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138.01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逢考必看!让你直冲满分!
•很多同学都说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觉得比较困难,不是很好记忆。
这是因为历史是一门需要高度整合和概括,反复记忆和巩固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有很扎实的基础。
•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每当考试来临总是手忙脚乱,需要记忆掌握的知识太多,那么此时有一份整合好的思维导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包含必修一的全部内容,想要取得好成绩,学会方法很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学好高中历史的窍门
有目的的阅读
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等,这是在微观上把握历史;阅读正文中的小字、注释和图表,有助于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
综观近年高考题,教材小字名义上是阅读教材,
不做考试要求,而实际高考大纲中却强调把握知识体系,意即在知识系统中的内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高考题中总不断出现小字部分内容。
因此在阅读教材中要把小字、注释和图表内容都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复习,完整把握历史知识。
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去看百家讲坛的历史系列,里面的东西讲得很好,上课绝对用得到,看上5次,就会爱上历史,你自然而然就会自己到书店里去查询历史书籍。
学好历史,最重要的是兴趣。
至于那些需要背的东西,你就要找窍门,像什么背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你就可以去把她变成口诀:
尧舜禅让夏商周,春秋战国争不休,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时空定位 原始就会 夏朝 商朝 公元B (f2070年公元前1召00年 禅计制 兵商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 春秋.. ....... ............ ~1 ......公元前1f>4石年 公元削T71年公元前4%年公元前47予年宗法制 分封制战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亦旳观年两汉H --------- 一十-9年 25年皇帝制度 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中外朝制度 刺史制度 察举制 东汉220年九品 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框架结构 王位世袭制常嘲统治晚期明明 淸钥统治前期陶宋元朝一卜_| -------960年为9年 1127年 1276年 二府制⑵1年 -------------- _I ------- 1 ------90了年中国齐代专制主文中央集权制度丨丄-扌交履―一ffi分封制H宗法制JL一13阴年163白年1644年 行省制度1840 年内阁制度军机鸦片 战争处设 立1911年 1912年 辛亥君主专制 革命政体结束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 六个阶段<她方机构设置沿革 (中央集权与她方分权的矛盾)(秦:三公九卿制 西汉:中外朝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三衙 明:废丞相,设内阁 I清:军机处 [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削藩策" 篁七国之乱"卜推恩令"、刺史 元:行省制 I明:地方设三司思维导图秦朝郡县制汉代削藩[仲央集权中央集权宋代收归军权、孔不断加强丿~X -------- « 行政权、财权:.元朝行省制度©"••察举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叫--- ---------------------------- q.(君主专丽.君巽制h宋代畫中书省、参知政事、 枢密使、=司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r«清朝:南书房[军机处丄亠------------------ - ----------------«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时空定位 荷马时代古风吋代____ -古典时代希腊时代I ■& 4 ■&—11^. - I 1^— + 1^— —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3000# 1150年 1100 年 冏0年’I --------- v ---------- 雅典城爱琴文明一I三 +公元前公元前 予09年 449年 克利斯 郭萌芽城建立 罗马共 提尼改革750年 罗马 刖 594年 按伦改革公元前 Btr 4知年 400年MR 年 《十二铜表法》 马其顿上国公兀前 300年公元兀年200年 27年万民法出现罗马帝 国精品文档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蒸汽时代的资本主文£ ----------------------------------------------------------- 八 ---------------------------------------------------- X1---------- 、1「1 --------- ----------- 1----- 1 ------- -------- 1— ----- 1——1---- —1---- IT11巧00年1隔0年168R 年16曲年1775 年17M年17即年1789年1ROO年176丐年1翻1年1X7右年英国资光荣革命《权利迭案》美国独立美国独立美国17新法国大工业革德国统一法国1875产阶级英国资产阶颁布战争开始战争结束年宪法革命开始命开始徳国1曲1年宪法革命开始级革命结束年宪法共和制确立空想社会普法巴黎俄国十月革命,主义山现战争公社世界现代史开端1825 年1830 年论必年1844 年1848 年1870 年1871 年1900年1914 年1917 年1918 年资本主义世欧洲三大《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世界第次世界界第一次经工人运动发表,马克思主大战爆发大战结朿济危机义诞生蒸汽时代的资木主义电气时代的资木主义框架结构精品文档思维导图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一德一美一法—共利制王朝统-战争君主立宪制《权利达案》渐进性创新性4《德意志帝国宪法》一专制主义军圉主义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禹主权原则年宪法艰难的共和之路古希腊民主政治J古代希醸]罗马的政治制度,.过程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初克里改革.杜皿地理条件空J匾邦国家拔伦改革习愤法t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復孫天全》发展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西方代议制的起源、发展利社会主文从理J论到实践\_J近代芮芳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芙国的总统制法国断兵和制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精品文档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IH 民主主义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平天第二次八国联军愛夕国运动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 侵华战争1840 战争 184218511856 I8601894^1895 1900 1901--一一亠一I I _I —■一 ________ IIlII新民主主义革命框架结构 时空定位1911 1919 兒燃乂19271936 1937 19451949南昌 西安七七 日本 渡江起义 事变事变投降战役!三元里人民i抗英斗争1921 1924国民党 一大SR 匚农武 抗口 革命I 装割据I ]战争思维导图鸦片战争(开始沦为“戏半社会J1 ~第二次鸦片战争L双半社会“程度加深}F甲午申日战争~(半舗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栈华(完全沦为“戏半社会")I耳本全面叱—4-精品文档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枕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吋期十一届 社会主文民主政治 三心全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978-K 1979------------------------- 1_ -19901997i^MI ' --- '1999 20002012(年叭-国两制” 新时期外 中董正式建交成为举足 香港 澳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伟大构想提山 交政策调整轻重的力最回归回旧 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 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时空定位新民主主文社会向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吋期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十年时期欄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时期19491953 1954 1955 1956台湾问題产牛、中和平共处 人民代表大 鑫加万 社会主义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五项原则 会制度基本 隆会议制度确立和政治协商制度初形成;民族区域 步建立、曲立自主自治制度形成、的和平外交方针参加H 内瓦会议1966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艮出现曲折1971 19721976(年)中国在联中美关系 合国合法正常化 借位恢复中日邦交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第一部社会 主义宪法颁布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I ... ................ k .............+ .............. ..... .......框架结构思维导图多党合柞和政治协商制度、建國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釦:现代中国的、L政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统一和外交卜年“文革"曲折1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一園两制"祖国统一大业建国初*完善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改革开放以来严主制度的逐步完善香需、澳门的冋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H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独立自生的和平外交方针精品文档时空疋位H 框架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4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949 年1955^19卵年不结'盟运欧共体的成立一欧洲H本的崛起亚洲实力迅—「不结盟运动业1卜―1*速上升中国的振兴亚洲美国的强大美洲实力相1-- 苏联的衰落欧洲-r对下降*•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欢迎下载[刃吟[9E0年H本「欧共体崛起V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卜-----■ * ■ F1?甲年19?1年2012年东欧苏联廁丞|。
高考历史: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重点知识一目了然!
历史知识纷繁杂乱,如果没有清晰的梳理好知识,背起来真是要人命。
后台有同学留言,需要高中历史知识,老师专门为大家找来了一份历史思维导图给大家,便于大家能够串联起各章节的知识。
不要轻易离手,记得收藏!家长也记得转给孩子一份或者是直接收藏打印出来!
温馨提示
过了暑假,大家就升为新高三和新高二的同学了,此刻内心是否充满迷茫?高考君将陪你一起走过。
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分享高考政策分析、高校招录数据、高校招生安排等热门信息,点点关注,高考之路不迷路。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高考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结构图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 (公元前六世纪初)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古代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律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疑三探”讲学稿讲学稿() 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 课程标『 学习目标: 导学科:历史 主备人:杨臣 时间:2016年10月23日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 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 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1) 形成的历史条件古 希 腊 的 民 主 制 度 古 代 罗马 的 法 律 (2) (3)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广①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厂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恢复公民大会 新设“四百人会议” 设立陪审法庭 i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一一雅典民主的确立「 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B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①习惯法到成文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r 标志 特点 评价 -成文法诞生&广公民法I 万民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 民法大全 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 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 积极意义:b③ 影响后世:④ 局限: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权至上c 男女不平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②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③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① 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的成立②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f 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 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a 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i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2)罗马法的评价 过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君主立制形成与 发展(2)确立过程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1)三元里人民抗英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的反抗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军事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①九一八事变原因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1931年)国内形势: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三、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局部抗战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日 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争亡运动 C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①抗日民族统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一战线建立 C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日战争 B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D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E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A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③敌后战场抗战 B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临时约法》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近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代(2)中共成立②中共一大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时间:1922年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命新民主主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义革命(3)国民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1926)①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④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4.10离开根据地。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7)解放战争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前提:新中国成立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国时间:1954年的(1)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一届人大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政(民主政治的奠基)会议的意义: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建阶段(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设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内容:(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①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②含义:A 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一国两制”的构想③形成过程 B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祖D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国④意义:统 A香港问题的由来:一①港、澳回归 B港、澳回归的概况“一国两制”的实践 C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A发展的原因: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发展的表现:“九二共识”等C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①背景:国际、国内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1)新中国初期具体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历史背景③外交成就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时间、特点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意义现原因: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意义: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对 A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外 B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关(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系外交重大突破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 C尼克松访华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E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原因:③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意义: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3)改革开放以来对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③外交成就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过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性质:意义: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