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征物业税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2期我国物业税开征中存在问题的探讨贺鹏飞(内蒙古邮政银行,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物业税作为一种即将开征的税收政策,是我国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构想与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我国开征物业税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产权不明晰,物业税率难确定,房产评估机构不健全,公民纳税意愿淡薄等矛盾和问题。
最后,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科学的房屋产权信息公示和查询系统,建立完善的物业税评估体系,健全物业税必备的法律法规,改革我国现有税种,合理设置物业税计税依据,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等系列的建议。
期望此文能对我国物业税的顺利开征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物业税;国际经验;构想与思路;建议[中图分类号】B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2-0129一04物业税(P m pe啊Tax)又称房地产物业税、不动产税(R eal Est at e T a x),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额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
物业税是针对国民的财产所征收的一种赋税,政府必须尊重和保护国民的财产。
同时,作为国民的义务必须缴纳一定的赋税,以确保政府相应的支出。
物业税是对土地及其不动产等物业征收的从价税,属于地方税,一般由当地的地方政府予以课税。
一、国际物业税的征收情况物业税作为一项常规税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溯源至公元前600年的希腊。
而现代意义上的物业税,则始于中世纪的英格兰。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对土地和建筑物一并征收物业税,如美国和加拿大,物业税是该国家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法国,政府采用土地年度税的形式征收不动产税。
在荷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课征的财产税,主要课税对象是房屋。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不动产税则是政府根据房屋的占地面积和每年进行评估的房屋价值征收。
开征物业税引发6大悬念“物业税”提了几年,然而目前在地方,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大家的观点交锋异彩纷呈,没有一个人能够解答疑问。
记者通过采访,对开征物业税对普通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理顺,总结为6大悬念。
1.物业税将何时开征?在日前举行的2005中国财税论坛上,国家税务“物业税”提了几年,然而目前在地方,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大家的观点交锋异彩纷呈,没有一个人能够解答疑问。
记者通过采访,对开征物业税对普通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理顺,总结为6大悬念。
1.物业税将何时开征?在日前举行的2005中国财税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说,“我国‘十一五’期间将……稳步推行物业税”。
于是,有媒体上出现了“五年开征物业税”的报道。
更有乐观专家将这一时间提前到了三年。
2005中国财税论坛之后,科技部研究所的财税专家赵志耘表示,“由于物业税的设计已基本成形,三年之内肯定开征。
” 蒋大鸣对物业税开征时间的看法则趋向于保守。
他认为,中国的房地产税费体系,是世界各国中最复杂、最混乱的,理顺这个“繁杂”无比的体系需要相当的过程,此其一;其二,该税率需每年评估,因此必须有一个庞大的评估机构在背后支持,在我国建立这样一个专业的评估机构体系尚需时日;其三,物业税的征收牵涉到先出台暂行条例,再立法的过程,可以想象,在三年之内,国务院必须先出台一个《物业税暂行条例》,进度不太可能缩得更短。
2.税率会不会一刀切?开征物业税将实行什么样的税率?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会不会一刀切?已购房和未购房会不会一刀切?不同地段、不同档次的物业会不会一刀切?在这些天的物业税热点大讨论中间,购房者们最担心的就是物业税征收税率不加区分、一视同仁。
让好不容易凭借国家优惠政策才买上了一套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市民每年承受养房的税负,似乎不太合理。
蒋大鸣认为,国家肯定会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困难,差别征税。
比如说,对于低收入人群,将不再对其用于购房的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目前我国不动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一)房地产现行税费繁多。
重复征税严重。
房地产行业链条中涉及大量税费,既有税务机关在房地产取得、保有、转让环节征收的营业税、城建税、契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等税种;又有土地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
项目繁多的税费计征复杂,且负担不合理。
房地产开发流通环节税费多,无形中增加了房屋成本,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行土地使用制度不合理。
我国实行的是“批租制”,即在土地使用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规定用地者可以向政府购买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
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批租期限从40-70年不等,而其大部分税费,用地者须一次性支付。
房产所有者在购入房地产时,其房价中已经包含了土地批租期限内的几乎全部的房地产税费。
土地批租制给各级政府带来了丰厚的财源,可以用来改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后40-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是本届政府花后届政府的钱,是“寅吃卯粮”搞建设,其后果必然导致土地的滥用。
在短期利益和政绩思想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无计划、无节制地出售土地,导致土地资源剧减和浪费。
(三)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居高不下。
现今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到投资性的购房行为逐渐替代了消费性的购房行为。
一些城市的居民购买房产不是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进行投资。
炒楼团的出现扰乱了市场供求信息,导致楼价非理性上涨。
这一方面造成了当前房屋空置率较高,而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影响了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解决。
二、开征物业税的利弊比较分析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对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征收的税款,税值随房产升值而提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关于开征物业税的思考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征物业税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对保有房地产课税,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不仅在于物业税这个新税种将彻底改变整个房地产运营的格局,更在于其每一个家庭,牵涉到每一个人的利益。
市场经济中,物业税的开征有着相当的必要性,并呈现出其独有的发展趋向,且对税收改革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物业税;房地产;税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
近十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实施城建税费改革,并提出要适时开征物业税,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这将对中国正在健康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物业税的开征,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
(一)扩大税基,规范房地产行业管理
近年来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土地出让金,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这方面的收入也不断减少。
2006年9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纳入了财政部的监管,直指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软肋”。
由于近几年社会物价的不断上涨,使得全社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使得房价也极速上涨。
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开发建设成本过高,二是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三是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等。
为此,将一部分收费改为征税,扩大税基,减少重复征收现象,并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形成集中征收、集中管理、分头开支的管理体制,加大政策的透明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的提升
现行的土地税收政策在出让土地时,各种税收一次性缴纳。
根据一项专业调研,在很多地方,土地收入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其中土地直接税收及由此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出让金净收入,又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预算内资金是解决地方政府的吃饭问题,而预算外资金,则是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主要来源。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地批得越快,地方经济就发展得越快。
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三)健全我国财产税制体系的需要
从实体法的角度而言,税法可分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和行为税法四大体系。
目前我国商品税法制度的设计,特别是随着增值税转型试点的逐步推进,呈现不断走向完善的趋势。
我国所得税法制度,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完善,特别以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定为标志,逐渐实现同国际税法接轨的态势。
而财产税法改革却
呈现相对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物权法,完善私人财产保护制度的研究与实施过程己经启动,从而为开征物业税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物业税开征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完善房地产税收的立法体系
对于对物业税等财产税而言,其开征需要通过全国人大设立基本性的法规,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由各地自由把握具体的执行政策,自行确立实施办法。
然后再通过地方结合自身房地产行业发展实际,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充分调动税收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房地产税收调控作用的发挥,以充分完善房地产税收的立法体系,也能明确国家的税收权利。
(二)有利于开拓我国公共财政的来源
目前我国实行的分税制造成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所占比例过低,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获得的收入不匹配,造成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
开征物业税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地方财政收入水平。
(三)有利于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投资热的现象,不少城市居民购买房产并非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进行投资。
而物业税开征后,由于物业持有成本增加,从而加大了“炒楼”者囤积住房的成本,有利于打击“炒房者团”的“积极性”。
(四)物业税有助于提高税收依据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我国原则对境内使用土地和拥有房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征税,并将农村的非农业用房、用地纳入征税范围。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评估值作为计税依据,并设置幅度比例税率,使其计税更为合理与科学,促进税收依据的科学化。
三、开征物业税对税收改革的积极影响
(一)税收改革能改善社会民众的住房条件
一个国家,并非要求其全部的城镇居民都必须能够购买得起住房。
住房发展条件最好的美国至今其私有化住房率也不足70%,任何国家都有30%—40%的城镇居民在租房而不是在购房。
因此中国的购房政策也可以此作为目标。
重要的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居民购买和拥有自己的住房,而在于居民是否拥有一个环境良好、生活条件便捷、生活质量较高的住房中。
因此,国家应着眼于构建一套科学的租、购房的税收政策,以实现税改的最优效果,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尽管税率、税基面临减少的可能,但若房产交易的活跃性增强,实际的税收并不会有减少。
(二)开征物业税能减少房地产业的税收流失
实际上,房地产业是高利润、高收入行业,其所提供的税收也可以是十分可观的。
在世界上不少国家,房地产业税收占地方总税收的10%以上。
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显示,在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的税收比例却不到7%。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上房地产行业开发流通环节中税费较多,税费
负担也重,从某种程度上促使房产商想方设法的去投机和偷逃税款,而将现有房地产方面的多种税收统筹归纳为物业税,必然会大大减少了征税环节,从而避免了房地产业成为偷逃税的重灾区,减少房地产业的税收流失。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房产税的开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房产税的开征,对于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经济运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积极影响也是明显的,尽管从短期来看,开征房产税会是一个较为痛苦的过程。
但对于房地产行业及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却是必然有利的。
参考文献:
[1]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数据[n].中国房地产
报,2006-12-26.
[2]傅光明.论中国物业税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模式[m].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
[3]王学礼.财税理论与改革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李开发.中国房地产业十大问题报告[r].2007,07.
[5]谢旭人.稳步推进物业税开征时间就在五年内[n].重庆晨报,2005-11-21.
[6]物业税开征条件尚不成熟[n].深圳日报,200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