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MSDS
- 格式:docx
- 大小:11.40 KB
- 文档页数:3
氢氧化钠(无水)MSDS1. 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氢氧化钠(无水)- 别名:纯碱,苛性钠- 化学家名:氢氧化钠- 分子式:NaOH- CAS号:1310-73-22. 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氢氧化钠- 含量:>99%- 其他成分:无3. 危险性概述- 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强腐蚀性,可导致眼睛和皮肤灼伤,吸入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 对环境的危害:可能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4.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治疗。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去除污染的衣物和鞋子,就医治疗。
- 吸入: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安静,就医治疗。
- 吞服:不要催吐,立即给患者饮水稀释,就医治疗。
5. 防护措施-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戴化学安全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呼吸防护装备。
- 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远离热源和火源。
6. 泄漏应急处理- 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范围泄漏:用干砂、滞留剂或周围土壤吸收,在密闭中妥善处理。
大范围泄漏:迅速撤离人员,建立警戒区,封锁泄漏源,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喷水冷却,并将泄漏物收集起来转移至安全地点。
7. 操作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 储存注意事项:密封保存,远离酸类、有机物和易燃物。
- 废弃物处理:以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的方式处理。
8. 灭火措施- 合适的灭火介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水雾。
-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直接使用水。
9. 物理化学特性- 外观:白色固体,片状或块状- 气味:无- pH值:>14 (饱和水溶液)- 熔点:318°C- 沸点:1388°C- 相对密度:2.13- 溶解性:易溶于水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于常温下。
- 反应活性:与酸反应会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对皮肤和眼睛具有腐蚀性。
- 致敏性:无数据以上信息由于不同厂家和类型的产品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仅作为参考指导,具体以供货商提供的MSDS为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无水碳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39
无水碳酸钠别名:无水碳酸钠
一:标识
【危化品名称】无水碳酸钠
【中文名】:纯碱
【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分子式】;Na2CO3
【相对分子量】:105.99
【CAS号】:
【危险性类别】: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碳酸钠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燃爆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
六:泄漏应急处理。
纯碱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酸、铝、氟。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无资料。
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39无水碳酸钠别名:无水碳酸钠一:标识【危化品名称】无水碳酸钠【中文名】: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分子式】;Na2CO3【相对分子量】:105.99【CAS号】:【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碳酸钠【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燃爆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危险特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八:防护措施【中国MAC】: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纯碱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纯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生产企业名称:深圳亿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益华大厦北710邮编:518040传真号码:86-企业应急电话:86-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登记号:0-596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碳酸钠
分子式:CNa2O3
别名:工业纯碱;苏打
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technical;soda ash,technical;soda,calcined
分子量:105.99
物化性质:性状无水碳酸钠的纯品是白色粉末或细粒。
熔点851℃
相对密度2.53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碱性.在35.4℃其溶解度最大,每100g 水中可溶解49.7g碳酸钠(0℃时为7.0g,100℃为45.5g)。
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丙醇。
包装及运输:用内衬聚乙烯吹塑料膜袋(C型)的塑料编织袋(C型)双层包装,或者采用塑料符合编织袋(C型)单层包装,每袋重40kg 或50kg。
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包装必须密封,以防止吸收水分结块。
不可与酸类、铵盐和有毒、有味物品共储混运。
运输过程中应防雨淋和日晒。
有条件时可采用集装网和集装托盘装卸运输。
一旦失火可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毒性及防护:纯碱粉尘对皮肤、呼吸道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长时间接触纯碱溶液可能出现湿疹、皮炎等。
其浓溶液可烧伤、坏死,以至角
膜浑浊。
空气中纯碱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长统靴等劳保用品,以保护呼吸器官和皮肤。
MSDS碳酸钠编制日期:2009-5-15 MSDS-10 碳酸钠1.产品/公司标识商品名称:纯碱英文名称: Sodium Carbonate (Soda) 分子式:NaCO 23分子量:105.99CAS号:497-19-8MSDS编号:10生效日期:2009-5-152.组分信息化学物质英文名称 CAS RN 含量(%) 碳酸钠 Sodium carbonate 497-19-8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燃烧爆炸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接触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
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有害燃烧产物: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纯碱物质技术安全资料表〖名称〗:纯碱sodium carbonate〖简介〗:50kg或40kg塑编袋装〖时间〗:2005年10月29日〖特征及详细说明〗:一、产品标识:中文名:碳酸钠;纯碱;苏打CAS号:英文名:sodium hydroxide;caustic soda化学类别:无机碱分子式:Na2CO3相对分子量:105.99结构式: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8%~99%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粒结晶,味涩。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轻工、建材、化学工业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对皮肤、呼吸道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长时间接触其溶液可能出现湿疹、皮炎等;浓溶液可引起烧伤、坏死,以至角膜浑浊。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有一定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皮肤。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
注意防潮和雨淋。
纯碱 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中文名称2:纯碱英文名称2: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GAS号:497-19-8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服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危险化学品MSDS(碳酸钠)碳酸钠又名块碱、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CAS号497-19-8。
本品为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其熔点为851℃,比重为2.53。
(1)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2)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4)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5)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无水碳酸钠(MSDS)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CAS:497-19-8中文名称: 碳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别名:纯碱;Soda分子式: Na2CO3分子量:105.99熔点: 851密度: 2.53蒸汽压: 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稳定性: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危险标记: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 中文名称2:纯碱英文名称2: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497-19-8 分子式:Na2CO3 分子量:105.9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SODIUM CARBONATE LIGHT DENSITY1. Product IdentificationSynonyms: Carbonic acid, disodium salt; disodium carbonate; soda ashCAS No.: 497-19-8Molecular Weight: 105.99Chemical Formula: Na2CO3Manufacturer:HUBEI SHUANGHUAN TECHNOLOGY CO., LTD.No. 26 Tuanjie Road, Yingcheng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2. 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Ingredient CAS No. Percent Hazardous--------------------------------------- ---------- -------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99 - 100% Yes 3. Hazards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Overview--------------------------DANGER! MAY CAUSE EYE BURNS. HARMFUL IF SWALLOWED OR INHALED. CAUSES IRRITATION TO SKIN AND RESPIRATORY TRACT.Potential Health Effects----------------------------------Inhalation:Inhalation of dust may cause irritation to the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from excessive inhalation of dust may include coughing and difficult breathing. Excessive contact is known tocause damage to the nasal septum.Ingestion:Sodium carbonate is only slightly toxic, but large doses may be corrosiv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here symptoms may include severe abdominal pain, vomiting, diarrhea, collapse and death. Skin Contact:Excessive contact may cause irritation with blistering and redness. Solutions may cause severe irritation or burns.Eye Contact:Contact may be corrosive to eyes and cause conjuctival edema and corneal destruction. Risk of serious injury increases if eyes are kept tightly closed. Other symptoms may appear from absorption of sodium carbonate into the bloodstream via the eyes.Chronic Exposure:Prolonged or repeated skin exposure may cause sensitization.Aggravation of Pre-existing Conditions:No information found.4. First Aid MeasuresInhalation:Remove to fresh air.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ttention.Ingestion:If swallowed, DO NOT INDUCE VOMITING. Give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Skin Contact:Immediately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Get medical attention.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Thoroughly clean shoes before reuse.Eye Contact: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lifting lower and upper eyelids occasionally. Get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Note to Physician:Consider endoscopy in all suspected cases of sodium carbonate poisoning. Perform blood analysis to determine if dehydration, acidosis, or other electrolyte imbalances occurred.5. Fire Fighting MeasuresFire:Not considered to be a fire hazard.Explosion:Not considered an explosion hazard, but sodium carbonate may explode when applied to red-hot aluminum.Fire Extinguishing Media:Use any means suitable for extinguishing surrounding fire.Special Information:Us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breathing equipment appropriate for the surrounding fire.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Ventilate area of leak or spill. 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specified in Section 8. Spills: Sweep up and containerize for reclamation or disposal. Vacuuming or wet sweeping may be used to avoid dust dispersal.7. Handling and StorageKeep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d in a cool, dry, ventilated area. Protect against physical damage. Isolate from inpatible substances. Containers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hazardous when empty since they retain product residues (dust, solids); observe all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listed for the product.8. 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Airborne Exposure Limits:None established.Default to Particulates Not Otherwise RegulatedOSHA (PEL/TWA): 15 mg/m3 (total dust); 5 mg/m3 (resp fraction)Ventilation System:A system of local and/or general exhaust is remended to keep employee exposures as low as possible.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is generally preferred because it can control the emissions of the contaminant at its source, preventing dispersion of it into the general work area. Please refer to the ACGIH document, Industrial Ventilation, A Manual of Remended Practices, most recent edition, for details.Personal Respirators (NIOSH Approved):For conditions of use where exposure to the dust or mist is apparent, a half-face dust/mist respirator may be worn. For emergencies or instances where the exposure levels are not known, use a full-face positive-pressure, air-supplied respirator. WARNING: Air-purifying respirators do not protect workers in oxygen-deficient atmospheres.Skin Protection:Wear protective gloves and clean body-covering clothing.Eye Protection:Use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and/or full face shield where dusting or splashing of solutions is possible. Maintain eye wash fountain and quick-drench facilities in work area.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ppearance:White powder or granules.Odor:Odorless.Solubility:45.5 g/100 ml water 100C (212F)Specific Gravity:2.53pH:11.6 Aqueous solution% Volatiles by volume 21C (70F):Boiling Point:Deposes.Melting Point:851C (1564F)Vapor Density (Air=1):No information found.Vapor Pressure (mm Hg):No information found.Evaporation Rate (BuAc=1):No information found.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Stability:Stable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of use and storage. Hygroscopic. Readily absorbs moisture from the air. Solutions are strong bases.Hazardous Deposition Products:Oxides of carbon and sodium oxide.Hazardous Polymerization:Will not occur.Inpatibilities:Fluorine, aluminum, phosphorous pentoxide, sulfuric acid, zinc, lithium, moisture, calcium hydroxide and 2,4,6-trinitrotoluene. Reacts violently with acids to form carbon dioxide. Conditions to Avoid:Moisture, heat, dusting and inpatibles.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For Sodium Carbonate:Oral rat LD50: 4090 mg/kg; inhalation rat LC50: 2300 mg/m3/2H; irritation eye rabbit: 50 mg severe; investigated as a mutagen, reproductive effector.-------\Cancer Lists\-------------------------------------------------------NTP Carcinogen---Ingredient Known Anticipated IARC Category---------------------------------- ------ -----------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No No None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Environmental Fate:No information found.Environmental Toxicity:No information found.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Whatever cannot be saved for recovery or recycling should be managed in an appropriate and approved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Processing, use or contamination of this product may change the waste management options. State and local disposal regulations may differ from federal disposal regulations. Dispose of container and unused contents in accordance with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requirements.14. Transport InformationNot regulated.15. Regulatory Information------\Chemical Inventory Status - Part 1\-------------------------------Ingredient TSCA EC Japan Australia------------------------------------------- ---- --- -----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Yes Yes Yes Yes------\Chemical Inventory Status - Part 2\---------------------------------Canada--Ingredient Korea DSL NDSL Phil.------------------------------------------ ----- --- ----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Yes Yes No Yes------\Federal, State &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 Part 1\---------------SARA 302- ------SARA 313------Ingredient RQ TPQ List Chemical Catg.------------------------------------ --- ----- ----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No No No No------\Federal, State &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 Part 2\---------------RCRA- -TSCA-Ingredient CERCLA 261.33 8(d)----------------------------------------- ------ ------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No No No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No TSCA 12(b): No CDTA: NoSARA 311/312: Acute: Yes Chronic: No Fire: No Pressure: NoReactivity: No (Pure / Solid)Australian Hazchem Code: No information found.Poison Schedule: S5WHMIS:This MSDS has been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hazard criteria of the Controlled Products Regulations (CPR) and the MSDS contains all of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the CPR.16. Other InformationNFPA Ratings: Health: 2 Flammability: 0 Reactivity: 0Label Hazard Warning:DANGER! MAY CAUSE EYE BURNS. HARMFUL IF SWALLOWED OR INHALED. CAUSES IRRITATION TO SKIN AND RESPIRATORY TRACT.Label Precautions:Do not get in eyes, on skin, or on clothing.Avoid breathing dust.Keep container closed.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Label First Aid:In case of contact, immediately flush eyes or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If swallowed, DO NOT INDUCE VOMITING. Give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If inhaled, remove to fresh air. Get medical attention for any breathing difficulty. In all cases, get medical attention.Version: 00 – 1 Jan 2012Disclaimer:***************************************************************************HUBEI SHUANG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n good faith but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its prehensiveness or accuracy. 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only as a guide to the appropriate precautionary handling of the material by a properly trained person using this product. Individuals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 must exercise their independent judgment in determining its appropriate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HUBEI SHUANGHUAN TECHNOLOGY CO., LT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EITHER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ANY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WITH RESPECT TO THE INFORMATION SET FORTH HEREIN OR THE PRODUCT TO WHICH THE INFORMATION REFERS. ACCORDINGLY, HUBEI SHUANGHUAN TECHNOLOGY CO., LTD.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DAMAGES RESULTING FROM USE OF OR RELIANCE UPON THIS INFORMATION.***************************************************************************。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碳酸钠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