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
- 格式:docx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4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3)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3)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出示《格林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
(2)讲述格林兄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如:奇幻、冒险、道德教育等。
(4)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如:把握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
二、指导课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童话故事。
2. 教学内容(1)讲解《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童话、魔法、公主等。
(2)分析、概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选取一则《格林童话》,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如:关注故事主题、分析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则《格林童话》进行深入阅读。
三、欣赏课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评价童话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内容(1)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分析、评价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安徒生童话故事》读书成果汇报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进安徒生童话,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在教师引领下,走进作品,走近作家。
3.在广泛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朗读、课本剧等形式交流展示对安徒生童话的了解。
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交流读书成果。
教学准备:1.师生共读安徒生童话,查阅作者生平资料、创作经历等。
2.学生自制各种形状的阅读书签、读书卡、读书小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主题1. 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的读书时间了,最近,我们一同品读了《安徒生童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去分享我们读书的乐趣吧!2. 安徒生童话是永恒的经典。
那安徒生爷爷大家对他了解吗?(师出示安徒生图片提出问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介绍介绍我们的安徒生爷爷呢?让学生说出查找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帝安·安徒生,是丹麦作家,诗人。
因为他的故事而闻名世界。
他最著名的童话有《小锡兵》、《冰雪女王》、《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舞鞋》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欢乐。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成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的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他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迄今为止,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3. 现在我们就走进童话。
老师想知道大家对此书了解了多少,谁读书最认真,积累的知识最多。
我相信通过下面的智力闯关游戏就可以看出来了,有没有勇气参与挑战呢?好,那我们就来来猜一猜吧。
二、自主展示,适时评议1.看图读文猜故事。
(图片)文字(1)丑小鸭(2)海的女儿(3)野天鹅师:同学们认真的看图,有感情的读文,正确的答题,表现得很出色。
但后面的的问题可是越来越难,不知大家敢不敢挑战高难度。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的精选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林童话》的精选故事,每个故事准备一个故事摘要和相关问题。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以便展示故事内容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 阅读故事(15分钟)-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的故事,向学生朗读或播放相关录音。
- 学生跟读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4-5名学生。
- 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摘要和个人理解进行回答。
-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分享交流(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5.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故事背后的寓意等。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格林童话故事,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3. 定期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和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故事主题和教育意义的把握程度。
以上是《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稿大家好,我是X年X班的XXX,很高兴相聚在云端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读一本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读一本好书,就像遇见了一位良师,交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格林童话》这本书。
这本书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所写,所以名字也是以格林兄弟命名的。
书里有许多的人物,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每个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爱好,有恶有丑、有善有美。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富有哲理。
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忽略了它的寓意。
而现在重拾这本书,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
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反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这,都是善的表现。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
《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依旧心地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
《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还听说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好心的农妇从贩子手里买下了一只野鸭,并细心照料它。
最终,野鸭为那个并不有钱的农妇创造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
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伤害白雪公主,末了却被那颗妒忌心活活气死。
妇孺皆知的大灰狼,想吃小山羊,不但没有得逞,还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格林童话》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作品分析《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2、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过程:㈠1、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书)2、和书做朋友,为什么会聪明又可爱?3、正因为读书有很多好处,所以人们写出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言。
(生说有关读书名言)4、简要介绍自己对哪些书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展示你的书)(介绍自己读的新书)㈡1、说得好“一本好书会是我们终身的伴侣,会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
”所以我们应该热爱读书。
应该以书为伴,近一段时期我们读的最多的是什么书?(格林童话)这节课我们就以《格林童话》为主题,上一节读书汇报课。
(板书:《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2、我这里有一些词语(出示卡片)看大家认不认识?(生轮流答)3、词语不光要认识,还应该能理解,谁来说说自己都理解了那些词语?4、这些童话里一定有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谁愿意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呢?5、除了词语和句子,谁还能说说你对一篇童话的内容的了解或感受。
(板书:感受)6、童话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让我们明辨了好与坏,善与恶。
那么你们能把这些表演出来吗?生:表演小红帽7、大家对格林童话理解的很好,我们搞一个知识竞赛好不好?小竞赛㈢1、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同学们不仅认识、积累了词语,而且还明白了很多道理,收获很多,其实,不论读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只要把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找出来再加上自己的切身感受你都会取得不小的收获,而这三点也正是我们以后所要写的读书笔记的三大基本内容。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 适用对象:小学生- 课程目标:通过阅读和分享《格林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故事选择- 从《格林童话》中挑选适合小学生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
2.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阅读故事,准备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
3. 课堂活动-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可以选择口头分享或书面分享。
-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绘制的故事场景图或角色形象图。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推理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加参与度。
4. 课后延伸-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整理成文章,发表在学校的读书分享平台上。
- 学生可以选择继续阅读其他《格林童话》故事,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读书笔记、分享表现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故事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 《格林童话》故事书籍- 故事场景图或角色形象图的绘图纸- 学校的读书分享平台以上为《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的教案。
通过这个课程,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开启想象之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享受这个课程,发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格林童话》阅读分享与讨论课程
课程简介
《格林童话》阅读分享与讨论课程是一门专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设计的课程。
我们将通过深入探讨《格林童话》中的故事,一起感受童话的魔力,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言和人性真谛。
课程目标
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故事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3. 通过分享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格林童话》简介
我们将首先介绍《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作者格林兄弟的生平,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编撰这些童话故事。
第二部分:阅读分享
每位学生将会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做出精彩的阅读分享。
分享内容包括故事梗概、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元素,以及故事给学生带来的启示等。
第三部分:讨论与反思
在每个故事分享结束后,我们将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们可以对故事进行深入探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提出对故事的疑问,进行有建设性的批判。
课程安排
1. 第一周:《格林童话》简介
2. 第二周到第十一周:阅读分享
3. 第十二周到第十四周:小组讨论与反思
4. 第十五周:课程总结
课程要求
1. 学生们需要认真阅读《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并为阅读分享
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在小组讨论与反思环节,学生们应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观点。
期待你们在这个课程中收获知识与乐趣,一起感受《格林童话》的魔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2)介绍《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影响;(3)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质、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出版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的特点;(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阅读体验;(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阅读。
二、指导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内容:(1)介绍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意;(2)教授如何做到阅读笔记:摘录精彩片段、概括故事情节、写下感悟。
3.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2)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技巧;(4)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并完成阅读笔记。
三、欣赏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情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勇敢、自私懒惰等;(2)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情节:王子与公主、魔法森林、神奇的宝物等;(3)领悟《格林童话》中的寓意:善恶报应、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等。
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情节;(3)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四、汇报课1. 课程目标:检查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
学校:教师:
【教材分析】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在色彩斑斓、瑰丽奇幻的世界童话之园,格林童话就像是一只精美绝伦的小宝盒,一代又一代人枕着他进入甜美的梦乡,进入幻想的天国。
故事蕴含了人生经验,也传达了人生智慧。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紧扣学情“以生为本”。
本班共53人,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进行了阅读,了解了童话故事的特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针对以上学情,本课展示要给学生空间,引导他们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阅读感悟,并在阅读分享中学习他人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交流阅读收获,培养学生阅读、分享和交流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学习归纳和梳理,并联系生活谈感悟。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书上批注等形式进行汇报,指导学
生学习他人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书上批注等形式进行汇报,指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体验人物特点,感悟童话故事中所蕴涵的人生道理。
【教学步骤】
一、教师分享——阅读剪影
1.出示《格林童话》内容概括,回顾总结童话故事内容和特点。
2.分享家长学生在读《格林童话》这本书的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相信大家阅读《格林童话》,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赶紧向大家交流交流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格林童话》王国吧。
(师课前板书:《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
【设计意图】:从阅读形式、专注度、家长的参与等方面对学生的读书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也为接下来的阅读分享做好铺垫。
二、阅读分享——听说读
①晒晒童话故事的绘画。
预设:小组展示童话绘画并讲述故事加上动作表情
师生点评
②秀秀我所读。
读一读作品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书上的批注,并说出喜欢缘由。
预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朗读,师生评价,师小结。
③说说我所悟。
预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读后感,师生评价,师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朗读、摘录、思考、感悟等方面去分享读书的收获。
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三、剧情分享——演一演
1、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与小组内的成员合作,进行剧本排练。
2、老师巡视指导。
3、分组展示,评价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童话故事不仅可以用来读,还可以来演绎,体会故事的感染力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四、创编故事——大比拼
1、看过了,演过了,要是我们自己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那一定很有趣,想不想试试?
2、方法指导:那你们觉得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编的故事吸引人呢
(预设:角色独一无二,情节离奇意外,语言活泼俏皮。
)
3、学生创编童话故事。
4、组织分享、评比、颁奖。
【设计意图】:创编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好书推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带着对《格林童话》的热情,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读书汇报课,《格林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认真阅读,在书上做了简单的批注,并能够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
不足之处在部分学生没有做好阅读,在汇报过程,学生语言不够规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课堂教给学生。
多激励多给孩子空间展示自己,在交流中有所得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