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93
新四史是哪四史一、简介新史一般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二、含义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密切关联又各有侧重。
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四史”学习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规定动作要整齐划一,以体现严肃性、标准性和仪式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就是“四史”的主线。
蕴藏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学习“四史”首先要统筹推进,以党史为重点,要以准确的史实为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史观为统领,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历史、辩证地认知历史事实,就不会对“四史”有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和理解。
学习“四史”,做好新时代的践行者,可以坚定信仰、明确方向。
三、发展历史四史,又名新四史。
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四、历史传承“四史”之间密切关联。
在时间上是叠加的。
所谓“史”,最直观的就是时间段。
改革开放史从1978年起,是40多年;新中国史从1949年起,是70多年;党史从1921年起,是1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从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起,至今有500多年。
“四史”并不是时间上互不交叉的四段历史,而是大时段与小时段、前后包容的关系。
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长,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党史次之,包括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包含改革开放史。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
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
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
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井冈山。
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中共威远县地方党史资料汇编1920年-1949年第一辑目录目录序言………………………………………………倪念亲编者的话中共威远县地下党组织概况(1927年—1949年)马克思主义在威远的传播(1920年—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2月)从“五四”运动到第—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 月)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威远县党史大事年表(1920年—1949年)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威远县地下组织沿革示意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2月)革命斗争记事控告董竞存打击恶势力惩处豪绅范志澄警告知事魏宗晋张涤痴抗捐斗团阀组织群众示威赶走团练局长巧妙捣毁县指委营救张涤痴出狱打行罢市惩罚奸商双青铺打差人威远县的抗日救亡运动1948年春威远“农暴”的准备活动附:回忆解放战争时期威远县地下党的一些活动情况张家壁解放战争时期镇西区地下党活动情况民主革命时期威远青年的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时期的威远妇女运动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威远县县农民协会抗租宣言》《威远共产党告士兵大众书》威远地下党发动群众的歌谣《庄稼佬之歌》、《工农兵之歌》、《苏维埃之歌》、《儿童之歌》、《士兵之歌》张涤痴等二十四人控告县议会议长董竞存的状词张涤痴等第二次反控团阀状词(节录)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陆军第三师步兵第八旅司令部训令知事魏宗晋召开绅士会议记录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司令部训令《国民公报》摘录革命烈士传许党为民万事轻——罗世文传略郭久麟播革命火种的人——张涤痴传略附回忆录:难忘与涤痴在一起的日子刘素琴口述党史办整理回忆姐夫——张涤痴烈士刘金如口述党史办整理忆我的大舅爷——张涤痴烈士蒋岑轩供稿党史办整理壮志未酬血洒清溪——傅品三传略青山埋忠骨浩气凛千秋——沈文林传略附回忆录:回忆我和沈文林同志相处的日子杨超伦沈文林同志的片断事迹袁维丹沈文林日记摘录——我的生活沈文林工作报告青春似火焰血染歌乐山——韩秉炀传略附回忆录:悼念韩秉炀烈士罗民十长歌悼烈士飞泪哭忠魂粟和培难忘的怀念——忆秉炀烈士宋西林回忆秉炀烈士王鸿任少怀救国志为民献青春——缪竞韩传略附回忆录: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蒋德心忆好友——缪竞韩烈士杨铁铮缪竞韩烈士家书四封李君儒张挹骞党史人物简介孔方兴刘执中张学成兰明忠凌朝宗林焕章陈大有刘烈伟陈政明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目录冯玉祥将军来威远进行抗日宣传的见闻纪要/王森高辛亥荣威保路同志会杀锄威远县“知县”徐昭益始末/刘宗禄黄宗扬韩秉炀烈士事略/黄宗扬龙彻渊唐发祥纪念胡驭垓烈士殉国七十周年/胡一哉(德辉)周岸登教授事略/林荫修郝作朝周怀笛解放前威远河水运情况纪要/黄崇哲周恒久威远县陶瓷工业发展史略/刘述恒林树葵威远县瓷厂办公室解放前威远县县以下行政区划述略/黄崇哲辛亥革命以后威远县县以下地方组织的演变及其活动的见闻/陈直解放前威远县城区哥老会的组织与活动/陈直威远县“辅仁学会”兴废史纪要/雷启云刘培相天宝大元帅刘香廷领导农民和矿工武装起义述略/龙彻渊威远县“西街派”与“南街派”的形成及其消亡/周怀笛余厚钦在威远县竞选“国大代表”的内幕一瞥/杨绍卿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目录威远县酒厂简史/魏鹏里黄季陆来威远县鬻卖学额的铁证/杨绍卿威远县风物见闻录要/雷启云黄崇哲陈直国民党在威远县的组织活动见闻纪要/黄崇哲陈直青年党在威远县的组织活动始末录要/官玉钦官玉勋民社党在威远县的组织活动始末纪实/王森杰威远县刘从云搞“神仙法术”骗局始末见闻录/罗维邦叶汉维威远县静宁寺的神道骗局内幕/黄师正周歧圣罗赞普威远县白牛寨三道教的兴废见闻录要/王文锦傅韵莲先生遗作三则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目录原人民日报总编辑、全国人大常委胡绩伟还乡记&狄沙云连乡“减、退、清、反”忆旧&马达回眸建国初期威远县的乡村农协会&李祥林威远县征粮剿匪始末&刘斌杰李祥林毛建威捉拿匪首雷政策闻见记&杨臣贵我对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点滴回忆&陈国森威远县“八五”期间干训工作见闻录&祁建华履行政协职能发挥参谋作用——威远县政协开创新局面纪实&刘昌明十年笔耕谱成巨著——新修《威远县志》问世纪略&李文俊《威远县志》自然地理篇简介&倪念芬点化“石牛”成“金牛”——威远县磷钙饲料厂发展纪略&杨照华威远石油大会战见闻琐忆&王森高五十年代县属工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林建德威远白塔(集团)公司发展史略&曾朝相陈雪武忆述威远县城边上的几座桥&罗先成威远县城滨河游园述略&曾啸天名优产品畅销全国——威远铁锅厂发展纪实&陈国森沐浴春风茶更香——记威远县复立茶厂&刘斌杰建国前后威远气象事业的发展&卓银高玉米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发展&陈玉书威远县国营苗圃的发展史略&杨臣贵威远县蚕桑生产的起源与发展&杨臣贵沼气春秋&陈国森威远公路绿化一瞥&刘正彬劳务输出富民兴县&李念秋蜿蜒渠水清润物化甘霖——内江地区最早开凿的水渠威远大胜公社王家沟水利工程采访札记&熊德和威远中学校迁址决策前后&陈吉昌面向社会培养人才——高石职中办学记&罗定方做好儿童优育工作接受国际组织检查——威远县育幼工作纪实&魏玉容《新威远报》始末记&叶明兰威远电影事业的高峰与低谷&杨星权威远县中医院建立与发展&林光华冯智信作食道癌根治术侧记&陈国森连界镇卫生院振兴纪实&龙彻渊威远体育总会成立简况&黄正元名留青史光照千秋——修建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亲历记&李新华吴玉章与威远人的交往&毛建威忆革命烈士傅金梁(良)同志的功绩&刘正彬青山忠魂——解放初期进驻威远一个班的七名解放军战士殉难纪实&陈天秀刘斌杰毛建威李祥林罗?然与威远私立通惠中学&陈亚光布衣蜀人段正元&束蕙从财政厅长到爱国高僧——慧定法师事略&毛建威武大校长王星拱二三事&龙彻渊内江地委统战部在威远县举办各界人士劳动锻炼试点&刘宗禄威远县工商界人士及其家属参加劳动锻炼情况述要&黄崇哲回忆家乡首次庆祝“八一”建军节&周饶丰悠悠往事历历在目——追忆趣闻轶事片断&刘述恒山中船石湖&苟锋新疆行印象记&金奂秋民国时期威远金融概述&陈亚光日军在鸡公岭到底丢了几颗炸弹&唐兆权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目录威远县城区迎接解放的闻见和亲历忆述/吴六明余思九同志事略/余广镇解放前威远县地方派别矛盾的见闻述要/黄崇哲陈直威远县婚姻因革史略/杨星权威远县过去的传染病见闻忆述/李子章解放后,威远县殡葬改革的推行纪要/吴光群由参加四川省公民训练班至搞威远县的省参议员选举亲历记/陈直解放前威远县城区的商业经营状况/陈直威远县佛二岩弥陀大佛之今昔/释一西五里浩名称的由来及其在解放前的社会状况/王文锦一九三六年威远县度量衡改革亲历记/陈湘威远县禁烟禁毒简史/杨星权威远县优待抚恤工作史略/杨照华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纪念全民抗战50周年专辑目录英勇坚强抗日而壮烈牺牲的女壮士赵毓政同志/李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见闻和亲历/曹凤翔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轰炸重庆亲见记/周宏霖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的亲历录实/王玉成枪毙汉奸黄浚/陈湘我亲历的一次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龙彻渊威远县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的抗日行动述要/陈直抗日战争时期威远县的水、陆路运输事业发展实况的亲见和亲历/杨绍卿威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黄崇哲抗日战争时期威远县的水利建设/杨星权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中山中学迁来威远静宁寺的办学情况纪略/宋湘抗日战争期中威远县煤铁靛生产的发展状况/刘述恒抗日战争期中在重庆耳闻目睹的怪现象/王文锦在抗日盟友外衣掩盖下的罪恶行径目击记/王绍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我国的暴行的见闻纪实/李麟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见闻/林含芳抗日战争朝中的闻,见和亲历忆述/陈仲威在抗日战争中参加昆仑关和江陵战斗亲历记/周元浦参与南宁大会战的始末/周俊良抗日战争中在云南镇康前线粉碎日军抢渡怒江亲历记/官茂华抗日战争中在滇缅边境打退日军进入云南的进攻的亲闻录要/官茂华抗日战争中“收复宜昌”的真象/官茂华抗日战争期中随远征军进行战地采访的见闻/王文锦在抗日战争期中冯玉祥将军的轶事/王文锦在豫东、皖北抗日的亲历述要/林开烛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个战场的闻见和亲历/李云凡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国民党中央军校西安分校学习的见闻和亲历/林子芳在抗日的随,枣之战中的亲历和见闻/陈启雄威远文史资料第16辑目录难忘岁月解放威远亲历记张耀辰提供江平整理解放威远和威远煤矿亲历忆述郭振生提供江平整理南下片断回忆张振敏回顾“大跃进”的沉痛教训发扬实事实是的优良传统杨星权宝瓶沧桑罗先成威远“6·27”特大洪灾纪实芶锋官华经济纵横改革开放二十年威远白塔(集团)公司发展纪实吴国华从“破”到“兴”的轨迹--四川天府墙地砖厂由四川省威远建业(集团)公司收购后的变化记叙官翌庆“威玻牌”中碱球夺冠记钟自斌解放后威远县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古智荣郭燮民威远县乡镇企业发展概述刘斌杰李心泉威远县特种耐火材料实业公司发展概况龙彻渊威远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概述李心泉总结历史经验大展水利宏图--回顾我县在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概况杨星权威远县“两大、两小、两条渠”的建设始末杨星权巧手绘蓝图众志撼山岳--记河口水库建设钟锋威远县建成全国优秀商品瘦肉型猪基地的回忆钟香友政协天地履行三大职能发挥重要作用--威远县政协阔步前进事略刘昌明侨务二、三事威远县归侨侨眷联合会建国后中共威远县委办机关报毛建威官华彬文卫花絮艰辛创业建农网万户千家喇叭响芶峰十载辛劳精编纂一方全书留美名--新修《威远县志》连连获奖李文俊全国男排第二届“蔡世金”杯六强赛纪实黄正元镇西农民管乐队侧记徐屹东傅顺钦农村卫生站的发展胡燕教苑纪实教育的人才效益--威远教育五十年学子掠影罗学文普九时代的重任--威远县“普九”工作纪实罗学文郑时冬威远电大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罗学文蓝家贵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威远中学周家辅陈权从民办初中到省重点中学的艰难历程--威远煤矿中学创建省重点中学经过纪略包永康罗先成威远县盲聋哑学校发展纪实官东生刘显友人物风采温家宝副总理考察威远纪略李树勋民主人士张华三陈国森祁建华蝶画争妍闻名遐迩--记知名蝶画家李志荣二、三事陈国森亚运柔道冠军唐琳事略余崇军史林拾贝威远县人民法院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目睹记赵夕锦威远人口五十年曾恕明山清水秀悠悠情--长葫水资源保护工作纪实吴友成威远公路的发展历程邓发荣威远大桥功不可没曾啸天我所知道的威远县城漫水桥曾啸天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目录英烈忠魂名垂千古——“四八烈士”遇难现场调查纪实&周怀瑾回忆毛建威整八千里路云和月——随刘邓大军走向大西南&马达黄埔军校在黄埔、南京时期设立分校的简况&周饶丰胡宗南的队伍路过红豆村&唐兆权忆述民国时期威远县中学几次学潮&陈亚光农业生产《劳动定额》&杨臣贵孙越崎与威远煤矿的创办&罗先成威远连界地区铸锅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刘述恒威远县大面积开发并综合利用芭蕉芋&余志平技术革新一、二事&黄万良大办钢铁运动中的见闻&杨星权威远“七星朝天椒”驰名中外&陈国森建筑、维修石牛洞隧道见闻&刘正彬威远石油大会战见闻&黄明学威远县的粮食统购统销&李文俊卓鸿明路在脚下延伸——威远县龙会镇小城镇建设侧记&毛建威发展集镇繁荣经济——威远县镇西镇小城镇建设掠影&杨照华发展中的连界镇&龙彻渊威远县旧城概况&陈直威远县城东大桥诞生记&曾啸天威远县微波加密电视建设纪实&隆国银威远县川剧团浮沉录&杨星权新场中学创建省级校风示范窗口记&王森高威远县城乡建设局强化成人教育纪实&林建德威远煤矿职工业余文学创作概况&罗先成威远疟疾病流行与消灭&林光华林南浦苦练书法点滴录&魏汉超提供曾啸天整理五十年代初参加成都思想改造学习的回忆&王舫舟宋湘威远游泳池的建成及其作用&黄正元威远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发展纪实&黄正元回忆杨汝岱书记视察巴塘县&李树勋县长带领职工打篮球&陈国森县长美化机关大院&陈国森副县长为猪注射防疫针&陈国森忆述濮筱孚同志二、三事&陈国森威远川剧著名鼓师左青云&李新华文化悠久山川壮丽——《威远县志》概述&李文俊威远县禁烟禁赌回眸&刘正彬威远县城区商业公共食堂始末&黄崇哲群牛被狼围困脱险记&李树勋金融市场幽灵现形记&真谛书凡更正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目录干部作风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威远气田李文俊刘斌杰李祥科建国初期县府机关干部参加劳动纪实陈国森忆五十年代党政干部的优良作风刘正彬革命春秋辛亥革命史上一支英勇顽强的工人革命武装力量黄宗扬中国抗日空军展雄姿金奂秋供稿台儿庄大战见闻熊顾义抗日战争中重庆地区大学生集体应征服役记刘述恒学委会下属学习组开展活动的亲历忆述龙彻渊经济史话威远县农业机构的建立与设置陈玉书解放后威远县水利电力大事记杨?权威远县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火烧山”林场录要杨臣贵威远县桥梁兴革闻见记刘正彬解放前威远县工商业的衰颓和建国初的迅速发展黄崇哲名人轶事介绍罗世文烈士的一封遗书胡人、文翰浅忆威远航运工人的技术革新刘正彬罗世棻、罗世襄事略毛建威旱地水稻试种成功的亲历忆述江贵林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吴志远的趣闻轶事李亚兰威远县城竹制油篓酒卮的编制史略王绍章清代翰林王荫槐事略毛建威吴淡人事略毛建威张华三二、三事黄崇哲丁秀君在威远女简师办校纪实韩富中史海拾零威远县司法、军警机构兴革史略刘宗禄民国时期威远匪患述略夏育才采集陈祥万整理民国年间威远县的田赋及粮政工作梗概杨星权威远县农村人民公社始末杨星权威远县兴办农村公共食堂一瞥杨臣贵建国前后威远县严陵镇的变化刘正彬威远县城街道的形成、发展及名称演变林建德威远县城旧貌变新颜琐记曾啸天威远县人口发展史略黄万良记威远县体育馆黄正元回忆威远县成立中医研究组的点滴情况李子章新店中学办校忆述王保宁孔圣教在富顺樊小华整理轿子、滑竿发展始末刘正彬《威远县志》作者:四川省威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目录概述大事记第一篇建置区划第二篇自然地理第三篇人口第四篇经济概貌第五篇农业第六篇林业第七篇水利第八篇工业第九篇交通第十篇邮电第十一篇城乡建设第十二篇商业第十三篇财税第十四篇金融第十五篇经济综合管理第十六篇党群政协第十七篇政权第十八篇民政第十九篇劳动人事第二十篇政法第二十一篇军事第二十二篇教育第二十三篇科技第二十四篇文化第二十五篇体育第二十六篇卫生第二十七篇社会风土第二十八篇人物附录后记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目录党的光辉土地革命时期威远革命斗争史略陈天秀李祥林毛建威罗世文同志革命的一生中共威远县委党史办提供史鉴整理范洪兴二三事刘正彬一曲颂扬共产党的光辉赞歌——记威远县工商联不平凡的四十年刘述恒威远县供销社建社四十年大事记林祥维皓首忆英年创业路维艰——解放初期威师学生参加各项革命工作纪实林世弟林建德王贞观陈文汉陈伯全张大肖杨中政我在土地改革中的亲历忆述周茂林威远县供销合作社诞生的点滴忆述张炬光威远县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变化概述黄崇哲威远县水土保持工作史略杨星权自强中学的崛起龙彻渊修建威远大桥的见闻述略刘正彬威远县举办中医学徒班之简况林光华解放初期威远县新义乡文工队活动始末述概王森高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威远县几个旅游点纪实陈国森辛亥风潮辛亥革命时期威远保路同志会领导的武装斗争史略威远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杨绍南事略刘宗禄唐林瑞事略刘宗禄倪福兴事略刘正彬史林杂拾威远县解放前、后(至一九九○年)林业生产发展史略杨臣贵威远河的变化史略刘正彬民国时期威远县的水利建设述概杨星权解放前威远公路建设忆述陈直解放前威远土糖坊生产始末陈直民国年间威远县的财政及金融工作录要杨照华解放前威远县西医业概述林光华民国年间威远县的文化事业梗概杨照华威远县新民中学办校忆述王舫舟宋湘创办威远县私立健行中学琐记忆威远县私立健行初级中学校刘正彬“通惠中学”创办前后谢持躬高石场之今昔周宏霖威远县玄关内炼气功内幕一瞥李子章我在黄埔军校预备班学习的亲历和见闻周饶丰周利群落网记安廷元毛建威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全国政协成立40周年专辑目录革命历程录/张振敏解放后威远县的民主选举与解放前威远县的“选举”实况/杨星权在威师十二年的亲历和亲见/龙彻渊威远县在三年困难时期举办福利小学教养农村孤儿/董俊哲威远县酒厂五次安装锅炉的见闻/魏鹏里内江地区水产工作述概/杨星权威远县抗旱及防汛工作简况/杨照华有益于镇西区人民的河口水库/周饶丰在威远钢铁生产事业中的亲历与见闻/刘述恒解放后去吐鲁番、准噶尔盆地参加垦殖亲历记/王文锦威远县城区内外建设的兴革/陈直铺子湾今昔/陈湘新店子的变化/王文锦云连镇的由来/林生仲威远永盛瓷厂生产经营的经验点滴/林树葵口述刘述恒整理一九三八年“四·二九”武汉上空大空战的前前后后/林开烛日军侵华暴行仍记忆犹新/林开烛抗日战争时期威远县所受的间接损失及对难民的救济梗概/杨照华旧中国时代的中国人和华侨在国外受到歧视的亲历和见闻/曾力群国民党军政勾结迫害县人的实例/陈直天保大元帅刘香亭领导农民和矿工反清起义始末考/刘述恒在资阳县丹山区征粮剿匪/赵玉山解放太原的见闻/于渭川国民党军在峄枣之战中向人民解放军投诚的亲见录实/陈湘在江油参加起义的经过/刘光汉今昔见闻琐记/周俊良威远县土地改革概要/杨照华解放前夕重庆市警察局十三分局逃亡的亲历记/官茂华威远县越溪乡解放前后的见闻/曹凤翔解放后与解放前的威远县的政治体制的比较/杨星权威远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目录一、农民出身的工商企业能手林永盛的成功诀窍/林树葵口述刘述恒整理十二、吴天成事略/毛建威吴国梁二、解放前威远永盛瓷厂的情况纪要/王绍章十三、曾扩情事略/蓝宏远十四、解放前威远县的旧封建迷信活动的见闻纪要/陈直唐发祥三、威远县蓝靛生产的兴亡史略/刘述恒十五、解放前威远县自卫队组织的组成与解散/林含芳十六、威、荣、仁三县毗连山区的反共组织明德社/金奂秋十七、威远县吉水村杨家地主庄院集体自杀互杀经过的调查纪要/王森高四、威远县水利发展史略/杨星权五、辛亥革命时期,威远县新场地区保路同志军正、副统领杨绍南、唐林瑞的武装斗争事略/唐发祥六、威远县界牌场赖洪兴捣毁教堂蓄谋陷害爱国人士夏疏九父子的经过/林南浦七、日军的侵华罪行,令人永记不忘/吴子林八、在江西武宁前线抗日亲历记/叶汉维九、抗日战争时期,修筑川康、乐西公路亲历记/吴子林十、一九三九年威远县立初级中学发生的学潮实况/宋湘十一、威远县历来遭受的旱、水、风、雹、虫五种自然灾害/杨星权威远文史资料18辑目录目录长留功绩在台湾——清代放官台湾的三位威远人毛建威举义金竹滩血溅雨花台——傅开阳烈士传略江平杨星权滕县血战以身殉国——记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罗世泽将军毛建威爱心永驻——沈阳军区“模范基层干部”黄城事迹追记官华彬青山永驻教师魂——深切怀念全国优秀教师孙义彬刘耘短暂人生千古名留——记张译双烈士唐兆权我所知道的世界冠军唐琳刘德才省市政协委员罗焱明二、三事官华彬张真能刘昌明较量——蒋兴乐参加厦门远华集团走私案办案纪实李健。
・台湾藏档介绍・民国档案2002.3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简介杨 斌 2002年5月,笔者有幸赴台北参加“第五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因所提交的论文内容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有关,因而有机会结识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副主任刘维开先生,并在他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现将该馆所典藏的民国档案情况简介如下: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的前身,是1930年1月成立于南京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为掌理国民党党史史料的编纂及重要文献保管事宜。
1948年底,因时局关系,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将所藏大批重要档案史料迁往台湾。
去台后,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被定居南投草屯,1979年4月迁至台北市郊阳明山阳明书屋,1998年10月,再迁至台北市政治中心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七楼。
2000年中国国民党下台后,作为党史史料保管与研究部门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其地位也由国民党中央的一级部门降格为二级部门,定名为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人员与机构亦大幅缩减。
党史馆所藏档案主要是国民党成立以来中央各组织机构的文件,史料丰富,价值很高,总数量据称已达三百万件以上(其中有不少是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后所形成的档案,对此本文将不作介绍)。
就内容而言,可分为国民党党史沿革档案、党务会议纪录及组织专档、特种档案、重要人物档案和图书资料等五种;依形式可分为文献、实物及照(图)片三类。
试分述之:一、中国国民党党史沿革档案有“百年老店”之称的中国国民党,溯其源头,当始于孙中山在1894年11月创立的兴中会,中间又分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几个时期。
举凡中国国民党创建、革命发展与全国执政各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所形成的重要党史资料,党史馆均有收藏。
具体内容如下:1、兴中会、同盟会创建与中华民国建立时期(1894年1912年8月),这时期史料主要包括数次反清武装起义,如乙未(1895年)广州之役,庚子(1900年)惠州之役,丙午(1906年)萍浏醴起义,丁未(1907年)黄冈之役、惠州之役、绍兴起义、安庆起义、钦州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戊申(1908年)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安庆之役,庚戌(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辛亥(1911年)黄花冈之役;孙中山伦敦蒙难,苏报案,辛亥武昌起义与各省光复,南北议和,孙中山回国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各地革命团体建立与地方革命活动,华侨革命活动等。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关于xx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xx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xx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xx,xx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xx与xx领导的部队会xx,正式组成xx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xx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xx工农xx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xx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xx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xx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xx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xx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xx建立根据地。
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xx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
3xx起义;1927年12月1日,xx,xx,聂荣臻,xx等领导革命军人,xx工人起义。
4xx起义;1928年1月,xx,xx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xx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xx与xx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xx。
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xx领导xx农民起义,建立了xxxx革命根据地。
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xx,xx,x x等人领导的xx安,xx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xx豫皖革命根据地。
7xx起义;1928年春,xx,xx领导xx,xx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
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xx,x x,xx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xx。
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xx,xx,xx领导xxxx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xx革命根据地。
党员学习笔记1月14日。
内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全会通过的《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2010年11月2日至3日,中共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张云川同志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12月30日,中共廊坊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
市委书记赵世洪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作《乘发展大势促强势崛起勇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先行军》工作报告。
全会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起步之年,全市上下要扭住大事不放松,强力实施十大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促崛起、高标准规划、环首都经济建设、提升项目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打造特色文化、构建平安廊坊和提高执政能力十个方面求突破。
2月25日内容:创先争优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中共党史上几种不同类型的会议简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这些会议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了党史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领导机关。
其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总共召开过17次全国代表大会。
各次召开的时间、地点是: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简况表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中共从建党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不定期的。
中共“一大”(1921年)、“二大”(1922年)、“三大”(1923年)是一年召开一次。
中共“四大”(1925年)和“五大”(1927年)相隔一年召开一次。
1928年召开了中共“六大”。
召集党的“七大”的决议是在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但由于长期紧张的战争环境,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才正式召开。
后来,又由于解放战争和建国初的一系列斗争,直至1956年才召开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行常任制,全国代表大会由中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
因此,1956年中共“八大”可以称为八大一次会议。
但实际上,后来由于政治运动频繁,加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实行常任制都没有认真贯彻与执行。
在中共“八大”至中共“九大”的13年里,中国共产党只召开过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即中共八大代表第二次在北京召开会议,这在中共党史上迄今为止只有一次。
此后,党代会通过或者修订的新党章中没有这一项规定。
中共“十大”和中共“十一大”分别是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背景下,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提前召开的。
1982年,在党和国家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湖北保康党史人物简介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001 .吴德峰(1896--1976年)又名吴士崇,化名吴铁铮、戚元道,湖北省保康县百峰乡石磐岭人。
1901年在家读私塾。
1909年到湖北官立两等小学堂读书。
1911年弃学当学生兵,任湖北省学生军班长。
1914年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19底任湖北省长公署第一科机要股科员。
1921年秋任共产党主办的湖北人民通讯社社长。
1922年夏任湖北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校监,当选为湖北省教育会执行委员兼义务教育股主任。
1924年2月经董必武、陈潭秋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委员兼军事委员会书记。
1925年2月在自己创办的崇实中学任校长。
同年夏经我党决定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军事部长,1926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湖北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委员兼军委常委,同年冬任武汉市政府常委兼公安局长。
1927年9月任中国共产党鄂南特委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席、湖北省工农革命军总司令。
1927年底调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
1928年1月任中共赣北特委书记,8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
1929年1月调上海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
1932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国家保卫局江西省分局局长、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委员。
1933年6月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湘赣省分局局长、湘赣省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中共湘赣省委委员。
1934年7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6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同年12月任中共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兼肃反委员会主席。
1936年5月,调任中共西北局白军工作部长,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外交部对外联络局局长。
1936年底调西安做秘密情报工作。
1940年6月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
1944年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