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3.34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谢静【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指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一、文化的概念“文化”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
文化的经典定义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则认为:“文化显然是完整的全体(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与消费货物,各种社群的宪章,人们的思想与工艺,信仰与习惯等。
”这两位学者分别代表了狭义文化观和广义文化观。
文化包括许多层次和方面,如信仰、习惯、艺术、法律、道德、人情风俗、历史事件等等,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具有广泛性、历史性和多维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从语言的特征和文化的范畴与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将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小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在中外的交流和沟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在不了解外国文化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它,这很容易导致误解,破坏正常的交流。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但由于小学生们还在学习英语,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相对薄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注重传播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展开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文化意识 【正文】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生们在学习英语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却不太清晰和明显,可以说成绩很不理想。其实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外,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是过于强调成绩而不是技能,强调语言而不是文化,强调语法而不是交流,对学生们的教育目标和成绩有很大影响,学生们往往考试成绩高,但交流能力差。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如何在继续改革教育的同时,综合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交流。因此,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们进行正确和适当的交流。"文化意识 "是语言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使用语言的保证。其次,教师要正确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树立学生们的文化意识是非常很重要。所有人类的知识和社会经验都保存在语言中;所有人类的行为和习俗都保存在语言中,也就是说,语言是不同文化层面的记录。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和惯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对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同时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内容和特征的来源。如果我们把语言比作一座建筑,文化就是它的建筑风格。两者有部分联系,所有的语言都是依靠这社会和文化而存在的,如果脱离了社会和文化,它将不再赋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而语言的功能也将受到约束,不能在具有导向作用去辐射到他人的身上。对于语言和和社会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对于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手段。不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很难了解其文化;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很难学习其语言。因此,沟通是一个语言问题,而成功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社会文化的正确掌握和使用。
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正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英语文化意识包括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习俗、礼仪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英语环境,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重要性、现状分析、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意义和方法。
二、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英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
三、现状分析当前,许多小学在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化意识的渗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对英语文化的深入讲解;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教师自身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法1.教学内容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英语文化元素,如介绍西方节日、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英语文化。
2.教学方式创新化:采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自我提升:教师自身应加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新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自我提升以及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实践 【摘要】 In the context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t is crucia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inking qual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nurturing critical thinking, enhancing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nd engaging in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s. Through these practices, students are able to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foster creativity. Ultimately, integrating cultural elements into English teaching not only enriches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but also equips them with vital skills for their future success in a globalized world.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文化活动,实践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摘要】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在小学英语起步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具备文化意识,就是想要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障学生们可以留有深刻的印象,英语教师需要提前预备课堂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们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利用大数据来为学生们提供与众不同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正文】从小开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认知,并让他们能够对不同民族文化能持有平等对待的心理,以下就是具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形成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材对培养学生具备文化意识的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英语教师就需要灵活运用好英语教材,可以就着其中的课文内容进行细致展开,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巩固学生们的记忆,让学生们对待不同民族文化都能保持正确良好的心理。
例如:在进行学习四年级上册unite 5“Dinner's ready”课文时、教师可带着孩子们先学习新单词“beef、soup、vegetables”等等,带着他们听录音和朗读,并给出他们一些图片方便记忆,等待这些都完毕后可进行课文内容学习,在进行了解文章内容之前,就是可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能用英语说出最近家里的晚餐有什么吗?老师可以先为你们举个例子,像我昨天吃了“beef”等等,大家可以尝试用自己学过的单词说出来。
”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积累的词汇,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单词水平,等到大家都说完后进行课文内容细学。
细学包括录音听力学习、朗读学习、课文大意学习,这三块需要教师一步步进行,带领学生们去探索英文世界。
进行到位后,可按照书本上的排版步步学习,从“Let's talk”到“Let's spell”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大脑的记忆,从理解上升到灵活运用,听说读写逐渐精通,为后来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探究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应努力促进学生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对文化意识有效渗透的意义做出了详细探究,并提出了有效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有效培养的方法英语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指出:“语言的学习需要基于语言本土文化,若我们对文化背景知识无充分的了解,便无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语言技能。
”然而,现阶段国内的许多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仅将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视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皮尔曾提出:“文化延绵不熄的核心在于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而文化传播的载体是语言。
”丹麦语言学家Jsesperson 也曾说过:“若想语言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首先应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作出充分的了解。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2.英语教材改革呼唤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材的改革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将知识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背景文化的有效渗透。
3.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对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文化有机融合为一体,就能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生活交际中因不了解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会。
故而,针对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师应最大程度地结合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进行教学。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1.在中外文化对比中感知文化差异英语词汇常隐含着一定的文化背景。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交际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小学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是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必要的: 1、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2、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得体地综合运用英语交际。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入手: 1、讲解与对比结合法 讲解法就是充分利用、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内容作出详细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对比法是跨文化文化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各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 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讲解法与对比法相结合,在讲解的基础上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本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例如教材中出现“How old are you?”时,可以先教授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当学生熟练掌握时,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朗读以下两个对话: 对话(一) 小女孩:“老奶奶,您今年高寿啊?” 老奶奶(笑呵呵地说):“我今年七十又六!” 对话(二) A little girl: How old are you?” An old lady: It’s a secret!” 通过以上两个对话的对比并结合讲解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一般不宜直接问别人的年龄(特别是女士),小孩除外。并且借此进一步渗透下列英语文化意识:不要随意打听别人的隐私(婚姻,收入,家庭,宗教信仰等),尽量不要提出“Where do you work?”、“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married?”之类的问题。 2、教材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文化意识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中包括词汇、对话、阅读等,其中不少都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使学生对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在四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于是,他们就懂得了:fork、left hand、knife、right hand。5A教材中出现了“the fast fl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机会实践,就会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 3、融入法 融入法是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介绍异同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在教学Numbers时,可以介绍中国的幸运数字是“8”。中国人喜欢“8” 是广东人把“88”念成“发发”的谐音,因而备受喜爱。还可以告诉学生诸如 “13”在西方国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大。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可见13这个数字对于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恐惧数字。 借助教材,融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趣味性,避免交际失误,成功地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 4、对西方节日的了解 学生除了对圣诞节有所了解外,对其他的西方节日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西方比较有趣的同时比较盛大的节日如Halloween——万圣节: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它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点然Jack-o-lantern(南瓜灯),孩子们戴着各种面具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或动物,叫喊着:“Trick or treat!”挨家挨户索要糖果。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面具及南瓜灯,分别扮演所要糖果和恶作剧的小孩,愿意给孩子糖果和不给糖果的邻居。通过表演,让学生从中感受西方文化的氛围,真实地了解西方的万圣节。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与掌握,增强他们自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时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不仅要鼓励学生融入、体验异国文化,而且要肯定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全盘地接受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要使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既不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这样,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体会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更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而且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一、寓教于乐,启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学生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接触和了解英语文化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比如英国的茶文化、美国的感恩节文化等。
而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英语歌曲、英语故事等,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
在学习英语歌曲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英语儿歌,比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等,让学生了解英国的传统儿歌文化,同时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在学习英语故事时,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英国特色的故事,比如《彼得兔的故事》、《阿拉丁神灯》等,让学生感受到英国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起对英语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给学生展现更加生动、直观的英语文化,从而拓展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面。
可以在英语课上通过PPT展示英国的传统节日、美国的校园生活等内容,让学生在视觉上近距离地接触英语文化,使其对英语文化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英语文化的视频资源,比如英国皇室的相关视频、美国街头访谈等,通过这些真实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增进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的文化意识得以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三、组织英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组织一些有关英语文化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小学英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在其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里面,就提到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
这让我们广大的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因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所以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意识之后,对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更是对其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一种了解。
英语在全国大部分地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普及,随着社会的高质量地快速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时期是学生各项知识以及能力发展的阶段,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及时培养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来保证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整合,而且要逐步使学生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一.营造文化氛围小学生处在好奇心的阶段,求知欲强烈,并且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
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一些手段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从视觉入手,加强接触。
在布置教室文化墙和黑板报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英语名言,日常公益用语或者张贴一些有趣的英语手抄报。
例如,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而手抄报可以介绍节日的小知识,外国的著名景点介绍,英语趣闻,小笑话或者谜语等,来增强内容的趣味性。
还可以是根据教材编写的有趣练习,比如填字游戏,单词接龙等。
不仅体现了英语文化氛围,而且还会吸引学生们的关注,从而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之后,他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英语学习也就更加积极。
1.从听力入手,大量输入。
克拉申的外语学习理论指出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课内和课外进行英语文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基于此,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适时适宜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以此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CrossCulture)意识的同时,使其能正确适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教学呢?一、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式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
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设情境,培养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创设典型教学情境,正是进行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
情境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小学生心灵世界的培养基地,为发展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从而获得对异国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如在参加聚会与外国朋友进行文化差异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可设置如下的情境Youarenowinaparty,youarehavinganewforeignfriend.Youarechatting,talkingaboutthediferenculturebetweenthetwocountries.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中英饮食文化的对比,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强化他们的语言文化认识,也能避免“中文思维交际”。
1 / 3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
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
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
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基于此,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适时适宜
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以此来增进学生对英语
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
合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
(CrossCulture)意识的同时,使其能正确适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那么在小学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教学呢?
一、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
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
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
1.对比差异,激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
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
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
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让学生领会英汉文化的差
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打招呼用语,中西方的
差别相当大。中国人通常用“去哪儿”、“忙吗?”、“吃了吗?”等等表示友好的问
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
而在英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甚至于文化冲
突。英国人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Hi”、“Goodmorning”、“How are you?”等
等。再如课文中单词“dog”的教学,教师可联系“a lucky dog”这一谚语,向学生介
绍“dog”在中西方国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在英语国家它不单是宠物,更被视
为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员。“dog”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褒
义词,因此英语中还有“atopdog”(重要人物)等说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通过这
2 / 3
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景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学以
致用,有效地提高其在真实场景下语言运用和交际的能力。
2.创设情境,培养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
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典型教学情境,正是进行激励、唤
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情境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小学生心灵世界
的培养基地,为发展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语言实
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从而获得对异国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如在参加聚会
与外国朋友进行文化差异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可设置如下的情境You are now in
a party,you are havinga new foreign friend.You are chatting,talking about
thediferen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中英饮食文
化的对比,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强化他们的语言文化认识,也能避免“中文思维
交际”。
二、以课外活动作为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课外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课内更富有吸引力。课外氛围若是充
满了英语气息,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
时空,创设利有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地学
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1.通过学习园地渗透“文化意识”教学。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
趣盎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室内设置“英语学习园地”,进行英
语文化宣传。“英语学习园地”应尽量做到“新、奇、趣”,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
习空间,同时保持学生的兴趣。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
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语诗歌和儿歌。教师也可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编
写一些国外小孩经常玩的游戏,也可以设置展览台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
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
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
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
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
3 / 3
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
语感。
2.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文化意识”教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
伸,是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如
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听报告讲座、参加英语文化知识比赛、开展英语角
活动、参加课本剧排练等。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与一
些说英语的外国朋友接触,或者把外国朋友请进校园,让学生亲自感受地道的
英语,亲自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的
多彩多姿,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积
极性,逐步提高跨文化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
3.通过主题活动巩固“文化意识”教学。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
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新年晚
会、圣诞晚会、生日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适时
地进行饮食文化、风俗礼仪等文化知识的复习巩固。如在新年联欢会上,让学
生齐唱“Happynewyear”并辅之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己做的贺年
卡,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某个学生扮演西方儿童人见人爱
的圣诞老人,让学生齐唱圣诞歌曲,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愿再
互赠礼品,感受亲情和友情;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郊外野炊,指导
学生制作南瓜饼等西方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感知。同时也
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总之,“文化意识”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课
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
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
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
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熟悉和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
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合语
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