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美国
- 格式:pdf
- 大小:693.43 KB
- 文档页数:2
参加篮球运动比赛的意义有哪些如果你不喜欢打篮球,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打篮球的意义。
参加篮球比赛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参加参加篮球比赛的意义,希望能帮到您。
参加篮球比赛的意义篇一篮球运动,它不只是项体育运动,而它更值得人们崇拜的便是它的体育精神!人们需要的便是它那种团队以及拼搏的精神!篮球运动1891年诞生于美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国也已经过了一段长期的发展阶段了,它是一项国人都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团队的运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篮球精神充满了敬仰。
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甚至是小孩子,在球场上都能随处见到他们的身影......著名篮球高手——乔丹!相信很多篮球爱好者们对他并不陌生!作为NBA最伟大的运动员,乔丹征服亿万球迷靠的不仅仅是球场上的超凡英姿和后人难以企及的辉煌记录,而更是他追求卓越,坚持不懈,享受篮球的“飞人”精神。
虽然,我们不应该把他当作“神”来朝拜,但他留下的篮球精神无疑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或许将来会有人在记录上超越他,但自从乔丹进入我们中国开始,我们这些篮球爱好者便伴随着他的篮球生涯成长,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乔丹的篮球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这是其他球员无法取代的。
昨天下午(6月18日),我们世纪名典南城分公司与西平分公司及寮步分公司一起在南城滨江体育馆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
本次友谊赛一是想借此活动让大家好好放松调整一下心态;二是想通过这次的友谊赛进一步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以及更多地去交流和沟通。
在比赛过程中,首先是南城与西平开始展开第一场友谊赛,经过半个小时的角逐,西平占据此分优势。
但南城部门参与打球的人员较多一些,后期要用“车轮战”!经过几个回合的跟进,此分稍有缩小。
各参赛人员在球场上都非常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拼搏、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运动场上我们世纪名典的队友们都是怀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把这场友谊赛打好,打出精彩!通过这次活动也许能真正起到一个全新的作用,队友们能把之前那些不好的工作状态全部抛掉,全心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
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引言: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旨在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提升全民体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分析该计划的目标、内容和意义,并探讨其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一、背景: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和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应运而生。
该计划旨在通过选拔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国家的体育竞技事业培养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二、目标: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和竞技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同时,该计划还旨在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内容: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项目的选拔和专项训练。
在体育项目的选拔阶段,学校将组织各种项目的比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拔出潜力较大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将针对不同的项目,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训练。
此外,体育课程中的体育竞赛也是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环节。
四、意义: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的实施对个人、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而言,参与该计划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对学校而言,该计划可以提高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
对社会而言,该计划有助于提升国家的体育竞技实力,为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五、问题与挑战:然而,小学生体育运动选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如何准确评估学生的体育天赋和潜力是一个难点。
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在小学阶段并不突出,因此,评估标准需要更加科学和全面。
其次,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业与体育训练的平衡也是一个难题。
此外,资源不足和基层体育师资短缺也会制约该计划的实施。
六、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评估标准应更加科学和综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耐克公司耐克公司,正式成立于1972年,由比尔·鲍尔曼和校友菲利浦·奈特共同创立,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Beaverton,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
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包罗万象:服装,鞋类,运动器材等等。
1986年的一则宣传耐克充气鞋垫的广告是真正的突破,在广告片中耐克公司采用一个崭新的创意,不是采用一味宣传产品技术性能和优势的惯常手法,而是由代表和象征嬉皮士的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的著名歌曲《革命》,在反叛图新的节奏、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产品的美国人正如痴如醉。
企业文化与产品设计理念"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是耐克追求的个性化的公司文化。
耐克公司初创时为蓝带体育用品公司,它是以奈特在斯坦弗商业研究生院上学时写的一篇论文为模拟创建的。
奈特胡乱地收集了一些田径赛名将和体育迷的想法写在文章中,他们的头脑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阿迪达斯,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穿上日本生产的高质量低价格的跑鞋--Tigers(虎牌)。
永不停息是耐克的公司文化。
产品是市场最新颖和工艺最先进的。
这些样式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设计的。
这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种最齐全的跑鞋制造商,数百万各式各样、各种能力的跑步者都有了这种观念,这在一个正在发展的行业里是个非常吸引人的形象。
体育精神和商业精神构筑了耐克,锤炼了奈特的精明和强干。
奈特起家时,耐克公司只是无名小卒,但他打败了阿迪达斯,打出自己的牌子。
他的成功秘诀是:首先是热爱体育,而后是打破商业行为中的条条框框。
耐克营销战略与策略1.广告变法重在沟通耐克公司的早期广告作品主要侧重千宣传产品的技术优势,因此当时品牌定位在正式竞技体育选手市场上。
这段时期的耐克广告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耐克的沟通广告是在其“广告变法”中产生出来的。
2、崇拜与对话:共鸣沟通耐克公司拓展市场的主要突破口是青少年市场,这一市场上的消费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热爱运动,崇敬英雄任务,追星意识强烈,希望受人重视,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并充满梦想。
体适能文献综述作者:陈玉艳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体适能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为体适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适能文献综述一、体适能概念的起源体适能概念(Physical fitness)起源于发达国家,它在学校体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美国是体适能发展最为典型的一个国家。
美国受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决定把体育目标的重点定为体适能的发展和维持。
1879年,任教于哈佛大学的萨尔金博士为使人类能够达到最完美的身体状态,特别根据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了一套适用于个人的运动处方身体训练课程,而当时他对体适能所给出的定义是身体能适应于工作、游戏以及任何人类可能做得到的事。
1957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协会开发了该会议的测试系统,并制定全国常模用于美国的体育课程当中[1]。
肯尼迪总统为了表示对身体活动和适能议题的重视,把相关会议名称改为“体适能总统会议”,这也是第一次正式以“体适能”名义取代过去的适能名称。
二、体适能的定义体适能这一名词由港台运动生理学家翻译自英文名词Physical Fitness,是一种为适应当代社会逐步高度文明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为预防“文明病”保持健康而提出的一种理论[2]。
体适能是指当身体处于没有慢性疾病侵扰,而且精力充沛,有足够的体力有信心应付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并有余力享受闲暇的生活等状态下者,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具有较佳的体适能;此外,健康体适能理论自形成之初既关注从身体(生理)的角度促进健康,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因此,健康体适能的理论应拓展成为“健康适能”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能[3]。
三、体适能的分类钱伯光将体适能分为: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这也是国际通用的分类,本文依据也是根据此分类方法。
273作者简介:蔡洁(1983—),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蔡洁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摘要:体育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产生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强健体魄、锤炼意志的最有效途径,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乃至全人类的整体发展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民体魄强健意味着国家和民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当代,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人才强国发展道路等方面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就体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运动;青少年;素质提升当下,人们早已用更高的要求来衡量和定义美好生活的内容,从传统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向富强民主、和谐公平以及绿色生态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不仅需要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反过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在体育运动中能够获得健康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感受,是个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
相应地,体育也让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和动力,社会秩序更加健康活力,和谐有序,这既让人们感觉幸福感增强,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纵观国内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全民参与体育息息相关。
在当前体育强国的新时代,体育不但能够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让人民群众对生活更加满足,还能够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强国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体育科学发展观,只有当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得到满足,国民的体育和体质得到普遍发展,才把体育强国落到了实处,体育强国才真正实现其战略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国的根基还在于一个国家的青少年体魄强健,意志坚定。
一、什么是体育体育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以身体练习、智力活动和技巧训练为手段,顺应人体身心的自然发展规律,实现强身益智,提高运动技能和思想品德修养,丰富和健康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活动。
体育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一门包含体育活动、体育科学文化技术、体育设备设施、体育组织机构、体育教育竞赛等要素在内的科学领域,一般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
知识园地2020年第3期一、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概述(一)体质的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人体体质的好坏,不仅受到先天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后天环境等因素的教化,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后天的环境。
因此在进行评定和评价体质的实际水平时,必须注意体质的综合性的特点,以及多指标性质。
(二)健康的概念长期以来,对于健康的概念一般人总会简单的认为健康就是没病,身体完好。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种状态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的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目前,健康除了表示身体上的健康、心理上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还上升到了社会道德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三)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体质与健康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根据生理与心理上德特点,体质与健康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心状态上等,体质与健康对此都有所涉及。
但体质则更倾向于体现人体身体水平、身体素质与机能和人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表现。
而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体质中所涵盖的状况外,还强调着身体上没有疾病,精神状态良好,同时有着良好的道德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四)体质健康测试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体质健康测试又称为有氧体质健康指数测试,它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体质健康测试的测试内容主要针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展开的身体质量的检测,根据测试结果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并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身体质量,加强体质健康。
二、国内外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是较早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Kraus等人就研究发现欧洲青少年体质远高于美国青少年,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因此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简介:本报告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合作开展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分析”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BLA090069)的部分研究成果。
部分数据引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参与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本报告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供了决策参考。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部等部委从1979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以下简称“《体质调研》”)。
其后,1985年至2005年,五次组织全国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持续、系统的调研、监测,建立了完善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
《体质调研》显示,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
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解决不好,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成威胁。
青少年时期的体质健康问题,将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隐患。
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下降,是导致和诱发中年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高致命性疾病的原因。
因此,如果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从人的生涯发展看,将大大降低中老年的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将大大增加今后国家医疗和养老经费的支出。
中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力图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在全国实施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措施。
论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岳玉杰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摘要:随着大家视野的不断扩大,意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中小学都掀起了健身的热潮,但青少年体育仍然存在问题,时间不够,体育素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及影响,旨在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希望可以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法发现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技能,提高人格。
可以说,学校体育是体育的基石。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和训练更多的青少年。
通过研究得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校体育提出更多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课程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一个全面的教育过程,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身体、心灵,并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它也是学校课程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关键词:运动技能;体育意识;经济建设一、前言(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青少年与体育教育是一个多主体的协作行为,关鉴于问题的复杂性,理论上有许多突出的案例。
这些问题不仅是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的问题,也是与国内外青少年健康管理的一些趋同。
完善青年健康与体育教育的研究理论,为青年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提供丰富的健康领域案例,积极探索体育科学与政策科学、行政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对一个国家、民族、社会乃至家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研究体育教育对青少年作用及影响对国家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对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正面影响,以及围绕持续体育锻炼时间长短和不同维度的学习成绩的内部争论。
就运动时间而言,运动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应该总是有争议的:西格尔在一项对六年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每天20分钟的体育活动可以显著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60分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9-12岁儿童的抗脱水能力,如傅健。
432020年10月刊(总第 90 期)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10-043-02投稿日期:2019-09-01作者简介:汪艳将(1995—),本科。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汪艳将,刘 超(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摘 要:近30年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持续下降,其最大的原因应归结于身体活动不足。
目前,有关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现象与报告受到了家长与政府、学校的高度关注,且在体育学研究中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研究也受到了重视。
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身体活动;健康指数;健康促进1 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需求;(2)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2 威胁健康的因素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非传染率的报道中显示,非传染疾病的死亡率占所有死亡率的83%,这些疾病主要来源于大型癌症、心脑血栓疾病、糖尿病等。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2015年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将近20%,糖尿病患病率将近10%,堵塞性肺病患病率为11%。
2013年全国肿瘤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与乳腺癌分别居男、女性发病首位。
2012年成人超重率为7.1%,青少年肥胖率为4.5%,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6.5%。
报告中显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吸烟、酗酒、锻炼不足、垃圾食品摄入太多等不良生活习惯。
□ 耿志成 温 煦摘 要:在新时期体育强国和体教融合等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建立并完善青少年运动猝死预防体系,保证青少年的运动安全十分迫切。
本文在分析青少年运动猝死特征,梳理意大利、美国等国家青少年运动猝死预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策和本土研究,提出青少年运动猝死预防的中国方案:建立青少年运动猝死数据库,完善运动猝死登记制度;结合常规体检和赛前医学筛查,构建“主观”+“客观”评价机制;根据人群特征差异筛查,提升预防工作效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探究运动猝死病因与预防手段;健全运动猝死保险制度,优化风险承担和法律保障。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猝死;运动安全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建立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在此背景下,预计新时期我国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人数将大幅增加,体育运动时间将显著延长,体育运动强度将明显增高,这也必将给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风险防范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青少年学生群体也非常庞大。
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亿人[1]。
随着校园内体育参与人数增加,运动强度增大,运动风险可能同步增加。
运动猝死作为最严重的运动安全事故,对学生、学校和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国外学者统计,青少年运动猝死的年发生率约为1/100 000[2][3]。
运动猝死发生率虽然数值上很低,但将其置于我国庞大的青少年人群上时,每年运动猝死的案例可能数以千计。
因此,新时期我国青少年运动猝死的预防和控制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意大利、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对本土青少年运动猝死现象进行研究,并开展系统的运动猝死预防工作,可能值得我国借鉴。
意大利作为最早进行大范围运动猝死预防的国家之一,1971年便颁布了针对体育比赛参与者强制实施心血管筛查的“体育运动医疗保护法”,修订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中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猝死预防效果显著[4][5]。
关于体适能测试的研究(1)国外体适能测试全球范围内最早提出体适能概念的国家是美国,同时,美国还是最先定义其测试指标和考量方法的国家。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合会在全国范围普查青少年学生体适能发展水平,为此设计了相对应的测试项目——引体向上、折返跑、垒球掷远、仰卧起坐、50米冲刺跑等。
这些较为基础的测试项目,在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内都没有做出较大的变化,只在1985年和1975年出现了小范围的改变,为了完善测试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分别增加了1000米跑和坐位体前屈两个测试项目,删除了5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和垒球掷远三个项目。
与此同时,美国的体质健康标准已经基本完成了运动技能向身体健康指标的转变。
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娱乐保健,健康卫生等和体育之间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且认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从而才有能力去应对社会的激烈竞争。
所以美国的大多数学校都拥有极为完备的体育器材,为学生营造了相对较为专业化的体育锻炼环境。
同时,伴随着体适能教学课程在各学校的逐步完善,一套适合于美国学生体适能测试的方法正式形成——1000米跑、脂肪厚度、人体密度、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分别对学生的上体力量,躯干力量等做了相应的测定。
这6种测试项目同时在美国也是个人体检报告单中的必测项目。
加拿大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国民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普查。
加拿大政府在1981年对四万多名7至69岁的群体进行了三项检查(脂肪、心率、肌肉),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同时,依据检测数据为加拿大全体国民出台了《加拿大体质评定标准》。
随后政府根据制定的标准,通过了27项体质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儿童有氧摄入量的可行性,环境与健康生活习惯等等。
于2017年,加拿大政府为学生运动制定了全天计划表,包括对活动时间做了详细规划: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要保证自己小负荷运动的时间必须在三天以上,而每天还得要有一个小时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并且要将电视、手机娱乐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并分析这些经验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文章首先对国外教育系统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概述,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实践。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如重视基础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选拔机制等。
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借鉴国外经验、优化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在深入研究了多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反映了全球范围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国外教育系统普遍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
通过设立各种体育特长生选拔计划,早期发现具有潜力的运动员,并提供专门的培训资源和指导。
例如,美国的“天赋发掘计划”和澳大利亚的“明日之星”计划,都致力于在早期阶段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国外教育系统强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在注重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也关注他们的文化教育、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全面发展的理念有助于运动员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在竞技体育中的综合素质。
第三,国外教育系统注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培养路径。
除了传统的专业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还鼓励运动员通过普通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多种途径参与竞技体育。
这种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促进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样化发展。
国外教育系统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与国际比赛、举办国际训练营等活动,为运动员提供了与世界顶尖运动员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竞技水平。
第1篇【报告题目】篮球运动在我国青少年普及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普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篮球运动;青少年;普及现状;对策【一、前言】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篮球运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在普及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普及范围不均衡、教学资源不足、青少年参与度不高等等。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普及现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以及实地调研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篮球运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普及现状】1. 普及程度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普及率逐年上升。
在全国各地,篮球运动已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篮球场地、设施等资源相对丰富,篮球运动普及程度较高。
2. 影响因素(1)政策支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社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和投入不断增加。
(3)家庭教育:家长对子女参与篮球运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3. 存在问题(1)普及范围不均衡:在我国,城市地区篮球运动普及程度较高,而农村地区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2)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地区篮球场地、教练员等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篮球运动的普及。
(3)青少年参与度不高:部分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1)加大对农村地区篮球运动普及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篮球运动普及程度。
(2)完善篮球场地、设施等教学资源,为青少年篮球运动普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