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2.49 KB
- 文档页数:3
生神经毒性[8],临床应用尚需更多的观察。
4 结论经分析,该院抗结核治疗仍然以传统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为主,大部分抗结核药物DDDs基本平稳,其使用情况基本与《指南》使用的基本原则一致,但从该院DDDs分析中也发现存在用药集中的现象,故而抗结核类药物使用带来的耐药风险仍不容忽视。
本文分析从侧面反映了天津地区难治、复治、耐药的结核患者增多。
本文的研究属单科室回顾性观察研究,限于病例内容不够全面,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组合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20 [R/OL].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2021-07-06]. https://apps.who. int/iris/handle/10665/336069.[2]张文宏警示结核病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第几位[EB/OL]?中研网,2020-03-24/2021-07-20.https:/// hyzx/20200324/153652245.shtml.[3] 黄建高.年报告发病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 天津连续多年结核病疫情全国最低[EB/OL].北方网,2021-03-24/2021-07-23.http:// /system/2021/03/24/051152102.shtml.[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multidrug-and 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 2018 update Pre-final text[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5] WHO.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EB/ OL].2016 update,c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https://www. /lr/show-details/?id P=157790.[6]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5)[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5):421-469.[7]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非结核分支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1):650-653.[8]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编写组.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14-19.[9]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编写组.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6):447-460.在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中,产科位居前列。
医院妇产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1、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2、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3、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4、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5、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
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名指导用药。
6、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已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
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不宜使用。
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等。
7、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副毒作用,减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
不可无根据的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
一般以二联为宜,-内酰胺类与感激糖苷;类宜联合使用。
8、选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尽量能避免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量。
9、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
经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10、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摘要】目的:防止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份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抽查2012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病例103例,存在问题的为51例。
结论: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关键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78-01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人类对抗疾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而且细菌耐药日益严重。
为此2004年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卫生部有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
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抽取我院2012年6月份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03份,进行调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12年6月份在院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其抗菌药物的品种数、用药目的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疗效评价、细菌学检查、联合用药、药物溶媒)、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进行分析统计。
1.2方法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38号文件内容,对临床不同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疗效评价、细菌学检查、联合用药、药物溶媒进行评价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按照我院分级管理目录结合医生的技术职称进行统计。
2 结果2.1一般情况10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3岁(4岁~85岁),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2.2用药目的预防用药的为34例,治疗性用药为69例。
2.3抗菌药物的种类见表1.2.4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69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中,有细菌学检查及药敏实验的为19例。
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对策背景产科患者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和免疫系统的减弱,易受感染的风险较高。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治疗感染症状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经导致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
在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中,需要制定管理对策,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展,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管理对策1. 推行严格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在产科病房中,应加强对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的管理,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措施。
减少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的发生,可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2. 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抗菌药物使用审核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措施。
医院药事管理部门要与临床部门合作,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政策,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医生和护士的药物使用宣传教育,使他们更加合理地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4. 强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审核建立抗菌药物的使用审核制度,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严格审核。
只有在严格的适应症下才能使用抗菌药物,严禁滥用抗菌药物。
5. 提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每一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产科患者,应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感染的菌种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6.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产科患者,应该明确规定使用时间,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周期,避免过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7. 加强耐药菌监测建立耐药菌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的耐药菌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提醒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的发展。
8. 鼓励多学科合作在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应鼓励临床医生、微生物学专家、药学专家和感染控制专家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审查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以降低治疗失败率和耐药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