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详细表现。
(2)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3)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最能表达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领会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讨论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确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独特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进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华进步。
(2)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①敬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进展的精神根基。
敬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现象:多样性、普遍性和区域性2、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注意:如何区分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经济政治现象)3、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注意联系前后知识,比如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大众传媒、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二、文化为什么:(问答题常用原理)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这使得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人具有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注意:潜移默化≠消极被动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4)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的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对国家的作用:(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本文章内容皆为文学概论老师所提到的考试重点,希望同学们将其复制下来,存到自己手机中,以便于高效复习和查阅。
2.本日志由于字数太多,共分两篇,请注意3.请勿将其带进考场,做舞弊工具,以免被查处,不好过年。
文学概论绪论一、文学理论的对象和学科归属1. 文学学:以各种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的统称。
性质: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统称有称为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时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3.文学学的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4.文学发展、批评、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先秦:①.《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②.孔子的“兴。
观。
群。
怨”说。
③.孟子的“以意逆志”文学观念:儒家的“文以载道”道家的“审美中心说”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以个初具规模的有着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①.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
②.陆机的《文赋》③.刘勰的《文心雕龙》④.钟嵘的《诗品》3.唐宋时期:诗词成就辉煌,诗歌理论研究也相继发展。
皎然《诗式》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诗品》严羽《沧浪诗话》4.元明清时期:研究小说的理论著作也出现李渔《闲情偶遇》王夫之《懂斋诗话》叶焚《原诗》王国维《人间词话》5.西方: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主义、伯拉图《文艺对话录》亚力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黑格尔《美学》6.文学的构成:宇宙、作品、读者、作家第一章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文学史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社会结构总的位臵1.文学的本质问题是文学的元问题。
2.文学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3.文学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二、文学史社会能动的反映《1.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 2. 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㈠、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①、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从创作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当代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中,民族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1、历史背景当我们谈论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时,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反映在文学中就是文学的民族性。
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变化,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的背景使当代文学在民族性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2、文学主题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文学主题上。
许多当代中国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描写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传承等方面。
这种描写往往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气息,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同时,在文学主题上,许多作家也会表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文化语境和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
3、语言表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中,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语言表达。
当代中国作家在创作中往往会采用纯正的中国语言,在语言表达上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甚至会采用许多方言和乡土词汇来表现地方色彩。
这样的创作方式反映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气息与风格,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二、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的意义1、推动文化传承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具有推动文化传承的作用。
通过对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主题创作和语言表达,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而帮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2、凸显国家形象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变得越来越频繁。
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在国际上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可以为中国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带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在文学创作中也具有启示作用。
影视文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影视文学的属性是既重视书面阅读的-----,又注意它难以离开-----的特定性。
2、-----和-----决定着意识影视形象的成功与否。
3、优秀影片既有鲜明的-----,又有普遍的-----。
4、日本电影文学具有浓厚的日本文化传统,善于把先进的技术和-----与浓厚的日本-----相结合。
5、日本人的生死观的信仰是-----,-----。
6、伊朗电影文学展示了伊朗人质朴的情感,表现了对-----和-----的信仰。
7、意大利电影文学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精神,一部分具有-----。
8、印度电影文学把-----和-----贯穿在电影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二、判断题1、文学语言不等同于影视语言。
()2、形象的惟一性是视觉艺术的特点。
()3、影视文学是成就影视艺术的基础,影视艺术落实了影视文学。
()4、电影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能够为不同民族所理解。
()5、电影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强调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将会使电影创作处于封闭状态。
()6、语言有国家、民族之分,但画面是没有国家、民族之别的。
()三、简答题1、简析文学世界和影像世界的区别。
2、简述电影艺术的世界性特征。
四、论述题1、论述电影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
五、观看《出水芙蓉》第二章一、填空1、影视艺术画面由-----到-----再到-----。
2.影视艺术声音由-----到-----再到-----音响。
3、影视艺术技术由拍摄-----到创造-----的逼真效果。
4、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5、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是:-----、-----、-----、-----。
6、运动镜头包括:-----、-----、-----、-----、-----五种基本形式。
7、一个画面图形总是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8、影视布光的三个基本控制因素:光的-----、-----、-----。
2024年河北省衡水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国文学译介蜂拥而至,对中国白话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必须了解西方的文学作品,包括最新的现代派作品。
于是,现代主义思潮的闸门被打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广泛展开,大量欧美文学作品被翻译过来。
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欧美文学新鲜、奇异的风格,作家跟上了时代步伐,满足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面对又一次世界文学的挑战,有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们也怀着热情开始学习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经验。
这样一个过程对于中国文学现代化来说十分必要。
中国文学就是在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中,完成了从古典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向,达到了一个更高、更复杂的艺术水平。
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民族性的多元组合,而是具有更高的、更完美的艺术品质。
我们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以开放的视野、宽容的胸怀和学习的胆识,去汲取一切外国文化中有价值的养分。
这个过程,不是一味简单模仿,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一切外国优秀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和建设性互动,把世界文学的成功经验内化为中国文学的内涵,内化为作家自己的创作元素,对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世界性视野和价值。
文学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
形成文学民族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张岱年先生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提炼为四个要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贯穿着言简意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美学旨趣。
中国古典文学追求心性情志的“抒情传统”与侧重写实求真的“史传传统”交相辉映,形成“信奉天地造化,以仁爱为本;厚德化育,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传统。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当谈论中国的现代化时,往往会涉及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干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现代化过程必定与其奇特的民族性休戚与共。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色与融入世界文明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流传至今,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岁月,已经深度人心,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寄予。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务必充分尊重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将自己的奇特性保持下来。
传统的道德观念、家族观念、孝道观念等,都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家的奇特象征。
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应当保持这些传统美德,用现代的方式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与沟通,不失其民族性。
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务必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紧密的联系和沟通。
与世界对话、借鉴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阅历,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应当乐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文化沟通体系,全面开放市场,吸引外资,让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位重要参与者。
然而,在世界性进步的同时,中国务必保持自己的民族性。
在全球化的今日,各种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碰撞层出不穷。
中国要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不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要与现代化相结合,需要进行现代性的解构和重新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要与现代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借鉴外来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能保持自己的奇特性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中国传统的官僚体制、等级观念以及儒家思想等在改革开放之前,可能对现代化的进程带来阻碍。
中国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阅历,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观念转变方面做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创新。
中国的政治体制应该更民主、透亮,更加重视公平宁法治精神。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同时也能保持民族特色。
【试论当代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问题】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在这被喻为朝阳产业的动画业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受着病痛。
在世界动画史上我们曾经辉煌过,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与稍后横空出世的《哪吒闹海》,这些动画作品都以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尽显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巨大魅力,使国际动画界折服。
接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的富于民族风情的动画片不断涌现,成就了“中国学派”的辉煌。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美、日的动画业声势浩大,成为支柱产业,并以相当高的占有率侵袭我国的市场,以免费输入或盗版传播的方式铺天盖地的影响和夹击着我国的动画业之时,中国动画却处于一种低迷的束手无策的状态。
时至今日,中国动画片在国际的占有量几乎为零。
这种局面时至今日似乎也并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改观,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民族动画产业依然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动画界理论滞后,人才缺乏,市场体制落后,加之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民族动画发展的严重问题。
二中国民族动画产业发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的发展陷入停滞,日本和欧美的动画产业则发展迅猛。
《唐老鸭和米老鼠》、《忍者神龟》、《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等大量的舶来动画,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迅速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
我们的观念和制作方式甚至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冲击。
时至今日,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依然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猫”、“史努比”、“蜘蛛侠”等外来卡通形象。
造成我国动画业目前困境的原因很多,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动画产业定位不准确。
在中国,把婴幼儿和少年作为动画片受众主体,认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青年人和成年人没时间也不喜欢观看动画片等等。
这些观念导致中国动画制作人只给孩子们作动画片,而失去了中、青年人和老年人这个巨大市场。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在该民族内部各地各集团的文化交流中碰撞整合而呈现出
来的文学的民族共性。就其发生而言,是人类文学活动不自由的结果,即源于物
质条件—交通、传递、保存、信息等的限制。由于民族的文化环境不同,构成文
学的民族特性,表现在独特的民族性格、独特的社会生活、独特的自然环境、独
特的语言、独特的体裁、独特的表现手法。
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发展的一种不自由的结果,但文学的世界性是文学发展过程
中的内在本质要求。首先它是文学创作目的的要求。在讨论文学产生的动力时,
可以找到许多动力,但根本动力却是基于人类交流思想感情及求美的愿望,而且
这种愿望越来越得到加强。其次它是文学对人类的一种认识的冲动之结果,必然
把文学推上世界性的层次。最后是文学的特殊性质就是文学表现美,是美的,是
审美的。这使文学具有了征服人心的力量,不同民族的人因为美沟通了彼此的心
灵。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事物呈现出的两种属性,而
这两种属性又是同一的,即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愈是世界的,愈是民族
的。首先,丧失了民族个性的作品,特别是不优先关怀民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
作品,不可能形成对人类的真切关怀。缺少民族个性,便丧失了文学的本质特征。
所以文学的民族特性的发展愈鲜明、愈丰富、愈充分,就愈具有世界性。其次,
民族文学唯有置于世界性的文学交流之中,才可能得以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学的
特性才可能得以保存与发扬,才可能以自身的不断发展、丰富,不断成熟而赢得
世界意义和世界地位。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是中外文学发展史上的客观事实,也是
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是促进文学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各民族文学一经形成,不仅是自己民
族的,更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迟早要趋向于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马克思
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
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
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
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优秀的民族文学常常能突破时代、民族、阶级的界限,表现世界范围内的人们的
某种普遍的思想感情,表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所有人的“共同
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人们都可产生共鸣,都可接受,都能欣
赏娱乐,都能受到某种启示和教育。正如鲁迅所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
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因而在追求文学的世界性时
不是为了丧失民族性,在加强民族性时也不是搞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抹杀文学对人
类的终极关怀。不要沉味于狭小的地方圈子里,要站到更广阔的层次上创造文学。
而捕捉到文学实质的创作,必然是既保持了民族的独创性,又获得了文学的世界
意义。所以文学的全球化和民族性并不对立,越是个性的,就越是共性的;越是
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