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10
收稿日期:2018-01-23;修订日期:2018-02-26作者简介:陈凤英(1980-),女,本科,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管理等工作。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2017年预报员专项项目(编号CMAYBY2017⁃037);江西省气象局2015年面上项目“景德镇市两种雷达资料在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特征分析”。
第36卷 第2期2018年4月江 西 科 学JIANGXI SCIENCE Vol.36No.2Apr.2018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18.02.015一次早春冷锋风雹天气过程分析陈凤英,蔡俊峰,陈鲍发,黄龙飞(江西省景德镇市气象局,333000,江西,景德镇)摘要:利用高空图、地面图、探空图等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对2016年4月3日影响江西的强风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冷暖空气交汇、切变线趋于明显、强西南急流、中低层干舌、地面冷空气是此次强风雹天气发生的有利环流背景。
同时气团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强、水汽条件充沛、垂直风切变高,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水汽与动力条件。
多普勒雷达上强度50dBz 以上快速东移的“弓形”飑线、中层径向辐合为大风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风廓线雷达上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后有辐合系统过境,地面大风前有强西南急流下沉,3~4km 高空西南偏西急流迅速增强。
关键词:大风;环流背景;雷达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79(2018)02-269-06Analysis of A Hailstorm Process in Early SpringCHEN Fengying,CAI Junfeng,CHEN Baofa,HUANG Longfei(Jingdezhen Meteorological Bureau,333000,Jingdezhen,Jiangxi,PRC)Abstract :By using upper and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and Doppler and VWP data,analysis of a hailstorm process in early spring of 2016have been conducted and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ing.Cold air and warm air intersection,obvious shear line,strong southwest jet stream,dry tongue in the middle upper air and cold front in the surface provide favorab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And ex⁃tremely strong instability,abundant water vapor as well as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were favorable for the storm.The fast moving bow shaped squall line with a high radar echo of 50dBz and MARC provide the basis of strong wind forecast.VWP radar shows convergence system,strong southwest jet sinking and increasing LLJ at 3~4km al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he squall line.Key words :strong wind;circulation background;radar characteristics 0 引言2016年4月3日在江西省东部地区出现一次范围广、对流程度强、灾害较严重的风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江西省东部地区多地出现雷暴、强降水以及大风,其中4月3日10:18景德镇出现极大瞬间西西北风19.8m /s、10:21浮梁18.8m/s、11:07德兴出现极大瞬间西西北风19m/s、11:53鹰潭出现极大瞬间西北风19m/s、14:37星子出现极大瞬间东北风17m /s、18:17吉安出现最大直径4mm 的冰雹、21:24永丰出现极大瞬间西西北风风18m /s。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年]2月第24期石岛地区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分析程立渤,趙借借(山东省石岛气象台,山东威海264309)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1月19日至21日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高空环形势、地面形势及物理量场等几方面找出了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原因。
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空横槽转竖造成的冷空气大量堆积南下入侵,在地面上表现为黄河气旋东移过境,入海加强的天气过程,造成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及降水天气现象。
关键词:大风;降温;天气分析中图分类号:P4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4-0171-031引言对2017年1月19日至21日石岛地区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1],500hPa石岛上空有高空槽过境,其间横槽转竖,有冷空气南下;850hPa前期位于槽前偏西气流中,水汽条件较好,后期转为槽后;地面黄河气旋⑵过境,受其影响石岛地区有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天气,气旋过境后天气逐渐好转,北风逐渐增强至海上7〜8级阵风10级沿海6〜7级阵风8级。
2环流形势分析并逐渐向东移动入海。
19日黄河气旋从渤海海面东移,石岛位于气旋底部(图3、图4)。
850hPa Wind&SOOhPa height20170120122.1高空环流形势2017年1月19日08时,贝湖东南低涡向南至河套地区有一低槽⑷,后逐渐向东移动。
石岛位于500hPa 槽前偏西气流中,850hPa西北风;19日20时环流型略向东移,石岛处于高空槽前位置,低层为上升气流,地面图上受低压控制,偏北大风。
20日08时,由槽前转为槽后,偏北气流控制,地面图上位于气旋后部转高压前部,吹偏北大风,风力相对19日晚上有所减弱,降雪渐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继续下降(图1、图2)。
850hPa Wind&SOOhPa height201701191248N45N42N39N36N33N30N27N24N2IN18N90E95E100E105E110E I15E120E125E130E135E140E ECMWF thin Intial(UTC):20170119120图11月19a20时500hpa形势场图31月18S14时地面形势场3海区风场分析2.2地面天气分析1月18日显示贝湖以西有一地面冷高压⑷,石岛位于地面冷高压底部前方偏北气流中,之后由于高空系统的影响,地面减压在河套以东形成一个闭合低压中心1月19008时,石岛地区海平面10m高度风场呈辐散状,西北方向有气旋活动,风场辐合M;19日20时,随着气旋东移,处于气旋中心偏后位置,海平面10 m高度吹偏西风,风力较大;20日08时,石岛位于气旋后部,海平面10m高度吹西北风,东部沿海地区风力仍较大;到20日20时,转为地面高压前顶部,吹西北风,风力有所下降(图5、图6)。
2019年7月6日泰安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布时间:2021-08-09T15:03:25.607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6月作者:许长山[导读] 本文通过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有关资料,对2019年7月6日出现在泰安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
泰安市气象局许长山 271000摘要:本文通过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有关资料,对2019年7月6日出现在泰安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泰安市强对流天气主要由冷涡产生的,中低层有切变线相配合,产生了大尺度抬升运动,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平流相叠加,产生了“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性越来越强,非常适宜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聚,进而促进了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出现过程中处在暖低压区,并且7月6日08时,泰安分布着中尺度辐合中心,有风向辐合,辐合抬升运动非常强,推动了不稳定能量的触发以及释放。
与此同时,白天近地层大气在不断变热之后也会导致不稳定层结的发生发展。
在水汽、动力、不稳定能量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泰安市发生了此次强对流天气。
关键词: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引言强对流天气现象涉及到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龙卷风等类型,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泰安市隶属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地理坐标处于116°20′—117°59′E,35°38′—36°28′N之间,总面积7761平方千米。
泰安地处鲁中山区的一部分,总体地势由东北朝西南倾斜,境内丘陵、山地、平原、洼地以及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光温同步,泰安市夏季经常会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给当地农业生产、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所以,为了有效防御冰雹、大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必须要加强对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规律的分析。
1909号台风“利奇马”天气形势分析1909号台风“利奇马”是2019年影响我国最强的台风,具有登陆强度强、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等特点。
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7月29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8月6日加强为强热带风暴,8月7日升级为台风,于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6级(52m/s),中心最低气压为930hPa。
而后在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9级(23m/s),中心最低气压980hPa。
8月15日在渤海消散。
在500hPa上,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台风路径的重要因子之一,中高纬度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会影响台风降水,所以在此主要分析副高和中高纬度西风槽对台风“利奇马”的影响。
10日08时,台风中心位于浙江省境内,500hPa上空中高纬度主要呈“两脊一槽”分布,西风槽位于我国内蒙古中部,西侧脊位于内蒙古西部,东侧脊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副高主体位于125°E以东区域,在副高东南侧为正在发展的10号台风“罗莎”。
“罗莎”与“利奇马”将副高挤压,使副高在10°~30°N呈南北较窄的条状分布。
副高南侧的西南气流与“罗莎”北部东南气流交汇形成“利奇马”强劲的东南气流,并向我国输送。
在850hPa温度距平上,“利奇马”台风的西北侧为负的温度距平,说明在内蒙古中部的西风槽槽后的冷空气开始向南渗透。
此时浙江、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降雨主要是由台风北部倒槽引起的,在倒槽附近出现明显的强降水。
10日20时,由于受到副高西侧偏南风和西风槽前西南气流影响,“利奇马”缓慢北上,此时中心位于江苏省境内。
西风槽东移变窄,原来带状分布的副高分裂为南北两个副高。
随着西风槽东移,温度负距平范围也向南延伸,冷空气继续南下。
向北延伸台风倒槽与南下的冷空气结合,在江苏与山东形成强降水。
11日08时,西风槽缓慢东移,副高相应东撤,脊线东退到130°E,西风槽一分为二为南北两支槽。
牡丹江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关宁欣;刘玉娇【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加密雨量站资料对2016年5月26日发生在牡丹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高空冷涡和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产生于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环境中.高低空均有较强的西南急流输送.雷达径向速度图上有"速度模糊"出现,"速度模糊"区的位置刚好和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位置一致.低层零等速度带呈"S"形,说明风随高度顺转,不断有暖平流向上输送补充能量.主要特点是降水范围大、降雨急、风力大,穆棱地区产生了冰雹天气.【期刊名称】《黑龙江气象》【年(卷),期】2018(035)001【总页数】3页(P9-10,19)【关键词】强对流;环境条件;中尺度分析;雷达【作者】关宁欣;刘玉娇【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海林市气象局,黑龙江海林 15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 引言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特点是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具有明显的突发性,而且能量巨大、破坏力强,可造成严重的灾害影响[1]。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处于山区、半山区,受山区小区域气候差异影响,极易形成强对流天气从而引发局地山洪灾害,每年的6-9月是短时局地强降水多发期,强降水可诱发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对居民、车辆、房屋及建设设施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对于做好当地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对2016年5月26日牡丹江地区产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努力为提高预报能力提供有利依据。
2 环流背景分析本次过程是典型东北冷涡发展过程中,高低空冷暖气流交汇,触发不稳定能量而引发的一次短时强对流天气。
08时(图1a)高空冷涡处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牡丹江地区低层仍处在暖脊的控制下,850 hPa风场为辐散结构。
由东北冷涡引发的一次强降水、大风、冰雹天气过程分析张翠艳;娄芳蕾;周福然;史虹婷;胡明【摘要】利用MICAPS 3.1欧阳位温分析图,运用V-3θ结构分析法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16年6月10-12日辽西北地区局地强降水、大风、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辽西北地区局地强降水、大风、冰雹天气是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产生的.②通过常规天气学角度预报局地暴雨难度较大,V-3θ结构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在短时暴雨发生前12~24 h,辽西北地区上游及锦州V-3θ图上有超低温存在,整层顺滚流,θ、Θsed和θ*曲线多处左倾,不稳定能量聚集,Θsed和θ*距离较近,湿度条件较好,这些特征对辽西北地区局地暴雨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③强冷平流不仅会使地面正变压场加强、地面变压梯度增大,而且促使地面风场发展,造成大风,低层冷平流是辽西北地区产生7~8级大风的主要原因.%Using MICAPS3.1 chart of Ouyang Wen and V-3θ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 an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in June 2016,10-12th in northwestern Liaoning, local stronger rainfall, high winds, hail weather process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local heavy rainfall in northwestern Liaoning and the high winds, hail were gener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ortheast cold vortex. ②And it was difficult to forecast local rainstorm through general weather learn angle,while V-3θ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could make up the shortage in a certain extent. In short time storm occurred before 12~24 hours, Liaoning northwest area upstream and the Jinzhou V-3θ figure existsed ultra-low temperature,the whole layer flow in the roll flow,θ,Θsedand θ* curve more at left-leaning,unstable energy gathered,more near distance between Θsedandθ*,better humid-ity conditions features,which had better of indicates role on Liaoning northwest area to local rainstorm of forecast. ③Strong cold advection would not only make the ground temperature-pressure strengthening increased,surface pressure gradients in-creased,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wind fields,resulting in highwinds,and low level cold advection was a major cause of 7~8 class winds in northwestern Liaoning.【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7)004【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东北冷涡;V-3θ结构分析;冷平流;强对流天气【作者】张翠艳;娄芳蕾;周福然;史虹婷;胡明【作者单位】锦州市气象局,辽宁锦州121001;锦州市气象局,辽宁锦州121001;锦州市气象局,辽宁锦州121001;锦州市气象局,辽宁锦州121001;锦州市气象局,辽宁锦州1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东北冷涡是影响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常引起东北地区强降水、冰雹、大风等天气。
DOI:10.15913/ki.kjycx.2024.07.042丽江机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及天气过程预报思路总结田孟坤,代冰冰(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丽江机场,云南丽江674100)摘要: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等分析了2020-07-21发生在丽江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
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洋面暖湿空气为强对流活动提供了充沛水汽,槽后弱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中低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地形抬升对此次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在强对流天气发展过程中,周边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合并增长、生消交替,使得强对流天气得以长时间维持,而成熟单体减弱为层状云降水区,使得降水时间增加。
关键词:强对流;短时强降水;航空气象;天气过程预报中图分类号:P458;V3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7-0148-03丽江机场坐落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三义村,位于东北西南向呈“V”字形的丽江坝子(小盆地)与大理州鹤庆坝子接合部,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四季不分明。
机场20号跑道航向为197°,与跑道平行两侧均为高山。
由于狭小的山谷地型,机场净空条件差,飞行程序复杂,每年的7—9月午后的雷暴、积雨云(CB)、浓积云(Tcu)等为影响丽江机场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的主要航空气象要素。
1 过程概述2020-07-01夜间至2020-07-02凌晨,丽江机场经历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对流天气期间雷暴持续近7 h,中到大降水持续30 min左右,过程降水量为39.2 mm。
此过程中丽江机场气象台共发布6份特殊天气报告、2份大风天气警报以及1份强对流天气警报,导致6个航班备降返航,部分航班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误。
2 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分析2020-07-01T08:00的500hPa高空图上,中高纬度地区有低压带,中低纬度地区多短波槽活动,青藏高原东部至蒙古高原地区为高压脊,副热带高压西侧588线位于115°E附近,东北地区为较强的东北低涡,短时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6), 688-69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crl https://doi.org/10.12677/ccrl.2019.86075
文章引用: 宫明晓, 马艳, 李华. 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6): 688-697. DOI: 10.12677/ccrl.2019.86075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d Vortex in Qingdao
Mingxiao Gong1, Yan Ma2, Hua Li1 1Jimo Weather Bureau, Qingdao Shandong
2Qingdao Weather Bureau,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Oct. 3rd, 2019; accepted: Oct. 18th, 2019; published: Oct. 25th, 2019
Abstract The data of Doppler weather radar and FY-2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FNL and ECMWF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in the background of a cold vortex in Shandong. The strong vertical airflow before the deep cold vortex, the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caused by the high-level jet and the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provide a very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Radar echo can also be found on the echo overhanging, bounded weak echo area, the cyclone, into the gap and other signs of strong storm echo characte-ristics; marking the strong convection development is very strong.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has a goo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TBB gradient large area corresponds to the large precipitation site, and the heavy rainfall usually occurs after the TBB suddenly drops, and the precipitation stops after TBB rises.
Keywords Cold Vortex, Strong Convection, Black-Body Temperature
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宫明晓1,马 艳2,李 华1 1青岛市即墨区气象局,山东 青岛
2青岛市气象局,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宫明晓 等 DOI: 10.12677/ccrl.2019.86075 689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摘 要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FNL、ECMWF及FY-2F静止卫星等数据,对发生在山东的一次冷涡背景下的短时强降水伴随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深厚冷涡槽前的强上升气流,高层急流造成的强垂直风切变以及地面辐合线配合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动力条件。雷达上可见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入流缺口等指示强风暴的特征,标志此次强对流发展十分旺盛,有利于强降水及冰雹的发生。另外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对短时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降水量与TBB成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同时TBB梯度大值区对应降水大值站点,强降水出现在TBB突降之后,TBB突升之后降水趋于停止。
关键词 冷涡,强对流,云顶黑体亮温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空冷涡是引起山东等华北地区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研究[1]-[6]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冷涡外围东南或者西南象限,且常伴有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天气。近年来,学者们对冷涡产生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郑媛媛等[1]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的预报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分析了冷涡槽后型和冷涡槽前型强对流发生的大尺度环境背景特征,建立了冷涡槽后和槽前型强对流概念模型,对安徽地区的强对流预报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也是山东地区强对流的一种常见形势,因而对山东地区强对流的预报预警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曹钢锋[2]在对高空冷涡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冷涡东南象限为正涡度的大值区,伴随明显的冷平流,更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近年来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风廓线仪等探测手段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在强对流的短时预报和监测预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短临时段的预报预警能力。蓝渝等[3]利用FY-2E静止卫星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27个冰雹强天气个例,对华北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地分型和云系特征总结,统计了冰雹发生时刻对流亮温的特征,为华北地区的冰雹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另外,董海鹰等[4]、李云静等[5]、王兆华等[6]利用雷达、卫星等资料对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雷达、卫星及风廓线等资料对强对流的短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2016年6月14日下午到夜间山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雷雨大风天气,鲁西北的大部和鲁中、鲁南和半岛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时阵风8~9级,部分地区伴有冰雹,冰雹直径达20 mm。根据山东省民政厅统计,灾情涉及全省8个市、35个县(市、区)的143个乡镇,受灾人口54.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6千公顷,倒塌房屋5间,严重损坏房屋15间,一般损坏房屋777间。这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99亿元。此次过程瞬时极大风速为25.3 m/s,出现在潍坊青州王坟镇。最大小时雨强为65.6 mm出现在潍坊红沙沟,出现在18~19时(北京时,下同)。其中青岛地区的强对流主要发生在20~22时,青岛市区、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发生大面积的短时强降水,胶州铺集镇出现暴雨和冰雹,最大雨强出现在铺集镇20~21时,小时雨强达到62.7 mm。 宫明晓 等 DOI: 10.12677/ccrl.2019.86075 690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此次过程是发生在冷涡槽前的一次强对流天气,本文利用FNL、ECMWF资料,重点分析冷涡背景下大尺度环流系统对此次中尺度对流的影响,并利用雷达、卫星等非常规资料对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剖析。
2. 天气形势分析 由天气形势(图1)看出,14日08时500 hPa华北地区受冷涡控制,深厚的低涡一直伸展到850 hPa。到20时山东仍处于高空冷涡槽前,500 hPa、700 hPa、850 hPa三层槽线位置几乎重合,有利于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高层200 hPa上存在急流,急流中心风速达到56 m/s,上下层存在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同时20时500 hPa山东处于冷槽控制,而下层则为暖脊控制,中层干冷空气入侵,有利于对流发展。地面上,向东南移动的黄河气旋不断加深,20时,中心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一条西南–东北向中尺度辐合线横穿整个山东省,与高空急流形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23时,倒槽移到青岛以南海上。此时的高空形势是典型的高空冷涡槽前类强对流环境流场配置,符合郑暖暖等[1]和蓝渝等[2]提出的冷涡槽前型强对流概念模型,即高空存在深厚的低涡结构,高层存在急流,中层冷槽控制,低层槽前暖脊发展,形成自南向北的暖湿平流,并伴有地面辐合线发展。深厚低槽前部的上升气流为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中层干冷空气的影响,会形成强的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加强和维持。
(a) (b)
(c) (d)
Figure 1. Analysis of the high-altitude and ground conditions at 20:00 on June 14, 2016 (a. 500 hPa, b. 700 hPa, c. 850 hPa, d. surface) 图1. 2016年6月14日20时高空和地面天气图(a. 500 hPa,b. 700 hPa,c. 850 hPa,d. 地面)
3. 强对流天气条件分析 3.1. 水汽条件 通过2016年6月14日下午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变化可以看出,14时(图2(a))山东地区主要受西南风控制,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存在一个中心为−0.7 × 10−6 g/m2·hPa·s的水汽辐合区。到20时(图2(b))西南
风不断增强,辐合线南压,山东东南部风速辐合不断增强。水汽在山东东南部地区不断积累,形成了一个−1.2 × 10−6 g/m2·hPa·s的水汽辐合大值中心。可以看出从14时到20时受低层辐合线的影响,水汽不断
在山东东南部沿海地区聚集,为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等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