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920.00 KB
- 文档页数:17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习目标]1.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治理措施。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并掌握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探究材料】楼兰是中国西汉时代西域36国之一。
据《史记》记载,楼兰建国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当年的楼兰,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
然而,公元四世纪左右,它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千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1.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3.导致土壤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探究材料】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如右图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规律总结】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蚀、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的破坏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与其海陆位置和地形密切相关。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ⅲ湘教版2——以洞庭湖区为例状元笔记湿地有水,但有水的地点不一定是湿地,例如海和洋就不是湿地。
判定湿地要看水的深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
洪涝、半洪涝地区尽管蒸发量大,降水少,但仍有湿地分布,因为依照湿地的定义,洪涝、半洪涝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差不多上湿地。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其重要价值要紧表达在坚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行观光五个方面。
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盲目开发湿地的理由,我们对湿地的开发不只注重经济效益,假如盲目开发,使湿地失去了生态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要丧失,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
湿地爱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爱护功能。
湿地的爱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整理本节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湿地的概念、特点和类型、二是湿地的作用;三是湿地的利用;四是湿地的爱护。
综合探究1.在我国的都市化进展过程中,都市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严峻制约着都市的可连续进展。
如何爱护和复原都市湿地?探究:(1)查阅资料,了解都市湿地的类型。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分类,都市湿地从其成因看,能够粗略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中,天然湿地是指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则包括了人工建筑的运河、排水渠、水库、人工湖、鱼虾养殖塘、水塘、稻田和污水处理场等。
(2)调查分析造成都市湿地减少的缘故。
随着都市化的进展,都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究其全然缘故,是由于都市水土资源的紧张造成的。
一方面,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都市生态用水被不断挤占,湿地由于缺乏水源而不断丧失。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房地产的大幅度开发,大量的河道、湖泊和坑洼地被填埋,也使湿地面积减少。
据统计,上海市的淡水河流、湖泊河面率,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11.10%,近期降低到8.40%,减少了2.7个百分点,即20年来都市水面积减少了约1/4。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2、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3、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湿地的概念的?2、请将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红树林等这些湿地进行分类。
3、以上湿地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4、读我国湿地分布图(图2—7),说一说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5、湿地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阅读教材,填写下表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湿地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其____________价值远远高于其__________价值。
【合作探究】探究点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阅读P44:“萎缩的洞庭湖”思考:“枯水几条线,洪水一大片”主备人:备课组长:使用日期:2014、6 11、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分析。
2、洞庭湖为什么萎缩了?3、洞庭湖区人民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4、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
我国当前耕地短缺,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
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5、洞庭湖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6、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如何开发和治理洞庭湖?〖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1.6%,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其中沼泽湿地约11.97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东北若尔盖地区以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区。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湿地的定义及分布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3、湿地的分布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课堂演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5、洞庭湖:湖南的名片洞庭湖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更是我们三湘大地的母亲湖,湖畔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同时又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和资源生态湖。
二、“地球之肾”(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淡水湖泊东方湿地——洞庭湖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资源的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分析洞庭湖由“第一”沦为“第二”的原因,并由此探究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高中地理《必修III》黔西南崇文中学杨程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
2.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难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活动方案:【导入新课】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那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状况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讨论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活动一:看课本思考: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2、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活动二: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思考后写出结论。
二、湿地的价值——“地球之肾”活动3:阅读教材42~43页,分析湿地的价值有哪些?湿地有些什么美称?活动4:请同学们读43页“活动”材料,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基因库的理解?(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承转】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