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74
绪论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以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为目的,通过对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等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的分子基础,探讨生命的奥秘。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疾病的预测与风险评价,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科学。
目前,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并且与诸多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与渗透,它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及蛋白质与蛋白质、核酸与核酸、核酸与蛋白质、核酸与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基因与基因组。
③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
④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包括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等。
⑤细胞通讯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⑥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等。
⑦基因与疾病。
⑧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分子生物学的重大发现构成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Watson 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为揭开人类生命现象的本质,探究疾病现象,实现个性化医学奠定了基础。
1944年,Oswald T. Avery等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1954年,Crick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实验证实了DNA半保留复制模型。
1967年,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连接酶。
1969年,Pardue和John等用放射性标记DNA或28S RNA发明了原位杂交技术(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