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977.53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部编教材初中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武武武武武武 武武武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认识到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特性,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图表互动:将前面图片展示过的内容按照类别汇总成一个文字表格,集中展示,进一步强化青铜器“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特性。然后提出问题:“这些青铜器都是古人日常的生活用具吗?”然后再分别进行三组图文演示,分别从食器、酒器和炊器中展示三幅图片“利簋、四羊方尊、和司母戊方鼎”,然后逐一展示数据:利簋(青铜食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四羊方尊(青铜酒器),高58.3厘米,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司母戊鼎(青铜炊器),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并从数据的解读中形象的称他们为“超级碗”、“超大壶”、“我不背锅”,再次提出问题:这些沉重硕大的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用途?引导共同探究思考。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理解青铜器“礼器为主”的应用特征,教师要进一步强调青铜器“礼器为主”凸显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史料研读:围绕礼器二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并进一步展示两段史料:

材料一:《周礼》记载,贵族在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所用鼎簋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教师引导学生从“史事”和“史料”中认识和理解礼器种类与数量=贵族等级高低=贵族权力大小之间的的内涵关系。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到青铜礼器“代表地位、反映等级”的本质功能。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材料解析:依次展示两段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进行探究。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 而锡居一, 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 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 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教师在讲述古文史料记述内容后,着重将“钟鼎之齐”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转化为“含铜83.33%、锡11.67%”的数据。然后展示出第二段文字材料。

材料二: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

然后结合两段材料数据的比较,进一步突出“《周礼·考工记》”和“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凸显古今对照,强调古籍史料记载与现代科技测量之间的契合。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通过彼此“相互印证”得出青铜器制作工

艺高超的第一个表现:①比例精准。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材料解析:依次展示两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进行探究。

首先分别展示司母戊鼎的正面与侧面图片,在图中勾画展示司母戊鼎的口长、口宽、鼎高、壁厚及足高等一系列的基本数据。并提出问题:如此巨大的青铜器如何才能铸造出来呢?

然后展示文字材料:“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经研究考证, 铸造司母戊鼎, 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 而且需要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并演示司母戊鼎铸造“想象图”。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理解,得出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的第二个表现:②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材料解析:依次展示视频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进行探究。

播放视频“青铜器铸造过程”,引导学生注意了解视频中“铸造的过程步骤”。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司母戊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制成。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直观的视频演示和理解文字材料,得

出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的第三个表现:③技术先进,步骤严谨。

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同时进一步总结出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特质:工艺高超、技术先进。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图片解析:依次展示司母戊鼎的局部纹饰图片,引导学生赏析。

首先逐一展示司母戊鼎正面的六组纹饰,通过切割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在赏析中直观的欣赏到司母戊鼎正面:“兽纹、夔龙纹、饕餮纹”的之美。

然后集中展示司母戊鼎侧面的耳部纹饰,通诺放大镂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在赏析中直观的欣赏司母戊鼎侧面到:“虎噬人纹”之美。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赏析,理解到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具有“艺术瑰宝”的价值。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立意提升:这些纹饰的母题大多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动物,与器形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庄严肃穆乃至森严可怖的气氛,从而更加强了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

史料研读:依次展示青铜器铭文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进行探究。

首先展示利簋及铭文的图片,告知学生青铜器除了纹饰以外,还有

然后展示文字材料: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利簋铭文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展示第二段材料: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尚书·牧誓》,并展示《尚书》图片。

引导学生理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古籍记载中二者之间“相互印证”的关系。

归纳概括:引导学生在了解“相互印证”的基础上,理解铭文记载的重要史料价值,从而得出青铜器具有“文明重器”的价值。并在思维导图下呈现。

知识拓展:“后人把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金文,也称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自商代至秦代,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立意提升: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一直以来有“国之重器”的美誉。

问题过渡:提出问题:作为中国古代汉字的一种书体,金文(钟鼎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

首先展示“意外的发现”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意外发现背后的故事,掌握意外发现的关键历史人物——王懿容。并展示文字材料:“在这一意外发现之后,王懿容在其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搜集到了1500余片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