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3.88 KB
- 文档页数:2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和生态价值。
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和功能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而在植物的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场地情况、使用需求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来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植物配置的方式1、随机配置:随机配置是将各种植物随机种植在景观区域内,以达到增加景观层次、丰富景观层次与美感的效果。
但是随机配置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可能会造成场地的混乱和凌乱感。
2、块状配置:块状配置是将同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按照相应的形状、色彩和品种等要素,组成块状的植物区域,以达到强调或增强某些景观元素的作用。
然而块状配置的植物需要大量的空间来布置,而且在长时间的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植物生长过快或者生长不好的现象。
3、线状配置:线状配置是将不同品种、颜色和形态的植物,按照主人公要素、线型与场地组合为线状,以达到强调或者引导场地层次、节奏与意境的目的。
线状配置要考虑场地环境的特征和要素,如地形、风向、水系、交通等。
线状配置可以提高景观的连续感和流畅度。
1、合理选材:在进行植物规划时,需要选择适合所在地的植物,一般来说是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文地理情况、生长细节、景观要求、植物成本等要素来考虑。
同样地,考虑到植物的分布区域,也需要注意植物物种的保护情况。
2、环境改善作用:植物规划有着显著的市容美化、环境改善、生态保护作用等。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适当的增加植物面积和密度,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的绿色道路,提高城市的空气品质,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3、景观构造要素:在植物规划中,还应注意植物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植被是构成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注意植物的数量、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
植物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增加景观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4、植物的生态效应:在植物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特性、种植习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互补、搭配、交织等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2、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灵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形态、色彩、种类和组合关系等都是美学的表现,起到装点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营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美丽景观。
3、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需要具备遮荫、隔离、景色修饰等功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
二、常见的植物配置类型1、树木配置树木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植物配置元素。
选择合适的树种,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绿化效果,还可以为游人提供遮荫和休息的场所。
在树木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形态、高度、树冠大小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2、花卉配置花卉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花卉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能够为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在花卉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花卉的生长季节、花期、植株高度、花色搭配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4、地被植物配置地被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被植物不仅能够增加景观层次,还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在地被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覆土能力、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
三、植物规划的要点1、景观分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进行分区。
根据景观的要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层次组合植物的规划要参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进行层次组合。
通过合理的层次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景观效果。
3、植物的连续性植物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连续性,确保植物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整个景观更加统一、完整。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摘要: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植被选择应该根据绿地的用途和美学特点及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的选用好物种,需要将其栽于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并因地制宜选择植株,以便使植株的生态习性与园林种植地生境要求相适应,以做到树与地的统一。
但同时也必须遵循公园绿地的特性与用途特点,以便保证植被选择的实效性,基于此目的,文章主要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的总体规划准则,对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植被选择要求与对策进行了理论剖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园林景观,为较多因素共同的效果,主要包括:植物、设施、地形等。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自然环境的标准越来越高。
为满足人们的要求、需求,维护生态和经济效益,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风景园林。
一、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选择和规划原则(一)生态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首先,保护环境是中国当代都市规划的主要原则,也是中国现代都市发展的主要方向[1]。
其次,园林植物的设置除绿化都市容貌之外,更主要的功能是利用增加的城市园林绿化面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效应、蒸腾作用、吸附与吸收污染物的功能,来净化都市空气、调整城市气候、保护都市自然生态平衡。
最后,生态化的植被设置原则也更利于植被间相互补偿,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避免或破坏了都市本身的复杂的植物群落体系。
同时,每一座城市、地段、小区的风景园林都应该有着各自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每一座城市在开展植被选择和建设时都应该对当地特有的植被加以着重介绍,以反映这座城市特有的环境和人文素养。
(二)统一性原则与均衡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在植株选择和规划时,必须要注意对植株的材料、曲线、比重、颜色、树形等要有相应的区别和改变,以表现出其多样性的特点。
而所有这种改变都具有一个统一性的前提,它们尽管还在不断改变中,但总会有一些的相似之处,特定的共同统一感觉,也可以引发人的共同思考。
而这样在改变中的整体统一,既不觉得单调又不觉得呆板,更能反映这一个都市或地方的专属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风景园林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艺术创作,利用植物、地形、水体等元素,打造出具有观赏、休闲、娱乐功能的园林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等。
合理的植物配置对于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设计中,植物配置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园林景观效果不佳。
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植物配置原则、规划设计方法以及配套设施规划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0】1.2 研究目的文章内容太长,无法一次性输出完整内容。
我将分几次输出,接着上次继续输出。
研究目的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探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植物配置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探讨配套设施规划对整体景观的提升作用,探讨如何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因素在植物配置与规划中的运用。
通过深入研究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1.3 意义和价值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通过精心配置植物,可以打造出各种不同风格和氛围的园林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植物配置和规划也是考虑到景观的整体平衡和和谐,让各种植物在空间中起到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绿化城市,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
2018-06-15T09:45:05.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作者: 陈青
[导读] 摘要:美学能给风景园林中植物的搭配产生舒心愉悦的感觉,除此之外,科学的园林规划设计也是风景园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
因素。
华农大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美学能给风景园林中植物的搭配产生舒心愉悦的感觉,除此之外,科学的园林规划设计也是风景园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
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属于园林这门学科,而园林中植物的搭配是根据植物生长习惯、园林整体的布局规划来进行的。要想使整个
园林中植物配置看起来和谐,就要让它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主要突出园林风景的主题和意境、特色等即可。为此,本文将对风景园林设
计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风景园林即能够体现观赏价值,同时还可以表现城市美学。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研究
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生态化发展离不开风景园林设计,为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花草树木等进行合理的配
置与规划,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符合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一系列原则,对植物进行合理
选择。此外,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其他风景园林的构成元素,比如水、假山等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效
连接,从而使风景园林更具活力。
1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1.1
品种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风景园林的整体呈现效果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其生长时
间、呈现色彩都是不同的,因此就使得风景园林景观效果存在差别。为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区
域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从而体现出地域特性,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
1.2
植物习性的原则
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良好的视觉效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一般来讲,通常选择常绿类植物与花
灌木进行搭配组合。其中花灌木的配置每组要有
1-3 棵高大乔木,其位置应该在人们的视觉焦点1.5-3 米的地方。比如,在商业区通常选择
常绿树进行种植,因为该区域为林冠线的高点,常绿树可以遮挡夏季刺眼的阳光,以及阻挡商业街区的嘈杂。为此,常绿树就应该具有一
定的吸噪和吸尘作用。
1.3
大小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搭配中,大小搭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通过错落有致的搭配,展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此外,植物的大小
搭配对于植物的采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就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高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比如,在灌木群应该恰
当的放入高大乔木,并将其安置在人们视线焦的位置,从而充分体现大小搭配的原则
[1]。
2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具体方法
2.1
整体配置方法
整体配置也就是将对植物的规划,放在整个风景园林的规划当中,同时与水景、石头、游船码头等景象进行搭配组合,从而形成一个
全面,系统的布局格式。
(1)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
对于树木的规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就实际的配置情况而言,与花草的绿化面积相比,树木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大,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大都是以树木的配置为中心。在树木的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
考虑:第一点,对树木大小的选择,从而使其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整齐划一,凸显植物的绿化美。第二点,对树
木品种的选择。品种不同,其树叶形状、树干形态也不相同,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风景园林建设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同一种或者是
类似的树木,从而使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统一,以此来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
[2]。
(2)鲜花的空间搭配
鲜花的空间搭配不仅是鲜花的选择与种植,而是将鲜花合理的安置在某一区域,从而使该区域变得生动灵活。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
鲜花的空间配置是城市风景装饰的主流,这是因为鲜花具有强烈的色彩,最能够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特色,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的重要工
具。与树木或者是绿草的选择相比,鲜花的选择极为复杂,这是因为鲜花的种类繁多,花色、形状、大小各异,因此就为鲜花的搭配带来
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选择多也就意味着搭配方式多,为此就可以使城市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
(3)绿草的空间搭配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绿草的空间搭配是最为简单的一个配置,但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配置,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假如
没有绿草的衬托,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过于繁杂,没有生机,同时也会使树木和鲜花的搭配无法呈现出最佳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就需
要对绿草的空间搭配予以重视,通过绿草的铺设,显现出树木以及鲜花的勃勃生机,同时可以使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系统、全面。
2.2
层次搭配方法
经过分析研究可知,层次搭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植物的大小对比、色彩对比、植物与水景、建筑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
以表现出层次搭配的理念,由此可见,层次搭配法在风景园林的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颜色、不同形态
的花木进行有机组合,使花木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利用丰富的色彩,突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层次感。其次,还可以对不同高度、不同品
种的树木进行排列,比如将一米的常青树、五米的红枫树以及十米的银杏树,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利进行排列,从而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
色彩的强烈对比
[3]。
2.3
美学艺术方法
为了使风景园林更加艺术化,设计人员就需要采用美学艺术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
是美术艺术中的对于和衬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不同植物配置的形态以及颜色为基础,使人们在观赏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一定的协调
感,从而不断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对比就是红花与绿叶,或者是错落有致的树木搭配,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
击,同时,实现静态与动态的平衡。比如,选择红枫或者是石楠,就应该将其种植在道路的两旁;如果选择的是松树或者是柳树,那就应
该将其种在较为空旷的地点。其次,在美学艺术的运用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该重视植物的动态性,也就是植物在一年四季过程中的变化
情况,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布与搭配,从而实现风景园林的和谐。最后,凸显层次与背景,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衬
托,实现不同品种鲜花的有效配置,尽可能呈现出
“四季长青”的搭配效果[4]。
2.4
建立循环系统的植物配置规划
在大自然中,土地、植物、河流、树木组成了一个循环的系统,再加上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使得城市环境逐渐形成了一个反复利用的
过程。比如,植物必须要用水浇灌,因此,自然就融入了水系统,也就有了灌溉系统的设计,从而使风景园林保持生机。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为了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规
划,设计人员就需要通过整体配置、层次搭配、美学艺术等方法,确保风景园林的景观效果,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7,01:93-99.
[2]
潘剑彬,李树华.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J].中国园林,2017,04:5-7.
[3]
任苗娣.关于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159.
[4]
樊佳奇.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