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文中回忆 了李大钊同志被捕、被审、被害前后的情形,充分体现 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革命 精神。
句段精析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 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 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 手枪,就向外走。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在敌人到来之前早已做
好准备,从容不迫。
样的革命先驱。
③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李大钊的高尚
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父亲被捕前
了解父亲工作状态—— 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 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 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 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
助读资讯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 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2~7)父亲被捕前拒绝离开北京。被捕前
第三部分:(8~18)父亲被捕的经过。 被捕时
第四部分:(19~29)“我们”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在法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