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品味词句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学生理解品味词语的策略。简单介绍如下。

1、查工具书理解品味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品味词句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永远都不过时,永远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学习《天山牧场》的第五自然段“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落日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学生对“镀”这个词是很陌生的,通过查字典学生就明白了字义,这样才会想象出“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是怎样的景象,才会充分感受那金碧辉煌的世界,领略牧场黄昏诱人的美景。又如在学习“菜畦”(《在夏天里成长》)、“毡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近在咫尺”(《这条小鱼在乎》)、“孑孓”(《吃水不忘挖井人》)、“潮汐”“东方欲晓”(《自然界的时钟》)等生词时……都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理解、来品味。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品味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方法已被公认为语文教学中品词析句的秘诀。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词、品味句子的内涵确实是科学的好方法。在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等很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摩课上,我们都能找到这种方法。语文名师们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我们的课题研究课例中,

也会看到数不尽的成功案例。

如在教学《盲人摸象》一课的“……盲人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一处时,让学生再读一读前面四个盲人的话来理解什么是“各执己见”,什么是“互不相让”。通过学生对盲人们话语的品味,理解“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就不是难事了。教学《燕子回家的路》一课,引导学生品味“将心比心”这一成语时,让学生再回顾全文来想:燕子妈妈有孩子,韩奶奶也有孩子呀。这样的比照,学生自然可以深刻领会“将心比心”的内涵。

3、展开想象理解品味词句

展开想象品味词句是一种好方法。例如教学《窗外》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品味词句,有了意外的收获。《窗外》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窗外四季的特点。细致有序的观察、准确生动的刻画、细腻真挚的感情,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好课文。在备课时,我们反复诵读课文,那文字间流动着的精美与绝妙让我们格外兴奋。作者用独具匠心的笔墨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动听的语句,更是令人浮想联翩的绝妙图画。于是,我们的实验教师花大力气重点引导学生一边有感情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画面,一会儿把你想象到的告诉大家。”

“春天里,农民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美妙而清脆的鸟声也开始在耳边唱起来。

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

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孩子们一脸的激动与兴奋。听罢,他们争着抢着要说。“我看见了满天都是像丝线一样细小的雨点,落到了农民伯伯身上,落到了水牛身上。我还感觉到农民伯伯很辛苦。”“我闻到了泥土的清香,我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还有夕阳美丽的影子。一群孩子在溪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还能听到他们的歌声和笑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如此顺畅和精彩,让听课的领导教师感到惊讶。以往的语文课上,费尽心思地启发,可就是很少有学生积极发言。今天,他们对想象中的窗外美景有说不尽的话语,这应该说明了想象画面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词语、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从孩子们那急切稚嫩的表达中,我们也看到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图画。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早已告诉我们,他们懂这些词句了,并且品味得更加深刻、鲜活。

4、换词理解品味词句

“换词”就是引导学生把要细细理解品味的词换成别的词来试一试,通过这样的一个成功或者不成功的过程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进而实现深入品味词句的目标。例如学习《丑小鸭》时,让学生给“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伤心地离开了家”一句话中的“非常”换一个词表达同样的意思,学生会想到用“特别”“十分”“格外”等词来换。在这个换词成功的过程中,学生不论是对“非常”这个词,还是对这个句子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品读。再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老师这样引导学生品味“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请用“趴”和“躺”分别替换句子中的“卧”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后笑着摇头,有的说“太难听”,有的说“真别扭”,还有的说“万万不能换”。这样一次不成功的换词经历,让学生充分品味到了辛弃疾词中“卧”字的绝妙。

5、借助生活积累理解品味词句

社会生活是大课堂,语文学习活动从来就不是局限在四十分钟课堂上的。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强大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添光增色、事半功倍。

如教学《天山牧场》的第二自然段“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两道富丽的花边……”时,引导学生先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什么是“镶花边”,再来品味这个句子中谁给牧场镶上了两道花边,进一步感受是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就像镶在这辽阔千里牧场上的两道富丽的花边。这样的品味词句,深刻、透彻,富有实效性。

6、对比理解品味词句

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引导学生品味“引人注目”这个词时,实验教师使用了对比品味词句的方法。请学生读下面这两个句子,感受表达上的不同。

“纪念碑上面刻着两行大字……”

“纪念碑上面刻着两行引人注目的大字……”

“引人注目”强调了碑上的大字吸引人们注意,也暗示着乡亲们牢记着毛主席的恩情。学生在对比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两个句子表达上的不同,他们对“引人注目”这个词的理解更为深刻。

7、画图理解品味词句

小学生喜欢画画、喜欢看有插图的书,尤其是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更为突出。因为,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形象思维,或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孩子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图画,图画在他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画一画,来品味词句,理解文本,这符合小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