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揭秘:袁世凯遗嘱是什么?与日本有何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8.75 KB
- 文档页数:6
袁世凯与中日关系问题历来颇受重视袁世凯与中日关系问题一直非常受重视,有关的论著与评述层出不穷。
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自驻扎朝鲜时代起,袁世凯即开始在中日关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关键的角色;另一方面,袁世凯在政坛上的崛起与沉浮也与他对日外交的成败息息相关。
有人曾评论说,袁氏自出身任事起,“即以日本为对手\。
4-1895年中日战争之后,“袁世凯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方面最坚决反对日本的人\,而在日本人心目中,“犹以袁为劲敌\。
本文即以袁世凯在政坛上的活动为主线,把他的主要经历分为驻扎朝鲜时期、封疆大吏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三个阶段,来探讨他在各个时期的对日外交活动和对日本的看法,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一、驻朝时代:以战止战,全面排日袁世凯参与中日外交肇始于朝鲜,从此风云际会,在政坛崭露头角,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
1882年他以庆军会办营务处的身份随吴长庆率淮军六营东渡入朝,先后参与平定壬午事变与甲申事变,直接参与对日外交活动。
1885年11月,袁世凯以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的身份再赴朝鲜,直到1894年回国,握有参与朝鲜的内政外交的大权,其中外交上的主要对手就是日本。
在此期间,他一方面执行李鸿章与清政府的对日外交政策,直接参与对日交涉;另一方面他对日本的认识与判断又反过来影响了政府对外交政策的制定。
随着中日在朝影响力的消长,袁世凯对日外交的手段、对日本的认识及他在中日外交中的地位也不断发生变化,大体上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军事对抗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快速发展,开始寻求向外扩张,采取所谓“大陆政策\,以北进朝鲜为实现这一政策的中心环节。
当时朝鲜还属于中国的藩属国,日本的首要任务就是割断中朝关系,全面控制朝鲜的内政与外交。
1876年,日本借口“江华岛”事件,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自此,其侵略势力开始渗透到朝鲜的政治、经济等方面。
面对这种局面,清政府被迫采取了应对措施,力保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袁世凯与近代中日关系摘要:中国近代史上,出过不少总统。
有开国总统,有傀儡总统,也有贿选总统和独裁总统。
袁世凯则被称为独裁总统,他的政治生涯与日本关系密切。
日本对袁世凯忽而推崇,忽而利用,忽而暗杀……袁世凯是影响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人物。
了解他与日本的关系,有助于分析近代中日关系问题,并且对处理现在的中日关系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袁世凯日本关系一、掌权过程袁世凯的发迹源于处理中国对朝事务。
1876年朝鲜兵变,日本趁机派兵侵入朝鲜。
而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兵变。
根据中朝两国的“宗藩关系”,中国决定出兵,一者为镇压兵变,二者为阻止日本在朝鲜的活动。
袁世凯因为在筹备军用物资和整顿军队方便表现突出而大获赏识,负责编练朝鲜新军。
日本为进一步控制朝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于1884年12月4日与金玉均、朴泳孝等联合发动政变。
当时朝鲜的局势相当紧急,如果让亲日的开化派控制政权,从大处讲,朝鲜将脱离中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从小处看,不仅袁世凯在朝鲜的努力将化为泡影,袁世凯回国还将被治罪。
所以袁世凯破釜沉舟,与日军展开枪战,并迅速平息政变。
这是袁世凯第一次得罪了日本。
虽然此次事件中袁世凯平息了政变,恢复了保守派政权,保持了中朝两国关系的“藩属”关系,但也使朝鲜成为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1893年,朝鲜南部秘密宗教团体东学道掀起“斥夷讨日”的起义。
朝鲜政府请求袁世凯出兵“伐戡”,而袁世凯则轻信日本的谎言,认为日本别无他想。
直至8000日军抵达朝鲜时,袁世凯才意识到上当了。
此时,袁世凯看到事态已无法控制,以“患病”为由,选择临阵脱逃。
10月24日,日军第一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侵入中国。
清军在朝鲜的败北乃至甲午战争全败,与袁世凯错误估计日本的战争企图,在战争紧急时扔下在朝官兵,要求回国“拯救”自己,是有关系的。
1898年维新变法时,袁世凯像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
1899年被任命为山东巡抚时又大肆镇压义和团运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并没签订二十一条曾发誓带领国民奋发图
强
导语:1915年2月,日本趁欧美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之际,通过出兵方式,夺取了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紧接着,又秘密提出让袁世凯签订二十一
1915年2月,日本趁欧美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之际,通过出兵方式,夺取了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紧接着,又秘密提出让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该条约共分为五号二十一个条款,所以被称为“二十一条”。
有评论认为,如果中国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就会成为亚州的第二个印度,即日本的保护国,但要是拒不接受,日本也会以此为由大举侵华,而且同样可以把中国逼到亡国的边缘。
在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军人成长的时代,虽然新旧理念已处于交替之中,但社会思潮的主流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段祺瑞为例,在他所就读的武备学堂,熟读经史,以“感发忠义之心”,仍是学堂的根本宗旨,熟读并背诵一段经史,乃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中学”和经史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及发扬民族气节息息相关。
长期处于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使得段祺瑞等人在骨子里普遍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
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军进攻威海卫,刚刚学成归国不久的段祺瑞就曾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督率学生协守炮台”。
得到“二十一条”的相关消息后,段祺瑞立即以陆军总长的名义,领衔十九省将军致电政府,表示坚决反对签约,为此不惜与日本决战。
在电文中,他慷慨陈辞:“有图破坏中国之完全者,必以死力拒之,中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袁世凯的遗嘱:自己的死为日本去除了一个大敌
导语:段祺瑞原本向袁世凯请了两个月的病假,期满后又续了两个月,日子久了,也就跟被革了职一样。
直到1915年8月29日,他才被正式解除陆军总长一
段祺瑞原本向袁世凯请了两个月的病假,期满后又续了两个月,日子久了,也就跟被革了职一样。
直到1915年8月29日,他才被正式解除陆军总长一职,由王士珍接任。
9月间,在帝制派的策动下,各地出现了劝进热潮,就连很多反对帝制的人,或者为保身家性命,或者不舍名利地位,都违心地加入了这股热潮。
在袁氏幕府中,梁士诒是一个颇有见识也相对比较清醒的人,据说段祺瑞曾与之相约,说:“我一文一武,万不可赞成帝制,误袁氏。
”现在一看若再不跟风操作就可能出局,梁士诒也赶紧跟上,亲自出面拼凑了一个帝制请愿团。
就连段祺瑞本人都无法免俗。
虽然他已脱离陆军部,但身上还有袁世凯所赏的“管理将军府事务”,在幕僚们的劝说下,他只好以此名义列名劝进。
不过此后就一直保持沉默,不再多言。
因为段祺瑞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以袁克定为首的极端帝制派对段祺瑞进行了威胁。
段祺瑞曾收到一封匿名信,上面扬言段祺瑞若不识时务,将对他采取不利行动。
段祺瑞当即昂然表示:“武人不怕死!”
段祺瑞铁了心不愿为袁世凯的帝制站台,他对谋士曾毓隽说:“你再见项城(袁世凯),不必多费口舌,只听其发付就是。
我生死且不计,何计较得失!”
曾毓隽将段祺瑞的话回复袁世凯,但袁世凯仍想让段祺瑞出山相助。
这让曾毓隽感到非常为难,不得不求助于“小诸葛”徐树铮。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家族到底多有钱?袁世凯顿顿吃人参鹿茸导语:袁世凯宦海沉浮三十年,特别是做上山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之后,权力一步步加强、膨胀,直至尊为一国之首,更是登峰造极。
在漫长的政治生涯袁世凯宦海沉浮三十年,特别是做上山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之后,权力一步步加强、膨胀,直至尊为一国之首,更是登峰造极。
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袁世凯也巧取豪夺,为袁氏家族积累下万贯家财。
袁世凯总统府的财政经费,按预算民国元年为113万元,民国二年为178万元,民国三年则增至234万元。
而袁世凯的年俸,法定为36万元,这在当时居各共和国总统年薪之冠。
此外,袁世凯还每年领公费48万元,交际费36万元。
然而,这仍然只是表面规定的数字,实际上他的法外收入要比年俸多得多。
究竟有多少,大概只有他的总管袁乃宽知道。
不过,从下面的一个例子也可略见一斑。
依照前清旧例,崇文门税监每年进献银10万两为袁世凯妻妾子女的“化妆费”。
自袁世凯开其端,以后每届民国总统,除黎元洪外,照收不辞。
此外,总统府的特别费也无定额,袁世凯可以随时批条子到财政部、交通部所控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取款,而无须说明用途。
大总统批的条子,申领几万、十几万,以至几十万,都是不足为奇的。
有这样一位大总统的父亲,袁家子女吃喝挥霍,自然从不计较钱财。
袁世凯不习惯吃西餐,也和他不信西医一样,他很少吃西药,顶多是苏打片之类的帮助消化的药。
他很信中药,中药是吃参茸等滋补品。
他常常一把一把地将人参、鹿茸之类的放在嘴里嚼。
袁世凯就是吃饭,也离不开参茸这类补品。
他还雇有两个奶妈,每天都要吃这两个奶妈所挤出的奶。
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枭雄袁世凯死后募捐办丧事【历史故事】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太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来蒙骗老头子一事。
不错,《顺天时报》是袁世凯每天都要读的,因为这份报纸不仅发行量大,而且是日本人在天津所办的汉文报纸(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动向),而当时袁世凯对日本的态度是最为敏感的。
“知子莫若父”,反之亦然,袁克定为了促成老头子称帝、以圆自己的“太子梦”,竟然不惜伪造了一份专门刊登一些鼓吹帝制、拥护袁大总统做皇帝之类消息的假《顺天时报》,并每天偷梁换柱地送给袁世凯看,这就不得不说是一桩奇谈了。
据袁世凯最宠爱的三女儿袁静雪回忆说:“假版的《顺天时报》是大哥(袁克定)纠合一班人搞出来的,不但给父亲看的是假版,就是给家里其他人看的也是假的。
大哥使我们一家人和真实的消息隔绝了开来。
不料有一天,我的一个丫头要回家探望她的父亲,我当时是最爱吃黑皮的五香酥蚕豆的,于是让她顺便买一些带回来吃。
第二天,这个丫头买来一大包,是用整张的《顺天时报》包着带回来的。
我在吃蚕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张前几天的报纸,竟然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论调不同,就赶忙寻着同一天的报纸来查对,结果发现日期相同,而内容很多都不一样。
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便去找二哥(袁克文)问是怎么回事。
二哥说,他在外边早已看见和府里不同的《顺天时报》了,只是不敢对我父亲说明。
他接着问我:‘你敢不敢说?’我说:‘我敢。
’等到当天晚上,我便把真的《顺天时报》拿给了父亲,我父亲看了之后,便问从哪里弄来的,我便照实说了。
我父亲当时眉头紧皱,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句:‘去玩去吧。
’第二天清晨,他把大哥找了来,及至问明是他捣的鬼,父亲气愤已极,就在大哥跪着求饶的声音中,用皮鞭子把大哥痛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还骂他‘欺父误国’。
从这以后,我父亲见着他就有气,无论他说些什么,我父亲总是面孔一板,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不再和他多说什么话,以表示对他的不信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的命值多少钱?结果高到令人吃一大惊导语: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过着郁郁寡欢的日子。
而袁世凯则深受慈禧重用,官运亨通,升至军机大臣。
这使光绪咽不下这口气,对袁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过着郁郁寡欢的日子。
而袁世凯则深受慈禧重用,官运亨通,升至军机大臣。
这使光绪咽不下这口气,对袁世凯恨之入骨。
当初光绪帝全权委托于他,却不料袁却卖身求荣,一夜之间形势逆转,变法夭折,光绪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杀,朝中大权又重新回到了慈禧手里。
而这一切,在光绪看来,全都是袁世凯告密造成的,不杀袁世凯怎解心头之恨呢?于是,光绪帝病危之际,曾留下遗言给隆裕皇后,命其杀掉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戊戌之恨,雪戊戌之耻!光绪、慈禧的相继归天,两宫大丧期间,隆裕皇太后无暇顾及此事。
但光绪皇帝留此遗言的消息却早已传到了袁世凯的耳里。
听闻此事后,他是吓得浑身瘫痪,可又不敢告休,怕引起朝中猜疑,那样会死得更快!一连数日,袁世凯都在苦苦思索着如何解救自己,渡过这生死难关。
反复想了无数遍之后,他想到了小德张。
慈禧在世时,袁世凯就与小德张有过不少接触,互相利用、内外勾结。
现在,小德张正是春风得意时,他成了隆裕眼中的红人,也只有他能向隆裕说得上情。
想到这儿,袁世凯不敢耽误,趁宫里宫外都忙着两宫大丧之事,还未来得及处理他时,他就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前来找小德张。
事先,吩咐下人将一大堆金银珠宝悄悄地送进了小德张的府里。
这天,小德张正在自家宅邸歇息,突然听闻袁世凯来访。
两人彼此寒暄之后,袁世凯眉头紧锁,长叹一声。
小德张故意装出糊涂的样子,拱身问道:“袁大人有何难事,竟如此长吁短叹?!”“不瞒公公,最近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家族的死亡之谶家族的人都活不过60岁导语:袁世凯家族的“死亡之谶” (一) 袁世凯亦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传说袁氏“相貌堂堂,有帝王之仪,不怒而威”。
据山西“土皇帝”阎袁世凯家族的“死亡之谶”(一)袁世凯亦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传说袁氏“相貌堂堂,有帝王之仪,不怒而威”。
据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晚年回忆道:我一生见过了多少位咱国家的元首,如孙中山、黎元洪、徐世昌、冯同璋、曹锟,甚至张勋、段祺瑞至蒋介石等,没有一个像袁世凯的两道目光那样虎视眈眈的逼人,使人不敢仰视。
他被袁世凯召见3次,其中第一次召见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并为此谈袁色变,心有余悸。
袁世凯在篡夺了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之位后仍然不知足,还想当皇帝。
总统虽大,但处处受人掣肘,国会的、内阁的……皇帝就不一样了,一言九鼎,权力最大,无上尊荣。
但是袁世凯又不敢做得太露骨,故作谦虚地说:“如果全国老百姓定要我做皇帝,我就做。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宣布登基,在位83天,史称“洪宪皇帝”。
1916年3月22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众叛亲离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那还是在3天前的3月19日晚上,袁世凯步履蹒跚地进了五姨太的房间。
一进房就说:“完了,完了,龙、虎、狗都反了。
昨天晚上,我在南海玉栏亭上观天,看见有一颗巨星从天上掉下来,这是我生平所见的第二次。
第一次文忠公(指李鸿章)死了,那颗星比这个小,这个大概轮到我了!”(龙、虎、狗是指“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袁世凯称帝后,王、冯、段3人联合5省督军通电全国要求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死后的遗嘱我死了是为日本去一大敌
导语:众所周知,他在帝制自为的同时,即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
他因此已不仅是一个窃国大盗,更是一个最大的卖国贼。
那么,他又何
众所周知,他在帝制自为的同时,即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
他因此已不仅是一个窃国大盗,更是一个最大的卖国贼。
那么,他又何以王婆卖瓜,说什么“为日本去一大敌”呢?
袁世凯遗嘱:我死了,为日本去一大敌
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不成,又想回头做他的大总统。
结果不仅西南护国军方面和独立各省不同意,就是北洋系的骨干冯国璋等人也坚决反对。
时袁世凯已忧惧成病,又被一碗“二陈汤”灌下肚去,终于不治。
他于最后的时间里,似已深自悔恨,遂重新启用了当初拒不合作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老部下段祺瑞。
这两个人也是他的病榻托孤之臣,他执徐世昌之手,用最后的力气呜咽道:“我被群小所误,以至于有今日。
幸亏国事有依法承继之人,可以不必担心了。
宋卿(黎元洪)虽没什么雄才大略,但若兄和芝泉(段祺瑞)象周公、召公夹辅成王那样,收拾时局,应非难事。
”他预藏于金匮之内的继承人名单,也已由“黎元洪、袁克定、徐世昌”易为“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而他尚留有遗书一联,置于案上,最令后人争议不已: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
看来,他确实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称帝的错误,所以要“看中国再造共和”。
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这一句“看中国再造共和”里体现无遗,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可是,众所周知,他在帝制自为的同时,即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真实的袁世凯从《二十一条》到“十二条”
导语:晚清最恨日本的有两个人,一个李鸿章,一个袁世凯。
李鸿章脸上挨了日本人的子弹,虽然日本天皇及皇后派人送来亲手折叠的纱布,可中堂大人就
晚清最恨日本的有两个人,一个李鸿章,一个袁世凯。
李鸿章脸上挨了日本人的子弹,虽然日本天皇及皇后派人送来亲手折叠的纱布,可中堂大人就是留着子弹在脸上不取,以便在《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讨价还价。
袁世凯与日本的过节,可以追溯到驻朝鲜时期。
1884年朝鲜宫廷政变中,袁世凯入宫救驾,平定了亲日的“开化党”人作乱,日本人很生气,但伊藤博文看重他,当李鸿章感慨人才难得时,伊藤说:“以袁世凯的才干,只当小差,难怪贵国缺人才。
”
甲午战争时期,袁世凯对日本态度强硬。
日俄战争时期,袁世凯实际上做了不少有利于日本军方的事;在他所练的新军中,日本教官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日俄战争后,美国与日本、沙俄争夺东北日益激烈,袁世凯“以夷制夷”,联美、德制日,让日本生气。
1908年建汉冶萍煤矿公司,盛宣怀向日本借款,日本要求一部分管理权,袁世凯却主张将公司收归国有,没谈成,日本也生气。
辛亥年间,袁世凯在外交上依赖英美,英美等国也公开支持袁世凯掌权,日本显得落后,于是认为如果袁世凯当国,日本在中国就不可能获得最大利益。
1913、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强占青岛,在山东半岛登陆;到了1915年,就端出了《二十一条》。
据曹汝霖(时任外交部次长)回忆,他收到的袁世凯批阅件上有这样的文字——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袁世凯遗嘱是什么?与日本有何关系?
导语:众所周知,他在帝制自为的同时,即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
他因此已不仅是一个窃国大盗,更是一个最大的卖国贼。
那么,他又何
众所周知,他在帝制自为的同时,即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
他因此已不仅是一个窃国大盗,更是一个最大的卖国贼。
那么,他又何以王婆卖瓜,说什么“为日本去一大敌”呢?
袁世凯称帝不成,又想回头做他的大总统。
结果不仅西南护国军方面和独立各省不同意,就是北洋系的骨干冯国璋等人也坚决反对。
时袁世凯已忧惧成病,又被一碗“二陈汤”灌下肚去,终于不治。
他于最后的时间里,似已深自悔恨,遂重新启用了当初拒不合作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老部下段祺瑞。
这两个人也是他的病榻托孤之臣,他执徐世昌之手,用最后的力气呜咽道:“我被群小所误,以至于有今日。
幸亏国事有依法承继之人,可以不必担心了。
宋卿(黎元洪)虽没什么雄才大略,但若兄和芝泉(段祺瑞)象周公、召公夹辅成王那样,收拾时局,应非难事。
”他预藏于金匮之内的继承人名单,也已由“黎元洪、袁克定、徐世昌”易为“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而他尚留有遗书一联,置于案上,最令后人争议不已:“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
看来,他确实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称帝的错误,所以要“看中国再造共和”。
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这一句“看中国再造共和”里体现无遗,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可是,众所周知,他在帝制自为的同时,即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
他因此已不仅是一个窃国大盗,更是一个最大的卖国贼。
那么,他又何以王婆卖瓜,说什么“为日本去一大敌”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对德宣战,遂出兵侵占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