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道治理思路
- 格式:docx
- 大小:29.07 KB
- 文档页数:3
河道治理治理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河道治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河道治理不仅涉及到城市环境美化,还关系到保护水资源、防洪减灾等方面。
本文将对河道治理的治理方案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河道生态修复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河道治理的背景与意义2.1 背景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河道带来了许多问题,包括水污染、水流阻塞、河床淤积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河道的生态系统平衡,还给城市带来了诸多困扰,如水灾、环境污染等。
2.2 意义河道治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治理,改善河道水质,保护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河道治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防洪减灾:通过疏导河道,增加河道容量,减少洪灾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洪灾对城市的影响。
3. 河道治理的主要方法3.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河道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栽培河道两岸的植被,如树木、草坪等,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修复河岸的生态系统。
•水生态修复:增加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莲花等,提高水质稳定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鱼类放流:适时放流适应当地环境的鱼类,增加水域内生物种类和数量,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3.2 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当前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河道治理方案中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减少和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水质。
常用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包括:•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到河道中。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控制农田径流对河道的污染。
3.3 河道疏导工程河道疏导工程是为了增大河道的通水能力,减少河道水流阻塞和洪水灾害。
常见的河道疏导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除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畅通。
河道治理设计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河道治理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河道治理设计思路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手段,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河道治理设计思路的几个关键点。
一、生态修复河道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生态修复。
在城市化过程中,河道往往受到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下降。
因此,生态修复是河道治理设计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修复包括植被恢复、水生物改良、河床疏浚等措施。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
水生物改良可以通过增加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来提高水质,净化河水。
河床疏浚可以消除水流阻力,改善河道的水动力条件。
二、水资源管理河道治理设计思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
水资源管理包括水量调控、水质监测和水资源保护等措施。
通过合理调控水量,可以防止河道的洪涝灾害,并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保护河道的水质。
水资源保护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限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三、景观设计河道治理设计思路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景观设计。
河道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资源,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景观设计包括河道岸线的绿化、景观灯光的设置和公共设施的布置等。
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增加河道的景观价值,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景观灯光的设置可以创造出夜间独特的景观效果,增加河道的夜间吸引力。
公共设施的布置可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满足市民的需求。
四、参与公众河道治理设计思路的最后一个关键点是公众的参与。
河道治理不仅关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也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和福祉。
因此,公众的参与是河道治理设计思路的重要内容。
公众参与包括信息公开、意见征集和参与决策等。
通过信息公开,可以向公众传达河道治理的进展和成果,增加公众对河道治理的了解和支持。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河道水环境已经成为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
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生态治理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现状分析、生态治理原则和方法、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现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农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废水排放污染、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堆积、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河道生态系统丧失平衡等。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河道水环境的生态健康,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针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问题,采用生态治理是一种科学、综合、可持续的方法。
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优先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参与治理原则等。
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优先是生态治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时,首先要充分尊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
2. 综合治理原则: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入手,多方位、全方位地改善河道水体环境。
3. 科学规划原则: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时,要充分考虑河道周边的土地利用、城市布局、生态景观等因素,科学规划治理方案。
4. 参与治理原则: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的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在具体的生态治理方法上,可以采用生态修复、水生灌溉、植物净化等技术手段,重建河道生态系统,净化河道水体,提升水环境的生态功能等。
三、成功案例中国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以北京市为例,京杭大运河的治理工作已成为中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一大范例。
通过京杭大运河的生态治理,不仅大大改善了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新形势下城市河道治理的新观念与新思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的污染及治理问题也日趋突出,如何科学有效地治
理城市河道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和总结传统治理的经验。
另一方面,我
们也需要拓展新的观念、建立新的思路。
首先,我们应首先从治理理念上开始。
城市应该重视并强化河道与城市环境连接的景
观功能,发展河流绿色廊道和绿色基础设施等生态治理技术,不仅如此,还应进行水质改善,实现自然河道治理的良性循环。
其次,应把支持型河流改造技术融入治理中,增强河
流改造技术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实施无坝河道改造技术,重新将河流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
此外,应注重将城市河道治理理念延伸到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中,注重河谷景观功能和生
态资源特征等。
另外,我们还应从治理方法上探索新的思路。
现在,城市治理应通过跨部门协作来实现,倡导跨部门协作,以满足不同部门的各种需求,分担各自的职责,实现绿色治理。
同时,应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加以研究,采取技术上的改造,以提高氧
化技术的氧化处理效率,并采用安全、可靠、省能、环保、易操作性好等治理手段。
此外,要优化调整河流生态运行系统,通过改变河流结构来实现和谐发展,进而有效改善河流水质。
总之,在新形势下,城市河道治理的新观念与新思路是推动城市河道治理经济、环保、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发展跨部门协作、实施新技术及新材料
利用以及采取水质改善等多个方面的思路,以期达到城市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
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
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
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C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
但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生态一生物方法生态一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①河道曝气法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
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活、安全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
但是固定充氧曝气每个曝气点的服务面积小,尤其对相对封闭、基本不流动的水体,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移动式则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②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目前,常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排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
该方法多使用天然材料为接触材料,花费少,净化效果好。
③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O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
用于污染水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
浅谈河道水生态治理难点与对策摘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加快、工业排放增加等因素都加重了城市河道的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同时城市河道沉积物的污染物含量高,且由于河道水流的缓慢和水利工程的阻碍,污染物与沉积物难以清除,引发不可逆的生态环境灾害。
城市化进程削弱了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使其生物多样性下降,某些生态环节出现断层甚至失衡,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滑坡。
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也越来越多,如何根据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需求,加强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是本文要研究的课题。
对河道水生态治理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和保护,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保护水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基本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对策引言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河道面临着许多难以清洁的污染源,削弱了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使其生物多样性下降,某些生态环节出现断层甚至失衡,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滑坡,城市河道生态的治理变得尤其困难,如何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也要面对诸多难点,需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加强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地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1工程概况本次水生态修复工程涉及唐镇顾家浜、唐镇东横港、张家浜1支河、张家浜2支河、王港王家浜,共计5条河道。
根据不同的河道特性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措施,重点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目标河道水环境质量,提升河道的水生态功能,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周边居民提供适宜生活的宜居环境。
2本工程难点分析2.1河道现场路勘及现状难点分析本工程在充分控制外源污染基础上,构建水生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形成河道总体水质达标,透明度一定程度提升的生态河道景观。
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改善河道水环境,促进当地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建成“生清小域”。
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与治理规划探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道防洪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自然水系的一部分,负责着排水、供水、生态调节等重要功能,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城市河道往往遭受到严重破坏,成为城市防洪的短板。
对城市河道防洪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理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河道防洪现状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河道治理不规范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对河道的规划和管理不够规范,导致河道被大量填埋、封堵,河道水质遭到污染,水位不易调节,洪水容易泛滥。
这种情况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
2. 河道水域受到严重破坏部分城市的河道水域面积逐年减小,河道岸边被大量建筑覆盖,河道生态环境变得不稳定,无法满足城市的防洪需求。
3. 河道管理体系不完善城市河道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对河道的管理和维护不力,河道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受到阻碍。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河道的防洪能力,加剧了城市的防洪压力。
对城市河道防洪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规划势在必行。
二、城市河道防洪治理规划探讨1. 加强河道的环境维护和保护针对城市河道的环境状况,应加强对河道水域的保护和维护工作。
保护河道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河道的通畅和水位的稳定,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重要手段。
2. 完善城市河道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河道治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建立健全的河道防洪设施建设和维护机制,提高城市河道的实际防洪能力。
3. 制定科学的河道规划和管理制度针对城市河道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应制定科学的河道规划和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河道,确保城市河道满足排水、供水、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并具备一定的防洪能力。
4. 开展城市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针对城市河道的现状问题,应开展城市河道的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城市河道治理是指对城市中的河道进行整治和综合治理的工作。
城市河道治理措施多样,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恢复、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景观提升等方面。
下面将具体介绍城市河道治理的各项措施。
一、水环境治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是城市河道治理的核心。
主要包括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污染治理、河道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 改善河道水质。
通过净化污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措施,降低河道水质的污染程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指标。
2. 河道污染治理。
通过排放口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水源保护区域建设等措施,减少河道污水排放,达到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3. 河道水生态修复。
通过湿地修复、水草种植、生态恢复工程等手段,提高河道水质,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水生态恢复城市河道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水生态恢复。
水生态恢复包括湿地恢复、岸线生态修复、鱼类和水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 湿地恢复。
通过人工湿地、河道湿地红线、湿地保护区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环境的净化能力。
2. 岸线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堤岸绿化、岸线生态带规划等手段,修复和保护河岸线的生态系统,增加河道的景观价值。
3. 鱼类和水生动植物保护。
通过建立鱼类保护区、水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措施,保护和繁育河道中的鱼类和水生动植物,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改善城市河道的水文条件,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 河道疏浚和清淤。
通过疏浚和清淤,保持河道的通畅,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减少洪水和内涝的发生。
2. 建设河道防洪设施。
通过修建堤坝、拓宽河道、设置泄洪闸门等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保护沿岸居民安全。
3. 水资源利用工程。
通过修建水库、引水渠等水资源利用工程,提高河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文条件,增加水资源供给。
四、河道景观提升河道景观是城市河道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水利水电工程: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与设计思路1、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理念首先是对水体质量的要求城市生态河道治理需要更加的注重水体质量。
毕竟水体质量好的话才可以保证水下生物的生存。
水生物才可以保持多样性。
其次,城市生态河道两岸的植被种类需要多样化。
同时进行绿色群体的搭配。
有关部门需要根据不同的水情选择不同的植被物种。
如果本身城市生态河道两岸存在着野生的植被物种的话。
有关部门可以做到科学利用,进而营造出更加自然的风情。
另外。
做好河道横纵向的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横向上要尽量的保持周围空气以及水分的合理流通。
这样可以为河道周围的植被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
河道纵向上要在实际的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
更好的依偎河道蜿蜒曲折形态。
使得城市生态河道的那种自然特性充分的表达出来。
尽量的减少人工痕迹。
更好的体现出河道周围的自然特性。
2、城市生态河道设计思路有关设计单位在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回归自然的设计思路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在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时。
需要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态河道本身所具有的的排洪、泄水以及生态保护功能,同时。
对于城市生态河道所具有的自然景观进行保留,包括生态河道的水草、礁石等。
将城市生态河道的自然风光与城市生态河道的重大功能相结合。
这也是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这些设计思路,不仅仅可以实现城市生态河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而且还可以实现城市生态河道生态保护的多元化。
通过建设仿自燃型河道。
不仅仅可以建立起河道与人的亲近关系,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河道的实际需求,进而建立起安全、亲水的和谐环境另一方面。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生态河道水污染严重的问题。
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城市生态河道截污治污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河道截污治污设施。
将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有害水质全部排挡在城市生态河道之外。
保持城市生态河道的自然属性。
进而提高城市生态河道截污治污的水平。
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伟大目标。
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河道治理难度的增加,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重要。
一、治理目标和规划实施城市河道治理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城市水环境的优良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环保、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制定治理方案,需考虑到城市河道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元性。
首先,治理方案必须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和河道功能特征,如保护生态环境、防洪排涝、供水、景观体验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河流,也要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如季节性干涸的小溪需要重点解决水文条件、水质等问题,沿城市内郊的河流则需要考虑景观与生态的兼顾。
其次,治理方案需综合多学科知识,如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社会学、经济学等,确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的方案制定,使治理方案贴近居民需要。
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与城市生态特点相吻合,并采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及经济模式。
二、治理策略和工程实施城市河流治理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工程手段,实施防洪、水质和景观建设等多项工程。
例如,通过建设植被带和湿地,可以显著净化水质,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采用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可以减轻工业和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的污染;在具体治理过程中能够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式,使河流水环境更加清洁。
除了实施具体的治理工程,也需采用相应的治理策略如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提高治理效果。
城市河道治理策略也要联络城市规划与管理,特别是对开发建设区所涉及的城市河流,需统筹规划,建立城市河道保护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与管理。
三、治理效果和监管机制治理效果评估是治理工作的关键,也是提高城市河流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需要借鉴先进的评估方法,如水质评估方法、生态评估方法、人文社会评估等,全面评估治理效果。
同时,应加强对河流的监管与管理,严格对污染企业的排污量、排放标准的监管,确保治理成果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浅谈城市河道治理思路
摘要:河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河
流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如今,河流不仅仅是‘行洪、排涝、航运’的通道,也是兼有‘景观、文化、旅游、生态’的功能性,很多河流是城市的一张
名片。
本文从榆武沟的设计工作中,体现城市河道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推动城
市河道设计的进步。
关键词:城市、河道、设计
引言
大自然孕育了河流,河流又哺育了城市。
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与繁华都和河
流有着不解之缘。
许多时候,河流就是一个城市的代名词、魂魄、母亲。
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河流在确保行洪、排涝的功能的前提下,人们赋予了河道更高的
要求。
榆武沟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起侉子店后榆林庄潮白河右岸,南至小甘棠东
南入武兴沟。
榆武沟于1974年开挖建成,是连通潮白河于北运河的灌排沟道,
开挖最初目的是为了北运河输水,引潮白河基流灌溉周围乡镇农田及汛期的排涝。
目前无水可引,丧失了灌溉功能,仅为区域内的排水河道,榆武沟长3.75公里,潮白河大堤外河道长度为3.5公里,流域面积为8.3平方公里,河道现状断面基
本为梯形土渠。
1.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必要性
河道部分断面存在淤积、岸坡坍塌的现象;跨河构筑物的建设标准较低,过
流能力不足,阻碍河道行洪,不能满足区域内排水的要求;河道现状水环境较差,两岸存在着污水入河,建筑及生活垃圾丢弃和倾倒现象。
2.治理思路
2.1治理标准
榆武沟规划功能定位为区域的内排涝河道,兼顾附近区域的生态景观功能,
属于两河水网的一部分,起到水系连通的作用。
榆武沟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建设区河道20年一遇洪水一般不淹没主要雨水管道出口的内顶,新建及改
建河道构筑物按照构筑物的等级标准确定,但不得低于河道治理标准,新建河道
构筑物要求不缩窄规划河道行洪断面,一般桥梁梁底高程应高于50年一遇规划
洪水0.5m以上的。
2.2治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赋予河道的功能也不断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城市河流治理的首要目标,通过综合治理,实现河道行洪安全,景色宜人等
多重功能,
(1)安全设计
按照规划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扩挖,对达不到行洪标准的断面进行扩挖,对不能进行扩挖的断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满足其行洪标准,如改变断面形式、增加防浪墙,对不满足设计标准的构筑物,进行拆除重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2)景观设计
在河道综合设置涵闸、桥坝、跌水形成不同的景观水面,综合考虑不同断面
采用的护岸材质,综合设置亲水平台及人们休闲娱乐等滨水景观,
3.总体设计
(1)平面设计
根据河道规划的中心线和占地红线,综合考虑河道两岸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尽量减少河道对于周围农田和建筑的侵占,同时满足河道防洪抢险和日常管理的
需求。
在不对影响河道周围生态景观环境的前提下,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相协调,
确定河道的中心线、河道下开口、河道上开口,河道绿化的边线,部分特殊的断面,在满足河道行洪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河道的中心线,上开口和下开口。
设计时,应避免采用生硬、通直的线性,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河流的原有形态,利用原有河流的走向和宽度,河道平面线以自然曲线为主,宜弯则弯,宜直
则直,宽窄结合,形成自然蜿蜒的水流形态,为各种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满足防洪排水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状河道及相关设施;尽量减小拆迁,避让
村庄、建筑物、树木等。
(2)纵断设计
河道纵坡设计是河道设计中关键环节,河道纵坡对回水长度、流速、护砌型
式及工程量均有较大影响。
设置跌水可以有效的减缓河道纵坡,使曝气增氧,改
善河流水质,但过多的跌水设置使得河道沿线流态不稳定,易对河道河底及岸坡
产生破坏,易对河底及岸坡产生冲刷,产生冲刷破坏,危害河道的安全。
现状河道淤积严重,造成过流不畅,通过对现状渠道按照原设计断面、原输
水流量进行复核。
纵断设计的原则为满足河道的行洪要求,基本维持现状河道纵坡,本次设计按照治理标准的过洪流量水位进行清淤、将其疏挖整理,归顺河槽。
(3)横断设计
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生态型、安全性、美观性、可游行、及经济性。
一般河
流横断面主要有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复式断面和其他类型断面。
①矩形断面:矩形断面占地比较少,多用于占地比较紧张的城镇河道当中,两侧的护岸多用比较传统的、生硬的砖石立式驳岸、浆砌石驳岸、混凝土块驳岸
等传统式护岸形式,但是也存在一定负面的影响,一、破坏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
环境,阻碍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恶化了路上的植被的生存空间,使
动植物失去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河道缺乏美感,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生物
多样性比较差。
二、扩宽了河道,固化了河道,导致水流加速,导致下游存在下
游大量泥沙沉积和淤积;
②梯形断面:梯形断面和矩形断面基本差别不大,但梯形断面较矩形断面的护砌形式有所改变,因此生物多样性比矩形要好。
③复式断面:复式断面占地比较大,适用于两侧用地比较富裕的地方,平时河道来水通过下面的子槽通过,两次滩地均为绿化植被;雨洪时节全段面过流,
此断面有利于河流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长,是比较生态的断面,著名的有北京
的永定河、韩国首尔的清溪川。
④除上述驳岸形式外,还有比较出名的双层断面形式,此断面形式多数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面一层属于暗渠箱涵结构,平时来水或者污水通过下面一层
向下游输送;上面一层仅保留景观水体,雨洪时节全断面泄洪,但此断面结构形
式比较复杂,投资水平比较高。
现在设计多采用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道‘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以生态为基础、
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减少人为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破坏。
设计河道横断面为梯形断面,河底宽为10米,边坡系数1:25,糙率为
0.025,河底纵坡为0.0002,设计河深约为40米,设计河道上口宽约30米。
设计该段河道20年一遇均匀流洪水深为1.75米,流速为0.67米/秒,50年一遇均匀
流洪水深为1.92米,流速为0.71米/秒。
本次设计河道采用生态驳岸,在建设区
采用生态衬砌河道边坡及两岸巡河路进行植草种树绿化等。
河道构筑物:本次设计榆武沟(潮白河一武兴沟)治理长度为3500米,河
道上有现状桥梁4座,分别为现状桥1、现状桥2、现状桥3和现状桥4。
经核算,现状桥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对其进行改建。
4.反思和总结
河道的防洪设计是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正常生活的基础,以下几点应该要避免:
滨水植物:滨水植物选择是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乡土树种为宜,可以避
免后期游客在游玩中发生危险。
植物搭配中应做到草灌乔结合、三季有花、四季
有绿,避免树下无草,草上无树。
跌水:跌水应选择河道顺直段布置,避开弯道,布置在弯道时,应加强凸岸
坡脚防护,防止水流淘刷。
糙率:河床糙率是影响河道水位计算的一个重要因素,参照《水力计算手册》中天然河道糙率表,综合考虑工程景观种植、岸坡树木等情况,同时结合现场实
际情况。
其他:出于管理或者安全的目的,河道附近可能需要修建一些管理房或河道
构筑物,但不能使构筑物过于突兀,尽量和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
结束语
河道设计是最重要的就是让河流恢复到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恢复水生
态环境,保证河道的生态性,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安全’的城市通道,为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之间建立一条和谐共存的生态走廊。
河道设计要根据
现状出发,协调周围占地等的关系,做出最优的方案,还要加强后期管理,避免
前期建设,后期由于管理不当导致项目丧失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