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气合作前景分析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38.92 KB
- 文档页数:3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地区合作的前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倡议,旨在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打造一个由亚洲到欧洲的区域合作网络。
而中俄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组成部分,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一、贸易合作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极强。
中俄地区的成千上万的企业可以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平台来寻找商机,以此来激发中俄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带动中俄两国间的数字贸易合作,以及拓展新的贸易渠道,带动了区域内的贸易增长和经济活力。
二、能源合作方面,中俄地区有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其中很多资源都集中在边境地区。
两国联手可以将这些资源有效开发,建设出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生产方式,共同构建起独树一帜的能源产业。
三、科技合作方面,中俄两国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技术储备、研发团队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水平,这为合作提供了很多机会。
中俄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不仅可以加快双方技术的突破,还可以共同开展技术开发,推动技术转移和转化等。
四、人文交流方面,中俄两国分别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旅游景点,这也为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促进区域内人员的文化互通、教育交流和旅游经济,增强了中俄两国间的人文关系。
综上所述,中俄地区合作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然而,中俄双方仍然有许多合作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难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
同时,中俄两国在安全和政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这需要双方进行共同协调,达成合作中共同的利益。
总之,中俄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不仅将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能源和科技合作,也将为两个民族的相互理解和人文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未来合作将更加紧密。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与前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中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合作的主要领域以及合作的前景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截至2021年,中俄两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双边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双方在能源、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从能源合作来看,中俄两国在天然气、石油和核能等领域的合作非常紧密。
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天然气向中国输送项目等都是双方能源合作的成功案例。
在农业合作方面,中俄两国也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目前双方在粮食、畜牧业、水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
在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俄两国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如在5G、人工智能、高铁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合作。
二、合作的主要领域中俄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能源、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由于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而中国对能源需求巨大,因此双方在天然气管道和石油输送方面有着非常成熟的合作模式。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也将成为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新亮点。
在农业方面,中俄两国的合作也非常广泛。
俄罗斯拥有着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而中国则拥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双方可以在粮食、畜牧业和水产业等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
中俄两国在技术交流和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高新技术领域,中俄两国在5G、人工智能和航天科技等领域也有着深入的合作。
俄罗斯在航天科技方面有着很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中国在人工智能和5G等领域也有着很强的实力,双方可以在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等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
三、合作的前景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俄两国作为地缘政治重要大国,能源已成为双方重要的合作领域。
如何构建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已成为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中国与俄罗斯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出口国之一,中俄能源关系长期以来处于全面、深入、互利合作状态。
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领域的合作呈现良好的局面。
1.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俄天然气合作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主要体现在中俄两国的天然气购销合同上。
2014 年,中俄联合签署了一项74 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每年向中国输气380 亿立方米。
另外,中俄还建造了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并计划建造另一条从东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进一步加强中俄天然气合作。
2.中俄石油合作中俄石油合作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现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的石油公司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包括中俄东线原油管道项目,2014 年签署的总额达数百亿美元的中俄石油交易协议等。
中国还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促进中俄石油合作的深入发展。
3.中俄煤炭合作中俄煤炭合作多年来已经得到稳步发展。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的煤炭合作已经逐渐扩大到煤田矿山、道路桥梁、化学工业、电站和机械等领域。
二、中俄能源合作模式中俄能源合作模式主要分为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种方式。
1.政策引导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政策引导主要存在于国家层面。
政府在推动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同时,也在促进中俄两国在能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
例如,两国政府签订的贷款协议、高级燃料技术合作及其他的能源贸易协议等。
2.市场化除政策引导之外,中俄能源合作模式还存在于市场化层面。
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是由企业间进行的。
例如,中俄石油、石化企业成立了联合企业,积极参与跨境能源资产的开发和合作。
三、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优势1、避免了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析石油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俄两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其石油贸易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析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俄石油贸易关系密切,两国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
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俄石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中俄两国石油贸易规模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俄石油贸易总额达到了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
中俄两国之间的石油贸易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中俄石油贸易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石油进口和出口外,中俄还在石油贸易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例如,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了一些重要的油气项目,如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等。
此外,中俄还在石油加工、储运、销售等领域进行了合作,推动了石油产业的协调发展。
再次,中俄石油贸易结构优化。
近年来,中俄石油贸易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合作方向转变。
中方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主要用于国内炼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俄方则从中国进口了一部分成品油,满足了国内市场对高质量石油产品的需求。
此外,两国还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展了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了一些高科技产品。
未来,中俄石油贸易有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在当前全球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均将石油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发展。
预计,中俄石油贸易将在未来取得以下进展。
第一,中俄石油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中俄两国在石油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中俄双方将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石油贸易规模,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中俄石油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双方将加强合作,深入开展原油加工、炼油技术、储运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石油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第三,中俄石油贸易合作将实现多元化。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地区合作的前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开放合作倡议,旨在与沿线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地区之间的合作迎来了新机遇和新前景。
中俄是两个大国,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一直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关系,是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保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中俄两国在经贸、能源、投资、交通、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东线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德国铁路、中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等。
未来,中俄地区的合作前景不容乐观。
首先,中俄双方在地缘政治和安全领域有着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政治基础。
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对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共同利益和责任。
其次,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相近,双方合作的空间很大。
同时,两国距离较远,以往的交通和物流效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两国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不断加强,中俄之间的交通物流日益便捷。
近年来,中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签署了《中俄经济走廊规划》等一系列合作文件,这些文件为中俄合作提供了指引。
未来,中俄将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数字经济、旅游等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一、加强贸易合作,拓宽双方市场。
一方面,中俄在保持传统贸易的基础上,加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品的合作;另一方面,中俄两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也在稳步推进。
二、促进投资合作,提升互利双赢。
中俄双方将建立更为开放、透明、便利的投资环境,增加相互投资和投资领域的多样化。
三、推进能源合作,共同打造清洁能源。
俄罗斯在天然气、石油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俄双方将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清洁能源。
四、巩固金融合作。
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潜力,将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五、推进数字经济合作。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中俄两国两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将深化数字经济合作。
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如何?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一直是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不可或缺的能源大国,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油气领域合作
俄中在油气领域的合作长期稳定。
自2009年以来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同时,中国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第三大天然气进口国。
此外,俄中还在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比如,两国企业合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共同开发油气资源等。
二、核能合作
相比于传统燃煤等化石能源,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此外,俄罗斯和中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不少进展。
比如,中俄双方在中国首次使用俄罗斯技术投入商业运行的汉阳核电站,同时两国在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区进行的核能项目也得到不少关注。
三、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
在绿色环保理念不断提升的时代,可再生能源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
俄罗斯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
比如,两国
共同开展了风能、太阳能等项目合作,大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的来说,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了长期稳定合作
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资源互补,技术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两
国在能源领域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能源合作的优势与机遇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俄两国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加之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同时也是我国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
从中国角度来看,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进口资源的程度日益增加,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一直是两国战略协作关系中的重点之处。
研究能源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的作用,促进中俄更好地合作,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奠定基础。
而俄罗斯的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国民经济的依赖性长期如此,因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双向利好的合作。
一、双方能源合作的优势分析(一)良好的外交关系中俄之间的政治基础较好,双方的合作不断增强政治互信。
自1992年叶利钦访华两国签订中俄相互关系声明,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进入新世纪之后,中俄之间依旧保持良好外交,不断深化务实互利的合作关系,同时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为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和平做出了共同的努力。
两国领导人也一致致力于两国关系友好发展,加强扶持力度,中俄之间在未来依旧会全面合作,加固两国的友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繁荣。
(二)相互毗邻的地理优势中俄两国是友好邻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与我国新疆紧密相连,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毗邻,中俄之间贸易往来也由来已久,中俄边界线超4300公里,边界口岸也较多,便于能源进出口,两国共用边界线也较长这极大的减少了运输成本,管道铺设也更加便捷、风险也会降低。
(三)能源利用的互补性俄罗斯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其一项重要的战略便是资源出口,是世界上很重要的资源出口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能源进出口关系。
于我国而言,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这与我国国情相关,快速的经济发展背后是大量能源的供应,我国向外进口能源是我国的能源战略。
中俄双方能源利用的互补性解决了两方的问题,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是明智的选择。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近年来,中俄石油贸易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贸易模式、合作项目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是互利共赢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而俄罗斯则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两国之间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俄石油贸易总额达到了约40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约30%。
其次,中俄石油贸易采用多种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模式是长期供应合同。
两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与贸易公司之间签订了长期合同,确保石油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还有现货交易和油气管道运输等方式。
特别是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建设,使得两国间的石油贸易更加便捷高效。
中俄在石油贸易上的合作项目也非常丰富。
最重要的合作项目之一是“西伯利亚原油管道”项目,该管道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一条战略性的石油运输通道,每年可输送数百万吨的原油到达中国。
这个项目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两国间的石油贸易。
此外,中俄还在石油勘探、炼油和天然气合作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两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俄石油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中国的石油消费规模将继续增长,加之环境保护的要求,中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将对石油贸易带来更多的机遇。
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未来仍将保持稳定供应。
两国间持续增长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更是为中俄石油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俄石油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贸易双方都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是两国合作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俄石油贸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和沟通,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
中俄关系发展的建议
中俄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自建交以来,两国
互信、互利、互帮,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合作,为两国和世
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鉴于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对中俄两国关系的挑战
与机遇,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深化经济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对于俄罗斯的
天然气需求十分强劲。
因此,双方应加强油气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
俄罗斯远东地区,加强双方在天然气管道建设、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同时,双方应在高科技、先进制造、航天、全球导航等领域深化合作,推进科技合作和普及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升级。
二、进一步加强政治关系。
中俄两国应该继续加强在涉及国家利益、
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等重要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深政治互信。
同时,在推动国际事务中维护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
球治理等方面,中俄两国应该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三、加强人文交流。
中俄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民间交流,深化两国人
民的彼此了解,增强友谊和信任。
在文化、教育、科技、中医药等领
域开展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学习,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为
两国关系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安全合作。
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应该不断深化,共同应对各种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威胁。
双方应该加强情报交流,分享信息和技术,共同维护两国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中俄两国应该抓住当前历史机遇,加强合作、深化合作、拓展合作,使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国际交流・ 当代石油石化 PETR0LEUM&PETR0CHEMICAL T0DAY V01.11 NO.7
July 2003
中俄油气合作前景分析及建议 孙永祥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简要分析国际油气形势、俄罗斯能源部门近况的基础上,就目前中俄油气合作进展中的一些情况和 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前景建议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6809(2003)07-0044—03
Perspective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Sun Yongxiang (PetroChina Exploration&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Based on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situation and recent situation of Russian ener- gY sector,some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as to some situation and issues in current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 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Russia,oil,natural gas,perspective,suggestion
2002年,全球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7 646万桶, 略高于较早欧佩克预测的7 620万桶/日。预计未 来全球年均石油需求增幅为1.6%,将由2000年的 7 500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1.2亿桶/日。 另据报道,近l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生产 赶不上经济和石油消费增长的速度。能源缺口不断 拉大已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1俄罗斯能源部门的近况 1.1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对其国家经济及今后发 展起决定作用 2002年,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在其国家GDP 中所占比重为25.5%,其中,石油工业部门占 14.1%,天然气工业部门占6.9%,电力部门占3. 7%,煤炭工业部门占0.7%。 2002年,俄联邦燃料能源部门顺利完成预定的 生产任务。石油及凝析油总产量达到3.769亿吨,比 2001年增产9%。天然气产量达到5 953亿立方米, 比2001年增加了2.4%。 此外,2002年,俄罗斯还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 口了石油1.566亿吨,比2001年(1.489亿吨)增长 近4.5%,出口天然气1 878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 气工业股份公司出口1 29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近 2%),使俄罗斯稳居世界油气出口首位。燃料能源 部门产品在2002年国家出口总值中占54.4%,高 于2001年的水平。 1.2(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将正式出台 俄联邦政府为确保国家今后立足世界强国地位 和经济持续有序发展,很早就已委托能源部对2001 年11月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进行了 几次详细修改。2002年l0月14日,政府已初步批 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文件。
收稿日期:2003—02—27 作者简介:孙永祥(1943一),男,北京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 地质学院勘探系,高级工程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 发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有多项科研成果,已发表多篇论著、 论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孙永祥.中俄油气合作前景分析及建议 45 文件指出,俄联邦境内具有超过10%的世界石 油探明储量、33%的天然气储量和11%的煤炭储 量。即使在经济危机和开采量下降的条件下,俄罗 斯仍可保证世界9%一10%石油、25%天然气和 5%一7%的煤炭生产。 2002年10月1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在莫斯科 组织了对“((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存在问题和 决定”的听证会。 此次听证会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 示,预计2010年前,国家天然气产量要达到6 150— 6 550亿立方米,2020年前达到6 600—7 000亿立 方米。按其现有天然气储量和所积累的经验,完全 可以全面达到《战略》规定的开采水平。可是,为保 证完成预定的燃料能源开采量,国家应规定实施能 源政策的规范和机制,完善国家燃料能源结构并使 之合理化是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 最近,俄罗斯联邦能源部部长在能源部例会上, 又特别提到了应把有关((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 略》的收尾工作作为优先完成的任务。他强调指 出,现在要吸收最强的科学力量参与此项工作,以便 使经修改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在2003年 5月可正式颁布执行。 1.3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扩大对外能源合作 1.3.1俄美能源合作开始进入“新”时代 2002年春天,普京和布什总统在莫斯科会谈 时,签署了两国能源合作协议,这是俄美为建立世界 石油新秩序开始握手。此后俄开始向美出口石油。 俄总统普京认为“俄美能源合作的政治意义要大于 经济意义”。 2002年10月初,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在休 斯敦召开的第一届美俄能源峰会上说“俄将会成为 美稳定的能源供应国”。而美商务部长说“俄罗斯 现已发生变化,美应把资本投向俄罗斯”。预测不 久俄对美的石油日出口量将会突破100万桶。 为了向美出口石油,俄罗斯“鲁克”、“西伯利 亚”、“尤科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已 于2002年底颁布了拟在俄北部摩尔曼斯克港建设 输油管道和石油转运终端项目的可研标书。该项目 完成后,每年经摩尔曼斯克港可向美欧等国增加出 口石油3 000—5 000万吨。 1.3.2俄罗斯与日本也开始能源合作 2002年11月中旬,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日本 石油公团从俄罗斯购买了第一批200万桶乌拉尔原 油,这是自1978年以来日本公司首次购买俄石油。 2003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出访俄罗斯,加强日俄 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此次小泉与普京讨论的重 要话题。目前,日本进口原油的近90%来自中东, 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日本需要开辟进口俄西伯利 亚石油的渠道。日本代表团在小泉访俄举行的新闻 发布会上指出,“日俄双方虽就投资铺设安加尔斯 克至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进行了磋商,但日方对此 问题尚处于研究论证阶段,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出最 后决定”。 1.3.3俄罗斯通向欧洲的输气管道 2002年11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 荷兰天然气公司商讨实施北欧输气管道项目。该输 气管道将经芬兰和波罗的海向欧洲供应俄罗斯的天 然气。双方强调了在欧洲放宽天然气市场限制问题 上的公司立场和利益,还就俄罗斯长期向欧洲国家 供应天然气达成共识。 1.3.4加强独联体国家间的能源合作 俄罗斯认为,燃料能源部门应成为独联体国家 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普京高度重视独联体国家在能 源方面的合作,他曾在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 要深化独联体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建议,并说“能源 是每个国家经济的关键部门。它在许多方面决定着 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运;稳定社会和人民生活都需 依靠可靠的能源供应”。 2002年10月23日,第1届独联体国家能源峰 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就世界能源资源市场竞争更 为激烈、独联体国家应在此领域加强联合达成共识。 此次会议还讨论了建立组织内统一的燃料能源委员 会问题。 分析家们认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可能从独 联体能源一体化中得到最多的实惠。因为在12个 独联体国家中,只有这两个国家有大量的油气储量 和过剩的电力供应。其他独联体国家将从过境运输 中得到收入和依靠进口满足本国需求。
2俄罗斯和中国油气合作的现状 俄罗斯和中国的油气合作已进行多年,最主要 的合作项目是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但进展状况并 不令人满意。 2.1输油管道 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至大庆的输 油管道,即所谓“中国方案”,管道总长为2 400公 里,投资额约为17亿美元。管道建成后的年输油能 力可达2 000—3 000万吨。双方已就此项目进行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石油石化 近4年的论证,有关合作单位已签署了相关协议。 2.2输气管道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有英国BP公司 人股的俄罗斯“西丹科”石油公司共同承担,拟铺设 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金气田,经满洲里 沿哈尔滨.昌图.沈阳.大连的输气主干线,有通向北 京并更远可到韩国的支线。气田开发初步造价为 50亿美元,而铺设管道成本要70亿美元。虽然该 输气主干线项目已进行多年,现在也在按计划继续 进行,但仍从俄媒体中不时传出不和谐之音。 2002年10月21日,俄罗斯有人撰写“处在十 字路口的科维克金:向中国没有出路,不能把气向西 供应吗?”的文章。文章作者说,“按目前形势,开发 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凝析气田项目,完全取决于 中国天然气购买者变化无常的念头。他们时而许诺 要为科维克金管道投资,时而又声明中国总体上不 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当项目被赶人‘死胡同’时,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暗示准备把天然气输 向西方…”。另外,俄媒体还公开报道了有关中俄 双方在气价等方面尚存有分歧等。估计真正落实该 输气管道项目尚需时日。 3加强中俄油气合作的建议 跨人新世纪后,世界各国都把能源列为保证 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从中俄油气多年的合作 (上接第43页) 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原油性质日趋变差对催化剂 和助剂使用性能、汽油质量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催 化剂或助剂都必须考虑高钒污染对其降烯烃和降硫 功能的影响。 塔里木原油性质不稳定、进厂不均匀,掺炼比 例有时较高,尤其是在加工硫含量高的管输阿曼 原油或胜利原油后,硫含量必将成为影响汽油质 量的首要问题。对原油进行分储分炼、集中加工 劣质油种,适时运行减压蒸馏装置、溶剂脱沥青装 置,改善催化裂化原料性质,是降低汽油硫含量最 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受原油加工总量的限制,减 压蒸馏装置、溶剂脱沥青装置长期连续运行受到 限制,需要综合使用现有降硫措施,如降硫助剂、 MGD工艺、催化裂化分馏塔顶循环油进柴油加氢 精制的联合工艺,等等。 在降汽油烯烃方面,2 RFCCU汽油烯烃含量相 中,我们也可看到石油和天然气对国家政治经济 的重要影响。为此,就中俄油气合作提出以下建 议:①中方应加强领导,政府要设立负责宏观管 理、调控国家能源资源和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 的检查监控机构,正确指导企业按中央“合理利用 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指示深化改革和 发展;②组织有经济、能源、外交、军事部门和科学 院系统专家参加的咨询机构,加强对世界和周边 地区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 我国对世界产油气国家和组织以及东亚和东南 亚、西亚和北非、拉美和亚太等地区国家的态度和 能源外交政策;③联系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 针,必须加强同西北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周边国 家建立和谐、睦邻友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 时对目前俄罗斯、中亚和里海的石油之争不能视 而不见。我国亦应考虑把那里作为今后原料资源 供应的多元化来源地区之一;④详细制定合理利 用本国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并符合我国国情的能 源价格政策,同时密切关注世界能源市场的动态 变化,争取以最优惠价格为本国进口更多的能源 资源;⑤有选择地积极参加有关国家的油气田招 标,或采用多元化筹措资金等办法,参与国外能源 上下游工程和跨国输油气管道的铺设,积极开拓 培育我国能够容纳国外能源资源的下游市场。 (编辑邹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