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含油污泥处理设计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3
前言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
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化学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t罐底泥、池底泥,胜利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在10万吨以上,大港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约15万吨,河南油田每年产生5×104m3含油污泥。
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含油污泥若不加以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
1.含油污泥来源含油污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1 原油开采产生含油污泥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地面处理系统,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和垢物、细菌(尸体)等组成了含油污泥。
此种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它不仅影响外输原油质量,还导致注水水质和外排污水难以达标。
1.2 油田集输过程产生含油污泥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炼厂含油水处理设施、轻烃加工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清除出来的油沙、油泥,钻井、作业、管线穿孔而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
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沉积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
中原油田污泥产生主要是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洗井水回收罐的排污。
含油污泥本身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和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污水处理过程中还加入了大量的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药剂。
在3~6年的油罐定期清洗中,罐底含油污泥量约占罐容的1%左右。
罐底含油污泥的特点是碳氢化合物(油)含量极高。
据调查测试发现,油罐底泥中大约25%为水,5%的无机沉淀物如泥沙,70%左右为碳氢化合物,其中沥青质占7.8%,石蜡占6%,污泥灰分含量4.8%。
50万吨/年油田含油污泥萃取法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建议书大庆油田飞马有限公司二00五年九月1、概述1.1项目背景原油在经过中转站、联合站等设施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污油泥,近些年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些油田清罐时排出来的高粘稠、黑色稳定态污油泥,主要是由泥沙、油、水、非油有机杂质和硫化物等组成。
当前这些黑色污油泥,由于具有高粘稠、高含水的特殊物性,不能直接利用,一直露天坑贮和深埋存放,给油田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油田生态环境建设。
此情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油田公司的高度重视,决心彻底治理,大力支持污油泥处理项目的研究开发。
因此,从二00二年开始决定对该项目进行开发研究,目标是提取有利用价值的燃料油,同时对残余物做到达标排放。
1.2萃取分离专有技术特点大庆油田飞马有限公司是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多种经营单位,针对油田存在的“黑色污油泥”问题与大庆震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跟踪技术攻关试验研究。
由于污油泥的特殊物性,分离困难,处理工艺技术必须先进、科学、有效。
本公司研发的“用溶剂萃取法从含油污泥中回收燃料油的专有技术方法,可使污油泥的处理效率达99.4%,使提油后剩余物中油的含量在1%以下,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下一步泥沙与水的分离,否则,即使能把泥沙与水分离,泥沙做型煤不仅无法掺合,而且也会冒黑烟,不符合空气排放标准。
这是我们与燃料公司型煤厂合作研究试验得出的结论。
因此处理效率能否达到99%以上,是污油泥处理工艺技术的前提条件。
因提油后剩余物中含水、细泥和驱油助剂等有机质,三者之间比重接近,脱水极为困难。
为此,我公司与上海离心机研究所针对其特殊性,共同开发研究了脱水方法,采用该所与世界知名企业德国洪堡公司研制的离心机进行脱水分离。
由于以上各项技术发明,方可达到污油泥的终端处理,充分回收利用,无污染排放,这是本项目的技术优势所在。
1.3效益前景本项目社会效益巨大,国家、社会、企业都会大力支持。
投产后清罐污油泥可直接送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理,取消坑贮排放环节。
含油污泥处理厂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油污泥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了挑战。
油污泥处理厂是治理油污泥的一个关键设施,其工程方案的设计对于治理油污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油污泥处理厂工程方案的设计及其相关技术。
二、油污泥处理厂工程方案的设计原则1. 环保原则:要求处理过程符合环保法规,确保处理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
2. 经济原则: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
3. 效率原则:要求处理效率高,处理能力大,能够满足日常处理需求。
4. 可靠性原则:设计方案要确保设备运行可靠,维护方便,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三、油污泥处理厂工程方案的设计内容1. 原料收集和预处理系统设计油污泥处理厂主要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油污泥、石化企业的油污泥和城市市政污水厂的污泥。
首先需要对油污泥进行原料收集和预处理,包括油污泥的收集、输送、分离、筛分等工序。
原料收集和预处理系统的设计需满足原料处理的要求,确保原料处理的质量。
2. 油污泥干化系统设计油污泥处理厂的干化系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
油污泥干化系统主要包括烘干设备、干燥设备、加热设备等。
热量来源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燃煤、燃气、生物质能等。
设计时需要根据油污泥的性质、处理能力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合的干化系统,确保油污泥的湿度降低到可处理的水平。
3. 油污泥焚烧系统设计油污泥焚烧系统主要包括烧炉设备、燃烧设备、废气处理设备等。
烧炉设备选用能够满足油污泥燃烧需求的烧炉设备,确保烧炉设备的稳定运行。
燃烧设备选用具有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燃烧设备,确保油污泥燃烧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
废气处理设备选用能够有效处理废气的处理设备,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4. 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系统设计油污泥处理厂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系统,将油污泥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固体燃料、热能、有机肥料等。
资源化利用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化利用的产品和技术,确保资源化利用过程达到经济效益和环保要求。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20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含油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污水处理工程中工艺设计、安全与环保、施工与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油污染为主的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T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CJJ60-94 污水处理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JB/T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合本标准。
3.1 油脂oil and grease指乙醇或甘油(丙三醇)与脂肪酸的化合物,称为脂肪酸甘油脂。
在常温下,液态脂肪酸甘油脂,称为油;固态脂肪酸甘油脂,称为脂。
3.2 含油污水oil wastewater指主要污染物为油的污水。
3.3 浮油floating oil指油珠粒径大于100μm,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
3.4 分散油dispersed oil指油珠粒径为10μm~100μm,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污水中,不稳定,静置后易形成浮油。
油田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原油生产储运系统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达500余万t。
随着大多数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采出油中含水率越来越高,含油污泥量还会继续增加。
本文将叙述含油污泥的特性、危害,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以及根据现有条件,对我们可能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叙述。
1 含油污泥的性质和危害含油污泥成分极其复杂,主要由乳化油、水、固体悬浮物等混合组成,其成分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水质、加药种类、排污方式以及管理操作水平有关。
含油污泥的比阻比一般污泥大40倍,其可压缩性系数大20倍,属难过滤性污泥,又由于其颗粒细小,呈絮凝体状,含水量高,体积庞大,因此不易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
我国大部分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70%~99%,油、盐成分含量较高,且含有重金属和其它有害杂质;炼油厂污泥还含有大量苯系物、酚类、芘、蒽等有毒物质。
含油污泥直接外排会占用大量土地,其含有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土壤和空气,恶化生态环境;直接用于回注和在污水处理系统循环时,会造成注水水质下降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恶化,对生产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同时大量石油资源被浪费。
含油污泥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维护正常生产还是从回收能源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2 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含油污泥处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故虽然目前的处理方式有很多,但最具发展前景的应该是一下四种技术:调质-机械分离、生物处理、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下面逐一介绍这四种技术。
2.1 调质-机械分离技术浓缩、化学调节(即调质)、脱水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
高含水量的含油污泥不能直接进行机械脱水操作,必须先进行调质;通过调质-机械分离,使含油污泥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
《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含油污泥利用与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组二○二○年十月一、工作概况1、任务来源随着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快速发展和省内石油炼化企业的持续增产,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在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储运以及炼化企业的生产、储存、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含油污泥均属于HW08类危险废物,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利用和妥善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我省含油污泥产生、利用、处理处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各企业利用、处理处置措施,明确利用、处理处置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促进行业内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项目,并进行标准项目立项。
2、主要工作过程(1)建立标准起草组2020年5月成立了由标准起草组,于2020年( 6)月启动项目调研工作,于(2020 )年(6)月底前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起草组经多次组内讨论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于(2020)年(7)月形成了标准草案稿。
(2)专家讨论标准起草组邀请相关专家对标准草案稿进行讨论,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于(2020)年(8)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3、起草组成员工作起草组成员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标准程序控制、标准文本编制和标准内容验证。
标准程序控制:主要对标准的主体方向进行制定,确定标准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框架,并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统筹。
标准文本编制:在标准技术框架下制定标准文本内容。
标准内容验证:对标准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指标的适用性进行验证性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二、起草组工作成员及主要工作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三、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及其废水(液)处理等活动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方法、处置处置利用过程污染控制及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要求。
T 0017—2020 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及其废水(液)处理等活动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方法、处理处置利用过程污染控制及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及其废水(液)处理等活动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以及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运行后的环境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76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07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JT/T 617(所有部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DB 44/ 26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27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76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T 0017—2020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方案1、含油污泥处理难点及现状1.1、含油污泥处理难点炼油企业含油污泥与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有根本区别,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主要如下。
1)成分复杂。
含油污泥是由黏土、有机物、絮凝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无机盐类等组成,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等药剂,总体表现为组分种类多,成分复杂。
2)脱水困难。
含油污泥的性质十分稳定,属于多相体系的悬浮乳化物,黏度大;脱水难。
炼油厂产生的含油污泥含水率高,一般在80%以上;由于水合作用和颗粒的带电性,使其形成相对较稳定的分散体系,体系破稳十分困难。
3)臭味大。
含油污泥会产生氨、硫醇、硫化物、硫酸等恶臭物质,在储存、转运和处理过程中易无组织散发,在设计和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设施的密闭性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4)安全隐患大。
含油污泥产生的挥发性烽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如果设计运行不当,有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防爆是项目工艺选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2.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溶剂萃取、机械分离、微波、填埋、焚烧、裂解、化学热洗、固化等处理方法,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和适应性。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机械分离、焚烧、热裂解、化学热洗等。
1)机械分离。
其实质是通过调质、压滤、离心、冷冻等方法使含油污泥中的油、水、泥三相分离。
常见技术有调质-机械脱水、离心回收、压力驱动电脱水、冻融法等技术。
其中,应用较多的调质-机械脱水工艺简单、投资小,缺点是尚没有普遍适用的调质处理剂,针对不同的含油污泥,需要单独筛选合适的调质剂,筛选工作量较大。
2)焚烧。
焚烧工艺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减量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认为是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实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过程难以控制,不同的含油污泥焚烧工艺参数要及时调整和修正。
且处理成本较高,主要体现在助燃和尾气净化两方面。
因此,大规模处理含油污泥还受到一定限制,已建焚烧设施存在闲置现象。
海拉尔油田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工艺设计2300字摘要:海拉尔呼一联SSF污水处理系统现已改造完成,而原有的“静沉浓缩+离心脱水”污泥处理工艺不能将SSF装置产生的悬浮污泥从污水系统中去除,污泥仍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循环,影响污水水质,经过现场实验,油田决定选用叠螺式污泥脱水装置进行含油污泥处理,本文主要介绍该含油污泥处理装置的工艺设计。
关键词:含油污泥;叠螺式污泥脱水装置;离心处理一、概述含油污泥是在油田生产及含油污水处理环节中产生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如果直接排放,将会对周围的生产厂矿和周边牧区草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一定的回收处理工艺,将含油污泥中的污油回收,不仅能实现环境治理,达到防止污染的目的,而且污油回收还能为油田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呼一联经SSF污水装置处所排出的含油污泥,含泥量2-5%,属中低浓度污泥,以悬浮物为主,密度与水比较接近,原离心式污泥处理装置处理效果较差,泥饼达不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叠螺含油污水处理工艺由固定环,游动环相互层叠加,螺旋轴贯穿其中形成的过滤主体。
通过重力浓缩以及污泥在推进过程中受到背压板形成的内压作用实现充分脱水,滤液从固定环和活动环所形成的滤缝排出,泥饼从脱水部的末端排出。
该工艺节省空间、便于维修,低速运转、不易堵塞、操作简单,对污泥密度无特殊要求,适应于各种浓度污泥处理。
二、叠螺含油污泥处理装置设备选型叠螺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为该套装置的主体装置,包括叠螺机、加药装置、储泥罐、缓冲水箱、污泥提升泵、增压泵以及电力系统组成,可实现污泥提升、注入药液、排出污泥饼均的自动控制(也可人工控制),运行不会发生堵塞、滤带走偏或其他影响工艺安全的现象,日常保养维护简便。
流程如下:污泥由SSF污水处理系统进入储泥罐,经污泥提升泵进入叠螺机,处理后的滤液自流进入缓冲水箱,经增压泵泵送至SSF污水系统,而固体泥饼排出后外运统一处理。
(一)泵的选择根据工艺流程中,泵输送物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料组成,结合不同类型泵的工作原理,综合考虑泵的选择类型。
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石油工业含油污泥是石油产品中最重要的固体废物之一,是由各种石油烃类、水、重金属和固体颗粒组成的复杂乳状液,主要产生于石油工业的原油开采、生产、运输、储存和炼制过程中。
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高浓度的石油烃类,在很多国家被列为危险废物,不恰当或者不充足的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得到人们日益关注。
关键词:石油工业;含油污泥;资源化1、含油污泥的处理标准油气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标准,通常取决于处理后污泥的用途,一般来说,国内外对于这类污泥的最终处置都是筑路、填埋,为避免对填埋区土壤造成不良影响,各国都对含油污泥处理后的重金属含量、油含量等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美国、法国对填埋处置的含油污泥要求其含油量≤2%(油的质量分数),对筑路处置的含油污泥要求其含油量≤5%(油的质量分数)。
我国对于含油污泥的处理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如《危险废弃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等,但并没有针对含油污泥处理后的含油量制定量化指标,只在《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中对污泥中的矿物含油量作出了规定,为≤0.3%(由的质量分数)。
对于含油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也作出了规定,如ρ(Cu)为500mg/kg,ρ(As)为75mg/kg等,也对重金属排放量进行了规定。
2、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2.1 溶剂萃取法将溶剂与含油废物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并确保其具有彻底的可混合性,其中的水、固体颗粒和含碳杂质不会被萃取出来,再通过蒸馏的方法将油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溶剂提取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温度、压力、溶剂污泥比率、混合程度及溶剂本身的性质。
采用混合加热来提高溶剂中污泥有机成分的溶解率,高温加快萃取过程,但蒸发会损失一些石油烃和溶剂;低温可以减少萃取过程的成本但可能导致回收油回收率降低。
陕西省地方标准《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污染控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概况我省长庆油田、延长石油等油气田生产单位和炼化企业在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油田的迅速发展和炼化企业的持续增产,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石油与环境、石油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几年,随着陕北油气田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油气产量已经达到了6500万吨以上,石油炼制达到1500万吨以上,在石油和炼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含油污泥如大罐沉降污泥、落地油泥、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等,总量达到了50万吨以上。
这些污泥组成性质复杂、稳定性高、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其中所含的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物质含量高,若不加处理就地填埋或堆放,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极大浪费了有限的石油资源。
尤其是陕北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含油污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深化,国内各主要石油生产及石油化工企业、大专院校等研究部门均加强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开发出多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及工艺,提出多种含油污泥处理综合利用途径。
目前国家仅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1984,及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与本标准相关。
但是《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仅限于污泥处理后填埋和农用,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在填埋和农用基础上增加了铺设油田井场和通井路,仍无法满足我省含油污泥综合利用要求。
陕西省固废管理中心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科技工作人员自2009年就致力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工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规范化,保护环境,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5〕8号)要求,特制定《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项目符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中“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要求;属于能源化工领域中环境污染优先主题,有利于环境保护相关人才培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创新技术,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减少因含油污泥产生的生态系统退化加剧问题,保护环境,开创油气生产与节约并重新局面,为石油和炼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武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油田管理部,黑龙江 大庆 163511)摘要:在石油产业不断发展下,增加了含油污泥产量,环保压力随之增加,需采取含油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缓解处理含油污泥的环保及经济压力。
基于此,文章主要以含油污泥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含油污泥处理难点,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无害化处理措施及技术展望,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关键词:含油污泥;特点;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E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800(2021)08-0048-02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1.08.024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Oily SludgeWU kun (Oilfiel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he Fourth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51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of oily sludge has been increased, and th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essure has been increased according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harmless treatment and reduction treatment of oily sludge to allevia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pressure of the treatment of oily sludg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y sludge as the entry point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eatment of oily sludge. Based on this research, harmless treatment measures and technical prospects are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worker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 towards green and efficient direction.Keywords: oily sludge; characteristic; processing method0 引言能源与环境是人类发展生存的基石,石油属于重要战略资源,未来十几年中将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其对于环境影响不断加剧,特别是含油污泥,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SYT6851油田含油污泥处理设计规范篇一:规范篇二: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资料大庆油田——HBP物理化学法相结合的离心分离大部分含油污泥含水率较高,在进入许多处理工艺前需要进行脱水减容。
污泥调质能显著改善脱水效果,提高机械脱水性能。
在脱水设备上,卧螺旋沉降式离心机具有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调节剂耗量少和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同时,油田和炼厂的含油污泥又具备来源广、成分复杂的特点,必须辅以预处理技术保证后续离心效果。
HBP采用化学调质与离心分离相结合的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充分重视来料预处理。
全面配套的工艺路线保证了设备具备良好的运行效果,可以同时兼顾原油回收资源化和污泥排放无害化的要求。
处理规模:10t/h,24小时连续运行。
处理效果:处理后污泥中含油量≤2%,用于铺路和垫井场。
最终污泥含水率≤60%。
如果进行深度处理试验,处理后污泥中含油量≤0.3%,满足我国农用污泥的含油指标要求。
原油回收率90%~95%。
主要包括预处理、调质分离、离心分离和全自动PLC控制装置几部分组成。
该技术充分重视含油污泥的预处理,采用物理筛分和重力沉降原理,可以实现含油污泥中大颗粒的分选、筛分和清洗功能。
同时,为促使油类从固体粒子表面分离,对污泥进行调质处理,对污泥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和匀化,为油从固体颗粒表面脱附创造更好的条件。
经调质后的含油污泥进离心处理单元进行油水固三相分离,最终达到固相含油小于2%,含水小于60%,达到铺路要求或深度处理要求。
工艺流程见下图1:工艺流程控制图工艺特点:(1)处理量大预处理:整个预处理装置含主体设备均2套,单台鼓式分选装置的处理能力为20~30 m3/h,可2套同时运行;调质处理:单罐容积80m3,一次可以处理40m3来自预处理的流化污泥;离心处理:在来料含固15%的情况下,处理量可以达到10m3/h,处理含固为5%的物料时,处理量可以达到15m3/h,可以24小时连续运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