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及几点教学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营销管理(高职单招,两年制)(学分:4,学时数:68)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营销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为后续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
在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运算能力、一定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四个特性;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几个常用的经济函数;3、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4、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熟练运用这些法则进行极限的运算;5、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熟练利用两个重要极限进行极限的运算;6、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的比较;7、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
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一节函数一、函数及其特性二、基本初等函数三、复合函数四、初等函数五、非初等函数举例第二节极限的有关概念一、数列的极限二、函数的极限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第三节极限的运算一、极限存在准则二、两个重要极限三、无穷小的比较第四节函数的连续性一、函数的增量二、连续函数的概念三、间断点四、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五、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初等函数(特别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复合函数,极限的运算、两个重要极限,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难点:反三角函数、极限的概念,间断点的判别。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导数和微分的几何意义,会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熟练掌握导数四则运算法则和导数基本公式,熟练地进行导数(微分)的运算; 3、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熟练地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4、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方法和对数求导法;5、了解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及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二阶导数。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职阶段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导数导数的定义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应用单调性极值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2. 第六章:积分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性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积分的应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质心、质矩计算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问题解决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小测验等情况,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高职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权威高等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高等数学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习题集:提供丰富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辅导资料:提供详细的辅导资料,包括学习指南、解题技巧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视频讲座:录制高水平教师的高等数学讲座,供学生在线学习和参考。
3. 数学软件:介绍和使用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为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教学就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上,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反应这些基本概念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际,从而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材的选取与课堂讲授要贯彻少而精原则,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要追求内容上的完备和全面。
本大纲包括(一)教学内容(二)教学要求(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掌握”、“会”三级区分。
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熟练掌握”。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一)教学内容函数;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连续基本概念:函数概念、极限概念、无穷小概念、连续性概念。
基本理论:无穷小的运算定理,两个极限存在的准则,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
基本方法:极限运算法则。
(二)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会求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特性。
《高等数学》(工科类专业适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学分:42.学时:72课时3.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4.考试/考查:考试5.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二、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目标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工科类专业适用)课程是我院三年制高职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2.教学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函数、极限与连续及导数微分的基本概念,特别对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有初步认识,能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掌握积分、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能力。
3.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专业地位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针对工科类学生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体会常见数学现象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计算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方法。
专业课经常会涉及一些计算,都需要相应的数学知识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牢记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理解数学思维来进行教学。
经常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数学图像的动态变化,呈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和现象。
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穿插课堂练习或实际例子的讨论。
五、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总课时:72。
2.教材:《高等数学》,李广全、胡桂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14年,“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建议参考教材:《高等数学(修订版)》,滕桂兰、杨万禄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6年。
《高等数学》,江旭光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课改教材。
3.考核形式: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最终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主要分为平时分(40%)、期末考试成绩(60%)。
六、教学课时分配七、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内容:反函数、初等函数、极限的运算、无穷小量、连续性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上)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高等数学(下)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为了全面贯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切实落实学院《关于修订专业人材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
数学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基础课教学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规格》,结合我院教学改革的实际,特编写本大纲。
课程目的和任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应用型、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讲求理论联系实践的紧密结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为实现这一人才规格培养目标的需要,数学这门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具体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课程中概念、原理的能力;二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三是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
使得本门课程更为有力的为专业教学服务,真正发挥其基础理论、工具课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数学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其次还有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高等数学的发展过程,对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要点有个较为清晰地把握。
一方面,要透过数学抽象的表达形式,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领会数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兴趣,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真正实现育人为本,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于加强高等数学教学的有关意见与措施衡量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且具可比性的标尺。
在很大程度上,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当前高校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着三大矛盾(或难题):(1)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社会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与课时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2)高校扩招与数学师资队伍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3)教学任务重与科研要求越来越高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直接影响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
此外,还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在接受教育部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抽考高等数学是一项必检工作。
鉴于此,我系为了深入探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新途经,加强高等数学教学力度,不断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两个问题1、处理好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尤其是新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初等数学知识的不足,感到有些概念不清,有些运算不过关,恒等变形不够灵活,一些常用曲线的方程和图形不熟悉等。
为此,应适当安排时间在“教”中补,在“用”中补,引导学生回顾初等数学知识,以高等数学的学习带动初等数学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高等数学学习质量的目的。
2、处理高等数学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对非数学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言,高等数学不仅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而且也是自学和继续深造的基础,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学习是否有后劲与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密切相关。
大多数理(工)科专业课都直接或间接与高等数学有关,都离不开高等数学。
甚至人文科学也用到数学。
为此,在教学中应适当留有知识“接口”,为后续专业课程作好必要的铺垫。
二、严格实行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制与“以老带新”制对任教同一系(院)、年级、专业、使用同一教材的高等数学的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方式,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考试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高等数学》高职本教学大纲学分:4-8学分 总学时:72-144学时讲授学时:70-140学时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实验或讨论学时:2-4学时大纲执笔人:谢厚桂大纲审定人:张勤英一、说明部分1.课程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高等数学是高职本各专业及计算机等理工各专业必修的理论基础课,在培养高级专业技术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开拓型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修完这门课程,学生将获得后续课程及工作实践所必须的数学思想、计算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教学基本要求①由于本课程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因此,课堂教学只能讲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②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基本思想的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基本性质和基本定理,牢记基本运算公式和法则,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基本运算,培养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开课前必须先修完高中课程。
修完本门课程将为后续的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生物统计》等打下基础。
4.本大纲对农林、经管、园艺、园林、林学、生科、动科等生物技术专业讲授72学时,内容为第一~六章;计算机、建筑装饰等理工类各专业讲授144学时,内容为第一~十一章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函数讲授学时:4要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要求:正确理解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形及性质,能够熟练地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理解对应法则的意义,能熟练地指出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第二章极限与连续讲授学时:10要点: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概念,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无穷大量,两者的关系及其性质,函数的连续性。
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程类、经济类以及理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已做为应用的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完成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高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数学基础,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序号 基 本 内 容 教学要求 课时
分配 了解 理解 掌握
第一章 函数 一.函数 二、初等函数 三、建立函数关系举例 √ √ √ 2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一、数列的极限 二、函数的极限 三、无穷小与无穷大 四、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五、极限存在准则与两个重要极限 六、无穷小的比较 七、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八、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九、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 √ √ √ √ √ √ √ √ 18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一、导数的概念 二、求导法则 三、微分 √ √ √ 8 2
第四章 导数的应用 一、微分中值定理及函数的单调性 二、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三、曲线的凹向与拐点 四、柯西中值定理与洛必达法则 五、曲率 √ √ √ √ √ 12
第五章 不定积分 一、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 √ 6
第六章 定积分 一、定积分的概念与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二、定积分的积分方法与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三、定积分的应用 √ √ √ 10
第七章 常微分方程 一、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二、 一阶微分方程 三、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四、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五、 微分方程的应用 √ √ √ √ √ 10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向量及其运算 三、平面方程 四、空间直线方程 五、二次曲面与空间曲线 √ √ √ √ √ 10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多元函数的极限与偏导数 二、全微分 三、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及偏导数的几何应用 四、多元函数的极值 √ √ √ √ 12
第十章 重积分 一、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计算方法 三、二重积分在极坐标系中的计算方法 四、三重积分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 √ √ √ 12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一、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二、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三、任意项级数 √ √ √ 12 3
四、幂函数 五、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六、傅里叶级数 √ √ √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的条
件、结论和证明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计算方法;能够对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会求解。该课程为学生学习物理、电工、电子等理工科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课堂练习与讨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1、始终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归纳、总结,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2、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应特别帮助、指导、鼓励基础较弱的同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信心;要目的地备课; 3、备课内容上,尽量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应用,使学生学有兴趣、学以致用; 4、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指导式教学,尽可能增加双边活动,多给学生动脑、动手锻炼的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学习方法及技巧. 5、课堂讲解时,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生动、富有感染力,还应适时增加、增大信息量; 6、板书设计上,力争醒目、条例、认真、美观; 7、通过数学建模竞赛,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建议 1、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教学,例如对函数概念要进行事物间相互依赖、制约、变化及发展等 观点来讲解。又如对函数的连续与间断、微分与积分、盈利和亏损等概念,要以对立统一的观 点阐述其内存规律,以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用科学的抽象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的内涵,结合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好专科层次,既要照顾到需要,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高等数学内容旨在:一是预备后继专业课的必要基础;二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扩大知识面而打下一定的入门基础。安排教学时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要避免冗长的理论推论和繁杂的计算,理论推导或证明以解释清楚有关结论为度,不追求理论上的系统性。 4、 注意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模型训练注重双向翻译能力的培养。 六、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4
成绩评定:总分以百分制为标准,60分以下为不合格,其中作业及平时测验占30%,期末考试占70% 七、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使用教材: 《高等数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王天辉、王玉清主编, 南开 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建议使用教学参考书: [1]《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一版 [2]《高等数学》华东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高等数学例题与习题》同济大学数学教研组主编,同济出版社,2003年 [4]《微积分》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下册,马知恩 王绵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几点教学意见:
多方位全面阐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的作用毋庸置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都要学习数学,但是一直以来同学并不是很清楚学 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学习数学也经常处于盲目状态,缺乏动力。心理学上说,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 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生活,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所以,要激发起同学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不应只是空洞地跟学生强调数学的重要性,而应多方位、全面地 阐述数学的价值和对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本人在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高职教育特色,总结了学习数学 对同学在能力培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帮助,主要包括:一、数学是同学学习后继课程的铺垫,对科学思 想的培养与形成有重要意义。二、能力上的提升。学习数学能够提高人们逻辑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解与归纳能力、自学能力等。三、在职业发展中的帮助。高职高专同学职业生涯规 划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升学。包括在校自考本科,参加专升本考试,或者以后的考研,这些升学考试一般都要考数学。 2就业。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它的办学宗旨是面向社会办学,适的原则下,高等数学确立的教学任务人的素质要求的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
[2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用 5
、 2.2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 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为主的人才,由于专业趋向专门化,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尤其是定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应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导数等内容与中学数学有紧密联系,因此应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连贯性。
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适当增删内容,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 一些浅显、同学能自学的知识可不赘述,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把主要精力花在讲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应 用上,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比如,经管类专业的同学在以后 的工作中很少运用到曲线的凹凸性、函数图形描绘、定积分在物理方面的应用等知识,也就没有必要花太 多的时间讲授这部分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揭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微元法、求导法、极限 法、以直代曲等方法,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同学把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用于专业知识和其 他学科,并能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运用数学方法去思考。例如,在介绍导数的应用时,对物流管理专业 的同学可重点阐述利用最值的应用来解决最小运费、最短运输距离、最优批量等问题;而对财经类专业的 同学,则可引导他们进行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最大利润分析等经济问题的分析。 2.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高等数学的趣味性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主要靠板书,老师一个本、一只笔的传统教学手段,让很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诚然,板书教学具备教学结构完整、教学思维缜密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抑制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效率较低等弊端,与之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动态性等优点,能很好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备课时我们应精心制作课件以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课件的字体与背景色搭配要合理,对于定理或者概念中的关键词可以用粗体、不同颜色等来突破视觉的限制,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同时文字中可以适当穿插图片图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