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5
水文学复习题绪论复习题:1、水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①萌芽阶段——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②奠基阶段——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③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④现代水文学阶段作业题:1、水文现象有哪些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境)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总之,任何水文现象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均同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两方面的性质。
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复习题:2、淡水的最大密度温度是多少度?3.98 C (约4 C)时,最大密度为13、我国湖泊冰情如何?我国的湖泊,大约以28° N为界,①此界以南的平原区和云贵高原区湖泊不结冰;②我国结冰的湖泊,又可分为常结冰湖和不常结冰湖:a.常结冰湖,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这类湖泊每年都要结冰。
b.不常结冰湖,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28° N以北地区。
这些地区的湖泊不是每年冬季都结冰,而是遇到强寒潮南下才结冰。
4、测量水色和透明度的常用仪器是什么?1 )测量水色常用水色计2)测量透明度常用透明度盘作业题:2、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总趋势如何?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何特点?(1)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①北半球高于南半球②在南北纬0°- 30 °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③在南北纬50°- 60 °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2)总趋势:①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南半球高纬区,等温线几乎与纬线平行。
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水温水平梯度较小,等温线较疏。
而在南北回归线以外的海区等温线变密,水平梯度增大,到南北纬40°- 50 °水温水平梯度达最大值;南北纬40°- 50 °以外地区,等温线又变疏,水温水平梯度又减小。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1、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包括()和()2个方面。
2、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量、江河()量和浅层地下()量。
3、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是()。
4、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在各年之间和年内各月之间水量都不均衡,多水年和年内的多水期常造成()灾害,少水年和年内的少水期常发生()灾害。
5、从数量上看,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年内的多水期称汛期或()期,年内的少水期称非汛期或()期。
6、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指标一般包括()量、()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总量等。
7、常用统计时段内的()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该比值称为极值比。
8、当采用极值比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时,极值比大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大,反之亦然。
9、广义的水文学包括()水文学、()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和()水文学。
10、在学科分支方面,工程水文学属于()水文学范畴。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和水文预报,由于水文测验和水文预报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水文()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12、水文分析计算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提供水文数据。
1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水文计算。
14、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极其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性、()性和()性。
15、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性,因此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水文分析计算。
16、按照要求不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法、()法和()法。
二、名词解释1、水资源2、水文学3、成因分析法三、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2、按照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地带?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四、论述题1、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2、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特性?4、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其根据是什么第2章水循环与径流的形成一、填空题1、水资源之所以能够成为可再生资源,是由于()的作用。
水文学结课作业计算书水文学结课作业根据所学水文学知识,进行以下工程的设计洪水推求。
已知资料和设计任务要求如下。
一、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大桥跨越的河流断面来流由干流和支流洪水组成,干流水文站位于桥址上游1km 处,资料可用于推求桥址处洪水,支流洪水由地区降雨资料推求。
该工程的设计洪水标准为洪水频率P=0.01。
干、支流与桥址位置示意图见图1。
干流洪水资料有年洪峰最大流量,包括调查和实测资料,见表1。
实测系列长度虽不足30年,但本题暂用这些资料作统计。
另外,还调查到桥址附近干流1900年岸坡上洪痕点2个,分别位于水文站和桥轴线处,洪痕点高程分别为121.3m 和120.8m ,桥址断面河床高程为115.03m ,河床比降为0.5‰,床面与边坡曼宁粗糙系数n=0.012,河宽500m ,据此可得该年洪峰流量,作为一个洪水统计样本点。
支流洪水为一小流域汇流形成,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
已知小流域面积为209km 2,流域长度为37km ,流域河道比降为0.0047,但由该地区《水文手册》查得暴雨资料:24小时暴雨均值为90mm ,暴雨参数为=1n 0.5,7.02=n ,降雨损失为h mm /5.1,v C =0.46,s C =3.5v C ,汇流参数为1.24。
图1表1 桥址河段年最大洪峰流量二、设计总任务1)推求桥址设计洪水流量(52分)2)按均匀流假设,求桥址断面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和水深(8)。
三、具体要求:设计计算书中必须明确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得分点1)推求干流部分设计洪水时采用统一样本法,并说明各计算步骤的原理;(12分)2)讨论特大洪水出现年与调查年对特大洪水重现期的影响(辅以假设算例说明);(5分)3)根据1900年调查资料,计算该次洪水流量;(8分)4)正确处理总体样本关系;(3分)5)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及其原理说明;(10分)6)桥址断面设计洪水流量推算;(5分)7)按均匀流假设,求桥址断面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和水深。
《水文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文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上的水资源B. 地下水运动C. 水文循环过程D.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答案:C2.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A. 降水B. 蒸发C. 地形D. 水库蓄水答案:D3. 水文观测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收集降水数据B. 观测河流水位C. 分析水资源状况D. 预测洪水答案:B4. 下列哪个流域的水文过程受冰川融水影响最大?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雅鲁藏布江流域D. 黑龙江流域答案:C5.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河流径流量会减少?A. 降水增多B. 蒸发减弱C. 地形变缓D. 水库蓄水答案:D6. 下列哪个因素对地下水位影响最小?A. 降水B. 地下水开采C. 地形D. 河流水位答案:C7. 水文预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洪水B. 分析水资源状况C. 为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D. 预测降水答案:A8. 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反映流域的干旱程度?A. 降水频率B. 蒸发量C.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D. 河流径流量答案:C9. 下列哪个因素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最小?A. 降水B. 蒸发C. 地形D. 河流流域面积答案:D10. 水文模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测降水B. 分析水资源状况C. 预测洪水D. 模拟水文过程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文学研究的核心是______。
答案:水文循环2. 降水、蒸发、地形和河流流域面积是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四个主要因素,其中降水和蒸发被称为______。
答案:水文因子3. 水文观测站主要负责观测和收集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答案:水位、流量、降水4. 水文预报的主要任务是预测______、______等灾害性水文事件。
答案:洪水、干旱5. 水文模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答案: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水文循环的主要过程。
大工17秋《工程水文学》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7.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径流过程是指降雨在地表和地下水系中的各种径流形式的综合作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水文资料的质量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设计洪水是指在规定保证率下,为工程设计而选定的一种洪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引起河槽洪水波变形的原因包括附加比降、区间径流、河网调蓄及断面冲淤等,因此答案为D。
2.分期设计洪水的划分依据应该考虑设计流域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工程要求,因此答案为B。
3.P=5%的丰水年的重现期为20年,因此答案为A。
4.不同径流成份的汇流,其主要区别发生在坡地汇流过程中,因此答案为C。
5.分期设计洪水时,分期不宜过短,一般应不短于1个月,因此答案为C。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相关法展延系列时要求平行观测项数一般在15-20项以上,尽量避免辗转相关,利用原始变量进行相关,外延幅度一般不超过50%,因此答案为ABCD。
2.暴雨点面关系有定点定面和动点动面两种情况,因此答案为AB。
3.水循环的环节包括降雨、径流、下渗和蒸发等,因此答案为ABCD。
4.水位和降雨是水文现象,而防洪和发电不是,因此答案为CD。
5.洪水波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形变,洪水波变形形态包括展开和扭曲,因此答案为AC。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1.水文系列实测洪水资料是有限样本,用有限的样本估算无限总体的参数必然存在抽样误差,因此答案为正确。
2.土壤中的吸湿水不能被植物利用,因此答案为错误。
3.一次暴雨过程中,降雨历时小于净雨历时,因此答案为错误。
4.工程水文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提供水文设计和水文预报成果,因此答案为正确。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对水文循环不起作用?A. 蒸发B. 降水C. 季节变化D. 地下水流动答案:C2. 水文循环的基本要素包括下列哪几个?A. 蒸发B. 降水C. 地下水流动D. 海洋流动答案:A、B、C3. 水文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水的循环B. 水的污染C. 水的利用D. 水的储存答案:A4. 下列哪个是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之一?A. 野外观测B. 实验室模拟C. 数学模型D. 文献调查答案:A、B、C、D5. 水文循环中,下列哪个过程造成了降水?A. 蒸发B. 地下水流动C. 云的形成D. 河流径流答案:C二、填空题1. 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_________。
答案:水层2. 水文学是研究_________方面的学科。
答案:水的循环3.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
答案:大气、地表水、地下水4. 地下水的运动速度比较_________。
答案:慢5. 水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建立_________。
答案:数学模型三、简答题1. 什么是水文循环?它的作用是什么?答: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域间水分的循环和交换过程。
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保持水资源的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气候和气象灾害的发生。
2. 请简要介绍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答: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实验室模拟、数学模型和文献调查等。
野外观测是通过设立观测站点和进行现场观测,收集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室模拟是通过人工建立一定的实验环境来模拟水文过程,以便对其进行研究。
数学模型是建立数学方程来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可以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文献调查则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历史数据和研究成果,为水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3. 地下水的运动速度为什么较慢?答:地下水的运动速度较慢是由于土壤和岩石的渗透性较差,使得水在地下流动时受到阻碍。
此外,地下水流动还受到水层压力、水温、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其运动速度降低。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作业答案部分答案错误,自己更正。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 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__b__)所引起a、径流b、水循环c、蒸发d、降水4.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_c]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水文循环5. 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不对。
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2-2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当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时,称为闭合分水线。
34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5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67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8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着加剧2-31.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层结曲线是因为不同高程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不同,所形成的气温自地面向高空递减的曲线,其递减率约为平均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状态曲线则为气块上升过程中,因气块膨胀消耗内能,气温随上升高度递减的曲线,坡度较前者陡。
1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孔隙度为,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B间距离l=2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 A=5m,H B=3m,地下水的渗透流速为0.15m/d。
试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地下水实际速度。
2.某地区承压含水层厚20m,渗透系数为10m/d,地下水为一维流,沿地下水流向距离100m的两观测孔地下水位分别是80m和75m,试求单宽流量。
3. 在某承压含水层中有两口相距100m的抽水井,井径为0.152m。
已知含水层厚9.8m,渗透系数为4.2m/d,初始水位为17.4m,影响半径为150m。
试求抽水量为120m3/d时,井内稳定水位。
4.一河间地块,已知左右两河相距1000m,左、右两河水位分别为10m、9m,在距左河100m处设有观测孔,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0m/d,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入渗系数为,地下水为稳定流。
试求:(1)观测孔的水位;(2)求分水岭的位置及分水岭处的水位;(3)求流入左、右河的流量分别是多少。
5. 某地承压水含水层面积约为100km2,贮水系数为,当承压水位平均下降5m 时,自承压含水层释放出的水量是多少m3。
6.在均质各向同性、等厚(M=40m)的承压含水层中,有一完整井以定流量Q=400m3/h抽水。
已知一个观测孔位于距抽水井r1=25m处,其稳定水位为h1=;另一观测孔位于抽水井r2=75m处,其稳定水位为h2=。
试求含水层的导水系数T 和渗透系数K。
7.一侧无限分布的承压含水层,其导水系数T=2000m2/d,弹性释水系数μe=⨯10-4。
有完整生产井以抽水量Q=3140m3/d进行开采。
试计算距井300m处,开采10、20、30d时的降深。
8.已知在厚度不变的均质各向同性承压含水层中发生的是均匀流动,假定含水层的厚度M=20米,孔隙率n=,渗透系数K=15米/日。
沿着水流方向位于A、B两点的两个观测孔的距离为L=1200米,两观测孔中的水位均高于平均海水位,测压管水头分别为hA=+米,hB=+3米。
水 文 学 习 题 一、流域分水线的勾绘与流域面积的计算: 1. 按下图(附图一)所示地形图,绘出河沟ABD的D处、CB的B处的流域分水线;
梧桐溪流域地形图(附图一) 比例尺:1:50000 2. 在方格坐标纸上,近似计算两河沟的流域面积; 3. 在方格坐标纸绘出ABD河沟的纵断面图,并按教材中公式(6-31)计算河沟平均纵比降值。(D处河沟的高程为390.0米)
二、径流量的各种单位表示值的计算: 灞河马渡王水电站1953~1982年各年的平均流量如下表表示,试计算其多年平均流量值Q,并求其年径流总量W,年径流模数M,年径流深度R和径流系数α的值。该站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6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7.2mm。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8.0 24.6 22.3 17.1 19.1 26.6 10.8 15.3 22.3 14.7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20.9 33.7 17.3 10.1 10.6 23.6 12.4 19.8 11.9 10.4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1.8 19.8 24.9 14.4 7.93 11.6 9.53 13.6 19.1 20.3
三、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已知汉江安康站1959年7月的实测流量成果如表所示,试绘制H~Q、H~W、H~V关系曲线,并延长H~Q关系,求水位为241.61米时的流量。 测次 施测时间 水位(m) 流量(m3/s) 流速(m/s) 过水面积(m2) 平均水深(m) 1 7月1日10:30~15:32 240.67 1640 1.46 1120 2.64 2 7月3日10:30~13:10 239.53 662 0.98 673 1.74 3 7月5日16:20~20:00 238.90 321 0.72 449 1.27 4 7月9日06:45~08:25 238.51 179 0.56 319 1.10 5 7月11日10:52~12:18 238.43 147 0.52 262 0.99 6 7月13日06:30~07:40 238.35 124 0.46 268 0.95 7 7月17日06:30~08:00 238.65 237 0.68 349 1.20 8 7月17日14:40~16:40 238.75 266 0.69 386 1.22 9 7月18日15:00~18:00 239.22 496 0.88 565 1.51 10 7月19日14:35~16:25 238.92 346 0.78 442 1.30 11 7月21日15:06~17:20 238.55 197 0.59 336 1.17 12 7月22日09:26~11:30 238.60 223 0.64 349 1.21 13 7月23日06:40~11:10 239.76 848 1.10 771 1.97 14 7月23日18:35~23:35 240.41 1280 1.30 981 2.38 15 7月24日14:50~18:30 240.31 1250 1.29 970 2.41 16 7月25日18:40~21:40 239.72 790 1.08 734 1.86 17 7月27日10:30~13:05 239.37 584 0.93 630 1.66 18 7月29日10:20~12:55 238.90 323 0.76 425 1.22 19 7月31日10:30~12:15 238.65 218 0.63 346 1.18 20 241.61 1550 3.34 四、现有黑河黑峪口站年平均流量(1941~1964)共24年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自行整理统计,并绘出频率密度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直方图。(组距取为4.5m3/s时,最小分点以9.00m3/s或10.00m3/s为宜,组距取为5.0m3/s时,最小分点以7.00m3/s或8.00m3/s或9.00m3/s为宜。)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1.2 16.2 19.9 21.7 — — 18.4 18.0 — 15.4 22.7 33.6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6.3 20.5 29.1 26.5 21.8 35.6 15.7 13.1 28.3 17.2 24.8 38.3
五、累积频率曲线的绘制及比较 当Cs=1.5时,Cv=0.1,0.3,0.75 当Cv=0.30时,Cs=0.3,0.6,1.80 分别查皮尔逊Ⅲ型曲线离均系数值表(见教材附录3),在概率格纸上(见教材附录7)上绘制KP ~P曲线,试比较分析统计参数Cv、Cs对累积频率曲线的影响。
六、累积频率分析计算 某河流的年径流总量记录共20年(1949~1968)。使用适线法对该系列进行频率分析,求频率为95%和99%的年径流总量。(累积频率曲线会在海森概率格纸上) 年径流总量W 单位:108m3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4.18 3.99 5.51 5.24 4.38 9.32 4.92 6.6 3.2 6.2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3.1 2.4 6.4 5.1 5.2 9.8 3.7 5.3 7.8 7.2 七、相关分析计算。试由升仙村站的年径流模数展延酉水街站的年径流模数,从而由升水河的径流资料推求出酉水河的多年平均流量(m3/s)。升仙村站控制的流域面积为2143(106m2),酉水街站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1(106m2)。两河年径流模数如下: 升仙村站年径流模数(l/s·106m2)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7.38 — 20.3 8.19 12.5 21.3 17.3 12.5 29.1 11.0 9.92 27.6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5.7 19.3 30.3 13.3 12.9 18.4 18.1 8.50 11.7 10.5 9.94 15.3 酉水街站年径流模数(l/s·106m2)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0.6 10.1 26.8 12.5 21.5 30.9 14.5 10.3 18.9 19.1 9.42 9.87 1971 1972 1973 9.29 9.41 18.2 要求:1、把两站同步观测的数据点绘在方格坐标纸(附图八)上,检验其是否有直线相关关系(绘成小圆圈); 2、求出相关系数r和回归直线误差Sy,判断两站数据相关是否密切; 3、求出直线回归方程式,进行展延; 4、求出酉水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用经展延后的共23年资料计算)。 八、有特大值的累积频率分析计算。 拟修建取水用水库一座,附近水文站有1969~1986年共18年的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列于下表。又经过历史洪水调查,获得1887年为首的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4100m3/s;次大洪水发生在1933年,洪峰流量为3400 m3/s。要求:首先估计为首的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其次计算考虑历史特大洪水在内的统计参数;最后用适线法做频率分析,并求出频率为0.1%、2%和4%的洪峰流量。 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m3/s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820 1310 996 1090 2100 1400 900 1170 280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260 720 1360 2380 1450 1210 1500 2300 560
九、用试摆法初步求暴雨公式nbtAi中的参数b及n。
有下列两组不同重现期的i~t数据,应用附图十的双对数坐标纸,用试摆法求暴雨公式中的参数b及n的初始值。 重现期T=2年 i~t关系表 t(min) 5 10 15 20 30 45 60 90 120 I(mm/min) 0.820 0.685 0.590 0.522 0.425 0.338 0.284 0.217 0.178 重现期T=0.5年 i~t关系表 t(min) 5 10 15 20 30 45 60 90 120 I(mm/min) 0.575 0.490 0.430 0.385 0.322 0.263 0.224 0.175 0.145
十、暴雨强度公式ntAi中参数的推求。 某城市根据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用超大值选择,经过计算整理得出下表(i~t~T关系表)。现要求:
1、试用图解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nntTBAtAilg1中的参数A1,B,n; 2、并做以下数解法的验算,即:(a)利用T=1时的i~t关系,计算n值;(b)利用图解法求出的A~T关系,计算A1和B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