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_知识要点_心理咨询师考试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378.57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学》

学习笔记

目录

第一节概述(测量和量表、心理测量和测验) (2)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常模分数、百分等级、百分点) (3)

第三节测验的信度(信度系数、测量标准误、4类评估方法) (6)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3类评估方法) (8)

第五节项目分析(难度、区分度) (10)

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11)

第七节心理测验的应用 (12)

心理测量是心理咨询师三项基本技能(诊断、测验、咨询)之一。所谓心理测量就是测量人的心理。心理现象是大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要测大脑的功能,不能打开大脑去看和测,而是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行为倾向)来反映心理。心理测量有用,但有误差。

第一节概述(测量和量表、心理测量和测验)

一、测量与量表

1、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包括三个元素,即事物、法则、数字。(速记:施法术)事物指要测量的对象;数字具有序列性、区分性、可加性、等距性(序曲可等);法则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2、要素:参照点、单位。(速记:丹参。测量就是手持丹参施法术。)

参照点: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一是绝对零点,二是相对零点,即人为确定的点。

单位:好的单位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速记:定义同价)

3、量表:根据某一法则来表现事物属性的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根据精确程度,分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分类。一是代号,如身份号码、学号、运动员号;二是类别,如性别字典,1代表男,2代表女。

顺序量表:数字不仅指明级别,而且指明类别大小或属性程度,但不代表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没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如考试名次、工资级别、能力等级、喜爱程度等。如第一名比第二名快,但不知道快多少。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因为人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难以确定绝对零点和相等单位。

等距量表:有大小关系和相等单位,数值可加减,但不能乘除,因为没有绝对零点。如温度计,可以说200℃比100℃高100℃,但不能说是它的两倍。温度的零点是人为定的,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等距只能加减不能乘除,等比可加减乘除。)

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二、心理测量和测验

1、心理测量: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自我总结:即通过观察代表性行为,推断和分析心理特点)

心理测量对象是人的行为,并且只是测量了做测验的行为,即对测验题目的反应。观察少数行为样本(有代表性的样本,或者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测验条件要相同。原始分数没有意义,比较后才有意义。

2、测量性质:间接性(测行为了解大脑功能)、相对性(大家排队看位置)、客观性(测验的刺激、对反应的量化、对结果的推论,用分数反映结果)(速记:课间香)

3、测验定义: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错误观点:一是测验万能论,二是测验无用论,三是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观点一分为二:心理测验①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但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②尚不完善。

4、测验分类

按测验功能: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按材料性质: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按严谨程度:客观测验、投射测验(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受测者要凭想象加以填补,恰好投射出受测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按测验方式: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要求:最高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回答,有智力、成就测验);典型行为测验(按通常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如人格测验)

5、咨询应用

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

三、发展简史

倡导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主要贡献有:①提出人的不同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②为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③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心理》杂志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1905年,比内《心理学年报》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20世纪以后,心理测验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操作测验、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致力于心理测验的本土化,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量表。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常模分数、百分等级、百分点)

一、常模团体

1、定义: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确定常模团体时,①先确定一般总体;②再确定目标总体;③最后确定样本。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总体。

2、条件:①群体构成必须明确界定;②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③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实际工作中,样本大小应从经济、实用、减少误差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2000-3000人为宜);④要具有新近性。因为标准化样组都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3、取样: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具体方法包括①简单随机抽样(随机号码法);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目标总体有序可排,但无等级结构);③分组抽样(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④分层抽样(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速记:随机系统、分组分层)

(注:小明今年8岁,智力测验58分,那么小明的智力是高是低?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满分是多少。怎么办?全国各地找来3000个8岁的孩子,做小明的智力测验,得分排队,然后看小明的成绩排在什么位置。如果58分排在高分端,说明小明智力好。如果排在低分端,说明小明智力低。小明的58分是原始分数,没有意义。只有与一个分数排队的结果比较后才有意义,解释分数时一定离不开3000个孩子的分数排队,分数排队即测验常模,3000个孩子叫常模团体。共同特征是8岁。)

二、常模与常模分数

1、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构成要素: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对常模团体的具体描述(157题,书上没找到)按样本大小来源:全国常模、区域常模、特殊常模

按应用标准和分数特征: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

2、常模分数(导出分数、标准分数、量表分):就是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导出分数的特性包括:①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