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态旅游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旅游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行业则是与之息息相关的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同时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第一部分: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及就业创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旅游业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万亿级别,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三倍以上。
与此同时,旅游业也为各国贸易平衡和外汇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前往目的地。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
旅游预订平台的兴起使得旅游产品更加透明、方便,消费者也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享受旅游服务。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和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扩张,旅游景点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旅游业存在着价格过于集中的问题。
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过高,使得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最后,旅游业的规范化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也需不断改进。
第二部分:未来旅游业的趋势展望未来的旅游业将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首先,旅游产品将更多地向多元文化、深度体验方向发展。
游客将更注重体验当地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游览景点。
其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旅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人们将更加关注于身心健康,在旅行过程中注重健康饮食、运动和放松。
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将进一步改变旅游业的面貌。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游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人们可以在家中就能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旅行乐趣。
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例如机器人导游和智能语音助手将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导航和咨询服务。
可持续发展也是未来旅游业的重要方向。
旅游业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旅游产业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
洱海治理方案摘要:洱海是我国云南省珍贵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洱海面临着水质恶化、湖泊生态失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使得洱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治理洱海,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综合的洱海治理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引言:洱海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一大特色景观,素有“北方洞庭”之称。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洱海面临着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洱海治理方案,旨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洱海治理的现状分析1. 水质恶化洱海的水质持续恶化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污水排放、化学品和农药使用等人类活动导致洱海水体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造成水质恶化。
2. 生态环境失衡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影响,洱海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水草减少、湖泊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等现象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失衡,对洱海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多样性减少洱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洱海治理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捕捞、水生物栖息地减少等原因导致洱海生物资源严重衰减,威胁到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洱海治理方案的制定1. 拟定污水处理方案针对洱海污水排放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建设和改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减少污水直排对洱海水质的影响。
2. 推行农田生态治理通过推行农田生态治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 加强湖泊保护和管理加强湖泊保护和管理是治理洱海问题的重点措施之一。
建立健全湖泊保护制度,规范湖泊的开发利用,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 引入新技术推动洱海治理借鉴先进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和理念,推动洱海治理工作的创新。
例如,引入湿地修复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提升治理效果。
三、洱海治理方案的效果评估针对洱海治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描述
1. 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面临着过度开发的问题。
许多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2. 质量不高:部分生态旅游景点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并可能造成环境破坏。
3. 不合理规划:一些地区在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时,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资源利用不均衡。
某些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度,而其他地区资源闲置。
对策建议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生态旅游开发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2. 提高生态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引入科技手段提
升管理水平,确保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 加强规划和资源利用:制定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
各地生态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利用的方式。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
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结论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生态旅
游的监管和管理,推行合理规划和资源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摘要】大别山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目的地,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综合实力较弱等情况。
接着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如宣传推广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三项对策建议:加强宣传推广、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内容,展望了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本研究有助于为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宣传推广、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建议实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湖南、河南三省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
大别山区地处长江中游,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别山区的旅游经济也逐渐发展壮大。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以红色旅游为主打品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红色旅游景点如井冈山、中央苏区等成为了游客们的打卡地。
大别山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山峦叠嶂、溪流飞瀑等,吸引了不少登山爱好者和探险者。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推广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的内容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背景和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铺垫和背景知识。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存在的挑战和障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将揭示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解析存在的问题根源,梳理各种因素的影响关系,为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大别山区的旅游从业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推动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和经济实力。
浅析腾冲县旅游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者:姚巧玉余明九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4期摘要:腾冲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在开发中仍存在着生态破坏、开发与保护失调、缺乏科学的综合旅游规划、管理体制较落后、游客素质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加强管理、坚持生态原则、完善法律法规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腾冲县;旅游问题;解决途径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睡,地处云南西南,地理坐标为98°15’E-98°46’E,24°38’N-25°32’N,处在横断山脉余脉内,其中高黎贡山是最有名的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而成,因而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境内以火山地热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边境风光及侨乡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是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极具潜力的地区。
但旅游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腾冲县旅游现状(一)腾冲县旅游资源腾冲县境内主要旅游资源点34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33处,水域风光类113处,天象景观类10处,生物景观类55处,古迹与建筑类95处,休闲求知健身类13处,民俗风情类15处,购物类25处。
腾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以水域风光、地文景观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古迹建筑类为主。
水域风光主要包括主要包括风光河段、瀑布、温泉、火山湖、地热5小类。
地文景观主要包括风景名山和火山2小类。
如高黎贡山、大空山、小空山等。
腾冲火山群的规模和完整性居全国之首,呈现一派“十山九无头”的奇异火山地观景观。
古迹建筑主要包括古城、碑竭、战争遗迹、摩崖字画4个小类。
如国疡墓园、宝峰寺、和顺乡民居建筑等。
腾冲旅游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层次多样、功能完备。
(2)火山地热、湿地、腾越文化等部分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在省内、国内、甚至国际都存在竞争优势。
(3)旅游资源特色和个性鲜明,有着壮观的火山群,独特的地热奇观,奇丽的北海湿地,神秘的高黎贡山,浓郁的民族文化等等。
云南省旅游低碳化评价及对策【摘要】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也必然朝着低碳的方向发展。
目前低碳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的估算,指出了云南地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条件和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低碳旅游;碳排放;云南省20世纪以来,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旅游收入已经达到9440亿美元,国际跨境旅游人数达到了9.22亿人次。
旅游业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产业,气候变化对全球与区域旅游业产生着现实和潜在的影响。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开发与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理念。
低碳旅游,就是引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是一种旅游生产方式的变革,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
此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旅游业的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进程密切相关。
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碳排放量的计量和及碳排放量中各部分构成的说明,指出云南省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云南省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1.云南省旅游业基本情况经过数年的发展,云南省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3线5区格局。
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国内游客来云南观光度假或探险。
云南省2005年至2009年期间旅游业贡献gdp分别为12.38%、12.53%、11.72%、11.65%和13.14%,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的一个支柱产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对应,旅游业也成为当地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实行低碳化旅游,针对云南省进行旅游的低碳化评价对于降低该地区的碳排放总量至关重要。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1. 引言1.1 普者黑旅游资源的概述普者黑是一个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小镇,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香格里拉”。
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得普者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普者黑的自然风光以雪山、峡谷、瀑布和湖泊为主,这里的自然景观壮丽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而人文景观则包括了寺庙、村落、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生活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普者黑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也日益向好。
当地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着更多游客到来。
普者黑旅游资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面临挑战,但普者黑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希望。
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普者黑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前景也备受瞩目。
2. 正文2.1 普者黑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普者黑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地处三江并流地区,是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交汇处。
这里山峦叠嶂,峡谷幽深,河水湍急,气候宜人,被誉为“植物王国”和“鸟类王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
普者黑的主要自然景观包括怒江大峡谷、金沙江大峡谷、腾冲热海、神奇的怒江第一湾等。
怒江大峡谷被誉为“天河第一奇观”,两侧陡峭的绝壁间,怒江激流汹涌,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享受;金沙江大峡谷则是一个壮丽的自然画卷,悬崖峭壁、湍急河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色;腾冲热海则是一个天然的温泉,清澈温暖的温泉水蕴含丰富的矿物质,被誉为“一泉温泉治百病”。
除了以上景点,普者黑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学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探索。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和温暖。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常见方式。
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出路。
一、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然而,当前中国生态旅游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制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一些旅游景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了旅游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也是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些生态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导览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质量。
另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
一些旅游景区仅仅依靠美景吸引游客,而忽视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出路为了解决中国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等。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适度引导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应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交通网络的完善度,加强道路、水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提升游客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完善住宿设施和导览服务,提高旅游体验。
此外,建立统一的生态旅游标准和监管机制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关键。
制定统一的生态旅游评价标准,加强对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把关。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监督,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
另外,加强生态旅游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
开展生态旅游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旅游现状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旅游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1. 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购物旅游、文化交流、健康养生等多元化的旅游形式,旅游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了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2. 旅游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给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和文化传承。
同时,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水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一些地方在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跟不上,导致旅游者的体验感下降。
一些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商品价格不透明、欺诈消费等不良现象,给旅游者的切身利益带来了损害。
此外,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也需要提升和完善。
二、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旅游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监管为了应对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2.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旅游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行旅游开发的环境评估和管控,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旅游资源规划和管理措施。
同时,旅游企业也应提高环保意识,开展可持续旅游的宣传教育,推广低碳旅游方式,减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为了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旅游目的地和企业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题目: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湖泊面临着面积缩小、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生态危机。
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不仅严重影响了流域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制约了昆明乃至整个云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分析了滇池的现状和产生危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恢复对策。
关键字:滇池;危机;污染;保护Research on the Status、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the Lake Crisis——Take the Dianchi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lakes are facing many ecological crisis, such as the shrinking of the basin, the lack of water resource,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the threate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Dianchi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utrophic lakes in our country; it not only badly affects the lives of millions and thousands people, but also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f Kunming City, even the whole Yunnan provinc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the direct and primary cause of the status.Key words : Dianchi; crisis; pollution; protection目录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昆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
本文将对昆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昆明的发展现状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掌握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昆明经济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城市规模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
首先,昆明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其次,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昆明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接待游客数量近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再者,昆明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昆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昆明的未来趋势昆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昆明将继续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昆明将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其次,昆明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昆明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地理接近性和交通便利性将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昆明将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再者,昆明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昆明发展的重要优势。
昆明将加大生态环保力度,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绿水青山。
此外,昆明还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面临的挑战昆明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昆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热门选择之一。
然而,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破坏、管理混乱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资源开发过度1.1 问题描述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生态资源开始遭受过度开发的压力。
过度的开发导致原本清幽的风景变得拥挤喧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1.2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实施严格的开发限制,划定生态保护区域,限制开发规模,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
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提倡低碳出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破坏2.1 问题描述一些旅游景点因为大量游客的涌入而导致环境受到破坏,比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2.2 解决对策加强环境监管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约束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建立环保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环保宣传活动,提高游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三、管理混乱3.1 问题描述由于一些地方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旅游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增加,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3.2 解决对策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旅游投诉渠道,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和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结回顾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解决。
政府、企业和游客都需要共同努力,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企业需要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游客也要增强环保意识,文明出游。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生态旅游是一个融合了自然、人文、地理、历史等多重元素的新兴旅游业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前景。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森林公园是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自然风光的理想场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开发利用的如何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展开归纳和总结。
1. 开发状况目前,我国各地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得相对较早,一些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各地的旅游热门景点。
许多森林公园都引入了各类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露营、观鸟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 开发问题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一些景点常年游客如织,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保护。
其次是开发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野营过火、野生动物扰乱等,都严重损害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
一些地方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原始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二、可持续发展对策1. 强化保护意识保护意识是保护环境的第一步。
政府、企业和游客都应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政府要加大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执法。
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自然生态。
游客要文明游览,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自然景观。
2. 合理开发利用森林公园的开发要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合理利用,并且要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
不同类型的资源要有不同的开发方式,以保护原始生态。
要加强开发的可持续性,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推进绿色生态旅游,鼓励可持续旅游活动,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
3. 增强科普教育加强对游客的科普教育,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设立生态教育基地,组织科普讲座和生态保护知识的普及活动,传播环保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对当地居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培训和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生态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生态旅游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指一种既满足旅游需求,又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强调游客的旅游行为应当尊重、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增加游客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1. 旅游市场需求增长近年来,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观念的推广和文化旅游的兴起,国内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态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近2.6亿人次,同比增长13.07%。
2. 生态资源呈现差异化发展国内各省市生态资源呈现差异化发展,一些盛产旅游资源的地区逐渐形成旅游业特色,如云南的石林、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张家界的大峡谷等景区。
3. 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生态旅游的重视和加强保护意识十分明显,不断推动着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同时,一些生态旅游企业也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保护濒危物种、回收垃圾等。
(二)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1. 生态旅游成为主流国外许多旅游市场已经将生态旅游作为主要旅游形式,生态旅游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例如,新西兰、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向来以自然风光为主打,这些国家和地区都以生态旅游为特色。
2. 强化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国外许多生态旅游企业大肆宣传自己的环保政策。
例如,四季酒店、君悦酒店等豪华酒店集团都致力于推广环保旅游、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3. 革新旅游服务国外一些生态旅游企业也在积极革新旅游服务,采取更加环保、节能的旅游方式,如采用环保交通工具、推广环保活动等。
三、对策分析(一)国内生态旅游的对策1.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当地政府和生态旅游企业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推广生态旅游。
云南国家公园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摘要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且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荟萃。
拥有高品位的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基础,且各地政府均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但目前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充分发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道路。
本文阐述了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对哀牢山的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同时综合分析了其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建哀牢山国家公园的总体思路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The unique circumstances of Ailaoshan Nature Reserve,rich in biodiversity,and the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national culture blend.Resources with high quality and good market infrastructure,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Ailao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has shown great enthusiasm,but Ailao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tatu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s of their own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market there is a big gap.Ailao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the full ecological prote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rvic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s and nature reserves status quo,with tourism-related theory,the resources Ailaoshan conducted a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oth it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and proposed to create Ailao Mountain National Park,the general idea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National Park Nature Reserve Ailaoshan引言云南国家公园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引言国家公园的创立应当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节制游览开采为根基战术,经历渺小规模的适度开发完成大范围的有用护卫,既解除与方针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形式,抵达了护卫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标,又为公众提应了游览、科研、教学、文娱的机遇和场地,是一种可以公道办理生态环境保卫与资本开发利用相关的卓有成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云南省生态旅游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摘 要】生态旅游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是旅游业发展主流。
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我们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
实现云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旅游的涵义及特点,针对云
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加快云南省
生态旅游经济建设,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旅游;云南省;规划;可持续发展
1.生态旅游的涵义及特点
1.1生态旅游的涵义
目前,生态旅游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有关生态旅游的概念很多,但
是纵观这些概念不难发现,生态旅游不再是单纯依托自然资源的旅游产品,而是
既要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又要给旅游区的居民带来旅游业的经济效
益,并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利益共享和公平性,使旅游
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1.2生态旅游的特点
1.2.1保护性
与传统旅游业一样,生态旅游也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
是,比较而言,保护性是它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它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业
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
中的各个方面。
1.2.2专业性
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
线、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以使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
获得回归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满足,启发并提高游客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进而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同时,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也是旅游资源和环境
得以保护和持续利用以及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2.云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三十年多前,云南省认识到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并
逐步走上了发展旅游业的道路。首先,提出把云南建设成旅游大省的发展思路,
随后云南大力开发旅游景区,加大投入建设旅游设施,游客人数也随之成倍增长,
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极大的促进了云南经济社会的
发展。之后,云南的旅游业从最初的“接待事业型”、“一般产业型”,发展到了今
天的“支柱产业型”。云南的旅游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
人们发现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遭受了不同程度
的破坏,也预见到如果这种生态破坏持续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开始寻找一
种既可以发展旅游业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方式。在这样的情况
下,生态旅游的概念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旅游是一种在保
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既可以带来与大众旅游等价的经济收入,也可以促进
与旅游业相关领域发展进步的健康的旅游发展方式。
随着云南省对生态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然而,
一些突出问题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旅游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为了经济利益,以生态旅游为
标签和招牌吸引顾客,而不重视生态旅游产品的专业化设计和开发,对生态旅游
区环境造成破坏。其次,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存在商品经济对少数民族风情的影响,游客大量涌入,使原本朴实的民族
文化趋于商品化、庸俗化。
2.2缺乏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
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对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
区的总体规划作出了细致而严格的要求,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
进行各类建设活动。作为风景名胜区大省,云南是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热点地
区之一。而云南省的12个国家级、5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到2006年底只有3
个风景名胜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并得到国务院批准, 这意味着云南省必须为62
个风景名胜区重新编制总体规划。
2.3景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
作为生态旅游主要载体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在部门归属上
属多头领导,分别归林业部门、建设部门、环保部门、水利水电部门等管理,这
些部门更多是用自己本部门的标准和制度来衡量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有时甚至用
一些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干预误导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方向。最后形成了管理机构
臃肿、管理层次重叠、管理目标不清晰的现象,导致生态旅游区建设性的破坏;
无法确保部分生态旅游的收入用于环境保护;无法保障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
3.云南省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做到有控制、有选择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不具备开发能
力以及开发条件尚不成熟的,一律实行严格的封闭性保护,对开发条件趋于成熟
的,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规划先行、实行有序开发。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
责任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规划强调规划、建设、管理、监测等多种系统环节,
只有规划和监测先行并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护性开发才会落到实处。
要建立环保奖惩制度,健全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
须对生态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
调查,要在对生态旅游地区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或
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同时,规划时要注重多方的参与 普遍征
求所有与区域总体布局等相关利益集团的人员的意见。
3.2加强政府的宣传与管理
面临着日益开放的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云南旅游业,竞争更加激烈。与国内
外著名的精品景区相比,云南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景区景点特点不突出,规模
小、档次低,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配套,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不强,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抓好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保
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主导旅游发展,应当科学处理政府、企业、
市场三者的关系,政府主要对旅游业实行宏观调控,而不是以政府代替企业或市
场本身。地方行政领导不得越权审批资源开发项目.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环保
执法,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给予保障。把资源、生态状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
内容。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以弥补“市场缺位和市场失灵”的弊端为依据,对旅游企
业实行间接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进行系统实施。
3.3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补偿机制
云南地区应该按照“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原则,由国家出面,制定生态环境
保护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对下游生态受益地区统一征收生态保
护税再返还给上游生态建设地区和人民;通过国家预算,加大对西部生态重建和
生态旅游产业的专项补贴范围和数额,如对西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地特别是生态
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建设项目应优先向这些地区倾斜,对少数民
族地区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给予补贴,继续实行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休养
生息政策;加大国家的综合扶贫力度,建立生态旅游发展基金等等。
4.结束语
云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造成了生态资源的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生态资
源己刻不容缓。云南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
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大力发展生态
旅游,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离不开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离不开各旅游机构的配合,离不开当地人民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全民旅游者生
态意识的提高与行动。
【参考文献】
[1]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