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生产函数、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要素替代率的概念

2、理解两种变动投入的最优组合及规模经济

学习重点:掌握一种变动投入下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厂商生产的三阶段和最佳生产目标的确定。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厂商

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

(1)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2)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3)公司是按公司法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

二、生产要素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制成

产品的行为,即把各种投入——产出的过程。

作为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有:

(1)劳动L——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资本K——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即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商标、专利权等)和有形的物质资本。

(3)土地N——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陆地、海洋、矿山、牧场、风力、水力等)

(4)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对生产过程中的进行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

的能力。

三、生产函数

1.定义: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

以Q代表总产量,L、K、N、E 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一般表现形式为:

Q=f(L,K,N,E)

注意: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企业

经营管理完善,一切要素充分发挥效用为前提)。

●生产函数说明的是一特定时期的投入产出关系,时期不同,生产函数可

能不同。

●任何生产函数都是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前提条件的。

●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各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技术系数)通常存在多种组

合。Eg: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四、短期与长期

1.短期和长期的概念

A、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

量不变的时期。(可变生产要素/不可变生产要素)

B、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

以改变的时期。

•不同的行业,短期长期的时间长度不同

2.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

A、短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生产函数。

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量是多少。

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L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K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为:

Q=f(L)

B、长期生产函数: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多种要素投入组合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以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

Q=f(L,K)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1、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即在资本不变

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通常记为TP。

2、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存在着:TP=AP*Q或AP=TP/Q的关系。

3、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MP=△TP/△Q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二)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不变;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存在的另一个条件是增加一种可变投入要素,而其他投入要素为固定要素;

(3)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经历三个阶段:

A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量或收益的增加。因为在开始阶段不变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边际产量递增;

B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即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即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不变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已不可能象第一阶段那样使产量迅速增加;

C产量绝对减少阶段——即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迅速减少。因为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再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只会使生产效率降低,使总

产量减少。

注意:

边际产量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不矛盾。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意义是:连续增加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迟早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而不是一开始就递减。

应用:

在技术进步的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反映的这种现象,在生产实践、社会活动和科学实验过程中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在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增加的过多,超过了正常配置的固定资产和设备,就会使生产效率降低。目前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减员增效”,就是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办事的必然反映。

◆第一阶段(Ⅰ)的主要特征有:

MP>0,并MP> AP 时,AP、MP成上升趋势;但MP在达到最大值时,已经成下降趋势。

当MP= AP的最高点时,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Ⅱ)的主要特征有:

MP>0,TP成上升趋势,AP下降;AP>MP;当MP= 0时,TP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