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最新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8.12 MB
- 文档页数:104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大纲(TANG调整后顺序——先各论,再总论)1.概论(2019新增)(1)病因(2)临床特点(3)治疗原则2.粘连性肩关节囊炎(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3.肱骨外上髁炎(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4.狭窄性腱鞘炎5.股骨头坏死(1)病因(2)临床表现(3)影像学检查(4)诊断(5)治疗6.颈椎病(1)分型(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7.腰椎间盘突出症(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第一节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周炎、五十肩、冻结肩)一、临床特点中老年,女多于男,左多于右,亦可两侧先后发病。
1.症状:肩部某一处疼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
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
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
2.体格检查:压痛。
肩关节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以外展、外旋和内旋、后伸最重。
3.辅助检查:(1)MRI: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关节囊增厚,肩部滑囊可有渗出。
(2)X线平片:肩部结构正常,可有骨质疏松。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发病年龄、疼痛特点、查体。
(二)鉴别诊断(教材过细,建议从略)1.肩袖损伤2.肩峰撞击综合征3.肩关节不稳4.神经根型颈椎病5.其他核心临床鉴别点辅助检查1.肩袖损伤①60岁以上,肩颈痛,肩关节无力;②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③疼痛弧;④落臂征B超、MRI有特征性表现2.肩峰撞击综合征①肩外侧痛(夜间痛);②外展、上举障碍X线:肩峰、肱骨大结节硬化、骨赘形成3.肩关节不稳①外伤史(骨折脱位);②肩周痛、无力X线——肱骨头或关节盂部分缺失;关节镜——骨或关节结构损伤征4.神经根型颈椎病①有神经根刺激症状;②肩关节被动活动大致正常且常无痛;颈椎斜位X线片显示相应椎间孔狭窄;肌电图——提示神经根损伤5.其他①永久起搏器后肩周痛;②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③锁骨远端骨折,锁骨沟钢板使用后;④肩部炎症、肿瘤三、治疗有自限性,病程6~24个月,部分不能恢复到正常功能。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20201210人体对长期反复持续的姿势或职业动作在局部产生的应力导致以组织肥大增生为代偿,超过代偿能力即形成轻微损伤,累积、迁延而形成慢性损伤原因局部畸形(增加局部应力)姿势不当(应力集中)退行性变(降低对应力的适应能力)分类软组织慢性损伤骨慢性损伤软骨慢性损伤周围神经卡压伤临床特点局部长期慢性病痛,无明显外伤史有特定的压痛点和肿块局部无明显炎症近期有疼痛部位相关的过度活动史职业、工种史病理特点损伤部的无菌性炎症、血管增生毛细血管动脉化及硬化,胶原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治疗原则对因、对症、激素、镇痛、手术概论软组织慢性损伤腰肌劳损滑囊炎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又称腰部肌肉筋膜炎: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的筋膜、韧带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常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腰背痛有固定的压痛点/牵涉痛或感应痛/有单侧或双侧的髂棘肌痉挛征,患有腰肌收缩,骨盆倾斜治疗适当卧床休息,定时改变姿势,必要时腰围,腰背肌训练腰部进行物理治疗,蜡疗、电疗,按摩、推拿压痛点可行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封闭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以缓解肌疼痛及抗炎滑囊是人体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部位的一种缓冲结构。
位于关节周围,骨骼隆突与肌腱、肌肉或皮肤之间。
平时囊内仅有少量液体,有利于肌腱等组织滑动分型根据发病时间:急性与慢性滑囊炎(后者多见)常与职业有关;根据病因及性质:创伤性、化脓性、结核性、类风湿性、痛风性、化学性滑囊炎临床表现无诱因关节部或骨突出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包块,缓慢长大伴压痛;常伴有关节的功能障碍,肩峰下滑囊炎,肩部疼痛,活动障碍;肿块表浅者可触及:边界清楚、有波动感、皮肤无炎症表现;晚期:关节部位肌萎缩治疗避免继续摩擦和压迫,关节适当制动并辅以物理治疗;穿刺抽出囊内积液,然后注入醋酸泼尼松或康宁克通A 注射液,加压包扎,多可治愈;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考虑做滑囊切除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分类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发生腱鞘炎最多的部位症状检查桡骨茎突局限性疼痛/拇指活动受限/反射痛桡骨茎突有明显压痛有可扪及痛性结节,Finkelstein 实验+(握拳尺偏实验)治疗1.保守:症状轻者伤手制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重者(封闭)2.手术:非手术无效,行桡骨茎突狭窄腱切除鞘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