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细菌和真菌5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62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必背知识点一、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性1.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菌落中的所有细菌或真菌为同种细菌或真菌。
2. 生存条件: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有些细菌还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二、细菌和真菌的生殖与结构1. 细菌的生殖: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一般20~30分钟分裂一次。
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细菌会形成休眠体——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
2. 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在高倍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3. 真菌的生殖与结构: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常见的真菌包括大型真菌 (如蘑菇)、多细胞真菌 (如霉菌)和单细胞真菌 (如酵母菌)。
真菌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三、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2. 寄生与共生:部分细菌和真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而另一些则与动植物共生,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固氮。
3. 食品制作与保存: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和保存中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酵母菌用于酿酒和制作馒头,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而食品保存则通过杀死或抑制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来实现。
四、重要实验与发现1. 列文虎克与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是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他使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世界。
2. 巴斯德的贡献: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并提出了巴氏消毒法,被誉为 “微生物学之父”。
五、应用实例1. 生物冶金: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代谢活动从低品位的矿石中提取金属。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列举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1.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2.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出现一些毛状物,这是为什么?3.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属于哪种生物?4.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制成的吗?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明确本节主题。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菌落的概念。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讲述: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
蘑菇、木耳等属于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较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
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得到呢?因为霉菌的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我们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食物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就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按照菌落的定义来说,菌落应该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
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多种细菌和真菌,所以自然状态下,食物变质后表面上会有多种菌落。
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想要得到某一种单一的菌落,都需要人为培养。
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单元设计【单元主题】细菌和真菌【单元内容分析】本章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还包括了生物技术一级主题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为学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既介绍了较为传统的发酵等人类在食品制作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在食品保存方面如何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在医药、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既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熟悉的方面,也有属于现代工业、医药技术方面的应用,从而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
本章课后阅读材料,"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在本次修订时,注意反映时代发展。
原"抗生素今昔"改为""超级细菌'近在咫尺",较好地反映了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超级细菌"已经近在咫尺,必须予以重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细菌真菌不太熟悉,但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发现身边的微生物,增加学生对于相关细菌真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实验,并归纳总结,建构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