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5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教案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教案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享格林童话,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能力。
通过格林童话,学生将了解经典的童话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
本课程适合中小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3. 课程安排第一课:格林童话介绍-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和作者- 分享一些经典的格林童话故事- 学生自愿报名加入小组第二课:故事分享-故事A- 小组成员分别阅读故事A-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故事A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第三课:故事分享-故事B- 小组成员分别阅读故事B-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故事B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第四课:故事分享-故事C- 小组成员分别阅读故事C-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故事C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第五课:学生分享作业- 小组成员自由选择一个格林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和分享- 学生准备分享作业,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第六课:总结和反思- 回顾学生的分享作业,总结各个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学生进行反思,分享对格林童话的新认识和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分享经典童话故事4.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的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听读和朗读:学生可以通过听读和朗读格林童话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格林童话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5. 评估方式- 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分享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分享作业时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 反思和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总结和反思环节中的思考能力和对格林童话的理解6. 参考资料- 格林童话选集- 格林童话相关的绘本和影视作品- 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和活动设计以上为《格林童话》读书分享课程教案的简要内容,具体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3)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3)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出示《格林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
(2)讲述格林兄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如:奇幻、冒险、道德教育等。
(4)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如:把握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
二、指导课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童话故事。
2. 教学内容(1)讲解《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童话、魔法、公主等。
(2)分析、概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选取一则《格林童话》,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如:关注故事主题、分析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则《格林童话》进行深入阅读。
三、欣赏课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评价童话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内容(1)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分析、评价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即通过阅读格林童话,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第二章:阅读理解训练2.1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
2.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2.3 教师提出一系列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的主题、角色关系、情节发展等,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第三章:交流表达能力训练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白雪公主、王子等。
3.2 每组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3.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第四章:创意写作训练4.1 教师提出一个与格林童话相关的话题,如“如果你是白雪公主,你会选择和王子在一起吗?”。
4.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写一篇故事、一篇日记或一封信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3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享,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阅读理解、交流表达和创意写作方面的进步。
5.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5.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建议和改进方向,为后续的课程做好准备。
第六章:角色分析与讨论6.1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故事,如《灰姑娘》。
6.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动机。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第七章:小组合作表演7.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如《灰姑娘》。
7.2 每组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7.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2)介绍《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影响;(3)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质、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出版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的特点;(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阅读体验;(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阅读。
二、指导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内容:(1)介绍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意;(2)教授如何做到阅读笔记:摘录精彩片段、概括故事情节、写下感悟。
3.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2)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技巧;(4)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并完成阅读笔记。
三、欣赏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情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勇敢、自私懒惰等;(2)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情节:王子与公主、魔法森林、神奇的宝物等;(3)领悟《格林童话》中的寓意:善恶报应、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等。
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情节;(3)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四、汇报课1. 课程目标:检查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教案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以班级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3.感受作品意蕴,体悟认识的道理,启迪学生的心灵。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狼和七只小羊》片段,看后问:谁知道这部动画的名字?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它出自《格林童话》。
二、故事交流:你们知道吗?《格林童话》被称作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瑰宝。
它是十九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XXX兄弟二人所搜集并编定的民间故事。
《格林童话》共二百一十篇,不少童话形象,如小红帽、白雪公主、XXX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XXX。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读书故事会。
各小组推荐一到两名学生讲故事。
相机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哪儿最有趣?这个人物最值得赞赏的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三、心灵对对碰:有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说话。
”刚才我们聆听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这本书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熟。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启示。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心灵对对碰”。
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1.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2.分享自己的人生格言。
四、再现画面:格林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太多太多,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
人们把其中的很多故事制作成了动画,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几组画面。
1.出示《无所畏惧的小王子》片段:于是他告别了巨人,翻山越岭,跨XXX,终于来到了那个奇异的花园。
门口果真满是怪兽,但它们一个个耸拉着脑袋,醉入了梦乡,就是等他走近时,它们也没醒来。
于是王子跨过它们身子,爬上篱笆,平安无事地到达了花园。
那棵生命树就立在花园的正中央,红红的苹果挂满了树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爬上树顶,伸手就要去摘那个苹果,猛地看到了套在它前面的圆环,但是他毫不费力地把手伸了进去,拿到了那个苹果。
格林童话交流课评课一、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格林童话》,选取其中的故事,复述故事内容,交流阅读感受;2.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明辨善恶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读书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说教学重难点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对作品的善恶观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借此提升阅读素养。
三、说教学设计(一)课前交流,引出主题1.师生谈话引出《格林童话》,明确交流内容。
2.板书:《格林童话》读书交流3.出示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学生谈谈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说说自己对善恶人物的印象,为读书交流打下基础。
(二)丰富积累,做好铺垫1.复述故事内容,进行《格林童话》读书交流活动。
2.出示复述故事内容的框架,积累相关词语。
(以《灰姑娘》为范例,进行指导)3.提示复述要求,进行相机指导。
(三)小组交流,复述故事1.请学生根据复述的框架要求在需要复述的故事中划一划,为小组交流做好准备。
2.在活动之前,明确一下复述故事的要求:(1)复述故事时,需要做到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2)小组内复述故事时,其他同学需要认真聆听,在别人讲完后可以进行补充和评论;(3)每人复述时间为2分钟以内,小组内选出最棒的同学。
(四)班级交流,畅谈收获1.全班交流:同学们交流得可真投入,现在就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吧!2.小组内选出的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进行全班的故事复述活动,结合班级交流的情况,由学生和老师进行及时点评。
3.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找到表示时间的、能突出关键情节的词语,将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串起来,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
4.谈谈复述故事中的一些收获吧!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提示来说。
读了《格林童话》,我最喜欢的故事是xx,故事里的人物有xx,我喜欢(谁?),因为他xx;我不喜欢xx,因为他xx。
5.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对《格林童话》这本书中的故事有了了解,也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善良,见到了故事中的丑恶,知道了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不好的,其实,这才是读书,有收获,有积累,有思考,有进步。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作品分析《格林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瑰宝,具有永恒的魅力。
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影响极为深远。
作者以民间故事为素材,以魅力的乡村景色和淳朴的民风为背景,以亲切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神秘童话王国。
《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选材广泛,情节曲折动人,想象力极为丰富。
对惩恶扬善,机智勇敢的人大加赞赏,对穷凶极恶的人加以鞭挞。
对培养儿童情趣、启迪儿童心灵、丰富知识、发展儿童智力很有好处。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狼和七只小羊》片段,看后问:谁知道这部动画的名字?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格林童话》二、故事交流会。
你们知道吗?《格林童话》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被称作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瑰宝。
是十九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格林兄弟二人所搜集并编定的民间故事。
这些民间故事语言纯朴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含有不少进步和积极的因素。
《格林童话》出版后,很快被译成了许多国家的文字,流传很广,它对欧洲的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格林童话》共二百一十篇,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脍炙人口而又百读不厌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不少童话形象,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读书故事会。
各小组推荐一到两名学生讲故事。
相机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哪儿最有趣?这个人物最值得赞赏的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仿佛和童话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生活的曲折;一起开启智慧,智斗国王,智斗恶魔;看到善良坚强的人经历艰辛,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三、谈一谈——心灵对对碰。
有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说话。
”刚才我们聆听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这本书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熟。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启示。
语文园地一走进《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一、设计意图希望二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这节阅读课能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故事之林的大门。
二、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重温格林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读”和“精读”的方法;学会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语言等精彩描写。
四、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格林童话》2、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周,我们一起阅读了《一路书香》中一则童话《笨狼的故事》,特别有趣,你们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老师和你们一起读的书籍——《格林童话》。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够浓厚,用他们喜欢的童话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一下子将孩子引导到这本书上来。
激发孩子的了解欲望。
二、介绍《格林童话》1.出示图片,老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三幅都来自童话故事,你能说一说童话故事的名称吗?《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
这些故事都是来自于哪一本书?出示:《格林童话》封面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
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试问,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白雪公主、小红帽和灰姑娘的呢?二、读前指导1.要求学生拿书,师:同学们在拿到一本书时,先看到的是什么?2.师:格林兄弟你们了解吗?听老师来介绍一下格林兄弟是19世纪德国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搜集整理了两百多篇童话。
这些童话是格林兄弟写的吗?(不是,是他们搜集整理的)3.同学们把书打开,你会看到什么?(目录)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1.下面是书中故事的名称,右边是故事所在的页数。
我们在读故事时,可以从头到尾去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先读。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会主持人:XXXXXXXXXXXXXXX甲、乙:尊敬的老师PPT 第1页丙、丁: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语文素养。
乙:《格林童话》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丙: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更好的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丁:下面让我们进入到故事中去,一起去体会它的经典甲:我宣布《格林童话》读书交流会现在开始!乙:同学们,《格林童话》故事书中一共有12个故事,分别都有哪些故事?PPT 第2页答:《白雪公主》、《青蛙王子》、《金鹅》、《狼和七只小山羊》、《莴苣姑娘》、《渔夫和他的妻子》、《灰姑娘》、《小红帽》、《布莱梅市的乐师》、《魔鬼的三根金发》、《自动上菜的桌子、吐金子的毛驴和自个儿从口袋里蹦出来的棒子》、《大拇指》等丙: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本书的作者,谁知道他是谁呢?答:格林兄弟PPT 第3页丁:作者介绍:格林兄弟,哥哥雅各布·格林和弟弟威廉·格林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者、语言文化研究者。
他们共同编成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我国通称为《格林童话》,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甲: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积累环节,将下面词语填完整?PPT 第4页吃一(堑)长一(智)一应(俱)全愁眉苦(脸)厚颜(无)耻(纹)丝不动乱七八(糟)不寒(而)栗(勃)然大怒气(喘)吁吁惊(恐)万状铁石(心)肠毛骨(悚)然乙:下面进入阅读检测:PPT 第5页1、《格林童话》是谁写的?( C )A.雅各布.格林B.威廉.格林C.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D.雅各.布.格林乙:2、《渔夫和他的妻子》中渔夫和妻子最后( C )A.得到了钱财B.成为太阳和月亮的主人C.一无所有丙:3、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 B )害死白雪公主。
A.毒酒B.毒苹果C.毒梳子丁:4、( C )没有在《白雪公主》这个故事中出现。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格林童话》,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话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格林童话》选读2. 交流话题:故事内容、人物特点、情节发展、寓意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格林童话》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如何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2. 学具:《格林童话》书籍、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读故事。
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格林童话》选读篇目,圈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情节等。
3.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4. 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的阅读心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6.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其他篇目,做好阅读笔记,为下次交流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2. 内容:故事简介、人物特点、情节发展、寓意等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阅读《格林童话》其他篇目,做好阅读笔记。
2. 写作作业: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高课堂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让童话故事成为学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统编三上《格林童话》阅读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格林童话》,交流阅读感受。
2.使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
3.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重点: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教学难点:在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童话的思想感情,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一本好书会是我们终身的伴侣,会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
”所以我们应该热爱读书。
应该以书为伴,近一段时期我们读的最多的是什么书?(格林童话)这节课老师就是要带着大家继续走进好玩的《格林童话》里,去认识了解更多的童话朋友!(板书:《格林童话》读书交流会)二、交流学习方法: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谁愿意来说说我们可以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籍,学习了哪些阅读方法?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①阅读扉页上的书籍说明,帮助我们整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②浏览目录上的小标题,根据标题猜故事,了解这本书的框架结构。
③作者介绍,编后记的阅读也都能帮助我们轻松阅读这本书。
④阅读方法:略读—精读—感悟三、交流读书收获有方法就能有更大的收获,有很多同学读完了这本书,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或者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故事?1.小组交流现在让我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讲。
当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讲完之后你来补充,选出发言最棒的同学.2、全班听讲故事《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同学们交流得可真投入,现在就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3.指名讲,讲完提问: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从故事中知道了些什么?(提问讲故事的学生)4.其他同学听了他的发言,有什么要说的吗?小结:看来大家对故事的理解有深有浅.读书就要这样,读读想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辨一辨,倾听别人的看法,才能全面了解故事.四、学写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积极做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故事所体现的感情。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本书的阅读,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只,让孩子们知道美与丑,善与恶,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教学准备】《格林童话故事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孩子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更聪明。
这学期小朋友们读了不少书,你读了哪些?交流2、同学们读的书真不少,难怪老师发现大家变得聪明博学了呢!本次读书节,我们二年级的推荐书目是《格林童话》,看,咱们班同学把书都带来了。
这些书有很多种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儿童版、完整版的等.,今天,就让我们开展一个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成果吧!二、走近格林兄弟1、读一本书,要从了解作者开始。
你了解格林兄弟吗?指名说(出示格林兄弟图片)2、师补充有关资料。
3、看图猜故事格林兄弟的童话深得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孩子,许多成年人也很爱读。
人们用图画把这些故事画了下来。
你知道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故事吗?(播放故事插图)学生猜故事名称,分组比赛。
三、了解图书目录1、过渡:大家对一个个故事这么熟悉,看来格林童话也得到了我们小朋友们的喜爱。
是不是?其实,要把书读好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你是怎么读这本书的?指名生答。
不管是哪本书都有“目录”。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
”我们也先来看看目录吧(出示目录)读目录,指导看懂目录。
2、看自己的书目录。
3、说话:(出示)①、我最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是( ),这个故事主要讲()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 ),因为()。
或我最讨厌这个故事中的( ),因为()。
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 ),知道了()。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特点,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格林童话简介:格林童话是德国著名格林兄弟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2. 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交流,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
3. 故事情节分析、角色解读、道德观念探讨等。
三、教学方法1. 读书交流:学生分组阅读选定的格林童话故事,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
2. 小组讨论:学生就自己阅读的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故事情节、角色、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看法。
3. 汇报展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本组在讨论过程中的成果。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格林童话简介及故事选择1. 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和特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故事阅读与讨论(以《白雪公主》为例)1. 学生阅读《白雪公主》故事。
2.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角色特点、道德观念等。
3. 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第三课时:故事阅读与讨论(以《灰姑娘》为例)1. 学生阅读《灰姑娘》故事。
2.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角色特点、道德观念等。
3. 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故事阅读与讨论(以《小红帽》为例)1. 学生阅读《小红帽》故事。
2.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角色特点、道德观念等。
3. 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第五课时:故事阅读与讨论(以《睡美人》为例)1. 学生阅读《睡美人》故事。
2.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角色特点、道德观念等。
3. 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积极性、参与度的评价。
2. 学生对故事情节、角色、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格林童话》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格林童话》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对故事进行解读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改编,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格林童话》是德国格林兄弟所著的一系列童话故事,其中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具有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童话故事,对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进一步思考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中的几个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准备自己对故事的解读和评价,准备在交流会上分享。
课堂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巩固学生对故事的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中的经典场景,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评价,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改编,可以是故事情节的改变,也可以是人物形象的调整,还可以是故事结局的改变。
2. 学生将自己的改编作品写成作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交流会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同时,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