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木提取物对14种植物病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7.12 KB
- 文档页数:4
生防菌株SY286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刘丽;于舒怡【摘要】研究了生防细菌SY286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Y286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等抑菌代谢产物;SY286的发酵液成分可导致葡萄霜霉病菌菌丝及孢子囊出现皱缩、破裂等现象;SY286振荡培养3d,抑菌效果最大,达93.18%;60%的硫酸铵饱和度下提取的抑菌粗提蛋白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效果可达76.30%.【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45)002【总页数】4页(P221-224)【关键词】SY286菌株;葡萄霜霉病菌;代谢产物;胞外蛋白;抑菌效果【作者】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刘丽;于舒怡【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目前,全世界葡萄栽培面积已超过1×107hm2,年产量近6×107t,成为仅次于柑橘的世界第2大果树作物[1]。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 (Berk.et Curtis)Berl.et de Toni]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是葡萄生产中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该病害的发生可造成叶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长不良,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植株抗寒性差[2]。
目前,该病害主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化学农药虽然具有毒力强、见效快等特点,但长期连续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病原菌的抗药性等诸多问题[3]。
第 33 卷 第 5 期Vol.33,No.5106-1142024 年 5 月草业学报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邹晓璐, 张文静, 吕红, 等. 醉鱼草内生细菌 ZJ1的生物学特性及防病促生效果. 草业学报, 2024, 33(5): 106−114.ZOU Xiao -lu , ZHANG Wen -jing , LYU Hong , et al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growth -promoting and biocontrol properties of endophytic bacterium ZJ1 from Buddleja lindleyana .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 2024, 33(5): 106−114.醉鱼草内生细菌 ZJ1的生物学特性及防病促生效果邹晓璐,张文静,吕红,秦楠,赵晓军,殷辉,任璐*(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摘要:为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ZJ1的致死温度和酸碱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ZJ1的致死温度为96 ℃、可存活20 min ;致死pH 为≤4或≥14。
而生物膜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帮助生防菌株更好地定殖在植物表面,发挥生防功能。
采用菌膜检测法观察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菌株ZJ1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3%的Zn 2+、Mn 2+、Cu 2+ 和 Fe 2+会抑制菌株ZJ1产生生物膜 ,但同浓度的Mg 2+、K +均可促进菌株ZJ1生物膜的产生;进一步采用96微孔板定量法对菌株ZJ1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ZJ1为强生物膜形成株。
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J1发酵液10×稀释液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效果最高,达到95.54%,菌株ZJ1发酵液200×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最高达,到91.99%。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19]何芸雨,郭水良,王 ?.植物功能性状权衡关系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19,43(12):1021-1035.[20]黄 凯.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外来入侵植物与共生本地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养分循环的差异及环境的影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1.[21]郭美玲,姚步青,石国玺,等.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碳含量及其可塑性与系统发育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8,37(6):1841-1848. [22]王园博,赵锐锋,张丽华,等.黑河中游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素[J].草业科学,2020,37(5):833-844. [23]陈 珊,张 兴,曲彦婷,等.石湖园林植物LES性状对水分环境响应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52(6):34-44,77.[24]GagoJ,deMenezesDD,FigueroaCM,etal.Relationshipsofleafnetphotosynthesis,stomatalconductance,andmesophyllconductancetoprimarymetabolism:amultispeciesmeta-analysisapproach[J].PlantPhysiology,2016,171(1):265-279.
时成立,杨青松,麻艳威,等.发酵木屑和木霉生物有机肥复混基质对容器梨苗的培育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4):180-18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25
发酵木屑和木霉生物有机肥复混基质对容器梨苗的培育效果
时成立1,杨青松2,麻艳威1,徐阳春1,董彩霞1,王中华2(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0)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潘梦诗;郭文阳;周留柱;邓丽;苗建利;徐宏光;张宗源;亓兰达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年(卷),期】2022(24)11
【摘要】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花生品种“鲁花14”为试验材料,通过拌土和喷洒方式接种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指标、病情指数和产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生防机制。
结果表明,使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可降低花生白绢病的病情指数,增加结果数和百仁重,提高花生产量;以拌土处理效果最佳。
微生物菌剂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小;对花生根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在花生白绢病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其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总页数】7页(P130-136)
【作者】潘梦诗;郭文阳;周留柱;邓丽;苗建利;徐宏光;张宗源;亓兰达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2;S432
【相关文献】
1.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效
2.贝莱斯芽胞杆菌BP−1筛选、鉴定及其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3.贝莱斯芽胞杆菌BP-1筛选、鉴定及其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4.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5.贝莱斯芽孢杆菌DPT-03对花生白绢病菌的防控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扌直逖碌妇2021,47(3):288-293Plant Protection2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效唐涛,王帆帆,郭杰,段媛媛,郭晓亮,林先明",游景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恩施445000)摘要利用室內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12种生物源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7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0.5%小檗碱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80%大蒜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对角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相对较高,其EC50均小于100mg/L。
在离体白术根茎上,0.5%小檗碱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白术根腐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较好,均在80%左右。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10d和20d 后,0.5%小檗碱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
各生物药剂处理对白术生长无显著影响,无明显药害。
关键词白术;根腐病;生物源杀菌剂;角担菌;防效中图分类号:S482.28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20098Control effect of12kinds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on the root rot of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TANG Tao,WANG Fanfan,GUO Jie,DUAN Yuanyuan,GUO Xiaoliang,LIN Xianming*,YOU Jingmao* (Institut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Enshi445000,China.)Abstract Sensitivity of Ceratobasidium sp.to12kinds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was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control effects of seven biological fungicides on root rot of Atractylodss macrocephala were investigated by field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rberine0.5%AS,eugenol0.3% SL,cnidiadin1% EW, zhongshengmycin3%WP,physcion0.5%AS,garlicin80%EC and matrine0.5%AS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Ceratobasidium sp.,with the EC50values of le ss than100mg/L.The preventive efficacy and curativee f icacyofberberine05%AS$eugenol03%SLandcnidiadin1%EW wasaround80%@Fieldtrial demonstratedthatberberine05%AS$eugenol03%SLandcnidiadin1%EW had be t er control e f ect10d and 20dafterthefinalfungicidesapplication$withthee f icacyofaround70%@Thebiologicalfungicideshadno significanteffectonthegrowthof ABmacrocephala andnoobviousphytotoxicityon ABmacrocephala@Key word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root rot;biological fungicide;Ceratobasidium sp.;control effect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ta Koidz.为菊科苍术属植物,分布在我国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以及福建等地区:1]o白术的干燥根茎是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在多种古方中常见,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止汗、抗肿瘤、抗炎和安胎功效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白术的主产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囚。
17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疫霉的抑制作用作者:许敏,马林昊,刘凡巧,高剑,马冠华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11期摘要:为解决目前防治大豆疫霉的化学药剂易使其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以开发高效低毒的植物提取物为目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厚朴酚等17 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和两种药剂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除枯茗醛外的16 种植物提取物对野生型菌株和两种药剂的抗性菌株的EC50 值均低于200 μg/mL;青蒿琥酯、黄酮和8- 甲氧基补骨酯素3 种提取物对亲本菌株和抗药突变体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除枯茗醛外的16 种植物提取物均有开发为植物源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大豆疫霉;植物提取物;抑制中图分类号:S435.651大豆疫霉根腐病于1989 年首次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并于1991 年被公开报道[1],该病害对大豆生产具有毁灭性损害[2]。
目前,该病已经上升为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对产量为害最大的病害。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可侵染大豆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尤其是种子和幼苗阶段,会导致种子腐烂,幼苗根、茎基部腐烂或出现水浸状或立枯并变红褐色,最终引起植株萎蔫、死亡[3-4]。
植物源农药是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其有效成分通常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机体中的多种甚至大部分有机物质[5],具有低毒、低残留、环保友好、不破坏生态环境、靶标有害生物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活性成分的作用方式特异等特点,在有机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7],目前,已经有多种植物源活性成分的农药取得登记并成功应用,如 2.5%鱼藤酮乳油、0.5% 楝素乳油等[6]。
甲霜灵是有效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杀菌剂之一,但由于甲霜灵作用位点单一,大豆疫霉菌易对其产生抗药性[8]。
笔者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包括青蒿琥酯、百里酚、肉桂醛、8- 甲氧基补骨酯素在内的17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疫霉的作用效果,来寻找可代替甲霜灵等化学药剂的植物提取物。
藜芦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时清亮;王海棠;李平;田子俊【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07(19)2【摘要】先后以乙醇、氯仿和正丁醇为溶剂,提取了熊耳山区植物藜芦根茎中的活性物质.得到3个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产率分别为2.93%、1.14%和0.58%.测定了3种溶剂萃取物对粘虫、蚜虫、朱砂叶螨和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说明:这几种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氯仿提取物对3龄粘虫有很强的拒食作用;乙醇提取物对4龄蚊幼虫的杀虫活性最高;3种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毒杀能力大小次序为: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毒杀力大小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采用试管反应法和层析法对藜芦根茎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均含有生物碱类活性物质.【总页数】4页(P266-269)【作者】时清亮;王海棠;李平;田子俊【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S482.3【相关文献】1.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及其生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J], 马亭;李攻科;李晓东;田雪梅;张展霞;鲍伦军;周辉棠2.藜芦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J], 杨营业;常宏;刘锐3.合成蜂毒PhTX类杀虫剂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J], 刘克忠;张永安;朱长进;王登元;王玉珠;曲良建4.三叶鱼藤提取物对普通大蓟马的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J], 黄丹慜;史丹妮;李敦禧;田蜜;郭霞5.110种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J], 于化龙;李晶晶;任美儒;刘禄威;马树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20]唐雪辉,贺建文,谭顺林,等.芝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93-14294. [21]吕 伟,韩俊梅,文 飞,等.西北地区芝麻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J].种子,2020,39(4):91-94.[22]刘红艳,赵应忠.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129-133.[23]韩 贝,王旭文,李保奇,等.陆地棉种质资源抗旱性状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1,47(3):438-450.[24]徐凌翔,陈佳玮,丁国辉,等.室内植物表型平台及性状鉴定研究进展和展望[J].智慧农业,2020,2(1):23-42.[25]YuanL,LiuZN,SongXY,etal.TheCKI1histidinekinasespecifiesthefemalegameticprecursoroftheendosperm[J].DevelopmentalCell,2016,37(1):34-46.[26]DengY,DongHL,MuJY,etal.ArabidopsishistidinekinaseCKI1actsupstreamofhistidinephosphotransferproteinstoregulatefemalegametophytedevelopmentandvegetativegrowth[J].ThePlantCell,2010,22(4):1232-1248.李文静,任立瑞,方文生,等.乙蒜素和嘧菌酯及其复配剂对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1):113-11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1.018乙蒜素和嘧菌酯及其复配剂对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李文静1,任立瑞1,方文生1,靳 茜3,颜冬冬1,2,李 园1,2,王秋霞1,2,曹坳程1,2,3(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93;3.河北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为明确乙蒜素和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clavispor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spp.)4种病原真菌的毒力效果,同时扩大乙蒜素的防治谱,筛选新的杀菌剂组合物,为枯萎病和立枯病等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室内离体条件下,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先测定了乙蒜素和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并得到相应的毒力回归方程。
第27卷第1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27 NO.1
Mar.2007
文章编号:1671—1114(2007)01—0035—04
四合木提取物对14种植物病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高雯芳,贾长红,刘 强,落巨福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4)
摘 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四合木5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丙酮、乙醚、无水甲醇、二氯甲烷)提取物和水煮膏对 1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四合木提取物在100 g/L浓度下对植物病菌茵丝生长的影 响情况十分复杂,即时少数个别病茵的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病茵抑制作用较弱,对另一些病茵的生 长则几乎没有影响,而时某些病茵还表现出一定、甚至很强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关键词:四合木;生物活性;病原茵;抑制;促进 中囤分类号:Q949.752.6 文献标识码:A
On Bio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s from Tetraena mongolica on Pathogenic Fungi of 14 Plants
GAO Wen—fang,JIA Chang—hong,LIUQiang,LUO Ju一厂“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4,China)
Abstract:The bioactivities of 6 kinds of the different solvent extracts from Tetraena mongolica on 14 kinds of plant pathogenic fungi were examined with the growth rate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solvent extracts with concentration of 1 00 g/L had or strong,or feeble,or no fungistasis on different species of fungi.Otherwise, some extracts had certain even strong growth effect on some species of fungi. Key words:Tetraena mongolica Maxim;bioactivities;pathogenic fungi;fungistasis;promotion
当今化学农药在使用中产生的一系列公害问题 (如环境污染、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等)引起了人 们的普遍关注,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无公 害农药,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植物 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 产物超过4O万种,其中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 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 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llj.从植物体内的次生物质 中寻找能抑制有害生物的有效成分,已成为无公害 农药的开发热点之一_2 ].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属于内蒙古 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_5],国家保护的二类濒危植 物 ],为中国境内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_7],是草原化
荒漠的建群种之一,对于极端干旱条件有很强的忍耐 性 引.根据刘强等多年的观察,四合木无虫害也无病 害,是一种具有抗生性的植物,可能含有某种特殊的 次生代谢产物,因此,研究四合木不同溶剂提取物对 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四合木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冷浸法 和水煮法得到不同提取物,对14种植物病原真菌首 次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旨在为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和 新型杀菌剂的研制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植物:四合木植物材料于2005年6月采自
收稿日期:2006—07—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60018,30060011,30570344) 第一作者:高雯芳(1983一),女,山西省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刘强(1953一),男,内蒙古人,教授.E—mail:lqtjnu@126.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36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月 内蒙古乌海市,自然条件下阴干,用万能粉碎机粉碎 后,储存于阴暗、干燥处. 供试试剂:石油醚、丙酮、乙醚、无水甲醇、二氯 甲烷(分析纯,由天津化学试剂六厂三分厂生产). 供试菌种:棉花黄萎病菌VⅢ(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Vl3.1)、扩展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棉花黄萎病菌V991(Verticillium dahl- iae Kleb.V991)、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 rum f.sp.vasinfec-tum):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芦笋茎枯病菌(Phomopasis aspara- gi)、稻曲病病菌(Ustilaginoide avirens(Cooke) Tak.)、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Mont.)Arx)、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 um dahliae Kleb.)、番茄镰刀茎病菌(Fusarium spp.)、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番茄 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 ̄Zv,n Cooke)、黄瓜黑星 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11. And Arth.)、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其 中,前5种菌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其余9种由天津 市植保所提供. 1.2方法 1.2.1 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溶液的配制 有机溶剂提取物制备采用冷浸法.称取四合木 茎叶混合粉末各80 g放入5个棕色瓶中,分别加入 5种有机溶剂(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无水甲醇, 二氯甲烷)500 mL.将棕色瓶置于室温、避光处,隔 一定时间摇晃棕色瓶.浸泡20 d后,将提取液抽真 空过滤并用旋转蒸发仪将有机溶剂蒸发掉,得到膏 状物或油状物.再用钢勺将圆底瓶中的提取物抠 出,放在塑料小瓶中并称重.试验时用电子天平称 取一定量的提取物,用相应的有机溶剂分别将其溶 解配制成四合木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100 g/L的5 种药液,放在玻璃小瓶中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水煮膏的制备采用水煮法.称取四合木茎叶混 合粉末5 200 g,分成11份,每份加水2 750 mL,放 在沙锅中煎煮1 h,用两层纱布过滤煎煮后的液体, 将其集中在另一沙锅中,加热煮沸并挥发其中的水 分,直至液体变成粘稠的膏状,趁热将膏状物倒在已 洗净并晾干的罐头瓶中,迅速盖好瓶盖,放在室温、 避光处保存.用电子天平称取5 g水煮膏放在培养 皿中,用微波炉低火档对其加热,待其中的水分都蒸 发干后再用电子天平称其重量.重复2次,取其平 均值,四合木水煮膏中含有四合木干物质的质量分 数为76 .试验时称取一定量的四合木水煮膏,用 无菌水将其溶解配制成四合木干物质质量浓度为 100 g/L的药液,放在玻璃小瓶中于4℃冰箱中保存 备用. 1.2.2 PDA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取200 g, 加水煮沸30 min后过滤,再加20 g蔗糖和20 g琼 脂,溶化后补充水至1 000 mL,pH自然,灭菌待用. 1.2.3抑茵效果测定 生长速率法:无菌条件下,在 9 crn培养皿中, 分别用无菌注射器取各种提取液5 mL,涂于放置24 h的培养基上,以加入等量的提取试剂为对照,静置6 h后,分别移接生长一致的、直径为4 ran1的菌饼.每 皿接3个菌饼,于27℃恒温箱中培养,72 h后观察,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生长直径. /cm一 一0.4,
相对抑制率一 ×100%. 1
相对促进率一 ×100%. 1 式中, 为菌落直径, 为测量菌落直径平均值,
为对照菌落直径, 为处理菌落直径.
2结果与分析 2.1抑菌性 6种四合木提取物对14种供试菌的抑菌结果 见表1.按抑菌率在50 9,6以上为有效抑制作用,由 表1可知,四合木的6种提取物中只有3种提取物 对个别供试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二氯甲烷提 取物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抑菌率最高,为1009,6,对其余 13种菌的生长都无抑制作用.水煮膏对茄子黄萎 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V4。. 有一定抑菌作用,抑菌率 分别为73.21 和57.69 9,6,对其余12种菌的生长 都无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苹果 黑星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5.56 和50.o0 ,对其余12种菌的生长都无抑制作用. 乙酸乙酯提取物对14种菌的生长都无抑制作用. 由于石油醚和丙酮的提取率较低,得到提取物的量 很少,所以只做了部分菌种试验.石油醚提取物对 供试的4种菌(表1中前4种菌)的生长均无抑制作 用.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10种菌(表1中后10种 菌)的生长都无抑制作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