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社会保障
- 格式:doc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7
法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301一、学科概况法学学科创建于1986年,同时招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
2000年获批民商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法学一级学科授权点获得批准。
目前可以招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专业的研究生。
2003年建院以来,法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学校“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研究和东北亚各国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轻化、博士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名。
其中,80%以上有国外留学或学术交流的经历。
学科建有多功能模拟法庭和中、外文专业图书达3万余册的资料室及15个教学实习基地。
毕业的研究生在司法机关、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法律实务、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品学兼优,掌握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和东北亚各国法律,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培养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法治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熟悉所在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本专业的研究前沿和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和司法实际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民商法学3、刑法学4、经济法学5、诉讼法学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3年,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延期毕业,但累计在学年限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要求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评定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励研究生潜心学业,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选对象为取得学校学籍、基本学制年限内、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大陆全日制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研究生的学业表现逐年评定,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导师组组长、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代表参加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负责制定、修订本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以及本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初评、汇总、报审和复议等工作。
第三章指标分配与奖励标准第五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指标以当年参评对象总人数为依据,按比例分配各培养单位相应指标,在本年级内实行动态管理。
科学学位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指标分别核定。
第六条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等次,具体指标比例和奖励标准为:一等奖指标比例30%,奖励标准为18000元/生·年;二等奖指标比例为70%,奖励标准为10000元/生·年。
第七条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次,具体指标比例和奖励标准为:一等奖指标比例20%,奖励标准为12000元/生·年;二等奖指标比例为50%,奖励标准为8000元/生·年;三等奖指标比例为30%,奖励标准为4000元/生·年。
第四章评定条件与方式第八条申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思想觉悟高,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学习成绩优良,无考试不及格(含非学位课);5.按学校规定时间进行学籍注册、缴纳学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中原大学,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
一、招生规模及招生类型
(一)非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
因教育部未正式下达2018年招生计划,2018年学校拟通过“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三种方式,招收非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230名左右,实际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到学校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种方式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均占用招生学院2018年度的非专项招生计划数。
其中,“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的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各学院上年度实际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中南大研字[2015]21号)(2015年10月第六次修改,2015年10月14日校务会议通过)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后简称“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和《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 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旨在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优秀人才而选拔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的教授或符合条件的副教授承担博士生培养指导工作。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有利于凝练学科方向和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有利于改善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第四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离退休制度和我校关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休、离休的相关规定,促进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第五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保证质量。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当年国家下达的博士生招生名额总数和校情,设置招收培养博士生导师岗位。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要求第六条基础条件(一)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 (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具备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
(二)申请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且任教授专业技术职称须满一年,年龄不得超过58周岁。
(三)申请者应在本学科专业(或跨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已经在该方向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影响与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且未来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领域具有连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一. 学院内部信息介绍1.1 学院实力分析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所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
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院长为曾湘泉教授。
在我国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上,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5年首创人事管理本科专业;1993年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1994年国内第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我院诞生;2001年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首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以来在国内开启了劳动关系本科以及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先河。
迄今已拥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在职培训中心;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学院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院聘兼职教授17人,返聘教授8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2人。
另有来自美、英、德、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近20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全日制学生982人,其中本科生640人(留学生66人),硕士生249人(留学生2人),博士生93人(留学生2人)。
“学术立院”和“学术兴院”是新世纪以来劳动人事学院所大力倡导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
会计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会计及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科研机构从事会计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立足于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为以会计学专业为核心,具有较宽厚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相融通的学科背景的专门管理人才.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组织和管理大中型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2.掌握从事现代会计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管理、经济、法律、审计等基本知识;3.熟悉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税收及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4.了解会计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会计惯例;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6.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会计学。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现代会计学(英文原版)、国际会计学(英文原版)、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学、会计理论专题、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准则与制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等。
(四)基本框架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课堂教学。
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48学分。
学养深淳格物致知,木铎传薪成材綦众——访社会保障专业博
士生导师乐章教授
谢长青;吴鸣
【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时光荏苒,初春时节我们如约采访到了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乐章教授。
乐教授的几十载为师之路,教坛耕耘,从不懈怠。
不仅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于科研言,他是苦行者;于教学言,他是良师;
于学生言,他是益友。
他像渡口的摆渡人,把无数的梦想送往彼岸,送往远方。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总页数】4页(P5-8)
【作者】谢长青;吴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毕力钻研为格致,传道授业育菁华——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吕国营教授 [J], 张莎;程中培;
2.学养深淳格物致知,木铎传薪成材綦众——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乐章教授[J], 谢长青;吴鸣
3.克明峻德,格物致知——访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李波教授 [J], 魏源;韩娇;李波
4.修身治学,格物致知——访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童德华教授 [J], 闫思茜;胡婧;方泽琦
5.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锐教授 [J], 田静;高慧;谭玲;李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
调档函邮寄通知
日期:2010-6-7 10:16:27 来源:zsb 查阅数:6303次
我校2009年博士研究生调档函已于6月3日根据拟录取考生本人网上填写的调档函地址,通过挂号信方式寄出,约7——10天时间可寄达考生的档案所在地。
请各位考生与各自的档案所在部门联系,注意及时查收调档函以便档案能够按时发往我校。
调档注意事项如下:
1、拟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必须将人事档案及政治审查材料于规定期限内寄至我校,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
应届硕士毕业生,请将档案材料于2010年7月10日前(以邮戳为准)寄到我校。
非应届硕士毕业生,请将档案材料于2010年6月20日前(以邮戳为准)寄到我校。
2、拟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的考生不需要转档案,只需将政治审查材料于2010年6月20日前(以邮戳为准)寄到我校。
3、拟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的考生,请于6月15日前将委托培养协议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定向协议书送交至研招办。
4、档案接收地址: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中南楼302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徐晶老师收
邮政编码:43006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招生办
2010年6月7日
1。
博士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经济学二,适用于应用经济学各专业)一、考试目标该大纲旨在为选拔博士研究生而设置,要求考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思想具有较好的理解程度,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笔试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3×4)、简答题(4×7)、论述题(2×20)、材料分析题(1×20)四.考试内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占70%,计量经济学占30%。
具体内容如下:微观经济学部分(35分)1. 消费者行为理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显示性偏好,消费者剩余,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2. 生产与成本生产函数及其分类,短期与长期,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要素替代,边际报酬递减律,规模报酬,成本的种类,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范围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
3. 竞争性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竞争性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均衡,竞争性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竞争性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竞争性市场均衡的福利分析,最低价格与最高价格,价格支持与生产配额,征税与补贴的影响,进口配额与关税。
垄断的含义与特征,买方垄断与卖方垄断,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垄断势力的来源,垄断的社会成本,反托拉斯法,价格歧视及其分类,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两步收费制,搭售,广告,联合企业的内部转移定价。
垄断竞争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竞争的经济效率,寡头垄断的含义与特征,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价格竞争与伯特兰德模型,竞争和串通,囚徒的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卡特尔。
4. 博弈论与竞争策略合作与非合作博弈,占优策略,纳什均衡,极大化极小策略,混合策略,重复博弈,序列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威胁、承诺与可信性,对进入的威慑,策略性贸易政策,讨价还价策略,拍卖理论。
社会保障专业博士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一级学科名称 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代码 1204
适用年级 从 2016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6 年 6 月
覆盖专业 社会保障(120404)
基本学制 博士:脱产3年,在职4年
学分 博士(不含留学生):总学分≥33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31学分,非学位课学分≥2学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数据处理能
力,能够融会贯通所研究方向的理论,成为从事社会保障专业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专业人
才培养的规范,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博士生的六种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环境自我把握的能力、勇于向自然挑
战的能力、竞争能力和行动能力。
科研能力及创
新培养等要求
熟悉社会保障领域前沿学术研究动态,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
究的能力和水平,能精准挖掘社会保障领域的科研问题,能创造性的设计并开展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培养方式
经典理论专著和前沿文献研读与讲授相结合;科学研究项目设计、学术论文撰写与学术会议
(seminar)研讨相结合;导师个人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
研究生入学后一个学期内,由导师会同教研室(研究室)其他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制定研究生个人培
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重视研究生本人的参与,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覆盖专业简介
及研究方向
覆盖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社会保障(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是隶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
科的二级学科,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术特色
是以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0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02医疗保险
03公益创业与社会服务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