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69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细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也学到了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由于细菌太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对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助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

教学,构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互助性。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交流探究→总结归纳→互助提高→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和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用具】

模拟巴斯德实验,细菌模型,ppt课件。

第 2 页【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策略】

课程的导入可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进而引出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将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肉汤变质图片

提问:是什么引起食物变质的?

(1)若打开锅盖,你会闻到什么气味? (2)肉汤为什么会发臭呢?(3)肉汤里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产生兴趣,主动探究采用三个有梯度层次关系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肉汤发臭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细菌的发现资料阅读:教材58-59页--细菌的发现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以下问题: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注重显微镜功劳)阅读教材第58—59页,认真思考。

认识到显微镜在细菌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有利于进行

第 3 页

4 页

和螺旋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

细菌的结果及营养方式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 植物细胞有哪些典型的结构哪?

2. 动物细胞有哪些典型的结构?

3. 细菌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怎样获取营养的?你认为细菌可能的获得营养

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总结: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观察、回忆、对比,得出结论:1. 植物细胞有细胞

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2. 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 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没有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

4. 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

第 5 页

第 6 页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

进而明确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调重难点。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做好笔记,加深理解。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拓展与应用1、细菌的哪些特点与它们分布广泛有关吗?

2、理论与实际问题分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1、显示检测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