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主要特征及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典型的同生矿床。
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体岩内,只有少数矿体产在母岩临近的围岩中。
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线。
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有用矿物相对富集。
5、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
二、早晚期岩浆矿床的区别(特点):1、早期:矿体形态产状:矿瘤、矿巢、凸镜状或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比重大,少挥发份。
矿石组构: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包含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
主要矿种:部分铬铁矿矿床,金刚石矿床。
规模和工业价值较小。
2、晚期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呈渐变过渡;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含挥发份矿物(铬云母、铬符山石、铬绿泥石等)。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结构,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铬铁矿、PGE矿床,V-Ti磁铁矿矿床,工业价值巨大。
三、岩浆爆发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带有关,尤其是断裂交汇处。
与围岩界线:围岩破碎严重者不清楚,轻微破碎者较为清楚。
矿石成分: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
矿石组构:金刚石多为自形- 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金刚石。
四、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渐变过渡;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挥发份矿物。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矿床,工业价值巨大。
五、伟晶岩分带特征: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不大,仅为几厘米。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金矿床之一。
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独特,找矿标志明显,其开发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处阿拉善盆地西部,为典型的内陆盆地-断裂-岩浆活动矿床。
区内构造地貌特征鲜明,主要构造有罗布泊断裂带和额济纳花海—罗布泊地区的南北向走向大断裂带。
这些断裂构造在区内发育有较为复杂的构造活动,为金矿的形成及成矿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质岩性该矿床主要富集在地层接触带,矿石呈脉状产出。
矿脉产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和构造岩组成的岩浆热液脉。
金矿床以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为主,伴生有斑岩矿、辉钼矿、碳酸盐化物矿和硫化物矿。
矿体多以细颗粒与粒状为主,呈网状、块状和簇状分布。
3.地质构造变形矿区地层结构复杂,存在明显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地层产状弯曲,断裂变形严重。
由于区内地质构造变形较为明显,金矿床产出在断裂带、褶皱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成矿作用古硐井金矿为典型的花岗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岩浆热液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内大规模的花岗岩中释放的金属元素和深沉积层中复合流体的混合作用,通过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的作用,形成了金矿床。
二、找矿标志1.构造找矿标志断裂和褶皱构造是金矿床形成的最主要构造因素。
在矿区周边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的特点。
在地质调查和勘探中,需要重点关注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带特征、构造作用类型等,以确定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产状特征。
2.地质岩性找矿标志岩性是决定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体类型的重要标志。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通过岩性的分析和鉴定,找出区内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较为发育的地段,以确定矿床产出的位置和规模。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内蒙古固阳县十八顷壕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赵光磊摘要:十八顷壕矿区金矿位于内蒙古固阳县,归西斗铺镇管辖。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十八顷壕金矿床属变质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矿体明显受含金蚀变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构造控制,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产于千枚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各种混合片麻岩中,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十八顷壕;金矿;含金石英脉;中低温热液矿床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Ⅳ)华北地块(Ⅳ2)阴山隆起(Ⅳ22)。
该区经历了早元古代—新生代的历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褶皱变动强烈。
1.1 地层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L)、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Ar3Sr)、中元古界渣尔泰群(Pt2Sh),零星出露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
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 l)。
出露面积4km2,为一套区域中深变质岩,岩石具混合岩化。
由辉石二长片麻岩夹大理岩透镜体组成,厚度980m,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5°。
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
为一套受区域低中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绿色岩系,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为断层接触,与花岗岩体接触带有混合岩化现象。
根据岩性组合、混合岩化作用划分三个岩段。
混合岩段(Ar3Sr1)。
主要岩性组合为混合岩化片麻岩、条痕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厚度1250m。
原岩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建造。
走向为北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3°~58°。
片麻岩段(Ar3Sr2)。
为一套火山喷发沉积岩系。
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厚度2500m。
走向为北西,倾向南西和北东,倾角40°~72°。
片岩段(Ar3Sr3)。
岩性为灰绿色斜长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厚度1800m。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主要特征及实例
游小毛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岩浆热液金矿床。
该类金矿床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
甘肃西成地区小沟里金矿是典型的岩浆热液金矿床。
【总页数】1页(P257-257)
【作者】游小毛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江西南昌 3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辽东辽河群中低温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金矿床描述性模式
2.辽西凹陷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大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式及应用
3.岩浆热液系统金矿床研究进展
4.新疆准东淖毛湖北山火山-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模式
5.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细碧岩浆热液金矿床及地幔射气成矿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甘肃寨上金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备受矿物学家、地质学家的关注。
该矿床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境内,成矿时间为晚古生代-中生代,主要含矿岩石为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
1. 成矿特征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主要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还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如辉绿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该矿床金矿石的产状多为矩形、叶状或带状。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矿床中,其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不仅与埋深、温度、压力、地质结构等因素有关,还与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形成机理(1)热液矿化作用寨上金矿床是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
在热液矿化过程中,热液通过母岩的裂隙、空隙、孔隙等途径,深入岩石内部,带来了许多可溶性金属物质,并逐渐降温、降压,使溶质析出形成金矿矿体。
在这个过程中,热液中金属物质的含量和形态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酸碱度、含氧化还原物等,因此,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也具有多种形态的金属矿物。
(2)变质作用热液矿化是寨上金矿床成矿的主要作用因素,但变质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变质作用不仅使母岩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可能导致岩石结构和成分的复杂变化,从而为金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变质作用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上,如矿物的自组合、形态、大小、颗粒排列等,进而对成矿作用产生影响。
总之,甘肃寨上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其主要特征是含矿石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其形成机理包括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寨上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机理,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寨上金矿床是我国甘肃省的重要金矿床之一,其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储量。
以下是寨上金矿床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1. 金矿床储量根据报道,截至2018年,寨上金矿床的总储量为630吨,其中包括测定储量和预测储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李文超摘要:在金矿找矿及其开发过程中,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原因的科学明确,本文对其主要地质特征和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主要形成原因的实例分析。
希望通过本次分析,可以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科学分析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有效促进金矿找矿及其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金矿矿床;形成影响因素;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形成原因在对金矿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要深入了解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展开科学分析。
然后,合理地将相应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金矿矿床分析中。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科学明确金矿矿床所具有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从而为后续的金矿开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来我国金矿资源开发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黄金矿床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然而,由于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加之金矿具有十分复杂的生态条件和地质条件,因此其矿床类型也有很多种,即使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其黄金资源也可能以不同的金矿矿床形式存在。
但是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主要的金矿矿床类型通常只有一种。
为实现主要金矿矿床类型的科学确定,在具体的金矿找矿与勘查过程中,就需要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以明确主要的矿床类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更有利于后续黄金资源开发,还能使其产量和质量得以良好保障,并进一步提升黄金资源开采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充分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黄金资源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促进金矿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2 金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矿区的变质活动、热液活动、地质构造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帕奔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过程分析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帕奔金矿是一处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金矿床,该区域矿藏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其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地质特征帕奔金矿位于老挝北部的琅勃拉邦省,地处高原山区,海拔高度约为1000-1500米。
该区域属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其构造类型主要是区域变形和隆起。
同时,该地区多年来地层发育,由砂石岩、页岩、煤岩组成的石炭系、二叠纪地层和粗粒岩砂岩相交织覆盖在岩屑层之上。
帕奔金矿石英脉、石英脉带和岩浆岩是控矿作用的主要构造和矿化带。
成矿作用过程帕奔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岩浆热液矿化作用,是在古特提斯洋地壳运动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帕奔金矿床的矿化作用主要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的。
岩浆热液在地下穿流并与固体岩石接触形成。
在接触处,产生了高温高压的流体,带有矿物质和化学物质。
随后,流体在高温高压下,穿透了含有金属矿物的矿脉裂缝,带来了有价值的矿物物质。
随着流体的降温,矿物物质的析出和沉淀,逐渐形成被认为是新枞型热液型的石膏层,这种层生成的过程是石英脉带的基础。
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石英脉被认为是该区域成矿作用的主要载矿岩石。
石英脉带的成因是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石英浆流涌向地表。
岩浆温度越高,流动范围越大,也会沉积在更深的地层。
石英脉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脉石、钙质和硅质石英石等。
这些石英矿物的沉积和变质,产生了一定的含金量和矿化效果。
总之,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帕奔金矿床具有重要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
该地区是一个多次构造运动、多次热液作用的地带,岩浆热液是该区域成矿的主要因素。
随着该地区的不断开发和探索,帕奔金矿床的金矿资源将持续增加,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帕奔金矿是老挝北部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的一处重要的大型金矿床,自从该矿床发现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和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
辽宁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的新认识辽宁白云金矿床是辽宁省朝阳市北部的一座大型金矿床。
矿床位于辽西北褶皱带和燕辽地台交界处,属于晚古生代环渤海增生期的伸展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矿床的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主要岩性是变质杂岩和玄武岩。
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北山、东山和中山三个矿区。
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矿床形成时期较为晚,地质背景活动较为弱,金矿化作用主要受控于构造、岩性和热液等因素的复杂综合作用。
2. 矿床的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玄武岩中,成矿元素主要来自上覆变质杂岩中的金、铜等元素,也有部分来自地幔。
3. 矿床金矿化的主要矿化类型为闪烁石和石英脉型矿化,伴生有黄铁矿、方铅矿等。
近年来,随着深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辽宁白云金矿床深部找矿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主要有以下几点新认识:1. 相比于浅部矿化,深部矿化更为复杂,矿化类型更加丰富,要想实现深部找矿,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2. 深部矿化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因此在深部找矿时需要进行多岩相、多期次的地质分析,以便更完整地了解深部成矿作用的历史和赋存条件。
3. 深部找矿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电磁法、重力法、磁法等多种勘探方法。
同时,现代3D地震勘探、无人机遥感等技术也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在深部找矿的过程中,矿床的空间三维特征和形成机理也需要得到深入研究。
通过对辽宁白云金矿床深部成矿作用机理的探讨,可以对深部找矿提供更加完整的指导意见。
总之,辽宁白云金矿床作为国内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在深部找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未来,需要在深入认识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术方法,推进深部勘探工作,为辽宁省和整个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为了对辽宁白云金矿床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的数据。
以下列出了一些可能有助于分析的数据:1. 矿床的储量和产量:矿床的总储量和年产量是衡量矿产资源价值和开采效益的重要指标。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1. 引言金矿是一种珍贵的黄金矿石,它的开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以及个人财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开发与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进行概述,包括形成原因、分布特点以及资源量特征等方面。
2. 形成原因金矿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金矿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原因: - 岩浆活动:岩浆在地壳中的运动会带来金的富集。
当岩浆穿过含金矿化岩石层时,岩浆中的热液会与岩石中的金形成金矿床。
- 热液活动:地壳中的热液通过裂缝或破碎带进入岩石中,其中所携带的金物质会在矿石与岩石交界处沉积,形成金矿床。
- 流水作用: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会将金和其他矿物物质转移至新的地点,形成金矿床。
3. 分布特点金矿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 - 蛇绿岩带:蛇绿岩为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与金矿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
例如,阿比扬绿岛、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尔加玛蛇绿岩等地,都存在丰富的金矿资源。
- 变质岩带:变质作用是金矿资源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变质岩带往往是金矿资源集中的地区。
例如,中国的大兴安岭、澳大利亚的卡尔加利山脉等都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
- 沉积岩带:沉积岩带中金矿资源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
例如,加拿大的霍金顿金矿、美国的加州黄金冲击矿等地都是沉积岩带中的重要金矿资源区。
4. 资源量特征金矿资源的储量与金矿床的形成、富集程度以及开采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是金矿资源量特征的一些常见特点: - 矿床规模:金矿资源的矿床规模不一,有的小到仅数吨,有的大到数百甚至数千吨。
- 矿化程度:金矿资源的矿化程度不同,从低品位矿床到高品位矿床均有存在。
品位越高,金的含量越丰富,开采成本越低。
- 开采水平:金矿资源的开采水平与矿床的富集程度有关。
富集度高的矿床往往易于开采,而富集度低的矿床则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技术手段进行开采。
5. 结论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含有金矿物和能够提取金的物质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需要经历多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包括岩浆作用、沉积、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多种地质作用。
在地球历史漫长的时间中,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金矿矿床资源。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密切相关,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地质特征1.分布范围广:金矿矿床广布于全球各大洲的不同地质环境中,但各洲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尤以美洲和非洲为主要分布区域。
2.金矿品位高:金矿矿床通常具有高品位、高含量的矿物,其中一些矿床的金品位甚至可达几十克/吨,属于高品位金矿。
3.矿物种类多:金矿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种类包括黄金、银、铜、铁、锡、铅、锌等,其中黄金是主要的金属矿石。
4.矿床类型多:金矿主要分为堆积型、变质型、火山岩型、浸染型、缝隙型、砂土型、沉积型等多种类型。
5.成矿期次多:金矿形成的时间跨度很大,有远古时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时期、中生代、第三纪等多个成矿期次。
二、成因分析1.岩浆作用成因:岩浆活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岩浆体内物质的不同溶解度和挥发性,导致了不同的热液循环系统和矿化作用,进而演化成各种形式的金矿。
2.沉积成因:沉积过程中,金矿物质可以以颗粒、砂砾和其他矿物质的形式沉积到地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矿物质可能在热液循环、压实作用等过程中逐渐聚集和矿化。
3.变质成因: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壳岩石的变化和热液对原有矿物结构的改变,使金矿物质从岩石中分离出来,进而发生富集和矿化作用。
4.热液成因:热液作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热液活动可以引起热液溶液的运移、浸染和注入,从而通过矿物相的变化形成矿体。
5.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因: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可以分析金矿物形成的环境和来源,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变化,为后续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其地质特征与成因密不可分。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床国外分
类介绍
热液脉型金矿床是一种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类型,是指金矿床中热液脉的存在。
热液脉型金矿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矿床,它们通常位于岩浆活动的地区,由岩浆活动下沉形成热液脉,进而沉积金矿。
热液脉型金矿床在国外分类有很多,根据热液活动的特征和热液沉积环境,可以将热液脉型金矿床分为:热水型热液脉型金矿床、热岩型热液脉型金矿床和混合型热液脉型金矿床。
热水型热液脉型金矿床是指在岩浆带中的大规模热液活动引起的金矿床,由于热液活动可以携带大量金、银等贵金属元素,因此,这种金矿床中的贵金属含量较高。
此外,由于热液活动的温度较高,热液脉型金矿床中的矿物结晶较快,形成的矿体比较小,但是贵金属含量非常丰富。
热岩型热液脉型金矿床是由火山岩浆的大规模涌出形成的金矿床。
由于火山岩浆中的温度较低,热液活动可以携带较少的金、银等贵金属元素,因此,这种金矿床中的贵金属含量较低,但是热液活动可以在岩浆带中形成大量的热液脉,形成较大的矿体,可以收集更多的贵金属。
混合型热液脉型金矿床是指热水型热液脉型金矿床和热岩型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混合,它们的特征是热液脉活动很强,热
液活动可以携带大量的金和银贵金属元素,形成较大的矿体,贵金属含量较高,但是矿体形态复杂,收获率较低。
热液脉型金矿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矿床,由于它们与岩浆活动有关,因此热液脉型金矿床的特征与岩浆活动的特征密切相关,根据热液活动的特征和热液沉积环境,可以将热液脉型金矿床分为热水型热液脉型金矿床、热岩型热液脉型金矿床和混合型热液脉型金矿床。
热液脉型金矿床贵金属含量较高,可以收集更多的贵金属,但是矿体形态复杂,收获率较低,需要专业的采矿技术来提高收获率。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金矿物赋存丰富、矿石中金品位较高且可经济开采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富集地层:金矿矿床一般藏于沉积岩系中的特定层位,如含金砂矿石的砂岩、页岩、泥岩等。
这些地层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球历史时期形成的,矿石富集程度较高,有利于开采。
2. 手感性特征:金矿矿石常具有明显的手感性特征,即矿石质地比较硬、重,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黄色。
这是由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具有很高的密度和金属光泽。
3. 矿石矿物组合:金矿矿床主要由含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常见的含金矿物有金石、黄铁矿、白钨矿等。
伴生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通过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合可以判断矿床类型和成因。
4. 矿床构造:金矿矿床常与构造带相关,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地下流体的运移路径,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二、矿床成因分析:1. 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中的高温物质,在冷却过程中,金矿物可以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并在岩浆经过地下流体的作用下富集起来,形成岩浆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神兽、高山金等岩浆型矿床。
2. 热液活动:热液是指地下流体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当富含金的热液穿过含金矿物的母岩时,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金矿物重新沉淀,形成热液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崇明、涠洲岛等热液型矿床。
3. 沉积过程:金矿矿床也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
当河流或海洋运输含金的沉积物时,金矿物可以随着沉积物的沉积而聚集起来,形成沉积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杨树山、峨眉山等沉积型矿床。
4. 超级衰变:超级衰变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能,这种热能可以熔化周围的岩石,同时使地下流体活跃,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加拿大的乌拉尼亚超级衰变金矿。
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特征,如富集地层、手感性特征、矿石矿物组合和矿床构造。
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主要特征及实例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岩浆热液金矿床。该类
金矿床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甘肃西成地区小沟里金矿是典型的岩浆热液金矿
床。
【关键词】岩浆热液金矿床;主要特征;小沟里金矿床
1、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张振儒等编著《金矿研究》。根据该专著对金矿床分类
的论述,岩浆热液金矿床是与中酸性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期后热液金矿
床,该类金矿床具有如下特征:
(1)与金矿化有关的花岗岩通常含金较高,并含有较多的挥发性组分,往
往呈中深成小侵入体产出,并有清楚的岩相分带及伴随有小岩脉侵入活动。与金
矿化有成因联系的花岗岩也可以是由含金较高的老地层经重熔或交代重溶形成
的花岗岩。
(2)金矿体与花岗岩在空间上、时间上有密切关系,金矿体可产于岩体内,
或沿着岩体的断裂系统分布,也可在岩体外围岩的断裂系统内分布。
(3)构造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明显,金矿体多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
(4)矿床的矿化类型比较简单,以石英—金建造为主(即含金石英型),其
次为金—硫化物—石英建造、金—石英—碳酸盐建造。
(5)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接近陨石硫值,变化范围小,具塔式分布特征。
(6)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硅化、碳酸盐化、
蛇纹石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等。
2、实例:甘肃西成地区小沟里金矿床
小沟里金矿是典型的岩浆热液金矿床,具有岩浆热液金矿床的
主要特征:
(1)小沟里金矿东南为大山花岗岩,从岩体到矿区,脉岩发育。矿区内脉
岩主要为花岗斑岩脉。大山岩体和脉岩普遍含金量高,岩体为金矿提供部分成矿
物质。
(2)小沟里金矿花岗斑岩脉带与金矿体密切伴(共)生,脉岩常为矿体的
上、下盘围岩,部分金矿体产在岩脉带的边部甚至岩浆带中。大山花岗岩成岩年
龄(201±1)Ma,小沟里金矿矿体石英脉年龄为(193±1)Ma,两者基本一致。
金矿体与花岗岩、花岗斑岩脉在空间上、时间上有密切关系。
(3)小沟里金矿产于吴家山背斜南翼次一级三洋坝向斜南翼,断裂发育,
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这些断裂控制着区内含金石英脉和花岗斑岩脉的分
布。
(4)小沟里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已发现大小40余条石英脉金矿体。从
矿体中心向外具有大脉型→细脉型变化的趋势。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细脉浸
染状、多孔状、斑点构造,其次为晶洞构造、斑杂状构造。矿石结构以粒状结构
为主,次为交代结构。
(5)小沟里金矿主矿体硫同位素δ34S平均值9‰,标准差2.93。与秦岭造
山带改造型铅锌矿硫同位素有相似之处,兼有陨石硫的特点,是深源岩浆硫和壳
源硫的混合硫。石英包裹体流体氢、氧同位素分布于岩浆水区附近,热液水来源
以岩浆水为主。
(6)小沟里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钠(更)长石化、
绿泥石化、毒砂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
3、讨论
根据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术发展创新、专业技术推广应用、
专业技术保密等方面。本文介绍了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岩浆热液金矿床,
属于专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工作。冯建忠等对小沟里金矿的研究是本文选择该
矿作为实例的重要原因。本文选择小沟里金矿作为实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笔者
1996年对该矿进行过现场考察,当时该矿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6年笔
者参加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科研项目《甘肃西成地区金矿控矿因
素研究》,参加了部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历时两周),对小沟里金矿、三羊坝金
矿、安家岔金矿进行了现场考察。
参考文献
[1]张振儒等.金矿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2]冯建忠等.西秦岭小沟里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
质,2002(2).
[3]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19).
游小毛(1966— ),男,江西广昌人,讲师,工程师,博士,江西省物化
探技术勘测院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