训练和验证、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预报结果分析与发布以及持续改进和优化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为水库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水库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以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调度。
首先,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的基础工作。
需要收集水库历史洪水数据、降水数据、水位数据、蓄水量数据等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水利工程水文预报与洪水调度方案水利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水文预报与洪水调度方案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洪水进行准确预报,并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文预报与洪水调度方案进行探讨。
1. 水文预报的重要性水文预报是指根据历史数据、实时监测数据、气象预报等信息,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文情况进行预测。
水文预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洪水调度方案的制定和工程管理的安全性。
通过水文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轻洪水对人民群众和水利工程的影响。
2. 水文预报的数据来源水文预报需要依赖多种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和预测。
首先是历史数据,通过对历史洪水事件的分析,可以提取出一些规律,并作为参考依据。
其次是实时监测数据,包括水位、雨量、流量等指标的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
还有气象预报数据,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进行预测,可以辅助水文预报的准确性。
3. 水文预报的方法水文预报主要分为经验预报和数学模型预报两种方法。
经验预报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通过对过去的洪水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预测未来的洪水情况。
数学模型预报则是利用数学模型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学模型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降雨、蒸发、径流等,提高水文预报的准确性。
4. 洪水调度方案的制定洪水调度方案是指在洪水来临时,根据水文预报结果制定出的一系列管理和调度措施。
洪水调度方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灌区需水、下游河道容纳能力、水库蓄水量等,并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洪水调度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水文预报与洪水调度方案的应用实例以某水利工程为例,通过建立水文预报系统,及时监测降雨情况,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水文预报。
在洪水来临之前,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提前进行蓄洪、泄洪等调度措施,有效减轻了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黑龙江漠河站洪水预报方案的编制和成果分析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部,流域地处北纬420~560,东经1080~1410之间,横跨蒙古、中国、俄罗斯联邦三国,集水面积185.5×104km2。
黑龙江是流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最大的河流,凌汛期和夏汛期洪水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漠河水位站设立于1957年5月,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乡,是黑龙江上游的水位控制站,截至目前,漠河站無可靠的洪水预报方案,无法为当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方案通过漠河站本身的洪水涨落情况进行预报,对上游俄罗斯境内的水文气象资料依赖程度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水文预报;资料分析;水位涨差;运用分析1、资料情况漠河站洪水资料很少,以及上游站属于俄罗斯洪水资料更是奇缺,因此仅能采用该站的资料进行洪峰水位预报方案的编制。
同时前期漠河站水位资料没有洪水摘录表,只有2006年以后才有洪水摘录表,所以前期洪峰水位统计为逐日水位最高值,后期洪峰水位(1997年-2015年)摘录的是水情报汛记录本上的瞬时水位值,较为客观的放映了洪峰水位情况。
漠河站降水资料均统计自该站降雨,同时参考上游洛古河出现洪峰情况,酌情判断暴雨中心。
对漠河站洪水统计资料进行分下发现,其洪水过程中的涨洪历时出现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在2002年以前涨洪历时均较长,平均在136小时,而在2002年后涨洪历时明显缩短,平均在82小时,而整体洪水系列涨洪历时为113小时。
其极值也出现了明显变化,2002年以后最大和最小值均较2002年以前偏小,最大值偏小到100多小时,最小值也偏小9小时。
因此,根据以上情况对洪水系列进行了如下分段分析:1958年-2015年段,1958-2001年段,2002-2015年段。
经过分析发现2002年的洪水系列特征较为接近,而且2002年后最为贴近当前洪水形势,所以才用2002-2015年段的洪水系列数据进行了方案制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2期防汛抗旱1流域概况水阳江发源于浙江天目山山脉,流域面积10385km2,为长江下游一级支流,干流长273km。
上游有三条支流,分别为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流域坡面和河道坡降大,源短流急。
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
2暴雨实况及分布此次暴雨从6月5日8时开始,至7月31日8时基本结束,为连续性降雨过程。
降雨主要分布在水阳江左汊上游与水阳江中下游一带,流域内除汭水河广德市境内次降雨量800mm以下外,水阳江左汊上游与水阳江中下游各站次降雨量均为800~1200mm。
该次暴雨过程单站最大次降雨量为黄土坎站,雨量654mm,次降雨量合庄站623mm。
单站最大日降雨量黄土坎站334mm,单站次最大日降雨量和阳站284.50mm。
雨区同时向中上游扩展,在郎川河、新郎川河上游一带降雨也在800~1000mm左右,因上游的山区河道坡降大,汇流速度快,对抬高下游南漪湖的水位起了很大作用,水阳江中下游及支流大范围降雨形成了较大的洪水过程。
3洪水分析3.1最高洪水位与最大流量重现期分析分别选择上游东津河沙埠水文站、西津河胡乐司水文站、汭水河誓节水文站、郎川河郎溪水文站、水阳江宣城等水文站、南漪湖南姥咀水位站、水阳江新河庄水文站分析评价洪水量级。
其中东津河沙埠水文站流域面积890km2、西津河胡乐司水文站流域面积492km2、誓节站流域面积678km2、郎溪水文站流域面积2209km2,宣城站流域面积3410km2,新河庄流域面积7594km2。
港口湾水库是水阳江上游控制性工程,于1998年10月开工,2001年3月1日下闸蓄水,2001年6月30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10月底泄洪洞(导流底孔改建)工程完成,2002年10月港口湾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竣工验收。
水库总库容9.41亿m3,调洪库容4.09亿m3,总装机容量60MW。
沭河流域洪水预报的产汇流组合方案优选
颜秉龙;徐正飞;张国锐;郭道华
【期刊名称】《江淮水利科技》
【年(卷),期】2022()4
【摘要】针对沂沭泗流域洪水预报问题,选择沭河流域重沟站洪水事件为研究对象,评估了两种产流方法和三种坡面汇流方法的不同组合下洪水模拟精度。
结果表明,CN曲线数法是研究区最优的产流计算方法,斯奈德单位线和SCS单位线均适用于该流域的坡面汇流;CN曲线数-斯奈德单位线组合是沭河流域最优的产汇流组合方案,洪水预报精度达到乙级以上。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颜秉龙;徐正飞;张国锐;郭道华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水利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1.7
【相关文献】
1.中小流域通用型产汇流洪水预报软件
2.雅鲁河流域产汇流预报方案编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3.沂沭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制作系统
4.“单元汇流单位线”法洪水预报方案在陆浑水库洪水预报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5.无量纲产汇流方法及其在流域内非定点部位进行洪水预报的尝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文预报重点总结一、选择题 二、填空 三、简答 四、计算 五、综合分析第2章 降雨产流量预报1.降雨径流预报:研究流域内一次降雨将产生多少径流量、径流量的时程分配及径流成分的划分。
2.3.两种产流方式特点和区别: 蓄满产流:1)概念: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植被较好,表土的下渗能力很强,一般的雨强难以超过。
由于湿润,地下水位较高,包气带缺水量不大,易于被一次降雨所满足。
这种产流方式的特点是降雨与总产流量的关系只决定于前期土湿,与雨强无关,叫做蓄满产流。
单点产流公式: 2)基本原理:任一地点上,土壤含水量达蓄满(即达田间持水量)前,降雨量全部补充土壤含水量,不产流;当土壤蓄满后,其后续降雨量全部产生径流。
超渗产流:1)概念:在我国干旱地区,特别在植被较差处,雨量稀少,地下水埋藏深,且包气带下部常为干。
由于包气带缺水量大,一般降雨不可能使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
但植被差,土质贫瘠,下渗能力低。
产流的方式主要是雨强超过渗强而形成地面径流,成为超渗产流:当当 有些地区产流方式比较复杂,表现出过渡性,蓄满及超渗兼有。
2)基本原理:当PE<=F ,RS=0,当PE>=F ,RS=PE —F ,一般,干旱地区降雨强度大,历时短,E 可忽略,PE 可由P 代替。
0()R P E WM W =---:,0;s g i f R i f R >=-=:0s g i f R R <==4.蒸发关系概化:流域蒸散发有:土壤蒸发E S (影响最大)、植物散发E PL 、水面蒸发E W 流域蒸发影响因素:(1)气象要素:太阳辐射、气温、风速、湿度、水汽压等;(2)植被覆盖:覆盖率、植被种类、植被生长季节等;(3)地貌特征:水面、陆面、都市区、朝阳坡、背阴坡;(4)土质:沙地、粘土、土质空隙度等; (5)土湿5.一层、三层蒸发模型:一层蒸发模式:E S =E S (E P ,W)三层蒸发模式:上土层(EU, WU,WUM )蒸发量:EU=E P下土层(EL, WL,WLM )蒸发量:EL=E P .WL/WLM 深土层(ED, WD,WDM )蒸发量:ED=C.E P 土壤蒸发量:E=EU+EL+ED (同时刻相加) 1)当WU+P>=E P ,EU=E p ,EL=0,ED=0;2)当WU+P<E P , WL>=C.WLM,EU=WU+P,EL=(E P -EU)*WL/WLM,ED=0; 3)当WU+P<E P , C.(E P -EU)<=WL<C.WLM, EU=WU+P,EL=C*(E P -EU),ED=0; 4)当WU+P<E P , WL<C.(E P -EU),EU=WU+P,EL=WL,ED=C*(E P -EU)-EL. 6.K 值的确定:K C (蒸散发折算系数:E P =K C *E 0):反映水面与陆面蒸发的差异K 1;反映水面与陆面所在地理位置差异K 2;E 0如是器皿蒸发量,反映器皿与水面差异K 3。
第九章 水文预报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研究水文现象的客观规律,利用现时已经掌握的水文、气象资料,预报水文要素未来变化过程。
在防汛工作中,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是防汛抗洪指挥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在水能、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航运等工作中,都需要有水文预报作指导。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短期洪水预报;枯水预报;施工水文预报;水文实时预报方法。
一、 概 念 题(一) 填空题1.附加比降∆i 是洪水波的主要特征之一,稳定流时, ∆i _________;涨洪时, ∆i _______;落洪时,∆i ______。
2. 洪水波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形变,洪水波变形有两种形态, 即________和_________。
3.对同一河段而言,大洪水的传播时间较_______,小洪水的传播时间较 _______。
4.一般而言,合成流量法的预见期取决于上游各站中传播时间_________的一个。
5.相应水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水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示储流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法中的两个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河段相应水位(流量)预报的预见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实际河长L 大于特征河长时,该河段的槽蓄曲线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文预报按预见期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相应水位是河段上、下游站某一洪水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洪水风险,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施相关的防洪措施。
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方案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水文模型的创新方法,可以对洪水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为防洪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原理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收集、洪水模拟、风险评估、图制编制和应用。
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地理、气象、水文等数据,包括地形、降雨、河流水位等信息。
2. 洪水模拟:利用水文模型对洪水的发生、传播和演变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洪水过程的数值计算,得到洪水淹没范围和水深等信息。
3. 风险评估:结合洪水模拟结果和相关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指标,对洪水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4. 图制编制:根据洪水模拟和风险评估结果,利用GIS技术将洪水淹没范围、水深、风险等信息进行空间化表示,生成洪水风险图。
5. 应用:洪水风险图可用于洪水预警、灾害管理、规划决策等方面,对防洪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要求,确定项目的实施计划。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相关的地理、气象、水文等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整理。
3. 洪水模拟与风险评估:利用水文模型对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相关指标进行风险评估。
4. 图制编制:利用GIS软件将洪水模拟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空间化表示,生成洪水风险图。
5. 应用与推广:将洪水风险图应用于洪水预警、灾害管理、规划决策等领域,并进行推广和普及。
四、适用范围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洪水灾害区域,可以为防洪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五、创新要点1. 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水文模型,实现对洪水风险的全面评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