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下)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 格式:pptx
- 大小:31.54 MB
- 文档页数:34
第十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打木桩的重锤自由下落时,关于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B.动能增大,势能不变C.动能增大,势能减小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2、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A.燕子比鸽子飞得快B.燕子比鸽子飞得慢C.燕子与鸽子飞得一样快D.无法比较3、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A.它的动能一定不变B.它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变C.它的弹性势能一定不变D.无法确定4、关于弹性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泥的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B.弹簧的弹性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C.弹簧越长,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D.对于给定的弹簧来说,它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5、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6、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B.被举得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C.质量相等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D.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7、下列情况中,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A.海面上航行的轮船B.空中飞行的子弹C.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D.拉长的橡皮筋8、我国成功研制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故很难拦截,导弹发射后,若敌舰侥幸将其拦截击中,但导弹的残骸仍能以极高的速度横扫敌舰,给其以重创,高速飞行的导弹残骸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因为它们具有:()A、较大的动能;B、较大的势能;C、较大的质量;D、较大的外形。
9、“跳远”是一项体育运动。
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这样做:()A、增大了跳远运动员的惯性;B、减小了跳远运动员的惯性;C、增大了跳远运动员的动能;D、减小了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第3节动能和势能1.把上紧发条的玩具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玩具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跑动,此过程中玩具车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A.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减小C.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增大D.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2.据报道,一辆横穿铁路的拖拉机,因故障而停在铁道上,此时远处驶来一列火车,尽管司机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缓慢驶进的列车还是将拖拉机撞飞了,这是因为火车的( A )A.动能很大B.速度很大C.势能很大D.功率很大3.[2013·南宁] 小明到“地王大厦”喜看南宁新变化,当他乘坐直达电梯从一层匀速上升至顶层的过程中,他的 ( C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解析】小明从一层到顶层,小明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断变大,重力势能不断变大,故选C。
4.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11-3-5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图11-3-5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D.在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5.男孩脚踩滑板车从高处加速滑下,在下滑的过程中 ( A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少B.动能增加,势能增加C.动能减少,势能增加D.动能减少,势能减少6.如图11-3-6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
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
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C )图11-3-6A.从a到b,小球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B.从b到c,小球的势能增大,动能增大C.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7.在跳远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总是先助跑使自己身体的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才起跳,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运动员助跑的目的是 ( B )A.增大惯性B.增大动能C.增大冲力D.减小惯性8.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这是风力使小树发生了__弹性形变__;狂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落叶的__运动状态__发生了改变;狂风具有__动__能,被吹弯了腰的小树具有__弹性势__能。
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
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
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
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
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策略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能、势能的学习,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影响因素的应用二、目标◆导学1、什么是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
2、什么是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被举高度。
3、什么是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有材料和形变程度。
三、合作◆研讨(一)导入:展示一则新闻:最美司机吴斌报道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小的铁片竟然能够把司机吴斌砸伤至死?(二)引出新课:出示课题:§15.4 动能和势能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1、知道什么动能和势能;2、通过实验明确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3、会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
(三)复习引入:演示:1、电吹风能把小车推走;2流水能把小车推走;3、下落的石头能把鸡蛋打破;4、橡皮筋被拉长能把小球弹出去。
(四)新课传授:----------明确概念从两个现象中得出: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表示物体具有能量。
1、流动的水和风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2、石头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3、橡皮筋由于被拉长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五)展示交流分析下列物体具有哪些形式的能?1、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在空中静止不动的气球;3、拉长的橡皮筋;4、空中航行的飞机。
(六)合作探究:1、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进行实验] 师:给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生:挑选器材,设计方案,交流、完善方案※本次实验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根据现象归纳出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②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