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完善措施——以贵州人大立法听证为研究对象
- 格式:pdf
- 大小:343.17 KB
- 文档页数:3
论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立法听证,指立法主体在立法过程中听取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意见,并将这种意见作为立法决策的依据或参考,使立法决策和立法过程合乎民主和符合理性的制度。
立法听证制度属于立法程序的一种,其理论起源和法律依据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的英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被当作是获取立法信息、确保立法民主化和实现立法价值的有益方法。
二战后,随着现代民主观念及制度的不断扩展,立法听证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吸收和采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较有影响力的民主程序。
中国引入立法听证制度的时间较晚,立法听证制度正式的确立标志是2000年《立法法》的通过,《立法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由此开始,立法听证制定作为审议法律议案的一种重要形式,得到了法律确认。
在此之后,全国的大部分省份和一些有立法权的地区先后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听证会,并且陆续有地方性法规出台,标志着地方立法听证工作正逐步的走向普及和制度化。
一、建立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立法过程中广泛收集公民意见。
法制建设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法治意识、完善的立法理论,还要依赖于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
立法工作无论是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还是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都需要使立法能够择优决策。
因此,法学理论是立法工作的指导,民众是立法工作的基础。
不能想像没有理论指导的立法会是成功的立法,更不能想象没有民众的支持而能够成功实施立法。
2、有利于为公民提供一个向立法机关反映真实意愿的平台。
近年来国家对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公民的法制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过去的实践表明,我们的立法工作始终受到广大公民的普遍关注,他们极希望能有机会与立法人员面对面地交换意见,更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到立法工作中来。
立法听证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公民的愿望,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法制宣传形式。
浅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作者:罗姗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4期(广西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现代宪政民主在于经营和发展的政治参与,而这种参与是民主和法治的基石。
公民参与行政听证会作为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行政程序法的核心。
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对于听证的定义、范围、形式和程序的具体规定是不同的,但是从行政程序,听证制度的要求来看,体现的精神的角度是一样的,即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合理的程序,把形式合法适当的行政行为呈现给对方,以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不公正的结果,这是为了实现行政公平和公正这一崇高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听证制度;行政程序;现状;完善在制度改革中,听证制度的贯彻执行,不仅使政府的行动有利于法治,以防止专门行政主管部门谋取不正当利益,也有利于双向沟通和民主参与,消除官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信任。
听证制度,体现在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监督和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行政法原则,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行为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在此基础下,为了使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顺利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管理,我们从文件的当前状态,听觉系统来分析,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一、行政听证制度的法理渊源由于行政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如果没有制约,较易损坏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方式来控制行政权力。
任何行政权力的行为,都需要必要的程序来保障,一方面可以避免武断和专制发生,减弱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能给予相对人程序性的权利,因此设计一个行政隶属关系的听证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各方之间的平衡,制约滥用行政权利,通过程序来实现实质正义的司法需求。
听证制度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而听证会是此项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初它是正义司法活动的一个必要程序,而后司法的听证被逐渐应用到立法领域,当立法机关制定有关法律,需邀请各方提出相关看法,以作为立法审查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接着20世纪开始,政府的行政权不断膨胀,政府权力与公民权之间逐渐失去平衡,此时急需一种保障机制来调节行政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关系,听证会制度开始在行政领域被正式运用,听证会的目的,在于监督行政权,让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时,遵循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避免行政的随意性,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试论我国立法听证制度之完善南开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期末作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任课教师:沈亚平年级:xx级专业:公共管理(MPA)学号:21xx1806姓名:崔金旺xx年7月23日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摘要:行政听证制度是作为行政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为相对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
但由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社会整体对听证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
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即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实现行政管理公平、公正这一崇高的价值目标。
本文将从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论述,并提出一些完善我国行政听证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听证制度;现状分析;完善目录引言 ........................................................ ........................................................... .. (1)一、案例背景及分析 ........................................................ (1)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2)(一)行政听证制度的产生的必然性 ........................................................ .. (2)(二)行政听证制度的历史发展 ........................................................ . (2)(三)行政听证制度的具体内容 ........................................................ . (3)三、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 (3)(一)申请行政听证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 ........................................................ (4)(二)行政听证制度的应用范围狭窄 ........................................................ .. (4)(三)行政听证形式过于单一 ........................................................ .. (4)(四)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合理 ........................................................ (5)四、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 .. (5)(一)完善正式的听证制度 ........................................................ . (5)(二)逐步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 (6)(三)进一步完善对听证程序的审查 ........................................................ (6)小结 ........................................................ ........................................................... .. (7)__ ........................................................ ........................................................... (8)引言行政听证制度出现在我国较晚,它的制定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外国的相关规定。
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的背景中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具有重要的职能和地位。
然而,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代表性不足、立法效能低下以及民意沟通不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代表性不足1. 问题表现:由于我国选举方式存在一些局限,导致人大代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充分的代表性。
现行选举方式普遍存在推举式选举和名单式选举两种模式,这使得人大代表更多地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特定群体的代表,不能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2. 改进措施:(1)改进选举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选举制度,扩大参与决策程序权,加强对候选人资格审查和评价标准。
(2)增加依据地方区域进行选举:根据地方情况设置必要数量和比例的区域席位,确保各地区利益得到充分代表。
(3)跨区域联委员会制度:设立以某一特定问题为核心的跨区域联合代表机制,确保各类群体和利益的充分代表。
三、立法效能低下1. 问题表现:人大立法在确立法律制度、规范社会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存在整顿时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公共利益受到部分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立法迟缓等问题。
这导致人大立法效果欠佳。
2. 改进措施:(1)加强立法程序透明度: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听证程序,并建立咨询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促进立法的科学和全面。
(2)提高人大议案审查质量:建立专门选派工作小组对列入人大议程的重要议案进行专题研究和评估,避免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情况存在。
(3)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并加强人大对政府或行政机关的问责力度与手段,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四、民意沟通不畅1. 问题表现:人大代表作为民意的代言人,在履行职能时需要与选区内的工商企业、农民、学生等不同背景的居民进行广泛沟通。
然而,目前存在部分地方违背底线思维,对人大代表“闭门造车”甚至“游手好闲”等现象较多。
2. 改进措施:(1)加强选区联系机制:建立人大代表和选区居民定期见面的沟通机制,深入了解选区居民需求和诉求,并将其反映到相关决策中。
立法听证制度
立法听证制度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定或修改的过程中,政府或立法机构会邀请相关的利益方、专家学者、公民社团等进行听证,就法律草案的内容、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建议和反馈的一种制度。
立法听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民主参与,提高法律制定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通过听取各方意见,政府或立法机构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草案的立法目的、实施效果、社会意义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出现法律制定的偏颇和盲区。
立法听证制度的实施需要符合一定的程序要求,包括听证会的宣传、召集、组织、记录和公开等方面,以确保听证的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和科学合理。
同时,政府或立法机构还需要对听证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考虑,最终作出公正合理的法律决策。
总之,立法听证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参与和法治保障机制,可以提升法律制定的公正性、民主性和实效性,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和参与意识。
目录一、行政听证制度的概述 (1)(一)行政听证制度的概念与原则 (1)(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定义 (3)(三)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原则 (6)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困境 (8)(一)听证制度缺乏统一规定 (9)(二)听证适用范围窄 (10)(三)听证笔录缺乏执行力 (11)(四)行政听证不够透明与公开 (12)三、中美行政听证制度的比较 (12)(一)美国行政听证制度之意涵 (12)(二)中美行政听证制度的比较 (14)四、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15)(一)加强关于听证的法制建设 (16)(二)扩大听证适用范围 (16)(三)完善听证笔录制度 (17)(四)建立行政听证的监督救济制度 (18)浅谈当代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摘要: 我国初期在行政中并无“听证制度”这一说,而它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件“舶来品”是我们借鉴和模仿西方各国而建立起来的一项维护人权和保障公民法益的一项制度。
所谓的听证制度,就是指在行政举动中,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机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决定之前,理应充分听取对方当事人的意见。
本文从听证制度的概念动身,分析听证制度在我国的成长历程、面临的窘境以及完善措施。
关键词: 行政听证;现状;完善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Perfection of Administrative Hearing System in ContemporaryChinaByMarch,20XXAbstract: There is no "hearing system"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r count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and it is an "import" for china, which is a system established by us to safeguard human rights and protect the legal interests of citizens based on and imitate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so-called hearing system means that in the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the administrative subject should listen to the views of the other party when mak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relative par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chine.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hear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hear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difficulties faced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Administrative hearing; Current situation; Perfection一、前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化、法制化的观念慢慢的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其完善研究作者:唐笑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7期摘要行政听证制度是民主制度在我国行政法领域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标志,1996年,《行政处罚法》的颁布标志着行政听证制度引入我国。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行政听证制度起步晚,行政听证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着行政听证制度的作用发挥。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行政听证《行政处罚法》民主法治作者简介:唐笑,湘潭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常德市武陵区国家税务局。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40-02一、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概述听证并非仅仅是行政法领域内的一个法律制度,“听证”来源于英国普通法中自然公正原则的内容“听取另一方证词”,是指“任何参与裁判争端或者裁判你某人行为的个人或机构,都不应该只听取起诉人一方的说明,而且要听取另一方的陈述;在未听取另一方陈述的情况下,不得对其施行惩罚”。
关于行政听证概念的称谓,各国法律规定有所差异。
如法国行政法上的防卫原则和对质程序实质上是对行政听证制度的规定,防卫权原则是指当事人对于行政机关具有制裁性的决定,或者根据其个人情况所作出的决定,当事人为了防卫自己的利益和权利,有权提出反对意见;对质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将要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行政处理决定时,只有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答辩后才能做出。
豎1976年,《德国行政程序法》第是26条规定了:“干涉当事人权利的行政行为在作出之前,应当给予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有关重要事实表示意见的机会。
”关于行政听证的制度,目前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该概念的实质都是相同的。
美国有学者认为行政听证是指“一种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程序,可以分为正式的行政听证和非正式的行政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