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中国文学)考试必背

  • 格式:docx
  • 大小:18.4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中国文学)考试题目总结

1、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险性越大。”这是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答:季羡林谈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他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态度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不应该肆意的破坏和改造自然,而应该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也就是努力做到“天人合一”。

2、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

答:陈省身的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中西文化不同,甚至是处在矛盾冲突当中,相互交流也相互对抗;

•第二,中西文化都想在未来的时空间占有优势,压倒对方,长远地看,未来还比较渺茫。坚持文化对话的原则是理性和明智的。

3、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试说明观众欣赏秦腔艺术中“过瘾”可能包含的内容。

•“过瘾”是指获得了艺术享受,包括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感动和宣泄、审美的提升等内容;

•思想共鸣是指秦腔是传统艺术,其中包含的传统善恶、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等内容,符合观众的思想观念;

•情感宣泄是现实中压抑和无奈在戏剧中得以虚拟的形式完善解决,情感得到陶冶;

•审美提升,指的是秦腔的表演和唱腔艺术积淀深厚,在老的曲目中就能得到完全展现,观众接受有审美经验的事物是比较容易、比较有评判的审美经验的,观众熟悉秦腔的表演,更熟悉熟戏的人物情节,可以更方便的参与到审美互动而享受审美评价的超越感、权威感、智慧感。

4、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这里“大苦大乐之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与“秦腔”是怎样的关系?

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

秦川的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给他们辛苦劳累而刻板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乐趣,所以说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

5、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你是怎么理解“秦腔面前人人平等”的?

“秦腔面前人人平等”

贾平凹文中这句话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秦腔的狂欢突破了传统的伦理束缚。

+为什么秦川人喜欢看熟戏?“熟戏”的是一种艺术享受a.秦腔包含的传统善恶、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等内容,符合观众的思想观念;

b.观众熟悉秦腔的表演,更熟悉熟戏的人物情节,可以更方便的参与到审美互动而享受审美评价的超越感、权威感、智慧感。

c.情感宣泄,现实中压抑和无奈在戏剧中得以虚拟的形式完善解决,情感得到陶冶。

6、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篇思想随笔,它的主题是思考什么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是有关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价值的。

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中,普通的猪的形象有何寓意?

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护自己的自由。

8、作者通过哪几个角度来讨论个人主义?四个视角

一是从欧洲现代个人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和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

三是从当代的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

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

9、概括本文主旨

•得出结论:提出“个狗主义”,表面看是一个修辞手段(仿词),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表明主旨:从对“个人主义”的正确认识出发,提出当代中国亟须重建精神的规范和秩序的大问题。

10、余光中是华语文学界第一个提出“学者散文”概念的人。请举例说明,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余氏学者散文的书卷气。

•A. 表现于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的理性思考,表现于对个人心态和人情世态的明快的剖析和表达。例如“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一段。

•B. 三次引用中外诗人的诗句,均都恰到好处,将一种普通的亲缘情感写得丰富雅致。

•C. 行文中自然形成了一些警句,如:“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等等。

11、阅读全文,思考鲁迅《复仇》中的复仇者、复仇对象、复仇过程、结果和意义

•复仇者是力图改良国民性、唤醒国民变革意识的革命先驱者、启蒙思想者;

•复仇对象是懵懂混沌、尚未得到启蒙的民众;

•复仇过程是利用“赤裸裸”“血淋淋”的出奇行为引起民众的好奇心,同时有不满足人们的窥视和旁观的心理,让人们“无聊”,从而意图告诉人们没有信仰和追求的可耻、旁观的有害;

•复仇结果,可以认为杀死了“无聊和旁观”,在启蒙思想者的思想层次上初步实现了启蒙的目的。

•意义:事物发展处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的循环过程中,革命启蒙者推动了国民思想意识向正确方向开始转变,有利于启蒙和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11、篇中多次写到“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其用意各自有何不同?(生命价值取向的差别)

•鲜血,象征着生命,无论是革命启蒙者还是普通的需要启蒙的民众,他们都有一腔热血,都有生命的激情,都需要某种形式来完成生命的过程,让生命有所价值体现。本质是一样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第一次沉浸于大欢喜,是指鲜血喷涌出身体,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得到解脱;

•第二次沉浸于大欢喜,是指人为了公众的或者是超越平凡的事业和价值献身,实现甚至是最大化了个体的生命价值之后的满足和平静。

12、梁启超散文的文风是怎样的

散文作为其变法自强的宣传工具,内容上犀利深刻,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

•(2)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感情充沛,善于铺排议论比喻夸张,极富鼓动性;语言半文半白,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洒脱不拘。

•(3)地位,其散文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13、你怎样理解“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