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44 MB
- 文档页数:70
第-章绪论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动物丹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昌、蛇、龟、鱼、虾、蟹、贝、蚕和蜂等。
"动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动物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血液、精液、胚胎、骨、蹄和角等。
"植物丹是指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
"植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子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和饲料等。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三、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目的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 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其免受国际上重大疫情灾害的影响:2.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3.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二章动物、动物产晶检疫审批一、动钧、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目的1. 对于输入或通过中国境内运输的检疫物防止危险性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2. 让进口单位在进口前了解我国的检疫要求,在对外谈判中做到心中有数,在签订合同时将我国的检疫要求列入合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进口单位可以依据合同提出索赔,避免损失:3. 检验检疫机关根据事先己掌握的输出国或地区疫情,决定是否同意输入或过境。
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
2. 中国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检疫协定(含协议、备忘录、条款)。
3. 输出国家或地区的动物疫情情况。
根据国际兽医局(OIE) 的报告、我国驻外使馆的通知及派出昌医官的汇报,随时掌握着国外的疫情情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动植物检验检疫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我国:划分疫区和保护区疫区: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保护区: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经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有此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呗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地区。
疫区的种子,苗木及其他,只限在疫区使用。
情况改变时,应及时撤销“疫区”或取消“保护区”称号。
国际:划分非疫区非疫区:指一个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某种有害生物,且这种情况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缓冲区:环绕或与疫区,有疫害生产地,非疫区,无疫害生产地,无疫害生产点邻近的地区,该地区内没有特定的有害生物发生或发生程度很低并由官方控制,同时实施植物检疫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扩散。
植物检疫:为防止人为传播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发生,或虽发生但分布未广(未达到生态极限)且在政府机构控制中的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法定的政府机构,依法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可以传带这些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等,采取预防这些有害生物传播的各种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植物检疫的科学保障。
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植物产品造成损害的植物,动物,病原物的小种,株系或生物型。
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本国或地区虽有发生,但存在用于于种植的植物上,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经济学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以及限值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降低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的科学。
检验和检疫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动植物的健康并防止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检验和检疫的目的是检测动植物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确定它们的特征和分布,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检验和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毒理学、病理学、化学和物理学。
它们可以应用于动植物的检验、检测、病原学分析、病毒实验、抗体检测等。
此外,它们还可以应用于虫害检测、害虫病毒鉴定等方面。
检验和检疫的方法有很多。
一些常见的检验和检疫方法包括:病原学检验、病理学检验、细胞学检验、免疫检验、荧光定量PCR、有害性成分检测等。
病原学检验是检查物体中的病原物质的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植物或动物的病原体。
病理学检验是检查物体中的病理变化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疾病的潜在因素。
细胞学检验是检查物体的细胞结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或活动。
免疫检验是检测物体中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物体中存在的疾病或其他有害物质。
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物体中病原体的量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数目。
有害性成分检测是检测物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疾病的潜在危险。
此外,检验和检疫还可以应用于动植物保护、质量检测、植物检疫等领域。
动植物保护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养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质量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产品质量。
植物检疫可以防止有害植物种类泛滥和传播。
总之,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防治动植物的疾病,保护动植物的健康,保护养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保证安全有效的植物和动物产品,确保植物检疫的安全性等。
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疾病和损害,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植物检疫概论重点植物检疫定义: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植物检疫定义为“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All activities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introduction and or spread of quarantine pests or to ensure official control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健康,阻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人为调运传播,而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规的科学。
1、植物:指栽培、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2、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产品,3、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根据“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2001年颁布的术语,分为:4、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NRP):已经广泛发生或分布普遍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R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且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6、“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QP)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然存在,但分布未广且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7、“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RNQP)”是指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植物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会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有害生物3.植物检疫的目的和任务什么?一、植物检疫的目的1.防止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2.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发展.二、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1.禁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人为传入或传出国境;2.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3.检疫性有害生物一旦进入新区,立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彻底铲除。
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工作职责1. 背景介绍动植物检验检疫科是承担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确保国内外贸易的安全和合规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
2. 工作职责2.1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进出口的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检疫。
具体职责包括:•制定检验检疫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开展动植物产品进出口的检验检疫工作,包括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检验检疫;•检验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相关证明文件和申报资料,判断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对疫情和疫病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确保动植物健康和人畜安全;•参与国际贸易协议的谈判和执行工作,保障贸易畅通和合规性;•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合作,进行科研、信息交流和培训工作,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2.2 监督管理工作除了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科还负责监督管理相关的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监督检验检疫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监督检验检疫设备、设施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工作安全和质量;•开展对进出口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要求;•开展对进出口产品的市场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
2.3 信息管理工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科还负责相关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建立和管理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收集、整理和分析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护和更新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方便查询和使用;•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进行信息交换和合作。
3. 工作效能和意义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的工作职责涉及到国际贸易和人畜安全等重大问题,其工作效能和意义不言而喻。
动植物检疫总结肆第一章膃动物:饲养、野生的活动物。
植物: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其他繁殖材料。
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螀植物有害生物: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薈检疫性动物疫病: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未分部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
袅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未分部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植物有害生物。
芃什么是动植物检疫?简述动植物检疫主要目的。
膁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芀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袈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莃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薂简述我国动植物检疫实施范围。
螇动物: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动物,主要为种用或饲养的家畜家禽;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伴侣动物、观赏动物;邮寄进境的动物;过境动物、演艺动物、经济动物、展览观赏动物。
蚇动物产品: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境的动物产品,肉类、毛类、皮张;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产品,肉类、毛类、皮张;邮寄进境的动物产品,肉制品、奶制品。
蒃植物: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植物,主要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引进的种子、种苗;旅客携带的进境植物,盆栽、观赏树苗、蔬菜种子、果树苗木;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及繁殖材料。
羃植物产品: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境的植物产品;旅客携带进境的植物产品;邮寄进境的植物产品。
葿简述当今动植物检疫基本类型。
蒅环境优越型:主要指岛国、半岛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
薃发达国家大陆型:地理位置毗邻的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
腿经济共同体大陆型:地理位置相邻,且构成了经济共同体的国家,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检疫的学科,旨在减少动植物疾病、有害生物和其他危害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涉及到对动植物的检测、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
一、动植物疾病预防动植物疾病是导致农作物和畜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动植物疾病预防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检疫检验: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或其他危害生物。
2. 疫情监测:定期对农作物、果树和畜禽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疫苗开发与接种:开发适合的动植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它们的抵抗力。
二、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检疫标准制定:制定和修订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证书签发:对符合出口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以确保货物符合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3. 检疫检验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检疫检验设施,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防控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还致力于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是对国家农业、生态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边境监测:加强边境监测,严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2. 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全球动植物疫情和有害生物的动态。
3. 风险评估: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为了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和减少动植物疾病传播的学科。
通过预防动植物疾病、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动植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章检验检疫:一般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简称,包括商品检验、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
动物疫病:指的是为害或可能为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是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是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1.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2.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动植物检疫的实施范围:1.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2.装载容器、包装物级铺垫材料;3.运输工具;4.其他检疫物。
动物疫苗、血清、诊断液以及动植物性废弃物。
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类型:1.环境优越型:全面检查。
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2.发达国家大陆型:全面检疫。
美国、加拿大、欧共体;3.经济共同体大陆型:重点检查。
欧盟;4.发展中国家大陆型:重点检查。
中国、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5.工商业城市型:检疫要求宽松。
新加坡,香港等。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技术性、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动植物检疫的发展特点:1.动植物检疫的执法更加严格:2.动植物检疫的范围不断扩大:3.动植物检疫的政策及时调整;4.动植物检疫的技术逐步提高;5.动植物检疫宣传全面加强。
第二章(非)动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动植物检疫法规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由单项禁令想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由个别国家法规想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并且不断的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广泛的科学,可以应用于植物和动物的繁殖、育种、病理、卫生、病害防治、营养、行为和遗传学研究等。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生物的学科领域,从病毒到昆虫,从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从细菌到古藻类植物,从小麦到绿色植物,以及从地面实物到天文物体等。
检验检疫学既有基础性研究,又有应用性研究,它们共同构成了检验检疫科学领域。
检验检疫学是检验检疫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学科,是对生物物质结构、成分和功能的系统研究。
它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生物物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指导动植物的分类,并分析动植物起源及其这些特性的变异和背景。
研究还可以指导真菌、病毒、细菌、昆虫等检验检疫工作,了解这些微生物的行为模式,及其对大型动物和植物的危害。
检验检疫学研究的结果可以指导管理人员建立最有效的方案来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种动植物疾病,尽可能保持最佳的动植物卫生。
这些预防、控制和治疗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种、检疫、消毒和保护等,可以满足大型食物生产,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需要,以及帮助维护当地和全球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对动物和植物进行检验检疫,也需要运用到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等多领域学科的知识,包括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基因组学、传染病学、病害生物物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兽医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等。
检验检疫工作也涉及社会科学和法律法规,用以确保动植物的质量、安全和卫生,以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通过检验检疫学的研究,可以识别出有关动植物的物种、类型和种群,确定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开发有效的定点检测技术、普查方法和计数技术,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病害及其渗透,减少病害的损失和损害。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物安全体系,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动植物合理利用水平,以及避免和控制动植物病害传播。
检验检疫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兽医活动的水平,改善农牧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建设。
动植物检疫法一、引言动植物检疫法是指一种旨在保护国家动植物资源、防止动植物疾病传播、维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的法律制度。
这项法律规定了对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的程序、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避免疾病传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本文将介绍动植物检疫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
二、动植物检疫法的背景动物和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还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频繁进出境,传统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制定动植物检疫法进行规范和管理。
三、动植物检疫法的目的和原则动植物检疫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动植物资源,防止动植物病害的传播,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其原则主要包括:1. 预防为主:通过检疫措施预防动植物疾病的传播,降低危害。
2. 独立自主:依法独立行使检疫权力,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健康。
3. 科学合理:根据科学知识和技术标准进行检疫工作,确保检疫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公开透明: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方式,增强检疫工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四、动植物检疫法的主要内容动植物检疫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入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对入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进行检疫,包括检查携带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检疫要求。
2. 动植物疾病的防控:对动植物疾病进行预防、监测、控制和治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3. 检疫手续和标准:规定了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手续、标准和要求,包括检疫申报、检疫审查等程序。
4. 疫情报告和信息交流: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时报告疫情,加强动植物疾病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5. 处罚措施:对违反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规产品等。
五、动植物检疫法的实施情况动植物检疫法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如下: 1. 法律法规健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动植物检疫活动,包括《动物防疫法》和《植物防疫法》等。
动植物检疫专业介绍动植物检疫是国家保护农业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动植物检疫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动植物检疫专业培养了解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学、昆虫学、微生物学、检疫法律法规等知识和技术,具备进行动植物疫病鉴定、疫情监测、疫病预防和控制、检验检疫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1.动植物学基础知识:学习动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殖、遗传等基本知识,了解动植物的发育和繁衍机制。
2.疫病学:学习动物疫病和植物病害的防治理论和方法,掌握疫病的鉴别、预防、治疗、控制等技术。
3.微生物学:学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鉴别、培养、检测等技术。
4.检疫法律法规:学习国内和国际上相关的检疫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熟悉检疫工作的操作规程和程序。
5.检验检疫技术:学习动植物的检验检疫技术,包括样品采集、检测手段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6.疫情监测与预警:学习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的方法和技能,熟悉疫情调查和处理过程。
7.检疫管理与风险评估:学习检疫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了解进出口风险分析与评估。
8.宣传教育与科普:学习如何进行动植物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科学素养。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农业行政部门、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检疫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动植物检疫工作。
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的高要求,对于动植物检疫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动植物疫病的跨境传播趋势明显,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国际化。
总之,动植物检疫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使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与动植物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希望有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能够选择这个专业并投身于动植物检疫事业中。
动植物检验检疫第一章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⑶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3、检疫操作规程: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②境外产地检疫③报检④进境现场检疫⑤隔离检疫⑥实验室检疫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⑧检疫处理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⑵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内容物。
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
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解1、动植物检疫:通过动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制、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动、植物病、虫等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的综合管理体系。
2、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各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进出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器、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验、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3、动植物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它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4、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长期生存。
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或其它科学和经济证据以确定是否应限制某种有害生物以及确定对它们采取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6、疫区:是由官方划定的已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的地区。
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7非疫区: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8非疫生产点:9、非疫产地:指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一般应用于作为生产单位操作的任何场所和田地。
2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检疫审批:又称检疫许可,指在调运、输入动植物及其产品之前,输入单位须向检验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引进或动物过境的法定程序。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意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对于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其中可能潜藏着各种病原体、有害物质甚至是毒素等。
通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可以杜绝有害物质的入侵,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
其次,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病原体的侵袭可能引发生态系统的紊乱。
因此,在进行动植物的国际贸易时,对动植物进行检验检疫可以防止外来物种或者病原体的输入,保持生态平衡。
此外,动植物检验检疫还可以遏制动植物疫病的传播,从而保护农业生产。
动植物的检验检疫主要依赖于科学的方法。
其中,检验方法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对动植物样本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其是否携带病原体、有害物质等。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实验室分析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显微镜观察、培养和鉴定等技术,能够检测出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
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以通过检测DNA、RNA等分子的存在来判断样本是否受到感染。
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还缩短了检验时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
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动物领域,检验检疫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针对动物的检验检疫主要包括动物体内的疫病检测、动物产品的检测以及动物的健康证明等。
例如,在国际间的动物产品贸易中,对于输送国家会进行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植物领域则主要关注预防植物病虫害的传播。
这包括检测种子、苗木以及植物及其产品中的病虫害。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