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声乐音乐教学论文范文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声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是一门规律性较强的应用科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声乐音乐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音乐教学论文范文一:声乐有效教学浅析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部分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浪费等问题。
影响声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生源素质、师资水平、课程资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有效声乐教学应该是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的有效教师、有效学生与有效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声乐有效教学有效学生有效教师有效课程资源近年来,一些教育教学的浪费已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有效教学,提高传授知识、促进教学发展的效率。
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寻求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一、有效学生是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处在第一位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
有人认为会说话的人都可以唱歌,都可以学声乐。
其实不然,声乐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是说话在音域上的延展和力量上的加强。
因此,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只要会说话的人,我们都应培养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乐趣。
然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会说话的人都可以搞声乐专业。
因此我们说有效学生是进行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有效学生呢?第一,要有健康的声带,声带边缘平滑整齐,能迅速闭合发声,这是进行声乐有效学习的首要物质基础。
第二,要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
呼吸是歌唱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共鸣使声音扩大并有效传送,因此,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是声乐有效学习的物质保障。
第三,要有较高的智商和学习艺术的悟性。
声乐是技巧的学习,又是艺术的表现,因此较高的智商和对艺术的敏锐感悟力是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第四,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
第1篇: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音乐美学不仅是音乐的简单表达,而且从音乐的意义、作品的意义来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进行了音乐美学方面的一些深层次探索,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
如今,在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受到国际同行们影响的越来越高,特别是声乐表演上,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促进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1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影响现象学美学开始在上世纪30年代,自从波兰著名的音乐家发表了一篇论文之后,现代音乐美学开始初步形成,受到现代音乐美学影响的人越来越多,专家们的研究备受关注,为现代音乐美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对现代音乐美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研究现代音乐美学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是基于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考虑人的意志,即客观的研究。
二是主体意识为主导作用,即主体性研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音乐美学的二个方面应该受到主要研究,因为声乐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素质,以及艺术的成功表现风格,必须与人类心灵的深度冲突,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这个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必须认识到,创造的全过程必须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有许多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杰出代表,生活就像一场烈火,如声乐表演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开启后,西方文化艺术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审美情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然后,声乐艺术的表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很多种思想流派的声乐表演与人文意义是不可分离的,现代音乐美学的提出,为声乐表演艺术奠定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对音乐创作具有指导作用,声乐演唱中的“身份”是一个不寻常的解释。
目前,声乐表演的三大主体是剧本、音乐和表演,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严格按照音乐指导进行。
但是,一千的观众有一千个评论家,不同的演员在同一物体上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风格。
同样表演者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也有一些差异。
在此之前,人们需要严格遵循音乐播放,自然而然的表演。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学好声乐有很大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声乐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摘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
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
(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第一篇: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声乐教学法这一门课程。
在课上,王百灵老师用她渊博的知识和正确的示范给我们系统的讲解如何上好声乐课,收获很多!我将自己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这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
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
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声乐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及其发展
2. 声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研究
3. 声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对学生的影响
4. 欧洲古典声乐作品中的死亡主题研究
5.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控制技巧与表现力的关系研究
6. 声乐艺术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研究
7. 音乐剧中的声乐表演与话剧表演的对比研究
8. 人声合成技术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研究
9. 儿童声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0. 声乐翻译的特点与方法研究
11.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12. 声乐演唱中的韵律感与乐感的关系研究
13. 声乐教育中的声音训练方法与效果的研究
14. 中外艺术歌曲中的唱法对比与分析
15. 声乐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度的研究
16. 音乐室内合唱演唱中的声部分工技巧研究
17. 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的差异与融合
18.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技巧研究
19. 职业声乐演员的心理素质与表演能力研究
20. 声乐技巧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研究
21. 声乐表演中的舞台形象塑造与服装设计研究
22. 声乐艺术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3. 声乐教育中的激励方法与效果的研究
24. 中国古代皇室音乐中的声乐艺术研究
25. 声乐表演中的舞台语言与肢体表达研究
26. 音乐剧作品中的声乐与戏剧技巧融合研究
27. 声乐专业课程设置与发展趋势分析
28. 声乐演唱中的音域拓展与技巧训练研究
29. 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心理学应用研究
30. 声乐声音产生机制的科学研究。
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3篇声乐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具有演唱不同的体裁、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作品,和进行学校音乐教学时良好规范的示范歌唱能力和声乐辅导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声乐大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了声乐大课的教学模式,并对大课在实际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声乐大课必要性可行性一、声乐大课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声乐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它具有极强的个性,教学中的针对性很强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声乐教学都沿袭了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额不断增大,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大,学校教育成本增加,使高师声乐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很好的体现师范特色,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学生歌唱能力全面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无疑为声乐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进校时声乐底子都较弱,他们对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的原理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声乐学习起步较晚声乐基础较差,这为声乐大课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所以这是开设声乐大课得一个很好的条件,加之师范声乐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尖子生和歌唱人才,而是培养掌握声乐正确理念,为以后教育工作服务的人民教师,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正确而有效地采用大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能的。
二、如何上好声乐大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刚进校就开始采用每课时3人的形式,事实上,这只是上课人数的改变,而教师的上课模式依然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来说还是各上各的课,各用各的教材,结果每个人的时间缩短了,效率降低了。
第1篇摘要:声乐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声乐,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本文以我国某高校声乐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对声乐课程进行探讨,旨在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声乐课程;心得体会;音乐素养;审美情趣;表达能力一、引言声乐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声乐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声乐课程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对声乐课程进行心得体会总结。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1.课程设置声乐课程通常包括基础理论、声乐技巧、作品分析、舞台实践等几个部分。
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音乐史、音乐美学、乐理等;声乐技巧包括发声方法、呼吸技巧、音准、节奏等;作品分析则是对经典声乐作品的解读;舞台实践则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
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2)掌握声乐基本技巧,提高演唱水平;(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实施1.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声乐艺术;(3)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实践性教学:注重舞台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实施过程(1)基础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知识;(2)声乐技巧教学:采用示范、模仿、纠正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巧;(3)作品分析教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让学生领略声乐艺术的魅力;(4)舞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演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四、实践环节与心得体会1.实践环节(1)参加声乐比赛: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演唱水平,提高舞台表现力;(2)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3)担任社团活动负责人:组织策划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声乐艺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声乐表演者舞台表现力与策略2、声乐艺术作品的发展与推广3、浅谈声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4、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心理5、浅析民歌声乐教学法全文总字数:18822 字篇一:声乐表演者舞台表现力与策略声乐表演者舞台表现力与策略【摘要】声乐表演者缺乏舞台表现力,以及怎样解决舞台表现力缺乏的这种因素,从而让声乐表演者更加出色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带动观众情绪,使舞台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声乐表演;舞台表现力;声乐演唱;声乐素质;舞台实践无论是专业舞台演出还是其他舞台演出,都要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从而达到激发观众情绪的目的,但是在人们的表演实践中,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舞台效果,使自己的平时所学没有发挥到最好。
所以,研讨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以及训练方法和解决策略。
一、声乐表演者缺乏舞台表现力的原因舞台表现是每个声乐表演者努力追求的,许多演唱者嗓音条件都不错,但是其表演并不能够吸引观众,更不能够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究其原因有以下七点。
第一,缺乏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二,对作品理解和处理不到位。
第三,演唱者受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
第四,演唱者对自己不自信。
第五,舞台表演经验少。
第六,演唱功底薄弱。
第七,文学知识缺乏。
所以导致了演唱者情绪紧张,不能够正常发挥自身专业水平,影响表演效果。
二、声乐表演所要具备的条件歌唱是通过歌词与曲调来传达感情,那么歌唱对人声的要求除讲究字正腔圆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视唱和练耳,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歌曲。
在把歌曲唱得连贯的基础上,把语言、艺术、情感、呼吸、文学等结合起来,人声就是一件动听的乐器,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以及刻苦练习演唱技巧,通过老师指点和自身努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呼吸、发音、共鸣、语言、肢体动作等协调发挥到最好,让各个肌能充分发挥。
在这个基础上投入感情把歌唱活,让表演更加生动。
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恐惧心理是每一个声乐演唱者要经历而且要积极面对克服的,恐惧将直接导致心理紧张和害怕,这种心里素质不利于歌唱,而对于许多声乐演唱者来说,恐惧会让音的质量下降,更会让高音成为一种演唱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上的恐惧,一唱到高音就先考虑能不能唱上去,所以要改变自己的紧张心理。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在浩渺的宇宙时空里,声音可以穿越历史的长空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记忆,他留下的印记总是不平凡的,每个时期总有一些携带美妙歌喉的璀璨的星光,她们的名字或声音被历史永久记载下来的同时也悄悄的成为歌唱事业发展的烙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声乐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音乐欣赏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渗透和融合一、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注重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当前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被动性地学习方式,加上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让大学生带着从初高中时就养成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法。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音乐课无疑会被消弱或者是放弃,而更多的学习时间都以主科学习为主。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养的这种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带入到了大学校园当中,让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因有了这样的一层影响关系,容易误导大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理解,同时对于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有一些大学老师对于音乐欣赏课程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感受与欣赏体验作为重点而是一味的讲解,这样的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第二,有的老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不做任何指导性的讲解,让学生自己聆听音乐让学生自己进行欣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程度降低,从而失去了音乐欣赏课程应有的作用。
因此,为了能够满足如今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对于大学生音乐课与思政教育融合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重视。
真正意义地把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审美价值与欣赏层次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
二、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渗透所要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后,他们的生活以及学习都发生了转变,在这个学习、生活以及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随之增加。
声乐演唱论文范文声乐演唱论文范文声乐演唱论文范文第1篇同学只有在充分理解歌词意蕴的基础上,才能在演唱时集中于歌词的情感表现,从而充分体现和诠释歌词的内涵。
如《跳蚤之歌》(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曲)的歌词既要于诙谐的情趣中示意跳蚤的本性,又要在富有弹性的笑声中揭露专制昏君及其随从们的丑恶嘴脸。
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体现出风趣诙谐又不失优雅端庄的状态,轻视鄙夷的笑声中蕴含其歌词深意的精神实质。
概括地讲,《跳蚤之歌》三段歌词中的笑声都有着不同的潜在内涵。
作品开头处,歌词带有引入叙述性,叙述国王待跳蚤赛过亲人,笑声表现的是带有藐视意味的笑;当跳蚤穿上龙袍名噪一时、耀武扬威时的笑声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冷笑;接着,当跳蚤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肆意叮咬皇后、宫女和皇亲国戚时的笑声则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的谄笑与苦笑;结束表现的则是一个坚持真理、不畏强权,敢于掐死跳蚤的人的英勇、坚决的成功欢乐。
假如在演唱时不能充分理解这些笑声的深刻内涵,很可能演唱成纯真无瑕的逗笑和得意其乐的歌曲,明显不符合作品本身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二、要想深刻挖掘作品的内涵表现作品的精神意蕴,演唱者应当进行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是对唱唱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进行制造性表现的途径。
以四川民歌《船工号子》为例,这首作品以汹涌澎湃的黄河为背景,通过描写船工们与黄河绽开生死搏斗的惊险场面,热忱地歌颂刚劲豪放、勇敢坚韧、不怕困难的四川渔民的生活。
因此,演唱者应搜集大量的相关图片、音响、纸质的资料,多向四川同学学习语言,仔细揣摩当地的语言风格特点,进行情感沟通,再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去感受和体验渔民的生活情景,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情,增加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较精确地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意境,也才能较精确地把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声乐演唱中去,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未成曲调先有情”,充分表现和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深刻内涵,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演唱者应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深化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完善地演绎作品。
音乐声乐方面的毕业论文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声乐方面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声乐方面的毕业论文篇1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摘要:对于音乐而言,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之间的交叉产物,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渗透在各个环节,如作品处理、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阐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音乐美学;作用前言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
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音乐美学的概述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
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2.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
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
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
论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姓名:王莎 学号:20072885 班级:音乐0703班
摘要
:
艺术歌曲具有歌词的文学性、旋律的婉转性、情感的真挚性以及音乐形
象的独特生动性等风格特点,应该在了解艺术歌曲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有
针对性的演唱处理方案,除了要选择合适的作品外,还要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
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和创作风格等。同时,还要尽力融入作品,展开想象、进
入角色、把握好度;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
内在的艺术素质,这样才能使艺术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现力。演唱艺术歌曲也是对
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
关键词
:艺术歌曲 风格 处理 演唱
艺术曲的演唱不同于一般创作歌曲,她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自己所学技术和较深厚的艺术功底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力
求达到作者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将无声的乐谱以有声的艺术形式还原其艺术风
格。为此,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进行大量的工作,这也就所谓“功夫在戏外”吧。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对
演唱好艺术歌曲而言,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各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等
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
优秀的艺术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
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
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
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
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
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
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
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
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
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
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
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典雅、小巧精制、文人气比较浓。
3.要分析作品的创作风格
舒伯特和舒曼同为艺术歌曲大师,但是由于其生活的不同经历,形成了他们
不同的音乐风格。舒曼多表现人的内心情节,很少表现对大自然的感情抒发,其
对歌词的诠释分别放在了歌声与琴声中,有时甚至用琴声代替了歌声,伴奏和演
唱都成为作曲家的创作手段;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较多地表现对大自然的感悟,
在其作品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有很大提高,但仍以歌唱为主。在我国的艺术歌曲
作家中,黄自的作品风格精致、典雅,赵元任的作品简朴、醇厚等等。
艺术歌曲的“根”是个体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演唱者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寻
“根”的过程,力图去最好的表现他的精神内涵。
二、要尽力融入作品
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
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
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
感受。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中的充
满朝气充满幻想的年轻人,急于向心上人表达自己的心声,心上人是那么美丽、
高贵。再如《核桃树》,美丽的钢琴琶音音型和一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春风荡
漾、树叶沙沙作响的诗意,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幸福憧憬,表现得无比生动。
2.要进入角色
艺术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
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如拉威尔艺术歌曲套曲《天
方夜谭》里的第二首名为《魔笛》的歌曲,所展现的是一幅穆斯林后宫的画面,
当主人睡着的时候,心爱的人在享受着情人吹颂的曲调,悠悠的笛声时而悲伤、
时而欢快,每个音符飘拂而来,好似神秘的轻吻。尾声渐弱渐慢的处理,犹如克
洛德?德彪西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
发。
3.要把握好度
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
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而这种二度创作,除了要
有美好的声音条件、对艺术歌曲的理解等,还要有歌唱时应有的状态,即有控制
的歌唱状态。控制的度过了,声音发硬,嗓音过损;控制的度不够,声音苍白扁
平无力。如:舒曼的《月夜》,这首艺术歌曲,先后出现了5次e2音,极不好
唱。难点就是对其的控制,不能太强,否则将破坏整首乐曲的神秘、肃静的气氛,
也不能太弱,太弱的艺术歌曲的支撑点就“塌”了。
三、要反复锤炼作品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需通过不断的“打磨”过程,找到最佳的艺术感觉。
1.“面”的扩展应建立在“点”的真正突破上
艺术歌曲大多音域适中、结构较紧凑、表现细腻,很适合演唱者培养和加深
有控制的“自然状态”,并形成一种“有控制”的演唱意识。许多声乐大师都有
这样一种意识“唱好了中声区、高声区就成功了一半;唱好了弱音,强音也容易
唱好了”。当然,要达到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声乐理
论家将这个过程归纳为“简——繁——简”。简是自然的状态,通过声乐练习,
进入技巧运用之繁,但最终仍要归于“简”。总之,“面”的扩展要建立在“点”
的真正突破上,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2.精益求精、烂熟于心
准确、熟练把握乐谱非常重要,歌词是演唱的基础,声乐艺术之所以能感动
人,除了本来的美妙外,重要的原因是听众能通过歌词与演唱者进行直接交流。
要准确拼读歌词,弄懂每个单词的意思,要字对字的翻译,勤查词典。其次,发
音要准确。西方语言的特点是多音节语言,辅音要清晰,非常靠前,元音非常明
亮、非常纯正,唱时发音要连贯,每个音要显得很平。再次,音准、节奏是否正
确,直接影响到演唱者对作品的表达。
3.要内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
演唱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没有艺术修养作底蕴,
充满美学意义的感情传达是很难实现的。要通过反复实践,建立良好的表现能力
和适度的表现欲,具备在舞台上控制自我、驾驭作品情感的能力,有对作品比较
丰富的形象思维,有表演意识和创造能力,有适应舞台和观众的能力。
演唱艺术歌曲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功夫在“诗”外。演唱者只
有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
和较高的歌唱技巧,还有对声乐事业的热爱,才能收获到艺术歌曲那最深厚的美。
参考文献:
[1]马俊芳.树立原作意识,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音乐研究,2007,(2).
[2]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 上海:华乐出版社,2003.
[4]刘再生.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5]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