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
按通常做法,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建水库;解决空间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
而这两种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当前,我国水安全存在三大问题。
(1)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城乡之间季节之间用水矛盾十分突出。
水资源供求的地域矛盾、城乡矛盾十分突出。
加上水资源季节变化很大,大部分降雨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风期间。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开发、节约、保护与供水系统的分离,造成用水浪费现象却十分严重,节水工程严重滞后。
(2)洪涝灾害始终是心腹之患。
由于我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使得东部平原地带的洪涝可能性增大。
加上防洪与排水分属两个系统、两个部门,步调难以一致,加剧了城市、城镇受涝程度。
(3)水环境恶化的势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污水排放脱离水资源统一管理,造成污水排放总量失控。
2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生产要素和产业的集聚必将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的75%将向城市集聚,对城市供、排水能力的需求也必然扩大,对水环境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城市水资源供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生活、生产的用水,更多的要考虑城市生态的用水,如城市绿化用水,城市河道生态循环用水等等。
从长远分析,城乡供水矛盾、洪涝问题、水环境恶化等三大安全问题将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管理水资源体制,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包括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和地下水回灌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
更好地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乡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1.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温州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看,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加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用水需求迅速扩大,特别是城市环境生态用水增长迅速,相应的对水的需求量要达到28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超过20%。
水资源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摘要:本文对我国水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以期提高水资源使用率。
关键词:水资源;使用情况;问题;建议我国水资源短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水资源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水资源开发使用和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1降水减少,河道断流据观测与统计,近年来平均降水量逐年减少,降水已不再产流,说明近十几年的年均降水量有所减少。
1.2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由于地表水具有时程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加之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所以在上游层层截流的情况下,非汛期无水可引用,而在汛期虽然急流量大,却引用量较少,形成了用水受降水、径流等自然因素和上游拦蓄引用等人为因素制约的格局。
引水配套工程建设滞后,使得地表水利用率较低,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体表现为:工农业和生活节水仍有较大潜力,农业灌溉仍停留在地面塑料软管管道灌溉上,大棚滴灌、果树微喷灌、大田喷灌等高科技节水灌溉较少,仍处在推广阶段;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仍存在包费制,不利于自觉节约用水。
污染严重,如:水质多为超Ⅴ类,水功能严重下降,基本失去了利用价值,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缺乏。
1.3地下水超采严重由于近30多年来地表水缺乏,所以地下水成了主要开发目标。
由于过度开采,使有限的深层淡水资源濒临枯竭。
地下水漏斗情况日益严重。
1.4咸水入侵严重从咸水入侵形势来看,咸水入侵有四个特点:一是地下水集中连续开采的区域咸水入侵严重;二是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区域咸水入侵严重;四是机井建设混乱的区域咸水入侵速度快,个体钻机较多,机井乱打乱建,施工质量较差,不同含水层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加快了咸水入侵。
浅谈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是面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现状必然要实施的手段,是全社会提高资源节约意识、环境友好意识的自然选择,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内容。
基于此,以下对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策引言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除了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外,工业、农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能源。
然而,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引发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已经让很多地区进入缺水状态。
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与水资源管理有直接关系,不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关键。
水资源从开发利用,到管道输送,再到废水处理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1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根据《201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数据,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62.5亿m3,次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尼等国,位居世界第六位,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排在80多位,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的“小国”。
我国一直是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并且人口基础较大,使得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
并且,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与此同时,水资源被污染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这不仅降低了水体功能性,还影响了居民的健康,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应当进一步重视水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对其进行有效地开发、合理地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2水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分析2.1水资源保护意识仍需强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用水浪费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全民节水意识还有待提高。
另外,农业节水措施也还不到位,仍处于粗放式管理。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效率需要提高,部分工业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率不高。
科技风2021年5月环境科学DOI:10.19392/ki.1671-7341.202114049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初探江进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提取大量地下水以满足我国许多地区公众的需求,这在增加地下水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对地下水生产的需求。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然后讨论了如何有效加强中国的地下水开发和利用保护,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保护对策一、绪论由于受一些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生产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再加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下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极不稳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大大减少。
由于项目蓄水能力有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岀,水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许多地区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地下水的开采量。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我们的责任。
水资源的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生产力并不吻合。
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潜在地表条件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地区的水资源量已大大减少。
同时,受现有项目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的限制,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使用大量的地下水。
结果,地下水的开采量继续增加。
中国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遍布全国,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地下水的利用和利用水平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全国平均地下水利用率基本接近30%#南部更少,北部更多。
在北方的15个省、市和自治区中,中国北方最高#地下水的开发和使用占当地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供应占该国总用水量的52%#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些年来已经过分发达,地下水供应在当地用水量中所占比例最高#在地下水供应方面,住宅用水占11%,工业用水占18%,农业用水占71%#东北的吉林省、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仅占很小的地下水供应比例,不到20%#在南部省份中,地下水的供应量相对较小,通常少于5%#在北部地区,地下水供应量占供水总量的很大一部分,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约占工业用水总量的50%,约占农业用水总量的25%#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近年来南部地 区的地下水开发和使用也一直在增加#调查显示,南部41个主要城市中,有41%以地表水为水源,39%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20%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中国的地下水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性问题,例如海水入侵,含水层污染,采矿条件恶化,当地地下水位恶化,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资源枯竭#在我国许多地区,多年来可回收的水量远少于实际的地下水量,导致过度开采,这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北部地区#二、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对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要#我国已经明确规定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防止地下水过度使用#同时相应的地下水保护项目正逐步的启动,近年来各类地下水保护项目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并且取得了较为充分的现实性效果,我国的诸多省市已经能够对地下水的保护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已经逐步的禁止使用相应的压缩地下水,并且使地下水的信息能够进一步的公开,对相应的地下水管理系统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并且对地下水管理政策进行有效的颁布,同时为了进一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务院还对三项规定予以有效的发布#加强了水利部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一个是不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体系,另一个是不规范的管理体系,目前严重缺乏监督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此外,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随之而来的地表塌陷等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阶段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以控制环境的恶化,因此地下水保护的难度仍然居高#三、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一)明确核心目标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是维持供水安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为核心#朝韩间调水项目着重于东戎路供水区和塌陷区的地下水压力开采,加强基础建设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地下水资源,以及地下水的养护和保护#应在主要地区进行地下水处理和修复#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能力#努力实现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二)做好治理规划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地下水开发及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是国家水资源计划和水资源总体配置计划中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下水演化规律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安全活动的需求#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国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同时,还提交了地111飞z环境科学科技风2021年5月下水资源各阶段的水源情况评估等报告。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文章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态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可供我们利用的水越来越少,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水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瓶颈”。
一、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m3。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据统计,我国目前年缺水量为358亿m3,其中农业缺水300亿m3,工业及城镇缺水58亿m3。
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巨大需求压力,将会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二)水资源浪费严重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用水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
我国在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方面都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m3,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75%~85%;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很严重,仅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就达20%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而发达国家为0.7~0.84。
农业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及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量大。
(三)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为584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占23%,处理后的回用率更低。
这样,每年全国约有3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污染了水资源。
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水资源浪费、水污染、地下水过度开采等,这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水资源管理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浪费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不足以及水资源的价格低廉,导致许多地区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在许多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现象,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2.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水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还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地下水过度开采在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是主要的供水来源,由于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资源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地下水已经出现了超采现象,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对策1.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意识。
在农业生产中可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作物种植,减少农业用水量。
在工业生产中可加大对回用水的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加强对城市居民的节水宣传,推广水资源保护的理念,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
2. 加强水资源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监管体系,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不合格排放单位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水质的安全。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3.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政府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实行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
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禁止乱采滥挖,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水资源保护利用问题及防治对策作者:郜荣娟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4期摘要水是万物的本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本文认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采取经济、法律、技术、工程等措施依靠大家的力量对黄河进行保护,进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黄河生态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46-02一、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据统计,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并不多,低于全球陆面的降水平均值。
其中消耗于蒸发的散发的降水占56%,约有44%的降水形成径流,全国大小河流有6000多条,河流总长度为43万多km。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1.总量较丰富,人均拥有量少。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资源也是如此,但按人均计算,我国平均每人每年占有水资源量却很少,是水资源量低的国家之一。
居世界各国中的第87位。
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水资源量计算只有175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m3的三分之二左右。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陆地水资源的总的分布趋势大体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全国淡水资源中,黑龙江、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及内陆诸河等北方七片占重要一部分,珠江流域、西南诸河、浙闽台诸河次之,长江流域最多。
南方多数地区年降水量比较多,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大多数地方降水量次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中部,年降水量最少。
环境监测中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讨摘要: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较为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多的不良影响,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及环境问题治理工作非常必要。
当前,我国虽然在地下水监测和土壤监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有一些尖锐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地下水监测和土壤监测的最终成果,难以达到环境治理的最佳成效。
针对此,本文结合当前有关于地下水监测和土壤监测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改进策略,现作如下分析论述。
关键词:环境监测;地下水监测;土壤监测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影响,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需要加强对地下水及土壤监测工作开展力度。
文章将根据环境监测中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的具体状况,分析其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应对方法和措施,以求提升环境监测的综合水平。
1我国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现状1.1地下水监测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地区发展,但是伴随着生产建设活动的日益增多,环境问题也变得愈加严重。
地下水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工业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不加处理的情况下排放至土壤和河流中,进一步加大了地下水的污染范围,而且对工业生产活动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序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地下水受到污染后,往往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水体富营养化后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在细菌的侵扰下进一步加剧整个地下水的污染。
1.2土壤污染监测目前我国在开展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土壤污染监测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因此很多地区都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相关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忽视土壤监测这一重要环节,使得土壤监测结果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最后就是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重金属超标或者有机物含量过高,这些因素均会给土壤质量带来严重危害,甚至还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安全,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治理。
地铁基坑工程地下水问题及其处理对策地铁基坑工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一项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极高的工程。
在地铁基坑工程施工中,地下水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地铁基坑工程施工容易引起周边的地下水水位变动和水流方向变化,从而造成地下水的涌出或倒灌、导致地面的下沉和下降、地基沉降,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为了保证地铁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对地下水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本文将就地铁基坑工程地下水问题及其处理对策进行详细讨论。
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上的降水、蒸发、融雪、河流和湖泊等所形成,逐渐渗透到大地下,形成含水层。
地下水在地下流动,有一定的水头,水压程度也不相同。
在地铁区域,地下水一般为浅层含水层,与地面的岩层很接近。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深入,地铁基坑施工所造成的干扰也就越来越大。
地铁的建设也对地下水的流向产生了影响。
地铁基坑施工容易导致周围地下水的流向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地下水涌出的现象。
普遍采用的地下水处理技术包括三种:拦截式技术、回灌技术和深层井技术。
(1)拦截式技术拦截式技术主要是指在地铁基坑周围进行围堰,促使地下水不能流入施工区域。
可采用沉管拔土、盘曲轮换、湿式法等不同的施工方式。
(2)回灌技术回灌技术也称为灌注法,适用于地下水阻力较小的区域。
回灌技术依靠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并以高压机将胶泥水泥浆灌回,实现了“泥浆垫层”的效果。
灌浆后,松散土层或空旷层将被填实致密,地下水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消减。
(3)深层井技术深层井技术即打井拦截技术,利用井中的排水管进行排水的一种技术。
优点是占用的空间较小、处理效果持久,缺点是其制造、安装和施工都比较复杂,倒灌问题难以解决。
对于地铁基坑工程地下水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综合治理,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手段,研发新的工艺方法。
下面是针对地铁基坑工程地下水问题的具体对策。
(1)在施工前根据目标地下水位制定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设施、文化古迹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是 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20世纪末,全国 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这种现状尽管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气候异常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有关,但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1、我国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短缺目前,水资源严重缺乏构成的水危机已威胁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使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都面临着严峻考验。
全球水资源为14亿km3,工农业用水分别占世界用水量25%和70%.因人口急剧增长,全球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近几年已减少25%.历来被认为资源丰富的我国,水资源问题不容乐观,人口占世界的22%,而淡水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占有量为2400km3.目前1.33亿hm2耕地中,尚有0.55亿hm2为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有0.93亿hm2草场缺水,全国每年有2亿hm2农田受旱灾威胁,农村8000万人和6000万只家禽饮水困难。
农业缺水量达3000亿m3.我国主要河流黄河自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出现断流,且断流流域不断延长,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数、历时不断增加,给工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平均每年损失为200亿元,同时断流也给沿黄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2).水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公里河川,有1.9万公里受到污染,0.5万公里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目惊心。
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和严重,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就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本文结合广东地区水资源管理状况,阐述了当前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管理体制;综合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当今水资源的状况不仅是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也日益严重,再加上水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要。
广东省年均降雨量为1771毫米,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830亿立方米,年均入境水资源总量为2361亿立方米。
流经广东省的西江、北江、东江和韩江年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分别为708.4亿立方米、144.3亿立方米、134.4亿立方米和86.1亿立方米。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节水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规划,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1.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目前广东省部分主要河流尤其是径流量较大的西江、韩江尚无防洪控制工程,江海堤防标准普遍偏低,部分河道瘀积严重,入海河口泄洪纳潮不畅,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偏低,大中型水库尚有30%未达防洪标准;全省大多数江河受到污染,部分河段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严重,且呈加剧趋势,水体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可用水资源量减少,部分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不少地方群众住在河边没水喝;近海海湾出现赤潮,水生态环境恶化。
水污染已经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广东的不同地区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等问题。
水资源已经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是新世纪新阶段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关于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发表时间:2018-04-18T09:58:46.2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作者:彭擘[导读] 所有的生物生长、繁殖和生存都离不开水,在人类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一切发展维持的基垫。
湖北省十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省 442200摘要: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全国大力加速城镇化进程,化工和重工业发展形势极其迅速,造成水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区域性水资源供需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科学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极其重要。
本文就对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问题;管理对策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所有的生物生长、繁殖和生存都离不开水,在人类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一切发展维持的基垫。
就目前的国内形势已经国内外现状分析,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日趋峻,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恶劣化;另一方面,因为全球变暖的形势的加剧,地表水分蒸发率升高,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因此,部分区域或部分国家的过度干旱,居民连饮用水都喝不到。
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遏制水资源枯竭问题,加强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增强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应树立的道德价值理论,建设正确的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理念,从多种功能上实现水的利用率的提高,简单的说,丰富水的利用方式的多样性,比如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淘米水浇花、种植植物,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使植物生长地更快更好。
要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对现有水资源管理的缺陷和漏洞进行分析和定位,从而对现有水资源管理提出解决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水利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农田灌溉、水源供应和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水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利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水资源是有限的,且分布不均。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利行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加大投入,提升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推动现代化水利设施的普及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第二,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利工程建设、水源地污染等因素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其次,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源地保护方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损害。
第三,水灾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水利行业负责水库、堤防和排涝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然而,在水灾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水库和堤防的巡查和修筑工作,确保工程的完好性;加强对排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其抗洪灾能力;加强水灾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提高水灾防治能力。
第四,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地下水资源开采的不合理和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陷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行为的监管,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水利效率。
第五,水利行业人才短缺。
目前,水利行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限制了水利行业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水利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提高水利行业人才的待遇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水利行业工作。
综上所述,水利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决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徐州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撑了徐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诱发
了本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和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经过
对徐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科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措施,加
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控制地下水开采,改善地下水补给条件;坚持开发保护相结
合,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减少和防止地下水污染;建立完善节水制度,高效利
用水资源,从而达到徐州市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 徐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东西长约210km,南北宽约140km,土地总面积11258km2。 徐州市地貌根
据成因和区域特征大致可分为丰、沛黄泛冲积平原,铜、邳、睢低山剥蚀平原,沂、
沭河洪积冲积平原三个地貌区。全市地形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高程从丰县西
北的45.0m,下降到东南睢宁的18.0m,地面坡度为1/3000~1/10000。
1.2 水文气象
徐州市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春温多变,夏雨集中,雨热同季,秋高气爽,冬季干冷。所以降雨及洪水资
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25.2mm,年内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汛期(6~9月),其平均降水量564.1mm,占全年降水量的68.4%,全区多年平均蒸发
量873.9mm,各站平均蒸发量在669.8mm~1140.8mm。
1.3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资源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气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的岩性特征与地下水赋存的条件,徐州市地下水可分为松散
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和碎屑岩类裂缝水三种类型。
裂隙岩溶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的入渗和上覆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其
次是地表水的渗漏和区外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局部地段接受地表水的渗透补
给,排泄主要是人工开采。
2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
徐州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24m3,一般干旱年份全市缺水约5.7
亿m3,特殊干旱年份缺水近12亿m3,早在1980年就被列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
城市之一。徐州是以重工业为主发展的城市,也是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较早的城
市。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国家重点
建设项目刚刚起步,这一阶段的地下水资源能基本满足要求。60-70年代至今,城市
规模扩大人口激增,城市供水发展迅速,农业大规模凿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地
下水开采量迅速增加。根据资料统计记载,1990年地下水开采总量约为5.715亿
m3,其中农用1.985亿m3,工业与生活3.730亿m3;到2001年地下水总开采量增
加到7.03亿m3,其中用于灌溉农用2.32亿m3,工业与生活4.71亿m3;到2011年
地下水总开采量约为7.84亿m3,其中农用2.61亿m3,工业与生活5.23亿m3;
徐州市水资源及地下水供需根据近几年(2005-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全市平
均用水总量为:38.75亿m3,其中地表水供应量31.00亿m3,地下水供应量7.35亿
m3。近年来徐州市供水、用水情况详见下表1。
3 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
3.1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随着徐州市工农业发展的加快,地下水开采量在不断增大。大规模开采地下
水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目前,徐州市地
下水持续下降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丰、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附近的几个裂隙岩溶水
开采区。如:丰、沛县城区的承压水以及市区附近的几个裂隙岩溶水强烈开采区
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徐州市区七里沟和丁楼两水源地极为明显,由于超采岩溶
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取水工程出水量减少。
3.2 地面塌陷和沉降构成了地下水开发的硬约束
徐州市因地下水开采而诱发的地面塌陷在1986年即已出现,主要为岩溶塌陷,
塌陷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建筑物集中的发达地段。至今已有十余次,已给徐州
市造成经济损失累计4000万元。
徐州市的地面沉降也是因为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下水位下
表1 2005-2011年徐州市供水与用水状况 Gm3
降,导致地层内部压力失衡,含水层本身及盖层孔隙被压来深层地下水是徐州
供水的主要水源,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地下水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地下水开采密而引发的。目前丰、沛县二城区因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已出现地面沉降的迹象。
徐州地区地面沉降直接导致沉降区的地面高程损失,造成房屋下沉,城市内涝
积水,市区防洪能力下降;不均匀的地面沉降还能引起大规模地面裂缝,造成房屋
开裂、各种管道破损及道路、桥梁、输水输气工程等建筑物破坏等,造成严重经
济损失,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使徐州地区地下水的开采
受到了限制和约束。
3.3 地下水水质污染增加了地下水利用的风险
伴随着徐州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地下水水质也在不断恶化,造成地下水
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是世界范围内
污染的主要因素。影响较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电镀、造纸、化工、印刷
及制革等企业。(2)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3)农村地区主要受
农药、化肥等有机物和污水灌溉污染,徐州市有部分县地下水在80、90年代以检
测出氨氮、砷、酚、氯离子、硫酸根、汞等含量超标,超过饮用水标准。 近年来,
政府对工业污水加强了治理,但地下水仍存在污染物超标的项目。就2012年对全
市10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显示,其中6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为
良好,4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别为较差,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
体。地下水污染增加了徐州地区地下水利用的风险。
3.4 连年的干旱气候加剧了地下水紧张局面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气候现象属偏干旱
年份,一方面全年降水量减少,旱期持续时间较长。根据历年来水文资料统计,徐州
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5.2 mm,偏旱的年份大于丰水年份,约55-60%年份年降水
量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特别近年来干旱少雨的气候更为明显,从2001-2012年资
料统计,徐州市12年中有8年出现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且降水量值偏少
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1-28.3%,就2011年和2012年相比后年比上年降水量减少
8.9%,相应地地表水资源量却少了13.5%。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多年平均降水
量,近年来降水偏少,干旱指数大于1.0,所以严重的干旱经常发生,使原本不足的地
下水资源量更是雪上加霜,地下水降落漏斗进一步加深,使持续亏损的地下水储存
量进一步加剧。
4 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完善地下水水资源的管理保障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制定《徐州
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徐州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和《徐州市地下水
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条例》等切实可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权限、范围和措施,明确保护责任,
加强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