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景物描写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3
七年级作文训练之景物描写欣赏、欣赏古诗中的景物描写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8.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1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 )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 1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 1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 ) 14.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 王微:《四气诗》 ) 15.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 陈毅:《梅》 ) 1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张谓:《早梅》 ) 1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杜甫:《小至》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21.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鹿柴》 22.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关山月 }) 2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 望天门山》 )) 2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 赠汪伦》 )2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 ) 26.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杨万里:《小池》 ) ( 杜甫:《江村》 )( 秦观:《三月晦日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常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核舟记教学设计1苏教版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1 苏教版《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教学重点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教学难点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1、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
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2、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写作时代。
魏学洢(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
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
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二、正音、正字1、检查预习。
2、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3、通假字。
4、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
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四、研读细部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2、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3、概括段的主要内容;4、提出写法上的特点如说明顺序、详略安排及语言特色等。
第1段: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奇巧、因势象形、贻、泛。
(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2、重点虚词:以:介词,用。
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
罔:否定副词,没有。
尝:时间副词,曾经。
盖:句首发语词。
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3、内容要点:总说,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语言简洁、周密:“径寸”、“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等词语印证“奇巧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景作文(7篇)冬去春来,春暖花开,又是一年好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大地生机勃勃。
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女孩。
她迈着优雅的步子静静地走着。
她走过的地方,万物复苏,百花齐放,鸟语花香。
春天不像夏天那么热,也不像冬天那么冷,给人温暖的感觉。
微风吹过,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觉得有些凉意。
春天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草把冬天储存的绿色全部拿出来,花在草的衬托下更加娇艳。
好像花太迷人了,没过多久,只有蝴蝶。
蜜蜂被吸引,在花的周围嗡嗡作响。
在田野里,农民的叔叔们挥洒汗水,播种庄稼,期待果实的丰收。
田野旁,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几只麻雀在远处飞来飞去,落在电线杆上,摇着头像新生的孩子,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就像一个关心孩子一举一动的善良母亲。
远处的小山是翡翠,远远看去像一颗巨大的翡翠,屹立在天地之间。
远远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短笛,每只羊都跟着笛子紧跟着。
远远看去,就像盖了一床厚厚的被子在地上。
啊!春天的你最迷人!你用五颜六色的绿色装饰世界,你把你的绿色献给世界上的一切。
你是生命的源泉,希望的开始。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在春天的孩子们眼里,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教材继续组织成专题,专题丰富,贴近孩子生活。
它们富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感,突出了学习语文的特点。
八大主题分别是:自然奇观、观察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中国的世界遗产、人情、成长故事、科技成果。
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故事)也安排了综合学习,使得这两组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介绍指出了小组的题目,提示了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围绕题目编排,分为精读和略读。
全书32篇,其中精读18篇,略读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维练习,而略读课文前有连接短语,连接前后课文,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一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理解相关材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课本背面附有八篇精选课文。
篇1:写景初一作文200字我们的校园是多么美丽!看,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眼前着宽阔的草场,东西足有300米,南北宽也有200米。
我脚下走的这条青浦道直通操场后面的四层工字楼,把大操场分成两半,西边是足球场,白色球门遥遥相望。
操场中间,还有两棵大槐树,它们枝叶茂密,就像一把伞,可以挡风挡雨、遮太阳同学们愉快地在树下嬉戏。
我们走进教室,那宽敞的教室,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校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
有枝叶覆盖的梧桐,有亭亭玉立的白杨,还有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花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篇2:写景初一作文200字夏天在哪里?夏天在田野里。
树木茂盛的枝叶挡住了太阳,人们可以在大树下乘凉。
色彩斑斓的蜻蜓上下翻飞,就想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夏天在哪里?夏天在小河里。
鱼儿不时偷偷地跳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小朋友穿着漂亮的泳衣在水里游泳,打水仗。
大人们蹲在河边的大树下静静地钓鱼。
粉红的荷花悄悄地开放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大大的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河面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篇四:写景初一作文200字春姑娘走了,夏姐姐马上就要到了,植物、动物也做起了迎接夏天的准备。
花儿把花瓣梳理得整整齐齐;小草也随着风,跳起舞来;大树公公弹起“莎莎莎”的琴声,好美啊!动物们也在排练呢!瞧,小鸟和知了在放声歌唱;蝴蝶和蜻蜓在练习舞蹈,各各都忙碌着。
今天,夏姐姐来了,晚上有一场舞会,夏姐姐看到他们都非常欢迎她,就说:“谢谢你们,这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次晚会。
”篇3:初一写景作文200字开头天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一群大雁飞过,枫树立刻欢快地舞蹈欢送大雁;菊花也不甘落后,迅速展开美丽的花瓣欢送大雁。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它们有的捉迷藏,有的跳高,还有的跳远。
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基本了解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但比较零散,需要规整强化,总结巩固几种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诉诸笔端,展现它们无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二、赏析文段,学习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1、《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2、《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非漱其间...这段文字中静态动态相结合,俯视仰视相结合,近观远观相结合。
4、《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水尤清冽”正面写水清。
“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侧面描写水的清彻。
5、《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
三、归纳总结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1、运用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特征。
2、借助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等描绘景物特点。
3、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突出景物特点。
4、运用多种观察角度。
如俯视,仰视,近看,远观等多层次展现景物特征。
5、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突出景物特征。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制定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第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古今中外的人物,他们各具个性,人物形象鲜亮,给人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是学习写作的极好范例。
为了引导同学把人物写活,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观察人物特点,将人物描写方法用到写作施行当中,写出人物个性。
教学重点是学会几种人物描写方法,难点是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写得鲜活有生命。
二、说教法为了创设一个优良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同学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谈话法。
通过谈话给同学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
把同学分成假设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
让同学围绕写作要求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碰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
给同学指点迷津,让同学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
同学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激励,加强他们的成功欲。
关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帮助其提升写作水平。
三、说学法为了让同学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纳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讨论法。
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后,让同学参加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
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
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同学修改法。
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
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升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改。
让同学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升。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2、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研讨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并总结“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二、观察画面,组织讨论。
1、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
根据画面内容,每个学习小组合作编一个故事。
大家先细致地观察画面,你希望本小组重点讨论哪些问题呢?每人提出一个供大家选择的问题。
2、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做好表演准备,每个小组推选二名代表表演共同编写的故事。
三、深入研讨,动态修改。
1、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
观众作好评论准备。
2、请同学们评论演出情况。
3、教师评论,拓深拓宽同学们的思维,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练习写片段,师生合作评改。
或者写,“大鸟的健美”,或者写“小鸟的弱小可怜”,或者写“山林生活之自由快乐”,或者写“笼中生活之痛苦乏味”,要求从多角度
多方面抓住特点观察。
用五分钟写一百来字即可。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下一节作文课上把故事完整地写出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训练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教学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
2.抓住事物的特点,有侧重地描写事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上作点评二、我来说题(学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三、写作指导1.命题设想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一:写一篇介绍一座建筑物的说明文,仔细观察并准确描写出该建筑物的特点。
题目自拟。
题目二:仔细观看图画(见教材),根据画面,编写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
提示:当初从鸟窝中同时飞出的,是一对“双胞”小鸟,由于投奔的处所不同(树林和鸟笼),后来见面时则大不相同。
在正确理解图画寓意的基础上,想像并描写两只鸟飞出鸟窝后的变化和见面时的差异。
以上两道作文题都来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12页。
本单元是介绍国内外建筑艺术的说明文单元。
介绍建筑物首先要准确把握它的特点,这就离不开仔细观察。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作的能力。
2.训练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在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特点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特点,有侧重地描写事物。
3.思路点拨(1)定点观察。
观察事物,首先要选好观察点。
观察点是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观察点可以固定在一处,也可以适当变换。
上面第二题要求观察一幅图画,无需变换观察点;第一题要求观察建筑物,建筑物一般都比较庞大,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变换观察点。
观察时,既要对物体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又要将这个物体分解为各个局部依次观察。
要善于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进行观察,抓住其特征。
(2)捕捉特点。
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要细心分析,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
如果是日常用品,应逐一了解物体的整体和局部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途等情况;如果是植物,应从植物的外形、颜色、气味及其生长变化等方面来捕捉其特点;如果是动物,就应当从其外形体态、生活习性、生理机制等方面去捕捉特点;如果是建筑物,就应从建筑物的坐落位置、外观(样式、颜色、建筑材料、结构)、内部结构或装饰等方面归纳特点;如果是风、雨、雪、霞、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则应抓住它的光、声、色的特点,结合时间、季节的不同,总结出它的特点;而对于寓意深刻的画面,则应该在观察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挖掘画面所蕴含的寓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景物描写欣赏 七年级作文训练之五-- 景物描写欣赏 一、欣赏古诗中的景物描写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7.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8.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4.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15.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1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2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3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3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3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3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4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45.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4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47.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5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5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5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词语积累--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 山清水秀 风景秀丽 万物争春 青山绿水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绿草茸茸 湖光山影 香飘蝶舞 郁郁葱葱 水平如镜 万紫千红 芳草如茵 婀娜多姿 银装素裹 绿树成荫 风景如画 五彩缤纷 桃红柳绿 春色满园 五光十色 桃李芬芳 碧波荡漾 千姿百态 春回大地 春光融融 春暖花开 桃红柳绿 烟花三月 春江水暖 春风浮面 春色迷人 春雨绵绵 春风习习 百花齐放 含苞待放 五颜六色 繁花似锦 色彩斑斓 绚丽多姿 鸟语花香 翠色欲流 诗情画意 晴空万里 一轮圆月 倾盆大雨 红日高照 明月当空 暴风骤雨 阳光明媚 碧空如洗 和风细雨 万里长空 波涛汹涌 细水长流 春光明媚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落瑛缤纷 白雪皑皑 千里冰封 烟雨迷离 波光潋滟 残阳似血 绿意盎然 狂蜂浪蝶 风平浪静 红装素裹 红花绿叶 红肥绿瘦 倾盆大雨 大雨滂沱 花繁叶茂 一平如洗 烟雾缭绕 荒芜人烟 杂草丛生 月黑风高 暗无天日 飞沙走石 郁郁葱葱 一泻千里 灰飞烟灭 一碧万倾 日星隐曜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三、欣赏景物描写的语段 1、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2、路旁边浪似地滚着高高低低的黄土。太阳给埋在黄土里,发着肉红色。可是太阳还烧得怪起劲的,把他们的皮肉烧得变成紫黑色,似乎还闻得到一股焦味儿。 3、苦重而炎热的空气仿佛停滞了;火热的脸愁苦地等候着风,但是风不来。太阳在蓝得发暗的天空中火辣辣地照着;在我们对面的岸上是一片黄橙橙的燕麦田,有些地方长出苦艾来,竟连一根麦穗都不动摇一下。 4、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5、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6、这一天的夜,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天空蓝的透明透亮。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升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日日夜夜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的流着。 7、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 8、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蝇和蜂飞到荫下时,它们的呜声也似乎变得分外的温柔;油绿色的青草,不杂一点金黄,鲜洁可爱,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修长的花茎兀立着,也不动颤,似乎已经人了迷梦;菩提树的矮枝上面悬着无数黄花的小束,也静止着,好像已经死去。每一呼吸,芳香就沁人了肺腑,而肺腑也欣然吸人芳香。远远的地方,在河流那边,直到地平线上,一切都是灿烂辉煌;不时有微风掠过,吹皱了平野,加强着光明;一层光辉的薄雾笼罩着整个田间。鸟声寂然,在酷热的正午,鸟向来是不歌唱的;可是,纺织娘的呵呵鸣声却遍于四野。听着这热烈的生之鸣奏,使得安静地坐在清幽的荫下的人们感觉着十分的愉悦;它使人们沉倦欲睡,同时,又勾引着深幻的梦想。 9、午后的阳光,太强烈了,连秧田里的水,都给蒸得暗地发出微小的声音。禾苗叶子晒得起卷子,失掉嫩绿的光泽,又没有一点风,人走在两边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简直闷热得浑身流汗,气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谁也不愿出来了。 四、美文欣赏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睡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