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2019年《803刑法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322.31 KB
- 文档页数: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2011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C.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正确答案:D解析:A项是对刑法典的修改,是现行刑法典的组成部分。
B项是立法解释。
C项是附属刑法。
D项是单行刑法,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既可以由作为实行,也可以由不作为实行的是( )(2018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5题,2018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5题)A.洗钱罪B.遗弃罪C.玩忽职守罪D.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正确答案:C解析: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的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C项正确;洗钱罪是作为犯罪,A项错误;BD项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本题选C。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15周岁)拐骗一名男孩,准备将其出卖,后因小孩哭闹不止,甲对其进行殴打,造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 )(2013年基础课非法学单选第4题) A.绑架罪B.拐卖儿童罪C.故意伤害罪D.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C解析: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或者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拐卖儿童行为不属于此八类行为,因此甲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但由于甲殴打致小孩造成重伤,符合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要件,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知识模块:刑法学4.甲误将苏打当毒药投入赵某的水杯中,赵某饮用后安然无恙。
2019复旦大学刑法学考研722法学概论与842刑法学考研真题试卷复旦大学法学院初创于1929年(法律系),在八十余年的辉煌历史中,法学家群星璀璨,王宠惠、张志让、梅汝璈、杨兆龙等著名法学家都曾在复旦执教,形成了复旦法学特有的精神特征。
后虽几经改组与调整,但依然薪火相传。
1981年恢复法律学专业,1983年重建法律系。
2000年11月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正式组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
新法学院成立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已设国际法、民商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设除军事法学外的其他九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建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0年起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研究生培养;我院法学一级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获批设立“复合型”和“涉外型”等两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两个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842刑法学考研真题试卷(2012年)》2012年复旦大学842刑法学考研真题试卷《复旦大学722法学概论考研真题试卷(1996-2015年)》2015年复旦大学722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722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复旦大学722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复旦大学722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复旦大学722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9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2006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2005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4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3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2002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2001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0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1999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1998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1997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1996年复旦大学法学概论考研真题本资料由鸿知复旦考研网发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0(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分钟)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82.50)1.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对甲的行为( )(2013年一专一第5题)(分数:4.60)A.应以教唆定罪处罚B.应认定为爆炸的犯意表示C.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应当免除处罚D.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减轻处罚2.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认定为主犯的是( )(2012年一法专一第9题)(分数:4.60)A.教唆犯B.实行犯C.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3.对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011年一法专一第6题)(分数:4.60)A.实行犯的行为B.教唆犯的行为C.组织犯的行为D.主犯的行为4.甲明知乙有意图杀人,仍为其提供毒药,第二天,甲后悔,向乙索回毒药,遭乙拒绝,乙于当晚杀人得逞。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2016年一法专一第9题)(分数:4.6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下列选项中,与盗窃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是( )(2019年一专一第5题)(分数:4.60)A.侵占罪B.贪污罪C.诈骗罪D.抢夺罪6.甲秘密窃取他人持有的枪支,该行为同时符合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构成。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这种情形属于( )(2015年一专一第20题、2015年一法专一第10题)(分数:4.60)A.牵连犯B.法条竞合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7.甲盗割高压电线,既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又构成盗窃罪。
这种犯罪形态属于( )。
(2014年一专一第10题)(分数:4.60)B.继续犯C.连续犯D.吸收犯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2019一专一第14题,2019年一法专一第4题)(分数:4.60)A.诈骗罪B.遗弃罪C.非法拘禁罪D.非法持有毒品9.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绑架罪属于( )(2013年一专一第7题)(分数:4.60)A.继续犯B.结合犯C.状态犯D.连续犯10.下列情形中,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是( )(2012年一专一第14题)(分数:4.60)A.聚众斗殴致他人死亡B.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C.强制猥亵妇女致使其因羞愤自杀身亡的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人致其死亡11.下列关于牵连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1年一专一第8题)(分数:4.60)A.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的都是牵连犯B.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C.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择一重罪处罚D.牵连犯的成立不仅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牵连意图,还要求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竞合关系12.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结合犯的典型情形是( )(2011年一法专一第5题)(分数:4.60)A.甲罪+.乙罪:丙罪B.甲罪+乙罪=甲罪C.甲罪+乙罪=乙罪D.甲罪+甲罪=甲罪13.下列选项中,应以一罪定罪处罚的是( )(2016年一专一第16题)(分数:4.60)A.运送他人偷越国境,并杀害检查人员的B.生产伪劣产品,并以威胁方法抗拒查处C.收买被拐卖妇女,并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D.走私毒品,并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14.债权人王某伙同他人将债务人甲关在办公室长达十几个小时并持续辱骂,甲求救未果后持水果刀将王某刺成重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2019年一专一第15,2019年一法专一第5题)(分数:4.60)A.防卫过当B.假想防卫C.偶然防卫15.甲下夜班回家,目睹一男将一女强行拉进小巷,女子大叫:“放开我!”甲以为男子欲行不轨,遂冲上去,用砖头将男子打成轻伤。
河南大学803, 2019年考研专业课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依法治国
2. 和平发展道路
3.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4. 九二共识
5. 一带一路
二、简述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2.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4. 如何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
三、论述
1. 谈谈你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谈谈你如何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变化、依据和意义
,,。
《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价格法》第46条规定: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价格法》属于行政法,但由于第46条涉及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事法规,因此,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
()2.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事项,仅仅根据该事项与刑法中相关规定的相似性来定罪量刑的解释方法。
这种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
但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3.李某于1995年至1997年之间,盗窃机动车共58辆,价值1000万元,1997年9月28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李某于1997年10月4日提起上诉,则本案根据刑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定适用旧刑法的规定。
()4.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丙的行为不是犯罪。
()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6.甲雇请乙看守山林,长期没有给乙发工资,乙不断催讨。
甲产生杀乙之念。
夏天某日暴风雨时,甲令乙上山看护林木,期待乙遭雷电死亡。
乙果真遭雷击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7.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时的行为,因欠缺有意性,因此不是危害行为。
()8.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用枪指着银行收银员,银行收银员将巨款交出的行为是符合紧急避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9.刘某因为对社会很不满,伺机报复社会,一天晚上来到一居民楼放火,被保安发现,没有成功。
本案中没有危害结果,行为人不构成放火罪。
()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只有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1.犯罪一旦形成预备状态,就不可能发展到未遂状态;一旦形成未遂状态,也不可能发展为既遂状态;犯罪已经既遂,就不可能逆转到未遂抑或预备状态。
2020年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业务科目二试题(A卷)
报考专业代码及名称: 030106诉讼法学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805诉讼法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分值如下,共36分。
将题中所涉概念分别予以阐释)
1、专属管辖与选择管辖(8分)
2、诉讼代表人与诉讼代理人(8分)
3、补强证据规则(10分)
4、逮捕(10分)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简要阐释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2、简要阐释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主要认证规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分值如下,共57分)
1、论述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审前准备程序。
(27分)
2、试从程序正义的角度,阐述一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30分)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案例材料:被告人张明,系某省A市瑞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年A市检察院收到群众举报信,举报该公司偷税漏税高达100万元的事实。
检察院经调查确认举报属实,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遂经检察长批准对该公司进行立案侦查。
不久,张明被该检察院批准逮捕。
张明聘请的律师向检察院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检察院要求其缴纳5万元保证金和提供两名保证人方可取保。
随后,张明被取保候审。
后经侦查发现,该公司自2006年到2010年间共偷税漏税80万元,检察院冻结了该公司账户,并从该公司账户划拨80万元作为税款上缴国库。
该案于2011年9月1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经法庭审理,该公司行为构成偷税罪,
—1 —。
2019年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真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我国司法机关展开“猎户行动”,追捕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此举是为了实现刑法的A.规制机能B.保障机能C.保护机能D.补偿机能2.甲国公民乘坐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殴打中国籍乘客刘某致其重伤,甲国公民对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A.属地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人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3.下列选项中,构成纯正不作为犯罪的是A.甲将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锁在家中,外出数天致母亲饿死B.乙(纳税人)作假账,少缴纳税款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的20%C.丙(司机)驾驶时,离开公交车驾驶岗位与乘客斗殴,造成交通事故D.丁(医生)在飞机上目睹乘客心脏病突发未予施救,该乘客不治身亡4. 甲基于杀人故意实施的下列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是A.甲劝乙乘坐长途汽车去山区旅行,乙旅行时因汽车坠崖死亡B.甲在家中“作法”诅咒与其有矛盾的乙,后乙突发疾病死亡C.甲殴打乙致其轻伤,乙在去医院途中被高楼上坠落的花盆砸中死亡D.甲持木棍对乙穷追不舍,乙迫不得已跳入冰冷的河中因痉挛而溺水死亡5.甲想用水果刀伤害张三,却失手将张三旁的李四捅伤。
这种情形在我国刑法中属于A.因果关系错误B. 打击错误C. 行为性质错误D. 意外事件6.甲约乙去偷笔记本电脑,乙不敢去偷,但答应负责找销路。
甲得手后将盗得的10台电脑交给乙,乙找到经营电子产品的丙,丙觉得电脑的来路不明,就以10000元的价格收购了价值45000元的电脑。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甲、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B.甲、乙、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C.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乙、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共同犯罪7.下列关于罚金的表述、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是A.对未成年判处的罚金,不得由其监护人垫付B.是否判处罚金,不应考虑犯罪人的经济条件C.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判处罚金的数额D.对累犯理应并处罚金8.甲下夜班回家,目睹一男将一女强行拉进小巷,女子大叫:“放开我!”甲以为男子欲行不轨,遂冲上去,用砖头将男子打成轻伤。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 )(2015年一专一第14题)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私放在押人员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正确答案:B解析: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题目中只有B选项属于结果犯,放火罪属于危险犯,私放在押人员罪与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属于行为犯,故答案为B。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成立犯罪既遂的是( )(2014年一法专一第5题)A.甲违章驾驶运土车,不慎撞上一辆面包车,造成面包车上2人死亡B.乙购买货值金额30万元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销售3万余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C.丙在茶楼准备将国家秘密提供给境外人员时,被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当场抓获D.丁趁为他人搬运行李之机,将他人背包(内有价值3万元的相机)放在一隐蔽地点,当丁回头取包时,背包已不见踪影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构成要件说.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即可构成本罪的既遂:选项A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既遂。
选项B,法律规定销售金额5万元才构成犯罪既遂:选项C是犯罪未遂:选项D,行为人在将他人的背包放到隐蔽地点时,犯罪即已既遂。
行为人后来没能找到背包,不影响前面的犯罪既遂。
故,只有选项D是犯罪既遂。
知识模块:刑法学3.某日深夜,甲从乙身后突然用仿真手枪顶住其头部,大喊一声:“交出钱来!”乙慌忙将钱包交给了甲。
这时,甲、乙都发现彼此是熟人,甲随即将钱包还给乙,并道歉说:“对不起,没认出你来!”甲的行为( )(2013年一法专一第5题)A.不构成犯罪B.构成抢劫罪中止C.构成抢劫罪未遂D.构成抢劫罪既遂正确答案:D解析:抢劫罪系结果犯,本题中甲已经完成了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全部行为,劫得了财物,已经构成抢劫罪的既遂,事后返还财物的行为不影响抢劫罪既遂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