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72.21 KB
- 文档页数:4
微生物法脱除烟气SO2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1. SO2污染及其控制方法SO2是大气污染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主要来自燃烧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燃料燃烧主要系指煤炭和石油的燃烧。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SO2中,约88%来自煤的燃烧和石油燃烧与精炼。
至1995年中国的SO2排放量已高达2370万t,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因此,控制燃煤SO2的排放是我国控制SO2污染的关键一环。
一般将SO2污染控制技术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固硫和烟气脱硫三大类。
燃烧前脱硫是在煤炭燃烧前就脱去煤中硫分,避免燃烧中硫的形态改变,减少烟气中硫的含量,减轻对尾部烟道的腐蚀,降低运行和维护费用。
燃烧中固硫是指在燃料或原料中加固硫剂使硫转化成硫酸盐进入废渣中的技术。
其脱硫效率受到温度的限制,而且固硫剂的磨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燃烧后增加了锅炉的排灰量。
控制SO2排放的方法主要是烟道气脱硫或烟气脱硫,是指对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
国外主要的烟气脱硫技术有:湿法石灰石/石灰烟气脱硫技术、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吸收剂再生烟气脱硫技术、炉内喷吸收剂/增湿活化烟气脱硫工艺、海水烟气脱硫技术和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
由于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脱硫技术很少被采用。
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湿法除尘一体化技术,脱硫剂大部分为石灰,由于无配套氧化设备,脱硫产物一般为亚硫酸钙,有再次释放SO2的危险。
从经济角度分析,采用末端湿法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脱除1tSO2的成本为1000~1500元,比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成本还高。
为此,探求技术先进、费用经济的烟气脱硫技术成为烟气脱硫研究的热点,开发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脱硫技术势在必行。
2. 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2.1机制硫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构成微生物有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
微生物参与硫素循环的各个过程,并获得能量。
可以根据微生物参与硫循环这一特点,利用微生物进行烟气脱硫。
微生物烟气脱硫是利用化能自养微生物对SO2的代谢过程,将烟道气中的硫氧化物脱除。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1引言煤炭燃烧生成的SO2随烟气进入大气, 可能会形成酸雨, 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而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占一次能源的75%, 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 在今后若干年内还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可以进入工业化的技术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 与这些方法相比, 生物法脱硫去除率高、成本低、能耗少, 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生物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2烟气生物脱硫原理应用微生物脱硫的研究是伴随着利用微生物选矿的研究而开始的。
1947 年, Colmer 和Hinkle 发现并证实化能自养细菌能够促进氧化并溶解煤炭中存在的黄铁矿, 这被认为是生物湿法冶金研究的开始。
在20 世纪50 年代, Leathan 及Temple 等人就分别发现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与煤中的硫化铁的氧化有关, 并从煤矿废水中分离出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
但直到20 世纪70 年代, 随着酸雨和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微生物脱硫技术才开始得到重视。
微生物脱硫技术可以用在很多方面, 近年来, 在微生物煤炭脱硫、微生物除臭、微生物降解挥发性有机气体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而将微生物用于烟气脱硫(BFGD) 是一项较新的技术, 目前文献报道极少。
但随着人们对脱硫微生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生物脱硫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烟气脱硫。
2.1吸收SO2的工作原理烟气中的SO2通过水膜除尘器或吸收塔溶解于水并转化为亚硫酸盐、硫酸盐;在厌氧环境及有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RB1将亚硫酸盐、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然后再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从而将硫从系统中去除。
可以将烟气生物脱硫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SO2的吸收过程和含硫吸收液的生物脱硫过程。
利用微小水滴的巨大表面积完成对烟气的吸收,从而使SO2从气相转入液相,并且主要以亚硫酸根、硫酸根的形式存在吸收效果与吸收液的比表面积、pH、碱度、温度等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吸收液的比表面积。
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及发展前景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及发展前景:电力环保关键词:SO2生物法烟气脱硫摘要: 生物法'>生物法烟气脱硫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无污染等优点, 成为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的热点。
介绍国内外生物法'>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作机理、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认为寻找可用于燃煤烟气脱硫的微生物菌种、了解其代谢途径、提高脱硫效率是生物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的关键, 指出今后研究应集中在高效功能菌的选育、脱硫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和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上, 并加快该技术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 烟气脱硫; SO2'>SO2 污染; 生物法0 引言煤炭燃烧生成的SO2'>SO2 随烟气进入大气, 可能会形成酸雨, 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而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占一次能源的75%, 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 在今后若干年内还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可以进入工业化的技术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 与这些方法相比, 生物法脱硫去除率高、成本低、能耗少, 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生物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 传统的烟气脱硫技术若烟气中SO2 体积分数达到3%以上, 便可采用一般接触法制硫酸的流程进行反应, 既可以控制SO2 对大气的污染, 又可回收硫磺。
本文主要介绍烟气中SO2 体积分数在3%以下的控制和回收技术, 即所谓烟气脱硫( FGD) 。
世界各国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研究脱硫技术, 至今脱硫技术已达200 多种。
根据脱硫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 可分为燃烧前脱硫( 如洗煤技术、固硫技术等) 、燃烧中脱硫( 如炉内喷钙技术) 和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 其中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最有效和应用最广的一项脱硫技术。
烟气脱硫就是应用化学、物理或者生物的方法将烟气中的SO2 予以固定和脱除。
烟气脱硫技术多种多样, 根据脱硫过程是否有水参与及脱硫产物的干湿状态可以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烟气脱硫。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王兰(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摘要生物脱硫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机理,以及研究发展情况,同时指出这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煤;微生物;无机硫;有机硫中图分类号X1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10-03052-02随着能源日趋紧张,以前看来不具有开采价值的高硫煤也会投入使用,因此脱硫工作日益重要。
目前,已经投入工业化应用的脱硫方法,均存在投资高,或者脱硫效率不高及附属产物的处理问题。
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以硫为能量来源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菌,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能量,利用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脱硫效果,且反应条件温和。
生物脱硫有燃前脱除煤中硫和燃后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两种方法,笔者着重介绍煤的燃前脱硫。
1煤的微生物脱硫1.1 煤中微生物的脱除作用煤的生物脱硫是在常压、低于100℃的温和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脱硫,煤的生物脱硫效果取决于微生物对其生长环境中的硫或含硫化合物的代谢能力。
目前,已经发现对煤中硫有脱除作用的微生物约有十几种(表1),可以从土壤、温泉、油田和煤矿等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
表1脱硫作用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微生物种类细胞形状营养类型生长温度∥℃pH值硫杆菌属杆严格和兼性自养2~40 1.2~5.0硫螺菌属弯曲严格自养2~40 1.0~5.0假单胞菌属杆异养287.0~8.5大肠杆菌杆异养30~407.0红球菌属球异养307.0芽孢杆菌属杆异养287.0~8.5硫化叶菌属不规则球兼性自养40~90 1.0~5.8排硫球菌属球兼性自养50~80 1.0~4.0甲烷赶菌属杆兼性自养50~80 1.0~4.01.2黄铁矿的脱除机理煤中无机硫大多以黄铁矿的形态存在,微生物脱硫剂与黄铁矿接触后,首先发生吸附,随之发生氧化,是一个自发过程。
在发生吸附和氧化过程中,细菌是能动的生命体,细菌不断地获取能量,进而生长、繁殖,在代谢的过程中,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 ci dit hiobacill us ferrooxi-dans A f),原名氧化亚铁硫杆菌(Thi obacillus ferrooxi dan s T f),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机化能自养菌,以亚铁、硫作为能量来源,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并吸收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合成菌体细胞。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生物工程 105611017 任改梅摘要: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研究关键词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时至今日,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个能源时期——柴草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可以说人类社会利用能源的类型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水平。
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两大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不得不关注煤炭的应用。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煤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趋显著;酸雨现象就是最为引起人们关注的其中之一。
而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煤燃烧所释放出的SO2。
因此,美日、欧共体等发达国家对使用煤的硫含量有了严格的限制,对于不符合含硫标准的煤必须经过洗煤场的处理等而达标方可使用;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实施跨行业行动的“洁净煤技术工程(Clean Coal technology, 简称CCT)”,而其中煤炭脱硫被列为该项工程的主要研究项目。
目前,煤炭的脱硫技术按燃烧过程可以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固硫和燃烧后烟道气脱硫三个方面。
从经济角度考虑,燃前脱硫成本最低,是煤炭脱硫研究的主要环节。
煤炭燃前脱硫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法是采用磁选、重选、浮选等对煤进行处理;化学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氧化剂氧化达到脱硫的目的;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能选择性地氧化煤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达到脱硫的目的。
比较而言,物理法只能脱去其中的部分无机硫而不能脱去煤中的有机硫;化学法能耗大、成本高;生物法不但能脱出结构复杂、粒度很细的无机硫,同时也能脱去部分有机硫,具有安全、环保、低耗和高效等优点,也是使其成为目前科研工作者研究该项技术主要部分的关键因素。
1煤炭脱硫技术背景知识介绍1.1煤中硫的赋存形态煤炭脱硫与硫在煤炭中的赋存状态有密切关系,硫在煤炭中存在形式较复杂,主要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有时还包括微量的呈单体状态的元素硫。
有机硫以硫醇类(R-SH)、硫醚类(R-S-R’)、硫蒽类(R-S—S-R’)、硫醌类等结构的官能团存在于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还有少量的硫酸盐中的硫,无机含硫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硫酸盐以钙、铁、镁和钡的硫酸盐类形式出现。
第37卷第2期 2007年4月工业微生物Industrial Microbiology Vol.37No.2 Apr.2007作者简介:马艳(1980~),女,硕士研究生,E -mail :happymy @ 。
3通讯联系人,022-********或***********-8503。
石油微生物脱硫的研究进展马 艳, 刘 成3, 邹少兰, 洪解放, 张敏华(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天津300072)摘 要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对油品含硫量标准规定日趋严格,生物脱硫技术已成为石油脱硫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生物脱硫分子生物学和嗜热脱硫细菌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物脱硫; 4S 途径; 嗜热脱硫细菌; 分子生物学1 前言 随着全球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中的硫元素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形式,而以有机硫(硫醇、硫醚、噻吩及其衍生物)为主,石油中通常含0.05%~5%(wt %)的有机硫。
石油燃烧产生的SO x 向大气排放后不但污染大气,而且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和土壤都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另外石油中存在的硫对工厂中的输送管线、泵和炼油设备也具有腐蚀作用[1,2]。
基于以上问题,各国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其含硫量规定也日趋严格。
这迫使政府和石油开采者加大了对石油脱硫技术开发的投入,脱硫技术也就成了近年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加氢脱硫法(Hydro 2desulfurization ,简称HDS )是目前大多数炼油厂常用的方法。
HDS 操作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对能量需求高,同时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此方法对无机硫和简单的有机硫化物来说是有效的,但对有机硫,特别是含苯环的有机硫化物如苯并噻吩(benzothiophene ,简称B T )和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 ,简称DB T )及其衍生物的脱除效率较差[3]。
火力发电厂微生物脱硫技术探讨摘要:微生物脱硫作为一个新兴的无污染技术迅速崛起,微生物可以将煤炭中的有机硫脱除,在煤炭进行燃烧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含硫的分子。
之所以微生物脱硫法可以有效地脱硫,是因为所选微生物不仅可以快速地适应废气,还能降解或转化污染物。
相较于化学和物理除硫法,微生物法的优势是工艺简单、耗能少、管理维护方便,可去除的有害成分也比较多。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微生物;脱硫技术项目名称:火力发电厂微生物脱硫技术探讨(已结题)项目来源: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编号:K202131(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基金资助)《Nature》杂志在2016年小组报告中做出了关于环境代价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生物死亡率是世界上最多的,因此,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刻不容缓。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它有刺鼻的味道,能让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燃煤和石油等含硫矿物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SO2[1]。
刘玉香表示,SO2浓度在0.8 mg/m3时,人体会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78-105毫克/立方米时,会有窒息的感觉。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周勇和Yao等人认为,采用常规脱硫技术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中的溶解性盐在进入大气后会发生脱水沉淀,从而造成雾霾的发生[3]。
因此,广泛使用的脱硫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二氧化硫,但是它的耗能很大,而且会造成其他的二次污染。
1火电厂烟气脱硫现状目前火力发电厂脱硫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干湿结合。
湿法脱硫剂的主要成分是岩石、碱碳和氧化镁。
其气体吸收能力高,脱硫反应速度快,用途广泛。
然而,无毒废物处理技术往往会造成系统腐蚀高、维护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对去污系统的保护要求太多,以防止系统生锈。
在干法中,将溶剂加入SO2溶剂中,并在反应结束时进行脱硫[4]。
近年来,WSA-SNOX系统作为一种脱硝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喷雾气体首先进入SCR反应器,NOx在反应器的作用下被氨还原成N2,然后喷雾气体进入反应器,SO2在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SO3。
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通过对微生物烟气脱硫方法的介绍,综述了微生物烟气脱硫原理、工艺和技术.叙述了烟气吸收和吸收尾液的处理工艺所利用的脱硫微生物种类,并阐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硫酸盐还原菌、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无色硫细菌和脱氮硫杆菌的代谢途径、作用效果和关键影响因素,并且指出其优缺点.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在微生物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今后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廖嘉玲苏士军丁桑岚LIAO Jia-ling SU Shi-jun DING Sang-la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65 刊名:四川环境 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25(1) 分类号:X701.3 关键词: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生物烟气脱硫。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的学科。
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而微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体,在环境净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一、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即微生物降解与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或无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包括生物脱硫、生物除臭、生物除铁等。
而微生物修复则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吸附、解离、化学转化等方式来修复和恢复环境的能力。
例如,利用微生物修复油污染土壤、水体等。
二、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对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生物的数量、多样性和功能进行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
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高效、环保的微生物降解和修复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工业与农业发展的需要。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制、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改良,已经成为当前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此外,利用微生物固氮、细菌降解重金属等技术也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基于微生物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将会不断涌现,丰富和拓宽微生物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土壤修复、水污染控制等方面,新型微生物菌剂和生态环境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多学科交叉研究将会成为微生物生态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对废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二氧化硫(SO2)这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企业中,如火力发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等,必须使用先进的脱硫技术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一、脱硫技术的分类目前常用的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湿式脱硫技术、干式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
湿式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石膏法(FGD)和海水脱硫法(海膜法)。
石膏法是目前最常见的脱硫技术,它利用石膏和二氧化硫在氧化剂作用下生成硫酸钙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脱硫作用。
海水脱硫法则是利用海水中的钙离子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钙脱除SO2。
干式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碱液喷淋法和床层反应法。
碱液喷淋法利用碱性液体喷洒到锅炉中的废气中,可中和气态SO2,同时,如果选择较好的喷淋剂,也可使其他氧化态氮化物、颗粒物或有机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地去除。
床层反应法则是利用干燥的反应床材料吸收废气中的SO2。
生物脱硫技术是将硫氧化细菌通过悬浮液或固定化生物膜的方式加入到废气中形成的微生物膜中,使微生物膜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与被脱硫气体进行化学反应,以达到脱除废气中的SO2。
二、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当前的研究中,湿式脱硫技术依然是最为常用的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炼油、冶金等工业领域。
其中又以石膏法为主,石膏法技术在液-固(气)反应过程中能够反应生成大量的CaSO3和CaSO4,每年生产的石膏约300亿吨,而这些石膏也成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方向,可以制成墙板、粘土板以及涂料等产品。
此外,在研究方面,生物脱硫技术逐渐得到了关注和实践。
生物脱硫技术适用于低浓度的气态 SO2 排放源。
在这种技术中,由产生硫氧化细菌的微生物组成的菌群可以通过“自净作用”的自我更新能力实现长期且稳定地脱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近年来,前景广阔的脱硫微生物学从研究领域转向实践领域,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不仅脱硫效率高、投资少,并且还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逐渐得到研究人员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前言脱硫技术是化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备受关注,因为微生物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脱除硫化氢,而且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品,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同时也更加环保。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二、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将硫化氢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
这个过程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硫化氢转化为元素硫或者硫酸,第二步是将元素硫或者硫酸转化为硫酸盐。
当硫酸盐被排出到环境中时,就不会再继续分解,从而达到了脱除硫化氢的目的。
三、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的筛选和优化为了实现高效的脱硫,需要找到最适合的微生物株。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一些硫杆菌、嗜硫细菌等是非常适合进行脱硫反应的。
但是这些微生物的菌株也有很多不同的变体,需要通过基因改造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来提高它们的脱硫活性。
2. 微生物的共存作用虽然某些单一微生物株有很好的脱硫效果,但有些时候这些微生物不易培养或者在自然环境中不存在。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讨通过不同菌株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实现脱硫的有效实现。
这种方法需要精心的设计脱硫反应器,以确保各种微生物能够良好地协同工作。
3. 微生物的适应性脱硫技术是一个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进行的过程。
这意味着如果环境中的硫化氢浓度、温度、pH等因素发生了变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以确保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实现高效的脱硫。
四、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的应用目前,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1. 石油工业硫化氢是石油储备中常见的有毒气体。
利用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可以降低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排放量,从而保护环境和减少工人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