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汉魏壁画选》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25
辽代墓室壁画:契丹人与汉人的物质精神世界辽代墓葬壁画辽墓的考古调查始于二十世纪初,特别是当时辽陵契丹文哀册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对墓葬所能带来的新史料的广泛注意。
三十年代初期,日本人对庆陵(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和道宗永福陵的合称)的挖掘,使我们对契丹人的墓葬有了最初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辽代考古工作取得了飞速进展。
到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相继发掘辽代墓葬四百余座。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纪年材料,这些墓葬多数出现在穆宗(951-968年)至景宗(969-982年)时期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四百余座墓葬中,带有壁画的达八十余座,可见壁画墓在当时极为流行。
这类壁画墓的分布范围,大体在辽上京、中京、南京和西京之间。
上京和中京一带为契丹王朝的腹地,其范围大约可以覆盖今天的内蒙与辽宁两个地区。
其中,内蒙古地区的辽墓,以带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墓居多,主要有:哲里木盟库伦旗辽墓、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昭乌达敖汉旗北三家村辽墓以及敖汉旗丰山村皮匠沟、娘娘庙、下湾子、喇嘛沟等处辽墓等。
这些辽墓的装饰主题,基本以反映契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的车马出行、狩猎场面、契丹族侍从、鹰犬居多;当然也有部分受汉地影响的装饰主题,如花鸟屏风、星象图等。
辽宁地区的辽代壁画墓主要有:朝阳姑营子耿知新墓(1026年)和耿延毅夫妇合葬墓(1020年)、北票莲花山辽耶律仁先族墓、朝阳县木头城子辽墓以及关山辽墓等。
此区壁画墓除了表现带有鲜明契丹民族色彩的车马仪仗等主题之外,还呈现出更为浓重的汉化色彩,出现了夫妇宴饮、十二生肖、四神、仙鹤以及仿木结构斗栱等表现题材与装饰内容。
辽·宝山1号-侍从牵马图壁画绘于东侧室东壁值得特别提出的是,1994年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日台乡宝山南麓一号和二号大型辽代壁画墓,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绘画技艺荣列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之列。
其中,一号墓建于辽太祖天赞二年(923年),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壮心”是( A )A.统一全国B.统一北方C.统一南方D.统一中原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B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3.(2022大同期末)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D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4.三国时期派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是( A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最终,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B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2022抚远期末)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8.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C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C.匈奴、鲜卑、羯、氐、羌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9.4世纪后期,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D )A.前赵B.后赵C.后秦D.前秦10.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招抚流民。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B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D.“王与马,共天下”11.(2022鹤壁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D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2.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058Vol.189辽代壁画数量多、种类丰富,不但具有装饰功能,也是辽人“事死如生”思想的一种体现。
孙建华在《内蒙古辽代壁画》一书中写到:“契丹在中国北方建立政权二百余年……它留下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绘画堪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遗留最为丰富的。
契丹人的墓葬有一个区别于我国古代其他少数民族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墓室壁画多。
”①这些生动形象的场景刻画,集中展现了辽代的社会生活,是研究辽代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
1 辽代墓室壁画概述辽代壁画以写实为主,所刻画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都是契丹民族的真实写照,是对辽代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记录和延续。
近年来,考古发现了很多辽代壁画墓,根据辽代墓葬的发现情况和区域布局来看,辽代壁画墓的分区也呈现出南、北两个地域不同的文化特征。
1.1 辽代壁画墓的区域分布情况王秋华在《辽代墓葬分期与分期的初探》一文中根据辽代墓葬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风俗等内容将辽代墓葬分为I区、II区两区:I区是长城两侧及长城以北的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北部。
II区主要是燕云地区,即河北境内的长城以南、易水、白沟以北和山西省的北部。
②根据学者对辽代墓葬的分区研究,目前辽代壁画墓的分区也主要集中于这两个大区域,一是位置偏北的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多为契丹人墓葬),二是位置相对偏南的河北、山西、北京等地(多为汉人墓葬)。
根据辽墓的分期和区域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辽代壁画也呈现不同的风格。
1.2 辽墓壁画的主要题材辽代壁画墓的数量多、题材丰富,这些绘画作品描绘了契丹族以及辽代的社会生活。
辽代壁画是研究辽代绘画艺术、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这些壁画题材就是辽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缩影,其壁画题材主要有:1.2.1 出行图出行图是辽代壁画的常见题材,壁画中的出行图展现了辽代的一种社会文化,这些出行图中一般都是以人与浅析辽代壁画反映的契丹社会生活郝柏林(赤峰博物馆,内蒙古…赤峰…025550)摘 要:辽代壁画以写实为主,深刻地展现了契丹的社会文化生活,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80文化纵横辽代契丹墓葬壁画研究现状及述评大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王朝,907年耶律阿保机趁中原内乱统一各部于2月27日即可汗位,1125年天祚帝为金所俘,辽代结束。
这个历时219年的短暂王朝,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壁画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壁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在考古学还是在美术学的研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辽代契丹墓葬壁画研究现状辽代壁画从分布区域与数量上来看,大体围绕在辽上京、中京和燕山以南的辽南京和西京之间。
其中上京中京一带,壁画墓基本都属契丹王公贵族的墓葬,而南京到西京之间发现的基本属于汉人官僚贵族墓。
目前发掘的主要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宝山Ml(923年)、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的耶律羽之墓(942年)、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的陈国公主墓(1018年)、辽宁义县清河门M2(1057年,萧慎微墓?)、内蒙古科右中旗代钦塔拉M3、哲里木盟奈林稿墓、阜新海力板墓、辽宁建平张家营子墓、朱碌科墓、河北平泉小吉沟墓、朝阳前窗户墓、北票水泉Ml、赤峰大窝铺墓、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墓、辽宁新民巴图营子墓、内蒙古敖汉皮匠沟墓、宁城鸽子洞墓、阿鲁科尔沁旗温多尔敖瑞山墓、敖汉七家墓等。
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做为契丹族的发祥地,契丹建国后,在这里分别建立了辽上京辽和中京,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辽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床金沟4号辽墓发掘简报》中提到床金沟 M4 壁画仅存部分文字记录,实物未能及时摄录、拓印的遗憾,但根据原始发掘记录仍然在石门及石室内壁可见极为罕见的彩绘龙、凤及描金太阳形状的图案;于光辉《库伦旗辽墓壁画赏析》通过对库伦旗辽墓壁画内容的介绍,分析出契丹人的性格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兰中英在《浅析辽代墓葬壁画形制及风格——以库伦旗辽代墓葬壁画为例》一文中将辽墓壁画的分期及其基本形制分为早、中、晚三期,论述了库伦旗辽墓壁画的构图方式与绘画技法、壁画的形制与风格,认为库伦墓壁画多用写实手法描绘了契丹游牧民族的生活面貌。
汉唐时期东北地区墓葬壁画所见帷帐研究作者:师瑞玲郑春颖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0期【摘要】墓葬壁画所见帷帐既有装饰、分隔空间的作用,又具备祭祀飨神的独特功能。
本文以墓葬壁画所见帷帐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和比较辽东、辽西地区壁画墓中帷帐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汉唐时期东北地区各族精英人士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揭示汉唐时期东北古族之间,东北古族与中原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关键词】汉唐;东北;壁画墓;帷帐【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169—03帷帐是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室内陈设,在史料和考古遗存中都有所发现。
汉唐时期东北地区墓葬中残见诸多帷帐存在的痕迹,或以附属构件帐座、帐钩等形式呈现,或以壁画上所绘图像的形态展现。
帷帐的形态、装饰不尽相同,为壁画墓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本文将集中探讨帷帐与帷帐制度、汉唐时期东北地区墓葬壁画所见帷帐的表现形式,以及壁画墓所见帷帐的文化内涵三个问题,希望能对汉唐时期中原文明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研究有所助益。
一、帷帐与帷帐制度(一)帷帐关于帷帐,学界有多种解读。
如王春雨《汉唐室内设计中的“帷帐”》认为,“‘帷帐’是一个统称,主要包括帷、幔、帐、幄、幕、帟、绶等。
名称不同,形制不一,用途亦有别,但都与纺织品有关,属同一类物品。
”“在室内空间的分隔与组织中起着主要作用。
”[1]李梅田《帷帐居神———墓室空间内的帷帐及其礼仪功能》认为,“帷帐是古代室内的重要陈设,有遮挡坐具、卧具的功能,根据遮挡方式的差异而有幕、帷、幄之分。
”付丁涛《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壁画中的帏帐》认为,“帷帐是一种半围合的织物形态,常出现在建筑空间的内外。
……帷帐的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帐架、帐顶、帐心、帐角、帷幕以及绶带。
”[2]综上可知,学者们认同帷帐是一种具有屏蔽、分隔和装饰空间或是承接尘埃、保持内部空间洁净作用的织物。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辽宁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一)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了省博物馆参观,使我印象深刻。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
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
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寥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
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
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
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
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
辽阳辽宁省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新兴的现代石化轻纺工业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辽阳是一座有着24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先后曾有6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建立国号,定都辽阳。
唐太宗、清圣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留下的吟咏辽阳的诗文达百余篇。
旅游的地方有辽阳汉魏壁画墓群,白塔公园,广佑寺、东京城、东京陵,辽阳博物馆,燕州城,清风寺,曹雪芹纪念馆,冷热地公园,华表山、通明山、铧子林场、龙峰山、龙顶山、石洞沟。
辽阳市总面积:4741平方千米。
总人口:181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地:白塔区民主路38号,邮编:111000。
代码:211000。
区号:0419。
拼音:Liaoyang Shi。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辽阳市地处辽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齐全,分异规律清楚,层状地貌典型,地貌分区规整。
自东南部边界白云山到西北部界河(浑河)畔,地势由高到低,从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到平原,层次分明,海拔由千米以上到50米以下,依次跌落,构成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同向倾斜缓降地势。
界临岫岩、凤城和本溪县,境内水泉乡是辽阳地区最高点,大黑山是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181米;最低点是界临海城市、台安县和辽中县的唐马寨和穆家镇。
辽阳地区东和东南部边界线上由南至北呈北东走向,由胡仙堂山、大黑山、摩天岭等系列山峰组成千山山脉中段的主要支脉。
以这条千山支脉为主干,呈南北向由东至西排列着黑背正岔、生铁岭、大砬子、老爷岭以及马耳山、歪桃山等数条余脉。
境内有大小山峰166座,其中坐落于辽阳县境内126座,灯塔市境内27座,太子河区境内5座,弓长岭区境内5座,宏伟区境内2座,文圣区境内1座。
摩天岭,海拔968.8米,主峰位于甜水乡李家村东南3.5公里处。
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还是甜水、水泉两乡界山。
山体面积19平方公里,南北走向,坡度较陡,植被率90%以上,有大片森林。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五):壁画2011-12-09 农业社人壁画是指绘在墙壁上画,主要可分为建筑壁画和墓葬壁画两大类。
其中建筑类主要是宫殿、寺观墙壁上,又称宫殿寺观壁画。
壁画从西周到明清历代皆有,最兴盛则是在汉唐。
(一)先秦壁画现存最早的墓葬壁画是西周时代,发现于山西扶风县法门镇杨家堡4号墓,但只见一些残存痕迹。
秦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常常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
秦代的墓室壁画。
据史料所载,秦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其墓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据陕西社科院考古所《秦都咸阳遗址的调查和试掘》(《文物》1976年,11期)一文,已记述发掘出壁画“残块四百四十多块”,颜色多种。
其中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秦都咸阳宫遗址3号殿长廊上的秦代壁画残部,为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
(二)两汉壁画两汉的宫殿、府署、寺观,普遍绘制壁画,或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宣扬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或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或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或绘制本朝功臣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
这在当时无疑的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后世皆产生出重大影响。
宫殿壁画逐渐兴盛。
文帝三年(前177年)在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藉以激励吏治清明,此是两汉宫殿壁画之始。
汉初不少同姓诸侯王亦绘制宫殿壁画,其中以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最为丰富。
武帝时,在甘泉宫诏画教子有方的金日殚母肖像壁画。
汉宣帝刘询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东汉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
明帝刘庄“雅好图画,别立画官”,永平三年(公元60年),下诏在云台进行了我国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后又增加四人,合三十二人”。
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寺院壁画的肇始。
“图像铭记”与祭奠空间——以辽阳壁画墓墓主画像与明器台(室)为中心李林【摘要】对辽阳汉魏石室壁画墓葬主要题材中图像组合方式、空间使用分布、图像演变特征等情况的整理,可建构起一个相对准确的发展谱系和判断标准,为对墓葬分期工作奠定基础.本地独特的墓葬营建方式、葬俗特点,及图像内容、墓葬空间与特定图像组合使用情况,体现出汉文化进入过程中本地固有因素的延续面貌与结合转变.其中以墓主画像为中心的图像演变与空间使用,可成为贯穿辽东墓室壁画发展的一个重要考察线索.【期刊名称】《艺术探索》【年(卷),期】2013(027)004【总页数】8页(P29-36)【关键词】辽东郡;壁画墓群;图像铭记;祭奠空间【作者】李林【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120.9历史的机缘巧合使得辽阳(汉魏时期辽东郡治襄平)地区壁画墓的发现拉开了整个中国墓室壁画发现与研究的大幕。
自20世纪初开始,以日本学者在东北地区特别是辽阳地区的考古活动为标志,关于汉魏墓室壁画的发现和研究正式成为一个专题性的研究领域。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发现的汉魏壁画墓共约100余处,其中辽阳地区就发现了20余座,约占1/5,①是汉魏壁画墓发现的较为集中区域之一。
同时,在辽阳地区也呈现出较强区域化的集中发现,这也是同期其他地区壁画墓所不具备的特点。
②从现已发现的辽阳壁画墓群来看,通行的营造方式是以石板支筑墓室,相对的墓室内部结构与丧葬用具、丧葬形式也十分值得我们注意。
其中并列的多棺室结合棺室之间以过窗相沟通连接的结构方式,棺室多砌筑石板尸床以安放死者尸体,有的墓中保存有尸体用苇席包裹后直接放置在尸床上,尸体头部多置石灰枕等现象,可能都反映了这一地区独特的丧葬习俗与文化特点,很可能是本地汉族受到当地固有传统习俗甚至周边少数民族葬俗观念影响的结果。
本文讨论的问题之一是这种石板支筑壁画墓的独特营建方式,以及在墓室空间分割与处理上的一些特点,比如在墓室中部支筑高于地面的棺室、石棺床,并列的多棺室以纵列石板分割成有连通的相对独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