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还原作用在铀成矿中的贡献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7
天然金属铀的首次发现郭建【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1页(P128-128)【作者】郭建【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铀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种地质体中,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通常以+3、+4、+5、+6价态的化合物状态存在,其中+4和+6价铀化合物稳定。
四价态铀通常以晶质铀矿(或沥青铀矿)(UO2)形成于岩浆、热液、沉积和变质作用产物中,而六价态通常以铀酰离子化合物溶于水体中或在沉积、蒸发和氧化的条件下形成硫酸盐、碳酸盐、钒酸盐、磷酸盐等各盐类次生铀矿物。
因此,铀在自然条件下被普遍认为是以U4+和U6+价态的形式存在。
金属铀在地表或富含氧的环境中极易发生氧化,形成氧化物,由于铀的这一特性,用常规的化学价态分析方法很难发现零价态金属铀,pH和温度条件的变化都会造成铀元素价态的改变。
因此,自铀元素发现200多年以来,科学界也形成了自然界中没有金属铀的惯常认识。
铀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迁移形式和富集机理,是铀矿地质工作者一直以来深耕的领域,不可回避地反复讨论铀元素价态这一关键问题。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李子颖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铀成矿理论及深部探测研究,在对热液铀矿成矿机理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点铀成矿作用的理论认识,认为铀是在岩浆-热流体演化过程中的晚期流体中富集,铀的来源具有深源性,成矿流体具有还原性,铀是在成矿流体进入近地表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沉淀富集成矿的。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该团队对热液成矿流体中是否以低价铀的形式进行迁移富集成矿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研究。
李子颖带领的研究团队以我国南方诸广地区和贵东地区典型热液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将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应用于天然铀矿物元素价态的研究,原位分析了天然沥青铀矿中元素组成、价态及含量,并开展了与人工制造的金属铀和不同种类的铀矿物的对比分析工作。
该团队通过细致谱学分析和反复重现性测试,在自然界沥青铀矿中除四价铀、六价铀之外,首次发现了零价态金属铀的存在,并确定了不同价态的比例关系,不同矿石样品中铀元素价态比例是有变化的。
砂岩型铀矿,简单来说,就是形成在砂岩中的一种铀矿床。
成矿作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原本在地表附近分散的铀,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作用,由地下水携带汇聚然后沉淀,逐渐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而砂岩通常具有较大的渗透率,是自然界中地下水迁移的主要通道,所以这类铀矿床也就常常形成在砂岩之中,称之为砂岩型铀矿。
矿体形态通常呈板状或卷状,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等等。
砂岩型铀矿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铀矿资源总储量的46%以上都以砂岩型铀矿的形式存在,是当前各国铀矿勘查和开发的首选目标。
这种类型的铀矿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不过主要集中分布在两大著名的成矿带:北美成矿带和中亚成矿带。
北美成矿带北起加砂岩型铀矿文图/叶 荣 王振凯 鲁 美——铀矿家族的宠儿第一作者简介 叶荣,教授,主要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砂岩型铀矿产地分布图(改绘自田松林,2015)1415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内的阿萨巴斯卡盆地,南至美国怀俄明盆地,南北跨度达1 490千米,东西宽度398千米,产出众多砂岩型铀矿,已成为北美重要的铀矿战略资源。
中亚成矿带横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及我国北部等地区,构成近东西向展布的成矿带,俄罗斯近75%的铀矿资源出自于此。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铀矿的勘查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发现的资源量占到了目前全国铀资源的41%。
特别是在北方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二连浩特盆地、松辽盆地等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使其一跃成为我国储量最多的铀矿类型。
同时在北方这些地区仍有大面积的铀异常亟待查证,铀矿资源潜力巨大。
成矿的温床:砂岩型铀矿的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砂岩型铀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对成矿环境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
构造环境方面,根据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汇聚形成矿床的铀主要来自于区域上存在的富含铀元素的岩体,这类岩体往往伴随一系列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形成;第二,矿床所处的环境——砂岩层的形成,要求构造环境平静稳定,以沉积作用为主,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砂体,同时在砂岩层的上下通常还要求形成透水性差的泥岩,利于矿体的保存,地层垂向剖面上就出现了“泥岩—砂岩—泥岩”的特征;最后,在有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和合适的成矿环境后,接下来就是成矿作用的发生。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分析朱卫平1,吴仁贵2,章永梅31.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2.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E-mail:zwpagrs@摘要: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赋矿层位形成时的构造背景相对稳定,形成后则处于长期隆起剥蚀的次造山背景,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有利的“三层结构”,具备了铀成矿有利的区域背景条件。
赋矿砂体形成于温暖潮湿古气候条件,砂体中存在丰富的还原介质,并且具有良好的泛连通性、成层性和渗透性。
下伏延安组湖相泥岩和上覆直罗组上段曲流河洪泛沉积的组合构成有利于铀成矿的沉积地层结构。
另外,蚀源区丰富的铀源,普遍发育的氧化作用,均为铀成矿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辫状砂体;直罗组;东胜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铀不仅是战略资源,也是核能源,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铀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找到一种经济上可行的铀资源势在必行,而砂岩型铀矿满足了当前市场经济要求。
东胜矿床是目前探明的一个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之一,且以层间氧化型铀矿为主。
通过研究认识到东胜矿床的成矿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了解东胜矿床。
文中从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构造演化、盆地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地层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球化学障、气候转变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该区铀成矿的有利条件。
1. 区域地质概况1.1区域地层特征东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北部,盆地盖层产状平缓,整体上由北东向南西缓倾斜,岩层倾角一般为1º~3º。
地层地表出露不全,盆地基底前古生界均为隐伏,盖层仅出露中生界中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以及少量的上三叠统延长组,其余均为新生界地层(图1)。
东胜铀矿赋矿层位主要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辫状河沉积砂体相关,部分与低弯度曲流河沉积砂体有关。
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
砂岩型铀矿是指铀矿床主要分布在沉积砂岩中的一种成矿类型,其成
因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对于矿床的勘探
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原始岩石中含有足够量的
铀元素;二是存在可以提供还原条件的还原物质来还原U6+为U4+,并将铀元素从岩浆或岩浆流体中移动到砂岩之间;三是砂岩介质中存
在合适的钝化剂来稳定U4+,否则就会被氧化变成可溶性的U6+,流失到深部或表层。
砂岩型铀矿的成因主要有4种,即浸染作用、晕染作用、胶结作用和
脱附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浸染作用,即铀元素以水溶液的形式流动
到砂岩中,沿砂岩孔隙和裂缝逐渐深入,放射性矿物在砂岩中形成伴
随矿物。
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成矿流体、砂石孔隙度与连通性、赋矿岩石性质等。
常常与裂隙带、构造带、岩
石的孔隙、粘结作用等有关。
总之,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地质过程,需要多因
素共同作用,由于地质作用的多样性,每种铀矿床的成因过程各不相同,对于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需要深入探究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为矿床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光催化还原铀的原理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有一些超级神奇的科学现象,就像魔法一样呢?今天我就想和你聊聊光催化还原铀这个超酷的事儿。
你知道铀吗?那可是一种相当厉害的元素啊。
它在核能领域可是个大明星呢。
不过呢,铀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说在环境中的铀污染之类的。
这时候啊,光催化还原铀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啦。
那光催化还原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咱得先从光催化剂说起。
想象一下,光催化剂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工厂,里面有好多忙碌的小工人。
这些小工人有着特殊的本领,他们能在光的照射下变得超级活跃。
就好像我们人啊,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充满了活力,想要去做各种事情呢?光催化剂在光的激发下,电子就像一群兴奋的小兔子,开始在催化剂的内部跑来跑去。
咱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好比是一个操场,光催化剂是操场的场地,电子就是在操场上玩耍的小朋友。
平常的时候,小朋友们(电子)就规规矩矩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
可是一旦光这个“哨声”响起,小朋友们(电子)就活跃起来了,开始在操场上(光催化剂)四处乱窜。
当这些活跃的电子遇到铀的时候啊,可就有大事情发生了。
铀在这个时候就像是一个等待救援的落难者。
它有一些高价态的离子,就像它身上背着很重的包袱一样。
而那些活跃的电子呢,就像一群善良的小天使,跑过去把铀身上的那些高价态包袱给卸下来。
这个过程啊,就是铀被还原的过程啦。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也对这个光催化还原铀半信半疑的。
他就问我:“你说的这个,真有那么神奇吗?就像电子真的能像小天使一样去拯救铀?”我就跟他讲啊:“你可别小瞧了这微观世界里的事情,它就跟我们生活中的互助一样真实呢。
”在这个过程中啊,光的作用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没有光这个“大功臣”,光催化剂里的电子就不会那么兴奋,也就没办法去帮助铀了。
这就好比一场演出,如果没有灯光师打好灯光,舞台上的演员(电子)就没办法完美地表演,也就没办法去救助那个落难的角色(铀)了。
地层高含铀的原因
地层高含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球化学性质:铀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元素,它在地球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但大部分是以不活跃的形式存在。
地壳中的铀含量相对较低,平均每吨地壳物质中仅含有约
2.5克铀。
尽管含量低,但铀的化学性质使其可以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被富集。
2. 地质条件:地层高含铀与特定的地质条件有关。
例如,某些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可能促使铀的富集。
此外,地下水的活动也可以影响铀的分布和富集。
3. 成矿过程:铀的富集通常发生在成矿过程中。
当岩石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时,铀可以从中分离出来并被富集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
例如,在一些沉积岩中,铀可以在粘土层或有机质层中被富集。
4. 生物作用:某些微生物可以氧化还原铀,从而改变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富集。
总的来说,地层高含铀的原因涉及到地球化学性质、地质条件、成矿过程以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不同地区的地层高含铀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具体的情况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背景进行分析。
第43卷 第2期2024年5月铀 矿 冶URANIUMMININGANDMETALLURGYVol.43 No.2May2024收稿日期:2023 10 14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基金项目“新疆准噶尔盆地铀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202206)。
第一作者简介:胡志伟(1994—),男,辽宁朝阳人,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铀成矿水文地质方面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简介:毛广振(1991—),男,山东东营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铀成矿地质方面研究工作。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胡志伟,毛广振(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已发现砂岩型铀矿点,其中新近系沙湾组铀矿化分布较广。
前人对该地区铀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但铀成矿条件尚不明确。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 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非常重要。
笔者通过古水文地质演化分析铀成矿的水动力条件,通过水化学组分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铀矿勘探和石油资料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砂体特征、沉积相特征、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和油气改造作用,揭示了沙湾组一段3个砂组的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和铀成矿有利地段。
研究表明,在扇三角洲前缘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交汇处、断裂带两侧,128团地段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铀成矿作用持续时间长,具有最有利于铀矿富集的水文地质条件;塔岔口次之,126团的铀成矿条件最弱。
各砂组中,以3砂组最好、1砂组次之,2砂组较差。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砂岩型铀矿;沙湾组;铀成矿;车排子;准噶尔盆地西部中图分类号:TD12;P61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063(2024)02 0001 12犇犗犐:10.13426/j.cnki.yky.2023.10.03 在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石油探井中发现了高自然伽马异常孔,主要层位为沙湾组一段(N1狊1),分布在春风油田和春光油田,部分高自然伽马值异常与油气分布存在一定关系[1]。
第33卷 201 7正 第4期 7月 地 质 Geology V01.33 No.4
July 2017
DOI:10.3969/J.issn.1000—0658.2017.04.001
重新认识还原作用在铀成矿中的贡献 赵凤民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铀是一种变价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六价和四价离子的化合物形式存在。一些学者特别 强调U 被还原为U 在成矿中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作为成矿作用产物的铀矿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 U ,或铀以[U0 ] 形式形成铀酰矿物。大量地质现象和室内实验资料也表明,还原作用有助于 铀成矿作用的进行,但并不都是直接通过U。 还原为U 成矿,而多是通过对热液/流体性质的改变 或其它方式促进铀的沉淀和富集。 [关键词]还原作用;铀成矿作用;u”;U。 [文章编号]1000—0658(2017)04—0193—06 [中图分类号]P611.5 [文献标志码]A
铀作为典型的变价元素,在自然界主要 以U 和U 的化合物形式存在。人们普遍 认为“U 活泼易动,U 相对稳定”,并根 据还原环境有利于铀成矿,矿石中的主要铀 矿物为U 化合物,利用黄铁矿、有机质等 还原剂与铀酰络合物水溶液的作用可合成沥 青铀矿等现象,强调还原作用在铀成矿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缅里尼科夫I,I.B.(1989)甚至指出: “还原作用是唯一满足铀成矿条件的因素,其 他因素都是辅助性的”。不同研究者论述了 [UO ] 与各种还原剂之间的氧化一还原反应 机理,编写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式,以证明 其正确性。同时,这一观点也广泛应用于解 释铀成矿作用,特别是应用于解释外生氧化 带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并据此建立了各种铀 成矿模式。但是,通过深入分析矿床地质资 料和成矿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观点不够全 面,值得商榷。为此,笔者将从铀在矿石中 的存在价态、铀沉淀富集时的初始价态和铀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反应体系等几个方面,分 析还原作用对铀成矿的贡献。
1铀在矿石中的存在价态 铀在矿石中的存在价态,是评价还原作 用在铀成矿作用中的贡献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需要指出,分析的前提是明确成矿作用中 铀的迁移价态:在以铀酰络合物形式迁移时, 矿石中U 含量的多少是反映还原剂对U 的 还原程度;相反,若如一些学者提出的:“内 生成矿作用中铀是以U 形式迁移”,则矿石 中U 含量的多少,反映了氧化剂对其氧化 的程度。 按主要类型铀矿床的划分,矿石中铀离 子的价态表现如下: 1)内生铀矿床:矿石中铀矿物主要有晶
[收稿日期]2017—01—19 [作者简介]赵凤民(1937一),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有色金属黄金学院。 E—mail:zfml937@sohu.corn 铀矿地质 第33卷 质铀矿(沥青铀矿)、铀石和钛铀矿等,其理 想化学式中的铀离子都为四价,人们通常称 其为“四价铀矿物”。但自然界的这些矿物中 都含有不同数量的U 。世界各地的晶质铀 矿(沥青铀矿)样品中U0 含量一般为 2O ~51 ;铀石中也都同时含有UO:和 UO。,其Uo 含量往往比UO。还多;钛铀矿 中的UO。和UO 含量关系也是如此¨】],当然 不排除其中部分U¨后期氧化为U”。 关于U 在这些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和共 沉淀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只是随着U 含量 的增加,其性质有所变化。例如:晶质铀矿 (沥青铀矿)随着U 含量增多,结晶程度变 差,晶胞参数变小,反射率和硬度降低等。 还需要指出,在个别强碱交代热液型铀矿床 (如俄罗斯外贝尔地区的白桦铀矿床等)中还 出现以硅钙铀矿为主的矿石。 2)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矿石中以 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见少量钛铀矿等) 形式存在的铀量仅占总含量的一部分,大部分 铀以其他形式存在。特罗斯强斯基F.(1988) 对中央克兹尔库姆地区乌奇杜库克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床的矿体不同部位进行铀的价态分 析表明:在矿体卷头部分,矿石中U 占绝对 优势,含量最高达87 ,U”仅有13 ,而且 以易溶形式的铀化合物为主(占比例最高达 100%);往矿体尾部方向U 含量逐渐减少, 在尾部降至25 ,而U 增加到75 ,易溶形 式的铀减少到23 (图1) ]。另外,在个别层 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如乌兹别克斯坦的苏 格拉雷铀矿床)中,氧化带内还产有以硅钙铀 矿为主的矿体(图2)[6 。 3)黑色页岩断裂(碎裂)带内渗入型铀 矿床:该类型铀矿床在华南地区广泛发育, 是地下水对富铀碳硅泥岩层改造的产物,与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相似。钱 法荣等(1982)对老卧龙铀矿床的研究表明, 其工业矿体多集中在弱氧化带或氧化一还原过 渡带内,铀矿物主要为次生铀酰矿物和铀黑, 即铀主要呈U。 形式(表1) j。
图1囹2日3日4日5田6 图l 中央克兹勒库姆乌奇库杜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 铀矿床矿体内铀的溶解性与价态组成分带示意图 (据特罗斯强斯基 .1988) Fig.1 Schematic zonation of uranium solubility and valence in the orebody of Uqkuduk interlayer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Central Kezrkum 1一层间水流动方向;2一氧化带;3一易溶铀的总量; 4一在2 硫酸溶液作用下进入溶液的铀量;5一在2 氧 化钠溶液作用下进入溶液的铀量;6一在水作用下进入 溶液的铀量。
-●・ 冀 .‘-。.’●。‘‘1I _’ ’●‘ ..: ・■. .t:一~- -.~ _0 _■■h’ l’- .‘.二
窖一
・ ‘●.。. 。‘t・ ’、
=
固l图2团3田4囚5圈6圃7 口8 圈0 1l l2田13囤14 图2乌兹别克斯坦苏格拉雷铀矿床U号 矿体剖面示意图 (据吉斯里亚科夫M.,舍特金B.H.,2000) Fig.2 Geological section of ore bodyⅡof Sukelalei uranium deposit in Uzbekistan 1一砂岩;2一钙质砂岩;3一黏土;4一原生灰色岩石; 5一红色蚀变岩石;6一黄色、褐色蚀变岩石;7 铀矿 石;8一沥青铀矿一硫化物富矿石;9一沥青铀矿一赤铁 矿一硫化物富矿石;lO一硅钙铀矿矿石;11一硒矿化; 12钼矿化;l3一钻孔;14一铀矿体编号。 第4期 赵凤民:重新认识还原作用在铀成矿中的贡献 ・195・ 表1 老卧龙铀矿床216地段层状氧化带垂直分带 Table 1 Vertical zonation of oxidation in Sector 216 of Laowolong uranium deposit 水文地球化学指标 氧化带 发育 岩石 矿物 矿化 矿化度/ 铀含量/ 分带 部位 特征 组合 pH 水质类型 状况
(g・L ) (g・L_1)
强 岩石全部氧化 褐铁矿、水铝英石、 氧 潜水面之上地 为黄褐色, 多水高岭石、次生石 5± 0.O6 HC03一SO4 少量残留
化 下水饱气带 钙、镁流失, 英、少量硅钙铀矿、 矿体 带 质轻多孔 钙铀云母 氧 化 钙铀云母、多水钙铀 带 弱 杂斑色,钙、 云母、铜铀云母、铝 工业铀矿多 氧 侵蚀基准面附 镁大量流失
, 铀云母、少量铀黑、 HC03一S04 最高可达 4~5 O.24 赋存在该 化 近,地下水交 但含碳岩石还 褐铁矿
、软锰矿、水 或S04 n×10—3 替带 带中
带 未完全褪色 铝英石、次生石英、 重晶石、多水高岭石
侵蚀基准面之 岩石呈灰白色 胶状黄铁矿、高岭 HCO3一SO4 n×(10—3 氧化一 下,相应于地 或浅灰色,沿 石、次生石英、重晶 6~7 O.17 只有贫矿化 还原带 下水缓慢交 石
,铀以吸附状态 或HCO3 ~10—6) 替带 裂隙有褐铁矿 为主
未发生氧化 还原带 >7 HCO3 作用
注:据钱法秉等,1982。 4)表生蒸发岩型铀矿床:该类矿床是含 铀地表水在干旱的径流环境中,通过蒸发作 用而形成,矿石中的铀完全为铀酰矿物。最 典型的代表为澳大利亚伊利里钙结岩型铀矿 床,其主要的铀矿物为钒钾铀矿。 以上地质现象都表明,铀矿床的矿石中大 多存在不同含量的U叶,有的甚至以U 为主。 这就是说,在铀以U。。。迁移时,其最终形成的 铀矿石中部分、甚至全部铀并不是因为还原作 用而发生沉淀和富集,而是由其他因素造成沉 淀和富集。至于铀以U 形式迁移时,其氧化一 还原作用比较复杂,本文不进行讨论。 2铀沉淀富集时的初始价态 一般情况下,铀矿石都形成于数百万年、 甚至上亿年以前,这就需要分析在成矿作用 过程中或成矿以后漫长的地质过程中,铀的 价态是否发生过变化?不能简单地以实验室 测出的数据去代表成矿作用初始产物的状况。 笔者与沈才卿(1984)开展过以碳酸铀 酰络合物、碳酸钠、黄铁矿和水的成矿实验。 实验在“冷风自紧式”高压釜内进行,温度 条件为150~450℃。结果表明:在中低温和 实验时间较短的条件下,形成的铀产物为结 晶极差的黑色絮状物(图3a、b);随温度升 高和时间增长,其结晶程度逐渐增高,最终 变成为结晶良好的球状集合体(图3c、d)。 对相应产物进行X衍射分析表明:黑色絮状 物只具有几条弱X衍射线,晶胞参数难以确 定;而呈球状集合体产物具有典型的晶质铀 矿结构特征,而且随着球粒清晰度变好,其 晶胞参数变大(依次为5.398A、5.419A和 5.460A)。众所周知,铀氧化物的结晶程度反 映了其中的U 和U。 含量,即随着结晶程度 增高,U 含量增高。这就是说,黑色絮状产 物中铀是以U 为主,而具有良好球状体 (a一5.460A)的产物中铀以U 为主[2 ]。这 也表明,对长时间的实验来讲,初始产物的 形态和其中铀的价态与最终产物有极大的差 别。同时,与铀产物共生的铁矿物也在不断 变化,黄铁矿由早期被氧化为赤铁矿,到后 来变为磁铁矿、甚至为方铁矿(表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