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观察摘要: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观察。
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对其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中40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对其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观察记录两组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并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案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其手术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更会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其手术治疗信心[1]。
故现代化护理模式应当立足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医疗护理方案[2],这样才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3]。
目前,手术室舒适护理虽已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验证,故本文将对手术室舒适护理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4]。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挑出已就诊的80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的具体情况:其中,对照组中有40例病患,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和2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6.56±21.41岁,麻醉方式和例数:硬膜外麻醉12例,神经阻滞麻醉15例,局部麻醉13例。
观察组中有40例病患,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和20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6.53±21.39岁,麻醉方式和例数:硬膜外麻醉13例,神经阻滞麻醉14例,局部麻醉13例。
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7-10-18T11:23:36.7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作者:胡玉双[导读]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病患的心理与生理不适,有助于其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
单位名称: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第三人民医院邮编325107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其效果评价进行讨论。
方法:选取2016年某医院手术病患300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实行新型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分别记录两组病患的临床体征、舒适度、满意度数据,对比分析。
结果: 干预组病患的舒适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扰组病患的临床生命体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病患的心理与生理不适,有助于其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手术室,效果评价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随机抽取某院2016年全年中的3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
对照组150例病患,男80例,女70例,平均年龄(45.5±5)岁。
普外手术病患57例,妇科手术病患42例,骨科手术病患30例,急诊手术病患21例。
干预组病患150例,男77例,女73例,平均年龄(43.5±4.1)岁。
其中,普外手术病患60例,妇科手术病患51例,骨科手术病患23例,急诊手术病患16例。
两组病患的基本情况,疾病类型及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扰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完整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舒适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1.2.1.术前干预在手术前查看患者资料,了解其病情。
探访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其病情、手术流程、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医患间沟通障碍。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张鹏云发表时间:2019-04-25T10:01:25.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作者:张鹏云[导读] 舒适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了患者的耐受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也强化了 “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理念。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黑龙江伊春153100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方法将29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6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150 例增加全面系统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心理改善状况及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紧张度缓解、血压、心率变化,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舒适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了患者的耐受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也强化了 “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理念。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应用方式;效果评价所谓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指通过采取或强化一定护理措施使患者缩短和降低不愉快程度,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状态,这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
手术最易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和心理反应,任何不愉快和消极反应都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手术室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意义重大,但如何正确、恰当地实施舒适护理,需要手术室护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现将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96例。
男148例,女148例;年龄 14~76岁,平均(37.8±11.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67例、胸外科手术36例、脑外科手术31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34例、妇科手术81例、眼科手术13例、口腔科手术9例、耳鼻喉科手术6例。
在麻醉方式上,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92例,神经阻滞麻醉53例,椎管麻醉104例,局部浸润麻醉47例。
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2016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健康状态,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 舒适护理; 手术室; 应用效果 手术创伤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刺激源,其会对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在以人为本、人性化关怀的新型医疗服务理念的背景下,在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确保手术过程心理、生理、环境等均能达到舒适程度,是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1],为此本文将舒适护理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7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102例,女55例,年龄25~64岁,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男45例,女26例,平均年龄(39.7±2.8)岁;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60例;手术时间39~154 min,平均(75.2±5.1)min;手术切口长度6~15 cm,平均(11.6±2.1)cm;手术切口分类:Ⅰ类切口40例,Ⅱ类切口28例,Ⅲ类切口3例;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15例,肝胆手术20例,胃肠部手术22例,妇科手术8例,其他手术6例。观察组86例,男5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1.2±2.4)岁;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70例;手术时间48~136 min,平均(78.4±5.9)min;手术切口长度8~16 cm,平均(12.4±1.9)cm;手术切口分类:Ⅰ类切口50例,Ⅱ类切口30例,Ⅲ类切口6例;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18例,肝胆手术24例,胃肠部手术25例,妇科手术11例,其他手术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心理舒适护理,术前介绍手术治疗知识、注意事项、准备事项及风险因素等,消除患者对治疗过程陌生导致的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期间多给予患 者鼓励和支持,多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2-3]。环境舒适护理,手术治疗创伤是严重的应激反应刺激源,加上患者对病情和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忧,手术治疗患者对病房温湿度、噪音、光线等更加敏感,保持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能使患者放松心情,护理过程中确保动作轻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可指导患者听音乐、看书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让患者处在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中[4-5]。疼痛舒适护理,术后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而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和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早期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轻度疼痛可采用转移注意力方式,严重疼痛则应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6]。体位舒适护理,术中、术后体位摆放对患者舒适度有重要影响,通常手术体位摆放偏重于考虑是否有利于手术操作,而对患者是否舒适则重视不够,因此体位护理要兼顾两者之间达到平衡,使体位在满足手术操作的基础上,更加符合人体功能结构的舒适要求,使患者术中、术后均能感觉到身体舒适[7-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后2、6、12、24及72 h进行VAS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9]。术后1 d采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价,该量表分别从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共计9个维度进行评价,各维度又包括不同数量的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大于2分可视为阳性项目,阳性项目数越多或是量表各维度评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态越差[10]。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情掌握、病房管理等七项内容,每项内容均采用10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环境、护理态度、操作技能及护患关系,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类,通过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护理整体质量的影响[11]。手术室护理期间常见的风险事件包括仪器操作不当、无菌物品管理缺陷、物品清点缺陷、无菌操作缺陷、留送标本管理不当、物品准备不足等,通过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评价舒适护理模式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1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及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SCL-90量表各維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护理质量问卷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观察组发生无菌操作缺陷1例,物品准备不足1例,仪器操作不当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3/86),对照组发生仪器操作不当3例,物品准备不足4例,无菌操作缺陷2例,留送样本遗失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美国学者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了舒适护理概念,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能处于舒适状态[13],通过临床学者进一步细化、定义,近年来舒适护理则被认为是整体、高效、个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其能保障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均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降低疾病治疗带来的痛苦,促进患者接受治疗后早期康复[14]。由此可见,舒适护理不单纯是为了保证患者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而且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为其可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可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术后康复的影响,这也是舒适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15]。舒适护理模式在实际临床运用中仍存在较多障碍,既有医护人员素质、家庭成员的原因,也有医疗机构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护理人员不足、待遇不高等均会影响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其次,家庭成员对舒适护理认识不足,日常护理过程中配合度不高也阻碍了舒适护理模式的顺利开展[16]。本文将舒适护理应用于临床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改善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而且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该护理模式是一种高质、安全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袆.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52-154.
[2]于洋.舒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4):199-200.
[3]薛瑞,王毅辉.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255-256.
[4]黄淑勤.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 37(8):1073-1074. [5]冯缘.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85-88.
[6]魏丛丛.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标准卫生管理,2016,7(15):260-261.
[7]孙丽梅.手术室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4):244-245.
[8]杨晓慧.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2):1875-1876.
[9]张志丽.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6,40(1):43-45.
[10]衣娜.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39-240.
[11]部凤英.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方式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262-263.
[12]宋玉芹.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4):151-153.
[13]姜卫民.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5):968-969.
[14]洪思友,黄桂华,陈小雪.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1689-1690.
[15]王红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8):622-624.
[16]張田红,蒋莉,彭昌孝,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8):1249-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