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74.72 KB
- 文档页数:18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2
二、质量通病防治计划项目 ..................................... 2
三、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及质量保证体系: ...................... 3
四、质量目标 ................................................. 4
五、质量通病防治计划措施的落实 ............................... 4
六、质量预防管理制度 ......................................... 5
1、原材料进场制度 ......................................... 5
2、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 5
3、实行现场挂牌制 ......................................... 6
4、质量管理验收制度 ....................................... 6
七、资料收集、整理制度 ....................................... 6
八、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 9
1、原材料检验制度 ......................................... 9
2、施工检验制 ............................................ 10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
乐至·云峰亭二期工程,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一级,结构,抗震等为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地下一层,地上31层,建筑高度93.5米,基础持力层微风化砂岩。基础形式有人工挖孔桩,垫层为C15、承台和承台梁为C30,砼强度等级分为:+9.00m以下为剪力墙,柱为C50砼,+9.00~21.00m剪力墙、柱为C45砼,+21.00~33.00m为剪力墙,柱为C40砼,+33.00~45.00m为剪力墙,柱为C35砼,+45.00m以上剪力墙、柱、梁为C30砼,各梁、板、楼梯构件均为C30砼。,外墙为涂料,内墙为水泥砂浆和混砂浆抹灰,给水管为PPR管,热熔连接,排水管为PVC-U管,粘接连接,电器只安装进户线。
二、质量通病防治计划项目
项目部根据建设单位2011 年4月20日下达的“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的要求,施工单位将按照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要求编制质量通病防治计划项目如下:
1、墙体裂缝防治
2、楼地面(厨房、卫生间)渗漏防治
3、外墙渗漏防治
4、外墙门窗渗漏防治
5、门窗安装通病防治 6、屋面渗漏防治
7、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
8、给排水管道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9、电气、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三、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及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项目部接到建设单位下达的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后比较重视,立即如开了项目班子会议,要求及时组织编制质量通病防治计划及防治措施,认为本工程质量计划项目是我们施工应进行防治的主要项目,现经工程项目经理会议决定,成立专项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唐仲权;组员:吴全木、胡云龙、罗秋波、刘涛、江小刚、魏伟、李梦。
质量通病防治保证体系组织机构人员名单表
序号 姓名 工程项目职务 质量体系分工职责
1 项目经理 组 长
2 项目技术负责人 副组长
3 水电技术负责人 副组长
4 专职质检员 副组长
5 工长、项目施工队队长 组 长
6 工长、项目施工队队长 组 长
四、质量目标
序号 计划项目 质量
等级 合格率 落 实
责任人
1 墙体裂缝防治 合格 100%
2 厨厕间地面渗漏防治 合格 100%
3 外墙渗漏防治 合格 100%
4 外墙门窗渗漏防治 合格 100%
5 门窗安装通病治 合格 100%
6 屋面渗漏防治 合格 100%
7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 合格 100%
8 给排水管道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合格 100%
9 电气、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合格 100%
五、质量通病防治计划措施的落实
序号
计划项目 质量
等级 质量标准 保证项
目质量
负责人 保证项
目实施
负责人
1 墙体裂缝防治 合格 各基层粘结牢固、不空鼓、不开裂,表面密实,不起砂。
2 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防治 合格 管道套管周边灌浆密实,地面坡度正确,无积水,防水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不渗漏。
3 外墙渗漏防治 合格 保证砂浆砌体密实、饱满、孔洞堵塞严密,抹灰层粘对路牢固,无起壳、开裂、窗台、窗楣、雨蓬、阳台压顶等部位流水、坡度合理、滴水做法正确。
4 内墙、顶棚防治 合格 抹灰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无开裂、空鼓、爆灰,阴阳角方正。
5 门窗渗漏防治 合格 玻璃安装正确、密封条满足要求,框边密封严密。
6 门窗安装通病合格 门窗框安装牢固、连接方法正 防治 确、门窗位置及注胶要正确,符合验收标准要求。
7 屋面渗漏防治 合格 层面坡度正确,排水畅通、无积水渗漏。无沟、水落口、泛水,伸出屋面的管道等节点构造做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封固应严密。平屋面分格伸缩缝留设合理,油膏嵌缝严密。
8 楼地面通病防治 合格 地面无下沉开裂,楼地面平整、无开裂、空鼓、脱皮、起砂等现象,楼梯踏步相邻高度,坡度一致。板块在无空鼓破裂现象。
9 给排水管道防治 合格 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坡向正确,排水畅通,接口严密,管道无堵塞、渗漏。管道安装牢固顺直、伸缩节、检查口按规范要求留设。穿越楼反管道应预埋管套,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10 电气、设备安装能病防治 合格 电气、设备安装牢固、位置正确,管盒到位,护口齐全。线路连接正确,选材及功能符合要求,避雷装置齐全,连通可靠。
六、质量预防管理制度
1、原材料进场制度
材料采购进场,由张万军负责,进场验收由专职人员曹永定全负责进行。无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进场后经复试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
2、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⑴每项工程在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罗道刚编制书面技术交底、质量防治措施,主要内容:①施工方法;②技术要求;③质量标准;④安全事项。 ⑵施工组织安排、计划实施时,由工长晏诚实、周和平负责口头技术交底,并认真负责落实,确保工程质量效果。
3、实行现场挂牌制
挂牌施工、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坚持质量从严,狠抓每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不放过,不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施工的不合格品,决不含糊,坚决推倒从来。坚持操作者定位挂牌,做到谁操作谁负责,完成后评定等级,要求作业组评定与工资挂钩。
4、质量管理验收制度
⑴从干部到工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管理到位。
⑵由工程项目专职质检负责人曹永定负责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指导落实、检验评定工作,提前进行质量知识教育、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学习和交底。负责提前指导各分项工程先施做样板,后普级施工,使每个操作者有施工照样目标。
⑶每项工程施工时,操作者必须进行自检,班组长进行互检,工长、质检员应随时随地进行跟踪检查,分项工程完工后应进行专检、交接检验验收制度。
七、资料收集、整理制度
1、工程技术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验收评定资料,是全面反映工程施工情况的技术性、质量可靠性的文件。因此,应有专项检查验收记录。
2、消除质量通病防治项目部分资料 ⑴质量通病防治计划:
⑵质量通病措施;
⑶质量通病专项施工技术交底;
⑷原材料出厂合格证
1)水泥出厂合格证,28d强度试验报告、安定性复试报告;2)塑钢门窗材质合格证检验报告、玻璃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报告;
3)结构硅酮密封胶出厂合格证;
4)机制红砖出厂合格证、检验复试报告;
5)砂、石料检验报告;
6)墙面砖出厂质量合格证;
7)外墙涂料出厂质量合格证;
8)屋面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出厂合格证检验复试报告;
9)卫生间聚氨酯防水涂料出厂合格、检验复试报告;
10)消防器材出厂合格证;
11)电缆线出厂质量合格证;
12)电气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
(5)砌体砂浆试件强度试压报告
(6)检测记录:
1)屋面试水记录;
2)卫生间灌水试验;
3)给排水通水试验; 4)打压试验;
5)通电断路记录;
6)避雷测试记录;
(7)隐蔽记录:
1)屋面施工隐蔽记录;
2)卫生间防水做法隐蔽记录;
3)塑钢门窗框与墙体连接点安装隐蔽记录;
4)各种管道安装隐蔽记录;
⑼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
1)内墙一般抹灰施工质量检验批;
2)外墙一般抹灰施工质量检验批;
3)饰面砖粘贴施工质量检验批;
4)塑钢门窗框及玻璃安装施工质量检验批。
3、资料员必须做到勤收集、勤整理归类,做到工程资料与施工、验收同步,并内容齐全、真实、整理清晰完整,妥善保管,归档及时。
八、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1、原材料检验制度
1.1工程所用建筑材料必须选用有生产许可证,且有供货能力的生产厂家。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通过国家部门的检验,具备出厂各格证,特殊材料必须有国家受权部门检验质证明书,没有合格证的材料不准流向施工现场。
1.2所有现场的材料除规定有出厂合格证外,必须由现场试验员协同监理工程师现场有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合格后签发准用单,即进场 取样
复检 合格审核 签发准用,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本工程中,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实物质量。
1.3材料进场后,必须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堆入,避免现场二次搬运,损坏材质,并应建立妥善的保管措施,有防雨防潮污染等措施,强化现场的保管制度。
1.4对每一批量的进场材料,及时建立台帐记录,注明材料进场时间、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检测状况、使用部位、进场批量。
1.5对未送检或正在检测期间的材料尚悬挂“待检状”的标牌,以免发生误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