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件 第10章
- 格式:ppt
- 大小:502.50 KB
- 文档页数:31
第10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通货膨胀?为什么不能将它与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划等号?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划等号。
不可否认,货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不仅是商品价格总额,还有货币流通速度。
即在商品总量和货币量相适应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会使流通中货币过多。
所以,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简单等同。
(3)不能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划等号。
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决不能引伸为,凡是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因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价格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能都归咎于通货膨胀。
同时,在一些采取物价管制政策的国家,过多的货币供应并非都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4)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划等号。
财政赤字如果通过多发行货币来弥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是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并非都是靠货币发行,还可以采取压缩银行信贷、举借外债、挖掘库存、发行国家债券等。
2.试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类型:(1)按发生原因划分①需求拉动型。
即指单纯从需求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根源的一种理论假说。
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是由于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货物,从而使包括物资与劳务在内的总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总供给,因而引起物价上涨。
②成本推进型。
即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变化的一种理论假说。
具体是指由于商品成本上升,即材料、工资保持一定利润水平,从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
③结构型。
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虽然经济的总需求并不过多,其发展过程是最初由于某些经济部门的压力使物价和工资水平上升,随后又使那些需求跟不上的部门的物价和工资额也趋于上升的水平,于是便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第十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作用功能:1.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金融中介,将闲置资金聚少成多、续短为长,将资金由盈余单位转移到具有投资价值与机会的资金短缺单位。
2.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对不同账户的存款进行转移,代替客户对商品和劳务进行支付。
这提高了资金周转、配置的效率,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
3. 信用创造在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各种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存放于客户在商业银行开具的账户中,这些贷款在非现金结算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存款,循环往复,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出成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扩大了信贷规模。
4.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经营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处理这些数据信息,为客户提供各种综合性的服务。
5. 调节经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功能是政府可以调控的,银行便成为经济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重要的政策传导工具(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资产业务1. 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客户提存、日常开支)、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同业存款(代理业务、清算收付)、在途资金(未托收达权限)。
2. 贷款资产3. 证券投资目的:获取收益、降低风险、补充流动性二、负债业务1. 存款负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2. 借入负债: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借、回购协议、转贴现转抵押、发行金融债券融资3. 结算中负债三、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利用或者较少的占用自有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以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各种费用。
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包括:1. 结算类中间业务利用一定的结算工具(本票、汇票、支票、信用卡等),以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支付,通过收付双发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将资金有付款方划转到收款方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