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695.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教案第一章:信息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安全的常见术语1.2 教学内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常见术语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信息安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兴趣。
1.3.2 讲解使用PPT或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常见术语。
1.3.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信息安全实践,如设置密码、使用防火墙等。
1.3.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实践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信息安全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2.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掌握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其危害性的关注。
2.3.2 讲解使用PPT或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基本概念、危害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2.3.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实践,如使用杀毒软件、学习如何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等。
2.3.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以及预防和处理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实践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基本概念、危害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网络钓鱼与个人信息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钓鱼的基本概念和手段理解网络钓鱼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掌握预防和应对网络钓鱼的方法3.2 教学内容网络钓鱼的基本概念和手段网络钓鱼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预防和应对网络钓鱼的方法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网络钓鱼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钓鱼的关注。
《第14课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第一篇:第14课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第14课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听说病毒这个词吧,不光是人类可能被病毒感染,计算机也可以被病毒感染,致使其瘫痪,乃至停止工作。
那么计算机病毒是不是和人类通常所说的病毒是同一种事物呢,下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内容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课本第79页的短文,读过之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名称、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究竟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2、每组找一位同学起来发表本组意见3、教师评价:同学们总结的都很不错4、教师讲解:(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寄生性等特征。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破坏和对系统本身的攻击上,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之分。
良性病毒危害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通常表现为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
恶性病毒则会破坏磁盘数据,发作时会覆盖或删除磁盘中的文件,有时甚至会破坏计算机硬件,使计算机瘫痪,如:cih病毒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发作后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4)计算机病毒防治:当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也要从防毒、查毒、解毒三方面来进行,要以预防为主。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不使用来历不明或盗版的软盘、光盘,特别是游戏盘。
使用外来盘时,应查毒后再用。
b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c经常或定期备份硬盘中的重要文件,一旦遭受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d对装有系统或重要数据的软盘,设置为“写保护”e安装优秀的防病毒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定期用防毒软件检测系统资源,定期升级防病毒系统。
f一旦发现病毒,就立即停止系统的一切操作,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然后再用相应的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1、罗列你所知道的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网络社会或信息时代的一些法律和规章制度文件名称。
该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这方面的网站供学生上网查找以完成该练习。
2、一些黑客认为“是他们发现了漏洞,只有入侵才能揭示安全缺陷。
他们只是利用了一下闲置资源而已,没有造成什么财产损失,没有伤害人,也没有改变什么,只不过是学习一下计算机系统如何操作而已”,利用你掌握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谈谈你的看法。
网络道德规范行为目前比较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1) 网络犯罪。
一些“黑客”时常会非法潜入网络进行恶性破坏,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利用网络赌博,甚至盗窃电子银行款项,通过网络传播侵权或违法的信息等网络犯罪行为日增,互联网已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新领域。
(2) 色情和暴力风暴席卷而来。
信息内容具有地域性,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则是全球性、超地域的,这使得色情和暴力等问题变得突出起来。
由于互联网是全球共享的,这就使得某些人、个别国家的色情信息和暴力情节能够无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网络成为色情和暴力媒介,提供色情资料,灌输暴力思想,从而导致与传统优良文化道德冲突。
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不同,它对我国的危害更加严重。
(3) 网络文化侵略。
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倾销自己的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
这就加剧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道德和文化的冲突,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构成干扰和冲击。
(4) 破坏国家安全。
世界上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到处充满善意,一些国家通过互联网发布恶意的反动政治信息,散布谣言,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破坏其国家安全,甚至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突破层层保密网,直接对其核心的系统中枢进行无声无息的破坏,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借助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产生的力量,使人们遵从道德规范,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目的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二课第二节《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课件一、引言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但是,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维护自身权益,防范网络风险。
二、网络的优势和风险1. 网络的优势•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便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2. 网络的风险•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游戏和网瘾问题•网络侵权和隐私泄露的风险三、合理利用网络的原则和方法1. 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过滤不良信息,选择可信的来源•增强对网络谣言的辨别和甄别能力•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保持合理的上网时间2.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注意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3. 保护自身权益•不参与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行为•维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发布他人隐私信息•依法使用网络资源,不侵犯他人权益4. 提高网络素养•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网络公共事务,弘扬正能量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 案例一:网络谣言的传播情景:小明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关于疫情的信息,但无法判断其真实性。
他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可能的解决方法: - 多方求证,查找可信的权威信息来源 - 不随意转发和信任未经证实的信息 - 教育他人不信谣传谣,共同打击网络谣言2. 案例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情景:小红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关系紧张。
她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 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游戏时间规定-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多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交交流 - 寻求家长、老师和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五、本课程通过介绍网络的优势和风险,阐述了合理利用网络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案例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身权益,提高网络素养。
只有正确利用网络,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并积极创造和传播正能量。
6.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 1、在信息活动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2、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2、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避免受侵害的方法;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信息安全问题的兴趣; 2、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初步树立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3、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定义、计算机犯罪的种类及特征。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等 教学环境: 录播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视频导入新课,了解网络信息活动中滥发信息的危害。 二、安排学生阅读p139页任务,完成表6-8。 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国内立法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国外立法简介 四、网上道德规范 :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勒索病毒的出现进行课堂内容导入,然后结合课本四个案例的剖析,对照学习了我国目前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情况,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该部分法制还仍不健全,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再加上网络活动的特殊性,致使太多的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得不到整治。而大家 作为将来信息活动的主体,信息法制的建设是有赖于你们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个同学都清醒地认识到维护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必要的法律行为。而打击网络犯罪,绝不仅是公检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学生们平常对于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有一些学生更是一无所知,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法规知识和意识,做信息社会的守法公民。基于本节课主要是对信息安全中,培养学生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案例,作为感性材料,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网络安全的严重性。而交流讨论,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和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