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者行为_2
- 格式:pptx
- 大小:852.48 KB
- 文档页数:50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K MP MP ; B.RTS LK =2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21=L K MP MP ; D .RTS LK =2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无法判断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C.等于固定成本;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判断题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2.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边际产量。
3.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成本递减。
4.当总成本不变时,工资率的增长将总是导致使用更多的资本。
5.当X产品需要两种生产要素:A和B,生产函数为X=4A9B。
如果A、B价格相等,企业应使用同量的A和B。
6.如果生产要素A的边际实物产量(MPa)与A的使用量之积总是等于要素B的边际实物产量(MPb)与B的使用量之积,那么,如果A的价格是B的两倍,则一个追求成本最小化企业应该使用两倍于A的B要素量。
7.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实物产量大于平均实物产量时,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一定随着雇佣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8.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9.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
10.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1.一个工厂雇佣工人的工作时间从7000小时增加到8000小时,产量从140000个增加到155000个,则额外一小时的边际产量是个。
2.如果规模收益和投入的资本量不变,对于生产函数Q=f(L,K),单位时间里增加10%的劳动投入,产出将(大于、等于、小于) 10%。
3.长期生产函数Q=f(L,K)=KL-0.5L2-0.32K2,则该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
4.若生产函数为Q=100 L0.4K0..6,则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5.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的成本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6.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7.根据生产三阶段论,生产应处于边际产量(大于、等于、小于)0,平均产出递(增、减),总产量继续(增加、不变、减少)的阶段。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称为生产函数,即反映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投入品数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要素报酬递减率:也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边际报酬递规律,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总产量是以递增的速度增加;但当该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由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使产量不变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保持总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记作:L K LK Q Q MRTS ∆∆-=/ 成本函数:指一定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
短期成本:短期在经济理论中是指部分生产要素不能调整(来不与调整,有时甚至不愿意调整或者没有必要调整)的时期。
而短期成本则是指在短期支付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它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它等于变动成本除以产量,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
边际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它是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产量的增加又逐渐升高,因而是一条U 形曲线。
长期成本:长期在经济理论中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
而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支付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二、是非题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一定。
(√)2.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越多,产量越高。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生产与成本)一、名词解释1.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3.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4.短期5.长期6.等产量曲线7.边际技术替代率8.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9.等成本线10.生产要素最优组合11. 生产者均衡12.沉没成本13.机会成本14.显性成本15.隐性成本16.短期成本17.长期成本18.平均总成本19.固定成本20.变动成本21.边际成本2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二、选择题1.如果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起作用,下列条件( )必须得到满足产量才能增加。
A.必须来自所有投入成比例增加B.必须来自一些投入的增加,而且至少一些投入的数量不变C.必然来自仅有一个投入的增加,而其它投入的数量不变D.必然由于后来增加投入的能力或技术下降而减少2.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既定产量时,此时( )。
A.总收益为零B.一定获得最大利润C.一定不能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能否获得最大利润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 )首先发生。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A和B D.三者同时发生4.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
A.应增加成本支出B.应减少成本支出C.不能减少成本支出D.不能增加成本支出5.如果仅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 )是第三阶段的特点。
A.边际产量报酬递减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C.总产量不断提高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6.下列有关生产厂家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同等成本的情况下收益越大,利润越小B.成本既定无法确定收益C.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成本越小,利润越大D.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成本越小,利润越小7.当MPPL为负时,我们处于( )。
A.对L的第一阶段B.对K的第三阶段C.对L的第二阶段D.上述都不是8.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