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盘县石漠化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贵州盘县石漠化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贵州盘县石漠化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贵州盘县石漠化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附件: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 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的 名牌培育工作计划(试行) 为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要求,重点培育好我省民营经济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工作,促进我省民营经济企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认真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和政策制约,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发展机遇,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积极开展民营经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工作,营造民营经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我省民营经济企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贯彻落实好国家及贵州省历年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促进民营经

济发展的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名牌产品集群的形成。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展相对集中的白酒、茶叶、辣椒制品等特色食品、化工、建筑材料、民族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方面,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项目及产品、选择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经济企业、选择符合国家及省内政策导向发展的产品,选择兼具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的产品作为贵州省名牌产品的 重点培育对象组织培育。通过不断培育民营经济企业,促进我省民营经济企业在名牌创建工作中实现名牌产品数量增长、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一)名牌产品数量增长。通过加大对民营经济企业在创名牌工作上的培育和发展,力争到2015年底,全省争创 民营经济企业名牌产品数达到140个,占有效期内贵州省名牌产品总数的60%以上。 (二)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到2015年底,获得贵州 省名牌产品称号的民营经济企业在市场占有水平上持续提高,产品销售量、产品销售额比获得贵州省名牌称号上年度提升10%以上。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并形成一批行业发展势头好、市场竞争力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民营经济企业为龙头代表的贵州省名牌产品集群。

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分析

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分析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处于东经103°31ˊ∽109°30ˊ、北纬24°30ˊ∽29°13ˊ之间,全境皆处于亚热带的范围。全省平均海拔1 000m左右,其中海拔1 000m以上地区占全省面积的56.1%。贵州在地貌上是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斜坡地带,也是高耸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山原。地势从西到东逐渐倾斜,使整个高原面也由西向东逐级下降。贵州气候属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适于植物的生长,省内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多阴雨,少日照,气候差异大。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高原主体为黄壤地带,所以地带性土壤为黄壤,局部地方还有砖红壤、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岩性土—石灰土、紫色土以及水稻土等多种土类分布。 由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错综复杂,加上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使得贵州植被也表现出复杂的特性。贵州植被可分为3个系列、9个植被型组、26个植被型、146个群系(贵州植被)这3个系列为:1.酸性土植被2.钙质土植被3.水生植被及沼泽植被。贵州植被在其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部、北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性,西南部低纬度河谷地区,则具有南亚热带性质,而在广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又具有从东部湿润性常绿林向西部半湿润常绿林过度的特性。根据贵州植被的区域特征,可把贵州植被划分为1大植被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2大植被亚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及8个植被区。 1种类 贵州由于复杂的地理地貌、优越的水热条件,为植物区系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贵州省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根据《贵州植被》的统计,贵州省维管束植物248科、1543属、5593种(包括变种),在全国占较大的比重。与国内各省、区比较中,仅次于云南、四川、广东等省。 贵州丰富的维管束植物中,有许多是中国特有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它们对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组成、植物群落和生态等科学研究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石漠化监测细则

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 石漠化监测实施细则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01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技术标准 (2) 第三章监测方法 (16) 第四章监测成果 (32) 第五章检查验收 (34) 附件一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附件二其它统计或调查表(表1~表6) 附件三石漠化监测结果统计表(表1~表9) 附件四代码表(调查因子、植物名称和流域代码) 附件五贵州省各县(市、区、特区)行政代码表 附件六数据库结构说明 附件七石漠化图斑GPS特征点卡片、数据库属性及填表说明附件八贵州省石漠化监测遥感判读标志记录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土地石漠化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生态问题,遏制土地石漠化已成为我省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至2011年止,国家相继启动了我省78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为掌握我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统一和规范监测(调查)的技术标准、方法和成果要求,保证我省石漠化监测(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林业局《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2011修订)》,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监测(调查)目的 定期掌握我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石漠化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快石漠化土地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第三条监测(调查)内容 1. 石漠化土地的分布、程度、面积及土壤侵蚀状况。 2. 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 3. 石漠化有关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 第四条组织管理 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组织下,由省林业厅负责组织实施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监测成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前期数据准备、图斑区划解译的技术指导及全省数据汇总,各市(州、地)林业(绿化)局负责本地区的调查组织,各县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本县范围内外业调查核实和资料收集,并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交监测成果。 第五条监测(调查)范围 本次监测(调查)范围与前期保持一致,见附件五。 第六条监测(调查)方法 利用2011年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卫星遥感影像(RS)数据,建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 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扎实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以下简称清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拖欠工程款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面广,实现清欠预定目标,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为确保2006年底前基本解决我省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 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已竣工项目拖欠工程款 (一)加大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力度。各地人民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项目,或中央项目(含国债项目)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拖欠的工程款,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按原审批的资金筹措渠道落实资金进行偿还。各地人民政府要从每年用于工程建设的各项资金(包括预算内基建投资、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各种政策性收费等)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偿付政府拖欠工程款。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原建设单位已经注销,无法确定拖欠主体的,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偿还责任主体。对因超概算导致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经审计机关审计或中介机构审核后,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原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对同意调整概算的,按照项目审批部门确定的资金来源偿还拖欠工程款。对不同意调整概算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项目审批部门会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等提出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处理意见,严肃追究责任,并按照“谁超概、谁承担”的原则,由责任单位偿还拖欠工程款;无资金来源的,可通过资产变现等渠道筹集资金用于还款。 (二)认真清理房地产开发等企业投资项目拖欠的工程款。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的工程款,由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责任单位履行还款责任。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拖欠的工程款,按照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由项目建设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建设单位履行还款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集中协调、专人负责、重点督办等多种方式监督还款计划的执行,保证按期还款;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可通过资产变现筹措还款资金。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或控股的项目,政府部门要引导双方通过市场中介机构核定欠款数额,制定并落实还款计划;不能达成一致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三)加强对还款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清欠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还款计划,切实落实还款资金渠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快清欠进度。对拖欠严重、还款计划履行不好的地区和单位,省清欠办要进行现场督查。 (四)妥善解决拖欠项目的工程款结算问题。对已竣工结算的工程项目,各地人民政府要督促发包人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或还款协议偿清被拖欠的工程款;对2003年底前竣工未结算工程项目(或工程已完工未进行竣工验收的),要责令发包人尽快完成结算,并制定还款计划。工程款结算可参照《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369号)要求进行。对结算存在争议的,自本意见下发之日起,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条款约定的办法提请调解;对合同未明确约定的,应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对逾期仍未结算且承发包双方在规定期限内未进入仲裁或司法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对因特殊情况,致使拖欠工程款成为“死账”等问题,由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妥善解决办法。 三、按照“老账还清、新账不欠”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清理工作 (一)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按照“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全面负责,分包企业对分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直接负责,工程项目经理为直接责任人。总承包企业必须核验分包企业的资质,按照规定签订分包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支付分包工程款时间、

贵州省县级石漠化监测成果图规范

县级石漠化监测成果图规范 按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成果要求,县级石漠化监测成果图件根据各县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制作五张图,分别是: 1.基本图 2.石漠化状况分布图 3.石漠化程度分布图 4.石漠化动态变化分布图 5.石漠化演变类型分布图 以上各图以县为单位分别制作成A3(29mm×42mm,彩色打印作为规划文本附图)和A0(841mm×1189mm,彩色打印作为挂图)幅面。图幅配置内容包括:图名、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签、成图说明等要素。 一、图幅整饰 图内、外要素的颜色、图案、线型等表示要符合《林业地图图式(LY/T1821-2009)》。比例尺大小自定义,以满幅美观为宜,相关制图要求如下: 1.外图廓线 粗细:2mm,A3:自定义; 颜色(RGB):34,24,21。 2. 内图廓线 粗细:1mm,A3:自定义; 颜色(RGB):34,24,21。

3. 公里网坐标 内图廓四角标注经纬度,经纬度为度、分、秒格式;外图廓与内图廓之间添加公里网,并注明公里数。 颜色(RGB):34,24,21。 4. 指北针 颜色(RGB):34,24,21,采用指北针式:,置于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 5. 比例尺 采用直线比例尺的形式,绘于图幅内正下方,总长度为10cm,尺头长2cm。 颜色(RGB):34,24,21,如下图:。 6. 图名 由两排名称构成: 第一排:贵州省XX市(州、地区)XX县(市、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颜色(RGB):34,24,21,宋体,字号根 据各调查单位图面比例情况自定; 第二排:专题图名,颜色(RGB):34,24,21,黑体,字号根据各调查单位图面比例情况自定。 7. 晕线 采用双层晕线模式,以县界缓冲而成,第一层颜色(RGB):132,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2〕2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国有企业壮大规模、优化结构、做强做优,增强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发〔2012〕2号文件,立足贵州实际,按照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从低效、无效、非主业领域中小型企业基本退出,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优

势的行业集中,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使国有企业竞争力更强、主业更突出、带动力更大,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经营性国有资本向对全省经济发展带动性强的特色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和壮大一批国内领先、投融资能力较强、能够引领我省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百亿级、千亿级大企业集团,全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营业总收入力争突破一万亿元;进一步完善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科学决策和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形成覆盖全面、监管到位、权责明确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二、推动国有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加大企业联合重组力度。根据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和企业战略定位,支持大企业强强联合、优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大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关停企业,盘活土地、厂房、设备等有效资产,有效增加就业岗位。采取资产划拨、股权调整、企业分立等方式,对不同企业中同或

贵州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

贵州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名录 ? 1. Alsophila metteniana.......................................................小黑桫椤? 2. Alsophila spinulosa.........................................................桫椤? 3. Amentotaxus argotaenia....................................................穗花杉? 4. Angiopteris fokiensis...............................................福建观音座莲? 5. Annamocarya sinensis......................................................喙核桃? 6.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金线兰?7. Bletilla formosana........................................................小白及?8. Bletilla ochracea.......................................................黄花白及?9. Bletilla striata............................................................白及?10. Brainea insignis..........................................................苏铁蕨?11. Bretschneidera sinensis...................................................伯乐树?12. Bulbophyllum andersonii...............................................梳帽卷瓣兰?13. Calanthe davidii......................................................剑叶虾脊兰?14. Calanthe discolor.........................................................虾脊兰?15. Calanthe graciliflora.................................................钩距虾脊兰?16. Calanthe mannii.......................................................细花虾脊兰?17. Calanthe tricarinata..................................................三棱虾脊兰?18. Calocedrus macrolepis.......................................................翠柏?19. Camellia huana........................................................贵州金花茶?20. Camellia luteoflora.....................................................小黄花茶?21. Camellia pyxidiacea...................................................三江瘤果茶?22. 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普洱茶?23. Camptotheca acuminata.......................................................喜树?24. Cathaya argyrophylla........................................................银杉?25. Cephalotaxus fortunei.....................................................三尖杉?26. Cephalotaxus oliveri..................................................篦子三尖杉?27. Chirita liboensis...................................................荔波唇柱苣苔?28. Cibotium barometz.........................................................金毛狗?29. Cinnamomum camphora...........................................................樟?30. Coptis chinensis............................................................黄连?31. Cremastra appendiculata...................................................杜鹃兰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矿局) 一、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一)概况 贵州省调查区面积159200.27km2,涉及73个县区,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石漠化面积有32476.73km2,占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的31%,占贵州省出露碳酸盐岩总面积的21.51%,占贵州省调查区总面积的18.54%。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km2(如图7.27)。石漠化主要沿北盘江、乌江上 图7.2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比重 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分布。贵州省各县市石漠化面积及分布如表7.10、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图所示。 在调查的73个县市中,如图7.28所示,石漠化面积大于100 km2的县有61个,石漠化面积大于200 km2的县为5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300km2的县为42个,

石漠化面积大于500km 2的县为26个,石漠化面积大于700km 2的县为1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km 2的县为5个。 图7.28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与县市个数统计 石漠化积(km 2 ) 个 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依次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806.18 km 2)、六盘水市(1658.86km 2)、大方县(1612.46 km 2)、黔西县(1504.79 km 2)、盘县特区(1072.63 km 2)、独山县(997.32 km 2)、安顺市(907.82 km 2)、兴义市(845.14 km 2 )、织金县(769.84 km 2 )、长顺县(766.25km 2 ),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20个县的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8338.95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56.4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占行政区面积的20.40%,高于此水平的县有32个,大于30%的县有14个,大于40%的县有8个,如图7.29所示。 图7.29 贵州省石漠化比重与县市个 数统计 石漠化 重(%)

石漠化成因及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石漠化成因及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刘剑波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读学士学号:20102011) 摘要:石漠化是我国西南8省都存在的一种石质荒漠化现象,以贵州最为严重,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加,大片的石漠化土地生产力极低,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严重影响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山区的心腹之患。本文主要分析石漠化概念、成因、分布、对当地的影响、以岩溶地区如何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达到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石漠化成因威胁人类生存水土保持措施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 The cause of stony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measur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is region JIAN BO LIU (Undergraduate majoring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sic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Abstract: Stony desertification is a phenomenon appearing vast in south-east china. GUI ZHOU province is the most severe area. The deserted area is magnifying year by year,a large area of stony deserted soil is low yield .It has threaten the existence of human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uth east are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nception , cause and distributing and the influence to those areas. And conclude the measure to work on i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ose regions. 一、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母岩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具有抗风化能力强的特性,所以成土过程缓慢,且所生成的土壤容易淋失,在我国西南8省,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又由于西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此地降雨量较多,且多集中在春季,所以在大量水的存在下,化学侵蚀量巨大,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喀斯特地貌,与此同时带来的后果是风化形成的物质溶于水中,很难形成土壤,所以在喀斯特地区,土壤极其珍贵,但是在人类出现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石灰岩地区大面积分布着这种冲刷完土壤后仅剩石灰岩母岩的光板地即我们所说的石漠化土地。综上所述在岩溶地区,土壤形成缓慢,且易流失,当土壤由于人为活动加速侵蚀后,极易超过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0﹞1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见注释)聚集产业发展功能和示范效应,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探索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十二五”期间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科技引领、体制创新、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谋发展,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我省优势产业的集中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原则。创新发展理念,革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促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原则。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科学合理、适度超前规划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质量、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统一。 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原则。按照创业、创新、创优理念,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聚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率。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产业特色原则。发挥比较优势,依托资源禀赋,采取灵活政策措施,引导产业园区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园区经济。 (三)总体目标。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以27个经济强县和快速通道沿线交通节点为重点,新建30个以上省级产业园区,申建4个国家级园区,建成1个综合保税区、2个出口加工区、2个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和2个“无水港”,并根据资源、环境、区位和产业特点,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努力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县县有园区、园园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格局。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省级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通讯和土地平整),市(州、地)、县级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五通一平”(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和土地平整),污水和垃圾统一处理,基本建立起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 力争到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50家以上;争取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5—1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由现在15%左右提升到5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白云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50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2006-2015年) 第一章岩溶地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岩溶地区是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北起秦岭山脉南麓,南至广西盆地,西至横断山脉,东抵罗霄山脉西侧,跨中国大地貌单元的三级阶梯。地理坐标为东经98°36′~116°05′,北纬22°01′~33°16′。本次规划区域范围涉及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8省(区、市)的451个县(详见附表1、附图1)。土地总面积105.45万平方公里,岩溶面积44.99万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 1、地质地貌 碳酸盐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根据其矿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分为石灰岩、白云岩两种基本类型。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岩碳酸盐岩溶蚀破坏、改造形成的地表、地下形态统称岩溶地貌。根据岩溶发育的特征,岩溶区地貌组合类型可分为:中高山岩溶山地、岩溶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岩溶峡谷、

峰丛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溶丘洼地(槽谷)、以及局部分布的石林等。 2、气候 岩溶区以湿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为特征,夏季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北利亚冷空气高压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年均气温从西北到东南依次由8~10℃递升到20~22℃;而年均降雨量则依次由700~1000毫米递升到2000~2200毫米。同时,岩溶区气温和降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特征。降雨年内、年际间变化大,导致干旱和内涝频繁发生。 3、土壤 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石灰土,其理化性质有别于地带性的土壤,表现为富钙、偏碱性,有效营养元素供给不足且不平衡,质地偏粘重,有效水分含量偏低。由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缓慢、土层薄、土层与下伏的刚性岩石直接接触,土壤易侵蚀。 4、水资源 岩溶地区降雨量丰富,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000~4000立方米/年,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但由于岩溶区碳酸盐岩的可溶性,形成的含水介质是多孔隙介质,大气降水能迅速渗入地下,入渗系数为0.3~0.6,有的甚至

贵州珍稀野生植物3

资料来源---贵州省植物园86、厚朴 拉丁名Magnolia sofficinlis Rehd.et Wils.

科名木兰科 Magnoliaceae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m。树皮厚,紫褐色,油润而带辛辣味,不会开裂。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幼时有绢毛;顶芽粗大,长4~5 cm,窄卵状圆锥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叶形大,近革质,常5~7 (9)片集生于枝顶,长圆状倒卵形,长20~45 cm。宽10~20 cm,先端圆钝或徒刑急尖,基部楔形,背面幼时被灰色弯曲柔毛,有明显的白粉状物,侧脉每边20—40 条;叶柄粗壮,长2.5~4 cm;托叶痕长约为叶柄的一半以上。花白色,花被片 9~12(~17),厚肉质,外轮3片,长圆状倒卵形,长9~15 cm,基部宽圆;骨突具的长约2~3mm 的短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长约1 cm,外种皮红色,内面黑色。花期5~6 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与产地生于海拔800—1500 m的疏林中。产威宁、织金、正安、湄潭、思南、石阡、松桃、梵净山、兴义、盘县、普安、水城、剑河、雷公山等地;原产地湖北、四川,多系家种栽培。广西、湖南、江西、陕西、甘肃等有分布。 用途厚朴乃我国特产,全株是宝,被列为我省稀有、珍贵保护树种。树皮、根皮花、种子和芽皆可入药,其树皮为著名中药“厚朴”。木材可供建筑用。花大美丽,树形优美,亦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87、鹅掌楸(马褂木)

拉丁名Lir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ent ,Tree & Shrubs. 科名木兰科 Magnoliaceae 鹅掌楸亚科 Lirodendroideae(Bark.)Law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cm以上。树皮黑,纵裂。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光滑。叶互生,叶片马褂木状,长4~18cm,近基部具1 对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片,基部圆形或略呈心形;背面苍白色;叶柄长4~8cm。花单生枝顶,杯状,径4~6cm;花被片9 ,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开展,内两轮6片直立,倒卵形,长3~4厘米,外面绿色,具黄色纵条纹;雄蕊多数,花药长1~1.6cm,花丝长5~6mm,开花时雌蕊群伸出被片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 cm,翅状小坚果,长约6mm,先端钝或钝尖。花期5月,果期9~10 月。 生境、产地与分布产金沙、赤水、匀水、正安、绥阳、印江、松桃、兴仁、望漠、锦屏、黎平、施秉、雷山等地;生于海拔500—1380m常绿林或落叶阔叶树混交林中;长江流域以及陕西、云南、四川均有分布。 用途叶形奇特,花色多彩,为驰名中外珍贵的观赏树种;树皮及根均可供药用。本种 是著名的第三纪残遗植物,列为我省稀有保护树种。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岩溶石漠化治理问题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王明章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 石漠化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石漠化的治理也必须在查明石漠化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岩性、地球化学背景、水资源特征以及石漠化程度,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地制定和实施防治工程,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石漠化现状、近10年来的治理效果,指出了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地学的角度提出了岩溶石漠化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治理问题 研究 1.石漠化分布特征 1.1地域分布特征 贵州省岩溶区面积12.96万km 2 , 石漠化面积3.25万km 2 ,占贵州省岩溶区总面积的25.08%。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 2 ,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 2 ,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 km 2 。石漠化区在地域上的分布以贵州省西部为主,珠江水系的洪水河流域和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上游三岔河及六冲河河谷斜坡地带,其平面分布见图1。 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见表1,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 ,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多为贵州省贫困县。 表1 石漠化面积前十位县统计表 1.2在碳酸盐岩中的分布特征

贵州省的石漠化均分布在碳酸盐地层中,并且在各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分布比例不尽相同,纯灰岩中的石漠化面积最多,为12569.15km2,占贵州省石漠化的39%;其次是石灰岩岩夹碎屑岩,为8582.63km2,占26%;其他岩类分布相对较少(表2)。 表2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面积一览表(单位:km2) 从上表中也可以看出,轻度石漠化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石漠化的比重,重度石漠化的比重最小。 在重度石漠化中,石灰岩分布区占重度石漠化总数的67.34%,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占为12%,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为1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最少,分别占8%和7%。 1.3石漠化在岩溶地貌中的分布特征 贵州省的石漠化在不同地貌类型中分布比例各不相同(表3)。 表3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一览表(单位:km2) 表中显示:重度石漠化在地貌上主要分布于峰丛洼地溶丘谷地和岩溶山地地区,石漠化比重分别为重度石漠化总量的49.58%、15.93%和10.61%。

石漠化的形成机制与防治对策

石漠化的形成机制与防治对策 杜红松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市150000)摘要: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如今石漠化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自然生活和生产劳动,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生态的发展变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过多要求而造成的自然生态更新减弱。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随之伴随发生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从而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消退以及生态的退化。如今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包括生态、农业、工程等措施。 1.石漠化的形成机制 1.1主要因素 1.1.1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1.1.2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 (一)过度樵采。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监测区的能源结构中,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50%。 (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岩溶地区山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由于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据调查,监测区现有耕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20%。 (三)过度开垦。岩溶地区耕地少,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新开垦地,由于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被冲走,石头露出。

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2010年12月24日 17时32分 29 主题分类: 法制建设 “政府规章” 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19号 《省人民政府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10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省长:赵克志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省人民政府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及时清除阻碍改革和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修改以下19件规章: 一、《贵州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删除第七条第二款。 二、《贵州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管理办法》第七条的“征用”修改为:“征收、征用”;

第八条第三项的“收回土地”修改为“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贵州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未取得取水许可证的”修改为“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 四、《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 (一)第八条“农业粮食灌溉用水”修改为“农业用水”;“在三年内逐步调整到位”修改为“分三步调整到位”。 (二)第十二条“《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水财[1995]226号)”修改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水财经[2007]470号)”。 (三)删除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修改为“第十三条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水利工程供水实行分类定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供水对象分为农业用水价格和非农业用水价格。农业用水是指由水利工程直接供应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用水和水产养殖用水;非农业用水是指由水利工程直接供应的工业、自来水厂、水力发电和其它用水。农业用水价格按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和税金。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和依法计税的基础上,按供水净资产计提利润,利润率按国内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加2至3个百分点确定”;“第十四条水利工程用于水力发电并在发电后还用于其它兴利目的的用水,发电用水价格(元/立方米)按照用水水电站所在电网销售电价(元/千瓦时)的0.8%核定,发电后其它用水价格按照低于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标准核定。水利工程仅用于水力发电的用水价格(元/立方米),按照用水水电站所在电网销售电价(元/千瓦时)的1.6%—2.4%核定。利用同一水利工程供水发电的梯级电站,第一级用水价格按上述原则核定,第二级及以下各级用水价格应逐级递减”。 (四)删除第二十六条。 五、《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第四条的“征用”修改为“征收、征用”;第五十一条的“其他国家建设需要”修改为“国家其他建设需要”;删除第五十五条的“没收其非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六、《贵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删除第十六条。 七、《贵州省学校体育工作规定》第六条第二款“《体育教学大纲》”修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七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改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八、《贵州省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办法》删除第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 九、《贵州省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办法》删除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 十、《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高考地理专练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专练喀斯特地貌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 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 (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